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三種違反菩提心的情形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道證法師講述

 

   前面說過,有人將菩提心比喻成一盞油燈,燈芯是大願力,燈油是大慈悲,它的火光是大智慧。燈芯、油和火光合成一體,它的光就遍照一切。話是這樣說,而重要的是檢討自己是否和菩提心相應。古大德教我們檢討的方法,也就是首先要了解怎樣是隨順菩提心,怎樣是違反菩提心,也就是要先知道什麼是“順菩提門”和“違菩提門”,由隨順和違反這兩方面來檢討自己是不是和菩提心相應。我們要時時檢討自己的想法、言談和行動是不是順應菩提心,如果發現有違反,就得時時調整到隨順。既然我們每天念回向文都希望見聞的人都發菩提心,總不能自己所作所為還去違反菩提心啊!

 

  我們在這裡要用比較多的時間來分析講解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檢討菩提心,因為我們學佛的目的就是要在日常生活中運用佛法,隨時修正我們的心念、言語、行為,處處發揮佛的精神。如果聽經學佛幾十年,而待人處處世、講話、心念都沒有改善和進步,這樣就是學佛和生活脫節了,變成枉費白學。下面我們照《安樂集》所說的先來了解三種違反菩提心的情形,這三種我們都要明白並且記清楚,以便隨時作檢討。第一是貪著自己的身體。第二是令眾生不安。第三是恭敬供養自己的身心勝過恭敬別人。如果有以上三種違反菩提心的情況發生,我們就要警覺立刻改正過來,就是隨順菩提了。以下分別說明。

 

  第一種違反,就是貪著自己的身體。一旦有了這種貪著就是違反菩提心的智慧門,因為不了解這個肉體並不是真正的我,肉體只不過像大海中的一個水泡,是空的,是一時幻化的影像,真實的我是好比整片的大海。但是我們一向都認錯了,錯把一個水泡認作是實在的我,而不知整片大海才是我,整片大海才是我的本體——佛性。因為我們沒有佛的真實智慧,不了解自心的本體,所以大家都一直執著錯誤的見解,就宛如整個村莊的人全都錯把南邊當作北邊,若沒有人點破就永遠不知曉。我們大家幾乎全部都認為這個身體是實實在在的我,如果身體死掉,我也就完了,因此所有的人每天都拼命在照顧這個身體,希望把這個水泡般的身體照顧得很堅固、照顧得漂漂亮亮,希望它永遠不會破滅。於是就貪吃好的,貪穿漂亮的,貪開好車子,貪住好房子,為了貪愛這個水泡,什麼事都敢做,甚至還會去傷害別的水泡,哪裡知道其它的水泡原來也是我佛性大海中的水,結果傷來傷去,反而傷到自己,這就是沒有智慧,不知道真相。所以祖師提醒我們要用菩提心的智慧,不要貪著這個水泡般的身體,只要稍微有貪著,就犯了基本見解上的錯誤,也就是違反了菩提的智慧門。

 

  接著再說第二種違反,就是令眾生不安。做任何讓眾生不安的舉動,都是違反菩提心的。前面提過,菩提心含有大慈悲,願讓一切眾生都安樂,所以任何讓眾生不能安樂的心念、言語和行為都違反了菩提心的慈悲門。

 

  以前,有一位修行人身上長虱子,有一天半夜裡被虱子咬到,又痛又癢,一氣之下就把牠抓起來,摔到地上。當他把虱子摔到地上的時候,有一位正在寺院門外打坐的高僧就大喊了一聲:「跌傷佛子!」大家聽了覺得很奇怪,打開寺廟的門去看個究竟,那位高僧就向大家說:「那只虱子被摔到地上,跌斷了左邊第三只腳,正在那兒哀叫呻吟呢!」那只虱子也是佛所憐憫的孩子,牠摔斷了腿哀叫的聲音,在有天耳通的高僧或佛菩薩聽起來是如雷貫耳呢!那位高僧說:「假如不信的話,你們大家去看看就知道了。」大眾聽他這麼說,就提著燈火去看,果然在地上發現那只虱子,牠左邊的第三只腳真的斷了,還在那兒掙扎,難以動彈。那位高僧的心很靜、很安定,所以可以聽到很遠的一只蟲跌斷腳的哀叫聲,他知道把蟲抓起來摔的動作是會使眾生痛苦不安的,而我們凡夫的心很粗又很亂,所以體會不到眾生的不安和痛苦。通常我們只知道自己若是車禍摔斷了腿會很痛苦,卻不能體會到眾生被我們摔斷腿或切掉腿,牠們也是會痛苦不安的,所以才會去做一些粗魯的舉動使眾生痛苦不安。一切的眾生都是佛子,以佛的眼睛來看大家都是平等的,都是需要慈悲的,他們的苦也是佛所憐憫的,如果我們讓眾生不安,就是違反佛心。

 

   或許有人會說:「是牠先咬我,我會痛,才把牠抓起來摔的。」我們試著想想看,我們體形這麼大的人,被一只那麼小的蟲稍微咬一下,稍微一痛,就忘了佛心、菩提心,就把牠丟出去摔斷腿,這樣的報復行動會不會太過分了呢!比如,你在搭公交車的時候不小心踩到別人的腳,只踩了一下,對方就把你抓起來並且摔到公交車外面,讓你摔斷腿,你一定很不服氣,覺得他很不講理,根本就像是無賴或流氓的舉動,甚至你還會去告他呢。同樣的情形,被我們摔出去的蟲,牠也會去向佛菩薩告我們一狀,告我們太過殘忍。一只蟲咬我們,牠只是肚子餓,或許牠根本就不知道我們是什麼,牠只是咬咬看到底能不能吃,而我們就生氣,要報復,把牠摔斷腳。這樣的行為嚴格檢討起來不但是違反菩提心、和佛不相應,甚至可以說這種心簡直比跳蚤蚊子的心還要壞、還要低級,也可以說這是一念沖向三惡道的心。我們如果不用心觀照,可能會認為:是牠先咬我,我才摔牠,這哪有什麼不對呢?假設你是發願要投身到三惡道去當蚊蟲,用這種心當然是很對的,必定會讓你滿願的。假如你真決定要去三惡道,也沒有人能說你不對。但是如果你是要修菩薩行,發菩提心要成佛道,用這樣的心就不對了。倘若醫生今天宣布說:「你必須要開刀。」相信你多少會煩惱不安的,因為自己的肉要讓人家切啊割啊總是會怕的。同樣的道理,我們殺害眾生,比如殺雞殺魚,都會使牠們很不安哪!或者我們想踩死蟑螂、弄死螞蟻,也都會使牠們很不安的!甚至於搬走一個鳥巢,使得小鳥飛回來時找不到牠的家,也會讓牠們很惶恐、很不安的!

 

   就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條件來講,表面上並沒有明顯說不可以吃肉、要吃素食這樣的文字,但是如果我們貪愛吃肉就一定會讓眾生不安,這就違反了菩提心,和佛心就不容易相應。用違反慈悲的心來念佛,當然頻道就不容易和佛相應了。一面要念佛,一面又愛吃肉,這已經是兩種心了,當然念佛就不容易一心。這是我們講到菩提心,順便附帶作個檢討。

 

  下面再舉個例來說,大部分的人房子都裝鐵窗,而且出門時都要把門窗鎖好,就是怕屋裡的東西丟掉,怕有人會來偷竊或侵犯,大家都很怕找不到東西,所以如果不事先征求別人的同意,就隨便把他的東西拿來,或者任意移位,令人找不到而起煩惱,這樣也是讓眾生不安,也是違反菩提心的行為。有些佛教徒在佛教團體裡面很熱心,很肯發心服務做事,對蓮友也很慈悲體諒幫忙,但是在自己的家裡卻很任性,並不用相同的菩提心去對待家人,一向自己要怎樣就怎樣,所以家人對學佛就很反感。

 

  比如說,他今天自己想要大清掃,就完全照自己的意思任意把公用的東西搬移開,也不征求家人的同意,也沒有考慮別人的方便與否。為大家打掃本來是件好事,但是卻因為沒有先尊重、恭敬別人的意思,就會讓人找不到東西,找得團團轉而感覺很不方便、很不安,這樣的做法雖然是很費力、辛苦,但是令眾生不安,也會變成違反菩提心的行為。如果我們能先了解隨順菩提心的原則,處處用心,注意由隨順菩提的門走進去,這樣修行不但省力氣,而且又有好結果。

 

  有些人很粗心大意,做事馬馬虎虎,辦個小事也出差錯,不但沒觀照,又不專心,甚至都不用心。假如我們要和這樣的人一起做事,是不是會很不安呢?比如說,負責燒開水,中途就忘記,把水燒干了,甚至連茶壺都燒紅了還不知道。若是由他負責管火,是不是大家會不安,擔心釀成火災。所以說做事若不用心、不負責任,這也是違反菩提心的。

 

  再比如說,以前我在醫院當醫生曾經遇到一些比較粗心的工作人員,他配藥時看藥名、劑量都隨便瞄一下,有時會拿錯藥,有時藥量也看錯、差了十倍,有時會把某甲的藥拿去給某乙吃。當病人需要輸血時,血型一定要正確,但是有些工作人員一邊工作卻一邊和旁人聊天,不專心,結果把血型看錯了,一注射下去就可能會害死人。如果要說他存惡心害死人,他又沒有嚴重的惡心,只不過是習性散散慢慢、胡裡胡塗,只一眼沒看對,血型A型看作B型就會害死人。我相信如果今天你是病人,遇到散散慢慢又胡塗的醫護人員心裡一定會很不安,我作同事的人也會很不安。由這裡就可以了解,做事如果不用心、很散漫、隨便就會讓眾生不安,這也是違反菩提心。所以,我們不可以小看任何一件事,養成自己馬馬虎虎、散散慢慢的習慣,這種習氣一養成就會使人很不安,使眾生不安就違反了菩提心。大家不要輕視任何一件事,因為做任何事的心態都和菩提心有關,做事如果不用心觀照,就不能開發出觀照的智慧,這也算是一種愚癡、黑暗,用愚癡、黑暗的心態要如何和佛相應呢?如果我們自己常這樣胡裡胡塗、出差錯,替人辦事也散散慢慢、讓人擔心,以後因果回報,回到自己身上,可能就會遇到很胡塗的人使我們也很不安。比如說,我們生病時拿錯藥給我們了,幫我們燒個開水、煮個菜就煮得燒焦著火了,讓我們不能吃就得刷鍋子。所以我們平常種因的時候就要處處用心觀照,才不會違反菩提心,障礙自己成佛,也障礙眾生。平常健康時就胡裡胡塗的人,到臨命終那一刻要突然清楚明白、正念分明起來,恐怕也不容易。因此,平日就要鍛煉,用清楚明白的覺性辦事,才合乎菩提心。

 

  倘若有人每天臉臭臭的、眉頭皺皺的,用很不喜悅的表情和我們生活在一起、和我們講話,我們是不是會覺得很不安呢。所以要反觀自己,如果有不愉快、不滿的臉色或表情也會導致眾生不安,這也是違反菩提心。當我們有病或災難時,假如別人對我們不體諒,沒有以慈悲心來幫忙,我們是不是會覺得很痛苦不安,所以當別人有病苦或災難時,如果我們不真心去幫忙,就會令眾生痛苦不安,這也是違反自己的菩提心。

 

  再舉個例來說,假如有人存心欺騙我們,我們是不是會難過呢,說不定從此以後聽他講話都會不安心、不信任,那麼反過來說,我們若是打妄語、騙人,對方也會不安,這也是違反了菩提心。有人做錯事以後,為了怕被責備,就會趕緊說一堆不老實的話,希望能逃避責備,殊不知這一念不老實的心就是一片烏雲,只會障礙自己的佛光和福報而已。而且這種心念的電波是發射到三惡道的電波,人家一感覺到這種不老實的電波,從此就不會再信任了,而且內心都會覺得不安,他自以為騙得很圓滿沒人發現,其實佛菩薩都替他擔憂。越會騙人的人大家越不信任,結果是別人的心裡都清楚,根本沒有人受騙,他終究只是騙了自己而已。說實在,騙人之後就要擔心被發現,自己內心一定是不安的,這是何苦呢!為了怕一時小小的責備而不肯改過自新,寧願為了保護一個假相的我,而付出長久痛苦的代價,試想這是聰明還是愚癡呢?其實違反菩提心自己也會不安的。

 

  又比如,我有一位親戚,很樂善好施,但是因為做生意要應酬,時常會喝酒,他酒量大,所以一向都不認為喝酒有什麼不好。我常勸他不要喝酒開車,他都一笑置之,他對自己的酒量和開車技術很有把握。有一次他非常認真地向我說了一番忏悔的話,他說他有一次酒後開車和人家相撞了,對方車內五個人雖然大致平安,但是其中有一位孕婦已經懷胎七個月,對方說要等到胎兒出生後平安無恙才肯和他和解。這一段期間他非常不安,一直等到胎兒出生後完全正常,彼此才安心下來,對方也才願意和解。他真誠流露地說:萬一出生的孩子有什麼三長兩短的話,讓對方全家痛苦一輩子,他還真不知如何是好呢!幸好孩子平安,否則他也不知道要如何忏悔、彌補呢。他畢竟是很善良,體會到了喝酒真的會讓人不安,所以馬上就警惕,放下這種令眾生不安、違反菩提心的行為。我們要了解,讓眾生不安的事回到自己身上一定自己也會不安的。

 

  以前我當醫生的時候,有些同事醫師會接受藥商的招待去應酬喝酒,喝了酒回來值班吐得很痛苦,精神也迷迷糊糊,半夜裡和喝醉酒的醫生一起開刀,實在是令人為病人捏一把冷汗,萬一酒後眼睛看不清,手又一抖一抖的,下刀稍微有偏差,病人的生命就會有危險,家屬也會很可憐,有些過失是無法彌補的,相信大家都不敢讓喝酒的醫生開刀,所以自己也不要喝酒,以免讓眾生不安。有些人認為有時喝點酒不要緊,只要不喝醉就好了。但是我們試想,一個人喝酒,不止他自己開車危險,也會使得整條路上的人都增加危險性和不安,還會讓真正愛護他的人為他的健康而擔憂,這是很令眾生不安的。還有我們的社會習俗,喜慶宴會常會請人喝酒,其實請人喝酒就是讓整條路上的人都增加不安和危險,所以不要小看請喝酒是小事,這可是違反菩提心、違反慈悲的大事哦!每天都有許多酒後開車肇事的悲劇發生,但願大家能合力來改善請人喝酒的習俗。

 

  又比如說,我們如果不注意禮貌,三更半夜還打電話給人,打攪別人休息,也害得人家的小孩被鈴聲驚醒,整夜哭得睡不安穩。像這樣雖然只是打一通電話,也是違反菩提心的行為。菩提心這個名詞不是讓我們口頭念著玩的,而是要在日常生活中真正實行出來、處處替眾生設想的,如果做一件事,不用智慧去觀察眾生的需要,不去了解眾生的不安,就會違反菩提心而和佛不相應。同時,也要了解事情並不是做越多就越好,如果是違反菩提心的事,做越多是越不好。

 

  以前當醫生的時候,有一晚值班,有一家人全家都被送來醫院掛急診,這家人同時都精神失常、發狂起來,很暴動,蹦蹦跳跳、又哀又叫,不得已要將他們綁起來,否則會發生危險。調查原因,原來他們本來只是稍微感冒、咳嗽,那家的媽媽聽說某一種草藥很有效,就去煮了一大鍋給全家人吃,結果藥物過量,就發生這種特殊的狀況。幸好當時有一位很有經驗的精神科醫師幫忙指導,大伙搞了大半夜才使他們安定下來、恢復正常。像這位媽媽她煮草藥給全家吃當然是好意,但是她對藥性完全不了解,也不知道正確的用量,一聽說有效就胡亂用,這就是缺乏智慧,缺乏智慧的好意時常會在無意中傷害到人、使人痛苦。當時如果救不回來,是不是就是一鍋藥害死全家人呢!她本意是要慈悲拔苦予樂的,而缺乏智慧卻變成拔樂予苦了,所以我們學佛是不可以缺少智慧的。往往有很多人熱心過度,一聽說什麼藥有效,自己根本就沒經驗也沒有研究,隨便聽一句就四處去宣傳、勸人家吃,甚至很好意買去送人。這樣的本意是要人家健康,但是不用清楚、明白的心,經常就會在無意中傷害眾生。這不僅是違反菩提心的智慧門,會障礙佛性的光明,甚至也會由自己的無知和愚癡帶給眾生痛苦,結果也違反慈悲。因此我們要特別小心,不要隨便推薦自己尚未真正了解的藥物、食物,自己不了解就要別人吃,這是胡塗不負責任的舉動,並不是慈悲。種胡塗的因和智慧的佛是不相應的。

 

  下面講一件有趣的事作例子。在我讀醫學院的時候,曾經有三位親戚都時常患肚子脹氣的毛病,很痛苦,所以我就介紹他們到系主任於立中教授那兒看病。第一位親戚去看病時,於教授告訴他三貼藥吃一吃就好了,果然,他三貼藥一吃完,常年的脹氣就全好了。第二位親戚看他吃得那麼有效,就自作聰明借了那張藥方去抓藥來吃,結果完全無效,後來這第二位親戚自己也去找於教授看病,教授看了就開另外一張藥方給他,他一服用也痊愈了。後來那第三位親戚肚子脹氣的時候,他又自作聰明拿第二位親戚的藥方去抓藥服用,結果服了反而很痛苦,要吐又吐不出來,要洩又洩不出去,趕緊去找於教授處理。後來我就請教教授這其中的緣由,為什麼同樣是肚子脹氣,三位親戚的用藥完全不同呢?而且交換藥方吃也無效呢?教授聽了就哈哈大笑,他說第一位親戚是女眾,她是婦科問題所引起的脹氣,所以用的是婦科的藥物;第二位親戚是男眾,他根本不明究理,完全沒有了解病因,就拿別人婦科的藥去吃,這是不是很好笑呢!這第二位親戚是因為肺結核、肝又不好影響到腸胃引起的脹氣,所以用的是治療肺結核和肝病的藥才對,他亂吃婦科的藥當然是無效啊;而第三位親戚雖然同樣是脹氣,但他是因為要參加大專聯考,精神太過緊張才導致消化不良引起脹氣,卻胡亂吃治療肺結核、肝病的藥,當然反倒痛苦不堪。大家聽教授一說,都覺得很好笑。我們眾生時常都這麼胡裡胡塗、沒智慧,不知道事情當中的道理,也不了解因和果中間的種種條件,就會時常心懷好意,卻做不出好事,如果只是鬧一些笑話還不要緊,若是鬧出人命就不妙了。所以口裡說要慈悲、利益眾生,必須用有智慧的菩提心,而不能單用好意。

 

  佛有一個名號叫作“明行(heng第四聲)足”,有些人讀成“明行(xing第二聲)足”,也就是有智慧很明白,又有實行的功行(heng第四聲)。“明行(heng第四聲)足”也就是“明”和“行”兩方面都具足圓滿,不像我們眾生常不明不白地團團轉,不知道如何修行才好。我們就好比想拿藥給人家吃,卻根本不知道對方是什麼病,也不明白自己拿的是什麼藥,結果可能反而令人更苦。也好比買鞋子送人,卻不清楚對方腳的尺寸,結果人家還得要切掉腳趾頭才能合我們買的鞋。我們既然要學習“明行(xing第二聲)足”的佛,當然凡事要“明”了才“行”。先要學習用冷靜的智慧去觀察清楚,而不是路還沒有看清楚就拼命地往前沖。有些人一聽說吃什麼對身體好,就馬上四處去宣傳,到底吃了是不是真的好,他自己也不明了。或者一聽說練什麼氣功好,就馬上去練,甚至還叫很多人一起去練,到底練了好不好,他自己也不清楚,都是不明就亂行一通。或者一聽說某某醫生很會舒放經絡,聽了就趕緊帶一大群人去排隊,而到底有沒有效呢?他自己也不知道。或者一聽說修某種法門很好,或是有某某活佛來為大家灌頂,就立刻要大伙去,到底灌頂是什麼意思呢?他也不明白。

 

  像上面所舉的種種做法都是出自一片熱心和好意,可是卻缺乏一份冷靜的智慧,所以常都浪費了很多時間和精力去向外追求,跟隨人家流行這個、流行那個,結果都沒有獲得真實的利益,甚至還散播不正確的知見給人,令人浪費最寶貴的生命,像這樣不把生命用來老實修行,是會誤眾生的法身慧命的。所以缺少冷靜的智慧,反而會違反慈悲度眾生的本意,違反了佛心。以上是舉例說明第二種違反菩提心的情形——也就是令眾生不安。

 

  接著再說明第三種違反菩提心的情形,也就是對自己的心意比較注重,對別人的心意比較不尊重,而且對自己的身體比較照顧,對別人就比較疏忽。古大德將這種情形叫作“恭敬供養自身心勝過恭敬供養他身心”,也就是說對自己的身體和心意這兩方面都比對別人更尊重、更維護。這種情形我們時常都有,只是不太警覺而已,下面舉日常生活中很簡單的事來說明。

 

   比如說,人家現在剛好急需要我們的幫忙,請我們出手協助一下,而我們卻回答說:「好啦,我正在做什麼,你等一下啦!」其實,當時自己手上並沒有急事,像這樣的心念和回答就表示要先順自己的意,然後才肯去幫助別人、順別人的心,寧願讓他等、讓他不方便、讓他著急。這就是比較尊重自己的心意,比較不尊重別人。雖然這只是響應一句話而已,也是違反菩提心的表現。有時會聽到一些老人家感慨地說,他吃年輕人煮的飯,都看得到卻吃不到,因為年輕人牙齒很堅固,愛吃硬的、脆的、有彈性的,愛吃刺激的、辣味的,而老人家牙齒不好,粗纖維的菜咬不斷,太硬的東西又嚼不動,吃到辣的胃和眼睛都不適應。可是如果向年輕人反映,拜托煮爛一點,年輕人就會說:「奇怪!為什麼要吃爛的!煮得爛爛的有什麼好吃!」因為年輕人還沒老,還不能體諒老年人的苦衷,所以這些老人家很為難,要說嘛,怕人家生氣,不說嘛,實在沒東西可吃。聽到這種感歎,我心中就深深體會,煮一餐飯雖然是有付出力量,也很辛苦,但如果不用菩提心,只任性自己愛吃怎樣就煮怎樣,不了解別人身心的需要,可能也會令人覺得很痛苦又不敢講、非常委屈,所以說菩提心是任何時候都不能缺少的,稍一不用菩提心去待人處事,可能就會令人受苦。古大德告訴我們說,讓人覺得痛苦又不敢向我們表白,這就是損福的地方。

 

  曾經有一位媳婦向我說:她在家庭中很盡力付出,又去學料理,三餐飯都很認真煮,但是不知怎的,她的婆婆都不喜歡她。有一次和她們一起吃飯時,我就了解其中的原因,這位媳婦確實很會烹饪,每一道菜都煮得色香味俱全,現代的媳婦像她這樣認真照顧家庭的實在也很少見、很難得。但是她的婆婆卻吃得皺眉頭,因為媳婦所煮的都是照她年輕人的興趣,她愛吃辣的就煮得很辣,也不管婆婆吃了會舌頭破皮、流眼淚,她愛吃鹹的就煮得很鹹,也不管醫生吩咐說婆婆的血壓高,不可以吃鹹。像這樣每一餐她的確都很辛苦地料理,卻沒有一樣是為體諒婆婆的需要而煮的,沒有一道菜是高血壓的老人可以安心受用的,當然婆婆吃得很苦,就歡喜不起來了。所以說這位媳婦即使參加烹饪比賽得冠軍,她的婆婆也會搖頭不能肯定她,因為她所煮的菜只是表現她自己煮菜的技術而已,並不是發菩提心,在恭敬供養她的婆婆。如果換另外一個人,用另外一種順菩提心的做法,要煮菜以前先去尊重、請問婆婆要吃什麼比較適合,請婆婆指導什麼菜應該怎麼煮比較好,可能只費很少的力,很簡單煮一煮,婆婆就會笑瞇瞇、很歡喜了。

 

  我們再舉例來說,如果今天請你上台去講課,當你上了講台,看到台下的聽眾,一個在看外面,一個拿扇子在扇風,一個在說悄悄話,一個在旁邊抽煙,一個翹二郎腿,一只腳還在那裡晃來晃去,一個在搔頭,一個在抓癢,又一個跑進跑出。你在台上講課,心中會不會覺得不安呢?會不會擔憂自己講得不好?如果我們從旁觀察會不會覺得這種聽眾的態度很不專心,也表現出沒有恭敬別人的態度。接著我們再交換角色,反過來體會一下,如果今天是我們在聽講,心都不體諒對方,只顧自己的心意,眼睛愛看東就看東,愛看西就看西,喜歡涼愛扇風就扇風,要抓癢就抓癢,甚至聽一半想到什麼事要出去就沖出去,完全不體會對方的感覺,也沒去體會講者的感受和心意,這就是只恭敬自己的身心,完全沒有恭敬別人的身心,這是違反佛心、違反菩提心的。

 

  《普賢行(heng四聲)願品》第一大願教我們要“禮敬諸佛”,眾生就是未來佛,對人沒禮貌、不恭敬就是沒有“禮敬諸佛”,就違反菩提心。這對別人的影響可能不大,別人頂多覺得你沒禮貌、沒水平而已,但是障礙自己修行成佛影響就很大了。我們佛教徒經常要拜佛,拜佛就是要培養禮敬諸佛的態度,學習恭敬別人的精神,也就是在培養菩提心,如果有拜佛卻沒開發出恭敬的精神和有禮貌的態度,這樣就只有拜佛的形式,而沒有達到拜佛的效果,也等於是有吃藥但是病沒治好。拜佛是禮敬諸佛,也是一種覺性的提醒和練習,為什麼要時常拜呢?就是要時常鍛煉,把拜佛時的謙卑、恭敬、柔軟的心帶到日常生活中,並不是拜佛一回事,生活又另外一回事。有人拜佛時是很有禮貌,五體投地,而走出佛堂和人談話就把頭抬得高高的,又愛頂嘴、插嘴、沒禮貌,處處只想到自己的意思,不管別人的立場和心意是如何,這就是沒有將拜佛那份禮敬的心帶到日常生活中,這也是違反菩提心的。如果是真正發菩提心拜佛,是所有的行動言語都會轉變的。因為我們一向都只有關心自己,又妄念很多,胡思亂想,所以我們的心不清楚、不明白,當然就看不清別人身心的需要,做很多事都違反菩提門,冤枉費了很多力氣,結果卻和佛不相應。因此日常生活中練習交換角色、將心比心,用清楚明白的心去觀察,是我們修行上很重要的課題,平常就必須老實檢討自己待人處事有沒有違反菩提心,才不會將發菩提心變成一句口頭禅,或者變成做課完的唱誦用語。

 

  最近,聽一位菩薩說,有人送一只貓給他兒子,他兒子很高興,當要開始養貓的時候,他第一步就先去買一本關於養貓的書回來讀,以便了解貓的身心需要和貓的特色,然後用心飼養,而且他們養那只貓都讓牠吃素不殺生。那只貓很喜歡和佛像對坐,自己還會去按錄音機放佛號,只要有人把佛號關掉,牠就會再去放。我聽了以後很欽佩,也有很深的感慨,眾生都有佛性,這位公子即使是養貓都會用菩提心去恭敬供養牠身心,都懂得用智慧先去了解貓。如果能將這份心普遍運用到每一眾生身上,那修行一定會成功的。一般人不但養貓會隨便用一些剩菜或者拿自己不要的東西丟給牠吃,根本就不會先去研究,即使是在對待人方面也是很隨便、很任性的,甚至於對父母、師長,對先生、太太,對親戚、朋友,對兒子、媳婦等都是自己要怎樣就怎樣,不管別人的心意是怎樣,也不管別人身體的需要是怎樣。我們可以從日常生活中仔細來體會,凡是我們做失敗、費力又讓人不高興的事,詳細檢討起來多半是沒有用菩提心、沒有先尊重別人的心意、也沒有先交換角色去體會對方的緣故。假如不用菩提心,連日常生活的小事都不能做好,更不用提成佛的大事了。

 

  在這裡補充說明,方才舉養貓的例子主要是強調我們對待眾生要先用心去了解對方的需要,並不是鼓勵大家都去看書養貓,請大家把握這個重點。因為菩薩戒有規定:受戒的菩薩不可以故意蓄養貓、狸、豬、狗等等,我們要了解並不是佛不要我們對動物慈悲照顧,而是因為世間人飼養動物多半是有其它目的的。比如,養貓是為了捉咬老鼠,養豬養雞是為了要殺來吃或者賣給人殺來吃,可以說全部和殺業有關系,最起碼也有間接的殺生,很少人是純粹秉者慈悲心來蓄養動物。況且飼養動物心中難免產生貪愛而有掛礙,多少會妨礙我們的道業,因此佛陀教菩薩不可以這樣做。

 

  我們都知道如果想要收到某電台所傳送出來的電波,必須把電視機的頻道調對,才可以現那台的影像,所以我們日常生活必須要將自己心念的電波調得准確,發菩提心就是發和佛相同、覺悟又慈悲的心,這樣頻道才能相通、相應。佛的電波是充滿整個虛空,也洋溢在我們的身邊四周,然而,如果我們的頻道調得不對,當然就現不出佛的節目、影像來;如果頻道調對了,馬上就會相應,所有的好節目都會顯現。我們平常生活要隨順菩提門,隨時改掉違反菩提的做法,才能體會佛的精神內涵,念佛也能相應而吸收到佛的慈悲智慧,猶如吃飯能吃出飯的香氣和滋味,吸收到其中的日月精華,每一粒米都讓我們增長氣力。

 

 

 

上一篇:"萬法皆空、因果不空"的日常運用--發菩提心的真實義[二
下一篇:淨空法師法語:你會生煩惱、會起分別執著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