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見到了病重的父王,並為他開示了三皈依法,父王因此得度。逝世後,佛陀盡職孝道,親自抬父王的棺椁,為世人以身作則。
【佛學故事1】
目犍連尊者在出家以前,是一個遠近聞名的大孝子,對於父母以及所有長輩都十分尊重。每天早晚都要向父母問候,並且經常幫助母親操持家務。
由於目犍連的母親有大手大腳的粗心習慣,做飯或吃飯時總會撒落很多食物在地上,目犍連總是顧及母親的自尊心,在母親離開後,才把這些掉落的糧食收撿起來,用水沖洗後吃掉。
所以,左鄰右捨的人都稱贊目犍連是一個有孝心的好孩子,並且經常以目犍連為榜樣來教育自己的小孩。
當雙親去世後,目犍連出家了。由於得到了世尊的親自教誨,以及自己勤苦不斷地認真修習,目犍連終於修得阿羅漢果,並且成為佛陀座下神通第一的大弟子。
目犍連修得神通之後,他想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要超度已經死去的父母亡靈,以報答父母的生養哺育之恩。
目犍連知道母親的亡靈不會在天上,因為她生前浪費糟蹋的糧食數不勝數,便運用天眼觀看八大地獄,想找到母親的亡靈。
目犍連以神通來到了“等活地獄”,看見地獄中的人們正在瘋狂地互相殘殺著,血流滿地,哀號聲震耳欲聾。許多人在殘殺中死去了,可是突然吹來一陣陰風,那些死去的人又活轉過來,重新開始互相殘殺。死後又被陰風吹活,重新開始殘殺,就這樣一直周而復始。
目犍連看到這裡十分感歎。他在這些人當中沒有找到自己的母親,於是就往另一個地獄走去。
目犍連到了“黑繩地獄”,看見眾多的人都被黑黑的鐵索緊勒著脖子,而且越勒越緊。目犍連在這裡也沒有找到自己的母親。於是他又去了“合眾地獄”,在這裡目睹了各種凶猛的野獸瘋狂地噬咬罪人的慘狀。在這裡,還有許多目犍連叫不出名字的刑具,罪人們都在刑具上一個接一個地接受懲罰,但其中也沒有目犍連的母親。
然後,目犍連又去了“號叫地獄”、“大叫地獄”、“炎熱地獄”以及“寒冰地獄”,但是在那些痛苦哀嚎的罪人中也沒有他母親的身影。
目犍連最後到了“阿鼻地獄”,這裡的氣氛尤為陰森可怕,因這裡已經是地下六萬裡深的地方。在這裡的罪人,都是在人世間犯有十惡不赦罪孽深重的人。
目犍連在阿鼻地獄裡認真地尋找著,終於在一群餓得像皮包骨的餓鬼中找到了一個模樣與他母親相似的人。目犍連再仔細一看,果然是他的母親。她的頭發又髒又長,面黃饑瘦,整個人除了骨頭外,仿佛只剩下了一張皮。她半躺在地上,連坐起身的力氣也沒有了。
目犍連立即往他母親的方向奔走過去,他母親看見目犍連後,頓時淚流滿面,一面後悔當初在人世時犯下的罪孽,一面懇求目犍連救她出地獄。
目犍連看後十分傷心,他非常可憐母親,於是施展神通變了一缽美味的飯食,並把它送到了母親的跟前。
目犍連剛把盛有飯盒的缽放下,他的母親就急不可耐地伸出枯柴般的手,抓起一把菜飯便往嘴裡送,可是剛剛送到嘴邊時,那些食物卻變成了通紅的木炭,燙得目犍連的母親大叫一聲,連忙縮回了手。奇怪的是,這些火炭一掉在地上又變成了食物。
目犍連的母親又嘗試了一次,結果手被燙得更厲害了。她再也不敢試了,只是眼巴巴地看著。旁邊的一些餓鬼受不了食物的誘惑,也過來取食,結果一個個都被燙得縮回了手。
目犍連見了自己母親如此的悲慘,知道神通也抵不過業力,只好離開阿鼻地獄,回到精捨向世尊求救,請求世尊慈悲開示,解救淪為餓鬼的母親。
佛陀說:“你知道你的母親在世時造了什麼業嗎?”
目腱連尊者回道:“我知道,她在世時貪嗔癡惡念很重,身口意三業不修、待人刻薄又毀謗三寶。”
世尊接著說:“她的業大過須彌山,一定要仰仗很多人的心力、福德才能救她。”
目犍連尊者問:“我要如何匯集那麼多有福德的人救我母親呢?”
佛陀說:“農歷七月十五日那天,僧眾經過三個月的結夏安居,很多人戒、定、慧具足,得道證果,福德很大,你要用最虔誠的心來供僧;結合這麼多人的心力為你母親祈福,你母親就可以脫離餓鬼道了!”
於是,在七月十五日的解夏之時,目犍連尊者以最虔誠的心供養佛、法、僧三寶,為母親超度回向,藉此僧眾的功德力,地獄的刑具當下平息,許多餓鬼道的眾生也因這分福德而解脫得救。
目犍連尊者的孝行流傳在人間,後代佛教徒因此於每年此時舉行孟蘭盆會,供養三寶以報父母恩,所以七月也是佛教的孝親報恩月……
【佛學故事2】
一時佛在捨衛國,阿難穿著袈裟持托飯缽,入城中乞食。看見一小兒,父母目盲,所乞得的食物,好的給父母吃,粗劣的則自己吃下了。阿難便對佛說:“世尊,這小孩兒真是難得,乞討得來的好東西給父母,而挑粗劣的自己吃下了。”佛答:“這還不難。我在前生往世供養父母,那才是極難的。”阿難便問:“世尊,過去世供養父母的事情是怎樣的呢?”
過去無量劫前,波羅奈國的國王被奸臣羅睺羅謀殺篡位,並且殺害了兩位王太子。國王最小的兒子在邊疆為王,性格調柔賢善,天神們都恭敬愛護他。他有個七歲的太子叫須阇提,聰明孝順,深得小王喜愛。
當時,天神告訴小王:“奸臣羅睺羅謀反,殺了你的父母兄長,不久會率軍前來殺害你,你趕緊逃走吧!”國王聞言,反復思維後,決定逃奔鄰國。當時去鄰國有行程七天和十四天的兩條路。於是國王備了七天的糧食,帶著妻兒倉促出逃。
三人因出走匆忙,而誤入了行程十四天的路上,此道難行,又沒有水草。出發時只備了一人的糧食,現在三人同吃,幾天糧食便吃完了,而前面的路還很遙遠。
國王心想:沒必要三個人一起死,應當殺了夫人取肉為食,保全我和孩子的性命。
想畢,國王便拔刀想殺夫人。太子眼見要殺母親,急忙握住父親的手,詢問原因。
國王滿眼淚水、聲音微弱地對孩子說:“想殺你母親,取血肉延續我們的生命,不殺也是等死,我的身體也如此,現在死活都無把握。為了保全你的性命,想殺你母親。”
太子回答:“即便殺了母親,我也不可能吃,天下哪有孩兒吃母親身肉的事。不吃肉,我必定會死,父王應當殺了孩兒,割取孩兒的身肉救活父母。”國王聽了,內心悲痛、悶絕倒地,對孩子說:“你就如我的眼目,誰會挑自己的眼睛吃呢?即使我捨棄身命,也不吃你的身肉。”
太子說:“如果斷了命根,我的身肉幾天就會臭爛,但願父母每天在孩兒身上割下三斤肉,分成三份,兩份供養父母,一份自己吃,以此延續生命。”
國王答應太子的請求。不到幾天,太子的身肉很快吃完了,骨節相連,只剩一口氣沒斷。太子無法支撐,倒身在地。
父母趕緊抱住太子,放聲痛哭說:“我們是什麼樣的人,竟然吃你身肉,讓你受這樣的劇苦。前面的路還很遠,你的身肉已吃完,現在不如三個人一起死。”
太子說:“還剩一天的路程,就讓我死在此地,願父母莫如一般人的見識,都在這裡喪命。請父王割下我骨縫裡的肉,供養父母,這樣可以到達目的地。”
父母聽了,割下少許的肉分成三份,一份給太子,兩份自己吃。吃完後,告別太子上路。
太子起身目送,看著父母漸漸從視野中消失。太子思念著父母,目光不願暫離。良久,才又倒身在地。這時,飛來許多蚊蟲,在太子身上吮吸鮮血,太子苦不堪言,只剩命根沒斷。
這時,他立誓說:“願我前世的罪惡從此永遠消除,從今往後再也不造惡業。今天我以身肉供養父母,願父母常得福報,晝夜安樂,睡無惡夢,天護人愛,願縣官、盜賊,陰謀消滅,觸事吉祥。所剩的血肉,供養這些昆蟲,讓它們得到飽足,願我來世成佛,布施聖法,遣除它們饑渴生死的重病。”
發此大願時,天地劇烈震動,太陽也失去了光色。
帝釋天來到人間,試驗太子的道心,問:“今天你難捨能捨,以身肉供養父母,以此功德,你有何願望,想做天王、人王、梵王、魔王嗎?”
太子回答:“我不求這些,我唯求佛道、普度眾生。”
帝釋說:“佛道長遠,久受勤苦方能成就,你如何受得了這種苦呢?”
太子說:“假使熱鐵輪在我頂上旋轉,終不以此苦退失菩提道。”
帝釋說:“這只是空話而已,誰相信你呢?”
太子發誓:“如果我欺騙,就讓我傷口始終不愈合。如果真實,讓我身體恢復如初,血變為乳。”太子發誓後,身體立即恢復如初,血變成白色的乳汁,相貌更加端正。
帝釋天贊歎說:“如果成佛,願先度我。”
再說,太子的父母來到鄰國,向當地國王講述了沿路經歷。國王被太子的孝心感動,就派遣軍隊,護送他回國討伐羅睺羅。
父王率軍經過與太子訣別之地,遙見太子身體恢復,比過去更加端正。
父母激動地抱著太子,悲喜交加。太子向父母訴說離別後的經過。
一家人都很歡喜,共同坐著大象返回本國,因為太子的福德力、慈孝力,收復了國家。父王便立太子為國王。
當時須阇提太子的父母就是現在的釋迦佛陀的父母,須阇提太子就是現在的釋迦佛陀,帝釋天是憍陳如的前身。
【佛學故事3】
佛說:“不僅今天贊歎仁慈孝順,過去無數世中,也常常贊歎的。”諸位比丘對佛說:“世尊,過去世代中供養父母的事是怎樣的?”
佛說:過去迦屍國中,有一座大山,其間有一位迦摩迦仙人,父母年老眼盲。仙人常以好果、鮮花、淨水來供養父母,將他們安置在幽靜安全的地方。他凡有行動,必先告訴父母。這次他告訴父母後便去取水了。此時梵摩達王游獵,見到有鹿在水邊飲水,彎弓射去,卻射中了迦摩迦。藥箭毒發,他高聲叫道:“一箭射殺三人,何等殘酷啊!”
國王聽到了,即拋下弓箭,來前觀察:“誰這麼說?我聽說這山裡邊有仙人叫迦摩迦,慈仁孝順,供養失明的雙親,世人都稱贊不已。你莫非是迦摩迦嗎?”答道:“我正是。”接著他對王說:“我中箭之苦痛不算什麼,只怕父母年老失明,今後將饑困交加而無人供養了。”王問:“你的盲父母,現在何處?”迦摩迦指點著說:“在那草屋之中。”王於是去到盲父母處。
那時,迦摩迦的父親對母親說:“我眼睛跳,不會是我的孝順兒子有什麼患害吧?”母親說:“我不雅词不显示也顫動,莫非我兒子有什麼禍事?”
盲父母聽到國王腳步聲,心生恐怖:“這不是我兒子的聲音,會是誰呢?”王到父母前,招呼行禮。盲父母說:“我們眼睛看不見,是誰在行禮呢啊?”答:“我是迦屍國王。”於是盲父母請王坐下:“我兒子如果在,會以好的花果奉獻。但我兒早上去取水,到現在還沒有等到他回來。”
國王於是哭泣,說詩偈道:
我為斯國王,游獵於此山。
但欲射禽獸,不覺中害人。
我今捨王位,來事盲父母。
與汝子無異,慎莫生憂苦。
盲父母以偈答道:
我子慈孝順,天上人中無。
王雖見憐憫,何得如我子?
王當見憐憫,願將示子處。
得在兒左右,並命意分足。
於是國王帶了盲父母,來到摩迦身邊。盲父母到了兒子身邊,頓足捶胸哭泣著說:“我兒子仁慈孝順,天下無雙啊!”對著天、地、山、樹、河、池各神說偈道:
釋梵天世王,雲何不佐助?
我之孝順子,使見如此苦。
深感我孝子,而速救濟命!
當時天帝的宮殿震動,他以天耳聽到盲父母的哭號之聲,即由天而降,對迦摩迦說:“你對王生了恨心。”答道:“沒有恨心。”天帝說:“誰信你沒有惡心?”答道:“我對國王,如有恨意,毒遍布全身,當即死掉。如我對王沒有恨意,毒箭退出,身瘡全愈。”果如其言,毒箭自行退出,身傷平復如常。
大王非常高興,普命國內,要慈愛孝順。迦摩迦從此更孝順供養父母了。
要知道那時的盲父,就是淨飯王;那時的盲母,就是摩耶夫人;迦摩迦就是我的前身;迦屍國王是捨利弗;天帝即是摩诃迦葉。
【佛學故事4】
摘自《雜寶藏經》
過去釋迦牟尼佛曾在王捨大城,告訴他的比丘弟子們說:“對於父母,即使作很少的供養,都能夠獲得無量的福報,但如果稍微對父母不孝順,同樣也會獲得無量的罪業。”
諸比丘對佛說:“世尊啊,這孝和不孝的罪福報應,具體情況到底是怎樣的呢?”
世尊說:回憶我過去在很久遠以前,那時在波羅奈國有一位長者子,名叫慈童女。他的父親很早就過世了,錢財也花費盡了。於是他靠出賣勞力打柴為生,每天能夠得到兩個錢,他把這兩個錢全部都供養給他的母親。後來日子慢慢好過了一些,每天能夠賺到四個錢,同樣也全部供養給母親。這樣又漸漸增長,每天能得到八個錢,也供養給母親。他對母親的孝順很多人知道後,大家都很信任他,遠近都來買他的柴,他所賺的錢就更多了,每天能得到十六個錢,也全部都供養給他的母親。
大家見他聰明而且又有福德,就勸他說:“你父親在的時候常常到大海采集寶藏,你現在為什麼不也入大海尋寶呢?”慈童女聽後就問母親說:“我父親在的時候常做什麼行業呢?”母親告訴他:“你父親在的時候,經常入海尋寶。”慈童女向母親說:“我的父親能夠入海尋寶,那我為什麼不能入海尋寶呢?”
母親見孩子孝順仁慈,認為他不會離開自己。就開玩笑說:“你也可以去。”慈童女聽到母親這麼一說,就認為得到了母親的准許,便開始計劃著尋找一些願意一同前往的伙伴,准備入海。當慈童女准備好一切,向母親禀白告辭准備要離去的時候。母親對他說:“我只有你這麼一個孩子,除非我死了,我不願意你離開我而入海。”慈童女回答說:“如果當初母親不准許,我不敢打定主意。母親既然已經准許我了,為何又阻攔呢?我希望自己能夠身行立信,因為我已經許諾其他同行的同伴,所以我不可以再留在這裡。”
母親見到孩子意志堅決,於是抱住他的腳痛哭,說道:“你除非等到我死了,怎麼能現在離去呢?”但是慈童女去意已決,掰開母親的手和腳,扯斷了母親數十根頭發。母親害怕孩子得到不孝的罪報,於是放他離去了。慈童女便與他的那些商賈伙伴們,入海尋寶了。尋到寶島,取得了寶物,便與同伴們准備返回。
返回的時候,道路有兩條,一條是走水道,另一條是走陸路。眾人都說從陸路走,因此一群人就從陸路走。當時國家法令有這樣的規定:如果有盜賊來搶劫,抓住商主,那麼商人的貨物都歸盜賊,如果沒有抓住商主,那麼商主索要時就要把財物歸還。所以慈童女作為一名商主,總是和同伴分開宿營。其他商人起得早,會叫醒他。一次夜間大風,商人們倉卒早起,忘了叫他,這樣慈童女作為商主就落在了後面,也就丟失了同伴,不認識路了。
慈童女就只能一個人走了,不久後見到前面有一座山,於是慈童女爬上了山頂,遠遠看到有一座很明淨的琉璃色的城池。因為很饑渴困乏,於是慈童女快速向這座城走去。這時城中有四名玉女,手中持如意寶珠,歌舞彈唱,前來迎接。慈童女便在這個城中生活了四萬年,享受無盡的快樂。後來對這種生活自然生出厭離心,便想離開。諸名玉女都說道:“閻浮提的人啊,真是反復無常,和我們共同生活了四萬年,卻突然捨棄我們說走就走。”
慈童女不理會她們的言語,便繼續向前走,又見到有一座玻璃城,有八名手持如意珠的玉女前來迎接,於是又在這座城中歡愉度日,過了八萬年。慈童女再次厭捨離去。
離開後又到了一座白銀城,城中有十六名玉女,持如意珠,又前來迎接。在城中十六萬年,享受極大的快樂。之後慈童女又棄之離去。又到達一座黃金城,有三十二名玉女,持如意珠,前來迎接,慈童女又與這三十二名玉女快樂生活了三十二萬年,再次厭離而去。
這次黃金城的諸玉女對他說:“你從前所住都是很好的處所,但是從這裡出去以後,便沒有好的住處了,不如你再繼續留下來好了。”慈童女聽了這話後,自認為是諸玉女捨不得他離開,想挽留他而找的借口。他想如果繼續前行一定有更好的地方,於是便毅然離開了黃金城。
向前走著,遠遠地看到一座鐵城,慈童女心中升起疑惑,感覺很奇怪。於是想:外面雖然是鐵,裡面想必極好。便繼續前進,接近鐵城的時候沒有玉女來迎接了,便自己想:看來此城中一定更快樂,所以都沒有空來歡迎我。於是繼續前行,便進入了鐵城。城門關閉之後,看到裡面有一個頭上戴著火輪的人,這人把這個火輪取下,放到了慈童女的頭上,便自己出去了。慈童女這下才知道自己走進了一個地獄城,他問旁邊的獄卒說:“我頭頂的火輪什麼時候可以摘下來呢?”獄卒回答他說:“世間有人,造作同你一樣的罪福。入海采寶,經歷各城,時間也一樣,然後才能代替你,否則這個鐵輪始終不會墜落到地上。”
慈童女問:“我作了什麼福又造了什麼罪呢?”獄卒回答說:“你曾經在閻浮提每天以兩個錢供養母親,所以感得琉璃城同時有四個如意珠以及四名玉女,又在四萬年中享受快樂。因為你以四個錢供養母親,所以感得玻璃城和八個如意珠以及八名玉女,又在八萬年中享受快樂。因為你以八個錢供養母親,所以感得白銀城和十六個如意珠以及十六名玉女,又在十六萬年中享受快樂。因為你以十六個錢供養母親,所以感得黃金城和三十二個如意珠以及三十二名玉女,又在三十二萬年中享受快樂。如此類推,而得福增倍。但是因為你不順母親的意願,扯斷母親的頭發,所以今天感得頭戴鐵火輪的果報,而且這個鐵火輪不會掉下來,必須要有同樣罪福的人來代替你,才可以解脫這個苦報。”
慈童女又問:“這獄中還有和我同樣受罪的人嗎?”獄卒回答:“有啊,那是百千萬數那麼多。”慈童女聽了這話後,即便想到,我終究是難免這些苦報,但願這一切受苦罪人的罪報都集中到我一個人身上。慈童女剛升起這個念頭,頭上的鐵火輪就掉到地上了。慈童女問獄卒:“你不是說此輪不會墜地,現在怎麼落到地上了呢?”獄卒十分生氣,就用鐵叉重擊慈童女的頭,一下就把慈童女打死了。命終後慈童女往生到了兜率陀天。
世尊告訴比丘們說:“你們知道嗎?其實那時的慈童女就是現在的我。你們一定要知道,如果對於父母做了少許不善,一定會得很大苦報,能對父母即使少作供養,都會獲得無量的福報。我們為人一定要盡心盡力地孝順、奉養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