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參學中的貧淡生活
出了家必須要參學,也就是參訪名師、研究佛學的意思,這是每一個出家人養深積厚必經的過程,我也不例外,而我的參學生活是貧苦的。
我有一位偉大的師父,他是南京棲霞山寺的住持──上志下開老和尚。但是他這位名聞遐迩的名山住持大和尚,對我一點幫助也沒有。我在外參學,幾年也見不到他一面,更遑論親近請益。即使偶爾見面了,家師和其它師長對待晚輩一樣,對我不是凶吼一頓,就是指責一番,從來不曾問我短缺些什麼。10年之中,師父只給我兩套衣服,我也不敢向父母要錢做衣服,每次寫信回家,總是報喜不報憂:“師父待我很好,我日子過得很好,請你們不要掛念!”
有時想寫一封信回去給母親報告平安,信寫好了,卻沒有辦法投遞。甚至去年寫好的信,等到今年都寄不出去,原因是連一張郵票的錢都籌備不起來。有時衣服破了,就用紙縫綴一下;鞋子壞了,甚至連鞋底都沒有了,就用硬紙墊補一番;襪子缺了,就撿拾別人的破襪子,因為不容易撿到相同顏色的緣故,記憶中,我腳上所穿著的兩只襪子,總是深淺不同。
我的身體還算粗壯,在我10年的參學生活中,得過兩次病:一次是牙齒蛀壞了,吃飯時,不小心飯粒塞進蛀洞之中,刺激了微細敏感的神經,痛徹心肺。雖然如此,但是一直忍耐了兩年,都不敢要求看醫生,每天吃飯,不敢細細咀嚼,深怕觸及痛處,總是囫囵吞下去。
又有一次,得了瘧疾,寒熱煎迫,極為難受。但是在叢林裡,得了疾病,也不准請假,仍然要隨眾參加早晚功課。我每天支撐著虛弱的身子,隨著大家作息,大約折騰了半個多月,瘧疾終於好了。不知怎麼的,得病的消息傳到了家師的耳中,當時他在某個佛學院當院長,遣人送給我半碗的鹹菜,我接到這半碗鹹菜,感動得不能自已,含著滿眶的熱淚把它吃下去,心中立下志願:“偉大的師父!您知道我有病呀!我永生永世跟定了您,誓必使自己不辜負您的願望,把色身交托給佛教,把生命奉獻給眾生。師父!我一定要把出家人做好!”物質充裕的現在人來看,半碗鹹菜算得了什麼?但是在我看來,那是一碗充滿關懷、愛護,溢於言表的師恩。從小我就有“滴水之恩,湧泉以報”的個性,別人對我有一點小恩惠,總想以生命相獻來報答他。
數十年前的中國社會,經濟沒有今日的發達,寺廟裡也沒有富足的生產,加上粥少僧多,物質奇缺。當時我掛單的寺院,一共住了四百多人,由於經濟拮據,半個月才能吃到一餐干飯,並且還是摻雜著雜糧煮成的。每天早晚吃的稀飯非常的稀薄,和水一樣的清淡。下飯的菜,配料的油水欠缺,不是豆腐渣,就是蘿卜干腌成的東西。蘿卜干裡面,經常看得到蛆蟲,在那裡蠕動爬行;豆腐是留給客人食用的,豆腐渣才是我們參學的雲水僧配食的菜肴。由於沒有油,豆腐渣也不放在鍋子裡炒煮,吃不完的就拿到外面曝曬,曝曬時,麻雀們飛來分享一點,飽餐一頓之後,還不忘留下他們的禮物──糞便。每天我們過堂吃飯時,菜擺在面前,還沒有下咽,念供養咒的時候,就聞到陣陣刺鼻的臭味,我們總是摒住呼吸吞食下去。所喝的菜湯,清澈見底,拿來洗滌衣服也不混濁。有時菜湯上面飄浮著一層小蟲子,底下沉澱著一些蝸牛、蜈蚣、蚯蚓,我們只好閉著眼睛喝飲下去。這樣的生活經年累月,根本談不上營養,更遑論美食。但是不可思議的是,不曾聽說有人因為營養不良而害病,什麼胃腸病、感冒等病狀,也少之又少。照常理,以我們那樣的飲食,既沒有營養,又不注重衛生,但是像今日在台灣的同參道友的煮雲法師和我,都長得健壯高大,其原因何在呢?我想和吃飯時念誦供養咒有很大的關系,念供養咒可以袪除病魔,保持健康。
那種貧苦的生活,給予我日後心志的磨練,生活的淡薄,有很大的助益。譬如台灣盛產水果,許多人飯後有吃水果的習慣。我雖然知道水果香甜可口,由於過去叢林的生活,不曾聽人提過水果這個字眼,沒看過水果這樣東西,當然更沒有吃過水果的經驗,因此在我的生活裡,養成沒有吃水果乃至一切零食的習慣。現在有時信徒送我一些吃的東西,我總是轉送給大家結緣。我這種食但求充饑,不必瓊漿玉液,甚至不得飲食也泰然的性格,得力於從貧苦的參學生活中,養成了不好吃的良好習慣。俗語說:病從口入。現在有些人的疾病,起因於過度的營養。不好吃的習慣,維護了我的身體健康;不好吃的習慣,使我節省精力、時間的浪費,而從事弘法利生的事業。
叢林參學的生活,三餐已經難以溫飽,更沒有余錢可存放於身邊,由於沒有錢,因此也就沒有購買的習慣。我不購買東西,並不是著意持戒、矯枉過正故意不買,而是身無分文,自然養成習慣。即使現在接受一些供養,也沒有儲蓄的習慣,我認為私人儲蓄金錢是一件痛苦的事,因此只要身邊有一點錢,並不想把它儲存起來,而是趕快用出去,用在興建佛教事業的用途上。因此假如我對佛教能夠提供微薄的貢獻的話,我想是貧苦的參學生活,使我養成個人不蓄錢財、佛教需要淨財的認識。
我在參學中,有一次受到某一位師長的責怪,家師知道我受了委屈,心想我是否承受得了難堪。有一天差人叫我去見他,開導了我一番之後,問起我的狀況,然後端起桌上的茗茶說:
“你以為沒有錢,向我訴說,我就會給你。明白告訴你,我把喝茶的茶葉錢省下來給你花用,你也用不完。但是我就是不給你,什麼道理?現在你不懂,不過,將來有一天你會了解我的心意!”
我當時聽了,表面上不敢反駁,內心卻不以為然地嘀咕著:“幾年來我窮得身無分文的,您不給就算了,何必說些冠冕堂皇的話呢?……”隨著年歲的增長,現在我終於懂了,我覺得師父是真正愛護我的,如果他給我錢財的話,我可以過得舒服一點,他內心一定很歡喜,但是他不希望我養成“富歲子弟多賴”的揮霍惡習,他為了訓練我在艱苦的歲月裡也能夠堅持下去,培養我吃苦耐貧的精神,忍受著內心的痛苦,以看似無情,卻是有情的大慈悲來調教我,養成我日後對物質生活不知希求的性情。我常常覺得和顏悅色、愛護一個人容易,而疾顏厲色教誨一個人,如果沒有強大的力量、深廣的愛心,是很困難的。恩師給予我的恩澤,點滴感懷於我的胸臆,而數十年來,我也不曾辜負家師的期望,無論環境如何地惡劣困頓,憑著參學時代所孕育的力量,我堅強地踏出步伐,爾今爾後,仍然毫不退縮地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