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學佛須用於日常生活中--發菩提心的真實意義[一]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道證法師講述

一、學佛須用於日常生活

 我們聽經學佛,目的是要開發出佛性來用。在日常生活中,實際運用佛法,發揮佛的精神。用佛的慈悲和智慧,使我們不但現在生活清淨快樂,同時也解決生死輪回的大問題,使我們永遠不必再受生老病死的痛苦。如果我們聽經和生活脫節了,這樣就失去聽經的意義,聽經聞法也枉然。如果我們學佛、念佛是一回事,日常生活遇到狀況又是另一回事,這樣就是枉費白學了。

 

  姑且不談生死的大問題,學佛人如果遇到日常生活的小問題,常常就把學佛、念佛丟到一邊,先就自己的心情、個性來發揮,凡事都依照自己的意思,我行我素。這樣也是枉然,和不學佛一樣。等於是時常去找醫生,甚至送禮給醫生,拿一大堆藥回家,但是卻不肯照醫生的指示服藥,嘴裡還老是說自己病重難治,這是自己不真心想治好病,糟蹋自己的生命。去道場學佛,就像找醫生看病;買東西供佛,就如送禮給醫生;聽經,請經本、錄音帶回家,就像拿一大堆藥回去;而不肯真正修行,就是不肯照醫生的指示服藥;又老是說自己習氣重,就是說自己病重。如果聽經學佛已經很多年,但是平常待人處世、說話行動都沒有改進,心地仍然自私,起心動念都先為自己設想,只顧自己的立場和意見,不考慮別人,這就是還沒有發菩提心,還沒有了解眾生和我們的關系和真相。因為,發菩提心這是學佛最重要的起點,所以,我們在這裡要用比較多的時間來說明、檢討。

 

二、何謂菩提心?發了沒?

  菩提心這個名詞,我們時常聽到,也時常使用。譬如,做課完畢,總是回向:若有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希望見到、聽聞到的人都發菩提心。但是,我們自己是不是知道什麼叫做發菩提心呢?自己到底發了沒有呢?我們總不能只希望見聞的人發菩提心,而自己卻根本沒發啊!我們共同學習發菩提心這個題目,主旨也就是要真正發起,而且在日常生活中實際運用。若是沒發起、沒運用,就等於白學了。

 

三、"發"之妙用

  講到發菩提心這個字,是很妙、很有意思的。會做饅頭、面包的人都知道,面粉加上酵母、發粉去發酵,就會發得胖嘟嘟的。發酵了就會起變化,變得松柔,有空間,有彈性。發得足夠就會軟綿綿,否則就會硬梆梆。發菩提心也一樣,發了,就會變化氣質,心會柔軟,柔軟才可以了解眾生的心,產生慈悲、拔苦予樂的功能。發菩提心發得足夠,就會像海綿一樣,有空間可以含水、吸水,才能吸收佛的功德水,才能體會佛法的道理,開發智慧。菩提心真的發了,心就會松而空靈,學習佛法才能吸收。

 

  發菩提心的,也像發芽的。曾經孵過豆芽菜的人就知道,一顆干的綠豆是不會發芽的,必須要浸足水分,才能發芽。一旦發了,它的內在就有一種力,能突破外層的殼。如果沒發,我們硬要把它撥殼也不容易,那層殼就像我們自我的束縛和執著。綠豆一旦發芽就會產生很大的變化,會出芽,會生根、長枝葉。我們仔細看,每一部分都長得很有秩序,葉脈、細紋也都很美麗。當然,這個發的過程不可以離開水的滋潤,沒有水就發不下去。發菩提心也一樣,不能離開法水的滋潤,必須每天不斷聽聞佛法、讀經、誦經。假如一天不澆水,芽的成長就會受影響。如果每天能噴些水,滋潤一下,一顆綠豆沒幾天就會變大好幾倍,營養也增加幾十倍。若是種到土裡,它就可以長得很大,令人不認得它本來只是一顆小小的綠豆。

 

      佛法說:因小果大只是小小的,而卻是很大。我們小小的一念心,若是有發——發菩提心,就有無限的生長力開發出來。如果是發一念要成佛的無上菩提心,結果就是成佛。我們不要小看現前這一念心。經典說,一顆樹蔭下可以停放五百輛馬車的大樹,它的種子只是像一粒芥菜子那麼小而已。

 

      每一念心的好壞都決定我們的前途。佛法說,一念之間可以看到三世,也就是過去、現在、未來都能在這一念心中看見。我們仔細體會自己為什麼現在有這個念頭,它是來自過去所有的影響和累積,現在發了這個念頭,也會影響所有的未來。就如丟一個石頭到水中,由這一點產生的波動就會影響整個水面,每一個波紋都會影響下一個波紋。所以,有智慧的人會善用這一念。現在心念好,未來一定好;現在心不好,未來也不好;現在真念佛,一定會成佛。

 

  我們說菩提心菩提這兩個字是由印度梵文的發音翻譯過來的,它的意思是覺悟。我們時常說覺悟,到底是要覺悟什麼呢?怎樣才叫做覺悟呢?覺悟很抽象,我們自己到底覺悟了沒有呢?

 

四、菩提--"覺"與"悟"之內涵

[一]、"覺"之內涵

  我們先講什麼是。咱們中國字是很有智慧、很有道理的。這個覺悟的字,下面是一個字。這不是普通的哦!不是我們看東看西的;這是看見真相的,甚至是明心見性的。因為我們都還沒有到明心見性的程度,所以很難說出那種覺醒的。只能以我們經驗過的事來做比喻,以便揣摩我們還沒有經驗的,試著體會明心見性的。同樣說是,是有不同內容的。比如,當我們做夢時,閉著眼睛,是不是夢中也有所哪,好像在看電影般。但是,一醒過來就知道那是夢。夢中所見的世界其實是假的影像。夢醒了,睜開眼睛,所見的又是另外一個世界。我們一般都以為這就是真實的世界。

 

      現在試問,同一個人在同一個地點,做夢時和清醒時所見的世界是不是一樣呢?經驗告訴我們:是不一樣的。由這裡也可以體會明心見性的和我們一般所見的是不一樣的。平常我們所見的真實世界,若是對比我們更覺醒的聖人來說,也像夢境一樣,並不真實,猶如做著另外一場白日夢。

        所以,我們還可以再進一步覺醒,進一步睜開另外一只智慧的眼睛,來看更覺醒的世界。若是真正大覺醒,還會有更進一步的。雖然,仍是活在同一個地點,但所見的世界是完全不同的。

      

        我們要講之前,先再談一談夢。藉由夢,仔細來體會我們的人生和世界。我們做夢時,夢中會看到人——其中有我也有別人,夢中也有各種東西和事情發生。可以說,明明是有一個世界。當時我們也看得很真,不知道所見的這一切根本是夢呓,是假相。我們還以為夢中的我就是我,夢中的別人就是別人,夢中的東西就是東西。我們會把他們當作是我以外的存在,以為那是屬於外面的境界。在夢時根本就不知道那個別人啦、東西啦——所有的影像是從哪裡來的,也不知道那些人、事、物的影像實質到底是什麼。

 

         在夢中會把一切假相都當作是真的,這就叫作迷迷糊糊、不知又不覺。在不知不覺當中,誤把夢境當真了。把假相當真,這就不是菩提,因為菩提是啊!不知不覺就不是菩提。一般人要醒過來才知道,原來還有一種清醒的,才會承認在夢中的是虛妄不實在的。能發現剛才做夢,就是有點醒了。能承認自己所見的是虛妄不實在的夢境,才有初步的覺醒。

 

  佛是由睡夢中清醒過來,更由白日夢又進一步覺醒的人。佛大覺醒所見的,才是正知正見。我們不要以為自己白天醒著就是。其實以佛的大覺悟來看,我們還像做夢般做白日夢,還在輪回的大夢境當中。這樣講,有人可能聽了很不服氣,會說:我明明這麼清醒,又沒有打瞌睡,你為什麼說我在做夢呢?我明明眼睛看得見、耳朵聽得見、都有感覺,你為什麼說我不覺呢?要是說不覺嫌太難聽,就改說錯覺吧。

 

        現在的科學已經證明,我們看得到、摸得著的物質,其實都是由一些基本的原子組合起來的。若再分析下去,原子又由更小的原子核、電子、中子組成。科學家把物質一步一步地研究下去,研究到最後,竟然發現那些電子、中子裡面根本就沒有實質。可以說都沒有東西存在啊,裡面根本是空空的,只有能量,就好像只有電那樣的場而已。科學研究的結論,可以說所有的物質其實都是好像電影的影像,只是有電又有個影子而已。而我們卻都將它們當作是真實的存在,不了解他們的實質是空的。閩南語在形容某一件事是事實,就說那是"唔樣耶"[台語]wuyang——也就是有影的。這一句wuyang——“有影”[台語],說得很對。確實,一切的事情、一切的物資都是只有個影像而已,根本沒有實質。

 

       覺悟的就是不把夢幻泡影當真,知道我們一向所以為真實的世界也都好像夢一樣,它的真相就是空無一物,只有影像而已。現代先進的科學已經證實,真相就是沒有東西,空空如也。這正是佛所說的萬法皆空。我們要了解佛經所說的萬法皆空這個字,是包括所有的物質、所有的事情和心理等等。一切的事物、心理現象都叫做。現代科學已證明佛所說的萬法皆空了,不過我們也仍然感覺萬法都很真實,因為所有的東西拿起來有重量,摸起來又扎實。這樣說來,豈不是全世界的人都有錯覺嗎!可以說都對真相不覺,而這一點很少人願意承認。

 

      愛因斯坦是現代先進的科學家,他說了一句老實話,他說:物質來自人類的錯覺。他研究到最後,終於承認,實在沒有東西,本來無一物,只是人類自己的錯覺,才看成有一堆物質而已。他能承認是錯覺,就叫作開始有了。因為一般人正在做夢,都不承認自己是在做夢。喝醉酒的人也都說:我沒有醉。一個人若肯承認自己剛才喝醉酒,那就是酒後清醒了。會承認做夢,就是夢醒了。

       現代科學研究的結果,真相是這樣,和佛所說的一樣。所以外國一些先進的科學家都對我們釋迦牟尼佛心服口服。因為他們用一大堆機器、人力才研究出來的結果,竟然佛早在三千年前自己一個人盤腿坐在菩提樹下就都知道了,而且也在佛經中講得很清楚、明白了。

 

       佛在《心經》中早就講到色即是空了。這裡要說明:佛經所講的就是指物質,並不是世俗所說的美色。佛經的是指一般用肉眼看得到、有形有色的物質。原來有形有色的物質本體是空的,而且又不是死死板板的空,在空當中同時又現出物質的影像和用途。所以又說空即是色 

     《金剛經》也告訴我們: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佛用這些來比喻形容是教我們要好好覺悟體會。我們以為是真實的世界,其實就仿佛夢境、幻象,又如水泡或電影的影像,也像露水像電。我們的人生境界就好像夢或是立體電影的影像,雖然看起來是有,也像真的,卻剎那剎那變化,虛妄不實。就如同電一樣,有作用,但是沒有實體。佛教我們要覺醒,不要認假作真,整天被假相迷惑團團轉。夢中的境界整個都是假的,所以夢中人哪有真實的出生和真實的老病死呢!只是種種的影像,看起來好像有生滅的劇情,其實本體上是空的。若能由境界中一念醒來,知道夢境根本是假的,這就是覺。道理是這樣,大家都能聽懂,但是,當我們面對境界,卻又會被錯覺迷惑,不能當下知道那只是影像,又認假為真。

 

         台灣人表示不知道是說:“wumsanyang”——“不知影。這句不知影是很有道理、很有學問的。不知影就是不知道境界都只是影像而已。因為不知道世上一切只是影像,當然就不知覺悟之道,所以叫作不知道”——不知覺悟之道。不知境界是影像就是不覺,知道只是影像就是覺。因為我們不知影,就處處很認真,但是所認的卻全是假相。若是當下能知影,知道眼前都是影像而已,不被迷惑,就是知”——知曉覺悟之道。知道就是菩提菩提就是要有知影的智慧。

 

        我們活在這個世間,整天都忙著處理很多人事。如果完全不覺知那些都是影像,只在不知不覺中跟著團團轉,這就不是菩提。假如能由不覺和錯覺當中,發起一念心要覺醒,要了解真相,不要被假相迷惑,這就是一念發菩提心。發心要和佛一樣,有覺醒的正知正見,發心要睜開另一只覺醒的眼睛,恢復本來的覺性,這就是發菩提心,要覺醒了。

  菩提覺悟,以上我們是講,下面講

 

[二]、"悟"的內涵

  覺悟這個字,左邊是字旁,右邊是個字。的意思就是我的心,悟就表示真正承認、了解一切原來都是我的心。有一部經叫做《大日經》,《大日經》用一句話解釋菩提,叫做如實知自心就是如同的就是實實在在的如實知自心就是實實在在、完全明白自己的真相,也知道世間一切的境界就是我自己的。世間的一切人啦、車子啦、土地啦、天空、星球、太陽都是我的所變現的。豁!這一件事情實在是很難被相信承認的。

 

  我們再用作比喻來說明。夢中有山有水、有人有鬼、有生又有死。當在做夢時都卷入夢境而迷惑不止,哪裡會承認夢中那個鬼就是我的變的呢!哪裡會了解夢中那顆石頭就是我的變的呢!必須要覺醒之後好好體會才能承認:所有的夢境都是我自己的所變的,所有夢中的角色、布景和劇情都是我的自導自演,仿佛自己拍片又自己觀賞受用。

 

      覺醒時能承認夢是我的變出來的假相,但是下次再做夢又會迷惑,仍然不知道夢中的世界都是我的心投射出來的幻影,不但沒發覺那些都是假的影像,也不知道影像的本體就是我的,這樣就是不覺又不悟。有覺悟就會當下覺知那是影像,也承認那是我的所變的。

 

      而我們凡夫沒有覺悟,都錯覺把影像當真,也錯覺境界都是我以外的存在,所以就不能運用來轉變境界。比如現在有個人來罵我們,罵了老半天,我們會不會想到他是我的心所變現的影子來引導我覺悟呢?我們可能都會想,那個人既無理又無聊,所以就和他吵起來,或者是不想理他。這就是把他當作是外面的境界,也就是不承認、也不覺悟他就是自己的心影,所以才會和自己的心影斗爭。

 

      以前有人看電視,看到扮演奸臣的人很可惡,越看越生氣,拿起拐杖就朝他打下去,結果是打壞了自己的電視機。同樣的情形,我們和眾生斗爭,也等於傷害自己的心影,結果是打壞自己的心影機,障礙自己的佛性,不但使自己不快樂,也不能成佛。反過來說,我們對眾生慈悲,就是對自己的心影慈悲,結果當然是自己得利益呀。所以說,菩提是覺悟到:原來一切都是我的心啊!

 

      由著覺悟的智慧自然就會行出慈悲,自然而然就愛護眾生,不會去傷害自己的心影,不會自找麻煩。所以菩提就是有智慧的慈悲,不是世俗感情用事的慈悲。

 

 

上一篇:淨空法師:未聞淨宗法門,一億菩薩退轉
下一篇:"萬法皆空、因果不空"的日常運用--發菩提心的真實義[二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