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淫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明一法師:隨順世緣受皈依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前面我們看了日記《隨順世緣來皈依》,知道了什麼是佛法僧三寶,知道了皈依三寶的意義。如果我們能夠明白這個道理,我們就能隨順世緣接受三皈五戒,這樣學佛之路自然會容易走很多。因為三皈是信仰佛教與喜歡佛教區別,皈依之後就比較容易堅定信心。

我們明白了學佛關鍵是信心的問題,明白了皈依的意義之後,大家就先要粗略地知道了一些皈依的含義。今天我們再強調一下為什麼學佛要先受皈依。我們知道,我們每個人都會有一個家庭,不管這個家庭對你來說是什麼樣子,你都會想起自己的家庭。

所以,不管你走到天涯海角,還是什麼地方,我們心裡想起的總是我們的那個家。不管你的家是多麼的富有,還是多麼的貧窮,我們都不可能回避我們的家庭。富有的家我們固然會想,貧窮的家我們也是只要有機會就想回去看一看,這就是我們的回歸意識。

世間還有種種的比喻來說明我們這一需要皈依的狀態。比如說“落葉歸根”、“自然回歸”、“尋根訪祖”等等。因為我們的人生總是缺乏一種安全感,只有到了自己的家,才感覺到非常的親切、非常的安全,我們的身心才能夠真正地放下。這是指我們每一個人世俗的家。

那麼我們進一步來看看,我們為什麼都想回家?我們回到家裡以後會有什麼好處呢?我們知道,在我們的孩提時代,我們依靠自己的父母,好像對父母特別地親切,有了痛苦的時候,不管是在天涯海角,不管父母平日對我們的感情是深是淺,我們首先想到的是父母,尤其是自己的媽媽。

這就是我們對家的依戀,我們總是依戀著我們的父母。因為父母代表了人間的至愛,代表了人類的真情,父母是對我們無私奉獻的代表。所以我們從還小的時候一直到父母還健在,我們都是以父母作為依靠。當我們成了家以後,這種彼此的依賴性就更加的明顯。

因為我們將會成為別人的父母,將會有自己的子女。這讓我們更深刻地體會到父母的偉大,使得我們有更加強烈的回歸意識。這從世俗的觀念來講,這也是一種皈,也是一種依,時時刻刻都有個歸家的要求,時時刻刻不能離開自己所依賴的父母。

這種歸屬感和依賴感固然是非常的重要,然而它畢竟不能夠長久地成為我們回歸的對象和依賴的對象。因為世間的家、世間的父母畢竟有時候會離散、會分手、會去世。因為他們總是要離我們而去的,不可能陪伴我們一生一世,更加不可能為我們的來生做什麼事情。

我們每個人要真正使我們的心靈寧靜下來,使我們的身命安頓下來,使我們沒有一種失落感,那必須要找到我們真正的家,真正的皈依處。真正的家、真正的皈依處是什麼呢?從根本上講就是我們每個人的自心。我們每個人能夠找到我們的自心,能夠明白我們的自心,那我們就有了真正的家、真正的皈依處。

我們要怎樣才能夠找到自己的家,怎樣才能夠明白我們的心呢?那必須要有一個導師來指導我們,有一種方法來指導我們,有一些朋友、有一些善知識來幫助我們。從佛教來說,我們最大的善知識就是佛陀,因為佛陀早在兩千多年前就為我們指出了這些情景。

所以,我們要在皈依我們自己的內心或者說是我們的自性三寶之前找到我的導師,或者說是在真正皈依自性三寶的之前,首先必須要皈依外在的三寶。外在三寶就是佛教講的住持三寶,也可以說是一種形象的東西,是一種客觀的存在。這就是延續了兩千多年的來的佛、法、僧三寶。

 

後面敬請關注《隨順世緣信三寶》

 

 

上一篇:聽釋迦摩尼佛講如何行孝
下一篇:達真堪布:放逸的借口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