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惟賢長老:轉識成智學佛的目的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學佛的目的,在唯識學裡講就是“轉依”。轉依有二:一轉染成淨,二轉識成智;轉染成淨為涅槃,轉識成智為菩提。涅槃即自性清淨,菩提即覺悟,能證得菩提是般若(依中觀宗講),或稱正智即無分別智(依唯識宗講)。

  

  惟賢長老(圖片來源:鳳凰網華人佛教)

  眾生在迷惑與染污中,沒有智慧,不懂因果。學佛就是首先注重正確的熏習,多聞熏習後逐漸由染轉淨成為清淨種子,恢復本有佛性。我們現在處於資糧位。唯識把修行的次第分為五位:一資糧位,二加行位,三見道位,四修習位,五究竟位。一資糧位系積福德智慧資糧,二加行位修定(唯識觀),三見道位見唯識理,四修習位斷煩惱、所知二障的現行和種子,至金剛道一切染種斷完,堅如金剛,金剛道至等覺入妙覺即證佛果。

  轉識成智:謂轉八識成四智,轉前五識為成所作智,轉第六識為妙觀察智,轉第七識為平等性智,轉第八識為大圓鏡智。眾生的識以虛妄分別為主,去除虛妄分別,即是淨智。

  集起名“心”,思量名“意”,了別名“識”。第八識能夠含藏種子和種子現行互熏,是心;第七識執我,是思量;前六識對境是了別,此中前五識緣境是粗了別,第六識緣境由外到內,為細了別,第六識分五俱意識、散位意識、獨頭意識。五俱意識與前五識同時俱起;散位意識就是比較寬廣,除與境接觸可以生起外,未接觸外境亦可隨時生起;獨頭意識是單獨生起來的,盡管是單獨生起,有根據外境想的,也有不根據外境想的,根據外境想的,就是有質的獨頭,不根據外境想的那就是沒有質的,比如說那個龜生毛、兔生角、人生三頭六臂,都是不憑借外境、無中生有地生起來的。末那識以思量為主;阿賴耶識以受熏和執持(種子、根身器界)為主。總的來說,識都是虛妄分別,具染污性。

  阿賴耶識是就凡夫位而言,到佛果位叫無垢識。認識事物有分別都是有漏、有為,是不究竟的,是流轉生死的根源,由此而有業障、煩惱障的生起。業力是感異熟果報,果報有正報和依報兩種。正報依五蘊身講,依報依山河大地講,這是我們的障礙,稱之為障,又稱為雜染,這都是由虛妄分別而生起。分別生起的原因是有情的“我執”習氣。我執有“人我執”和“法我執”兩種,要徹底斷除生死根本就必須斷我執。虛妄分別之生起,一方面以我為主體,由貪心被境所染;另一方面損害他人,舉手投足都要損害他人。凡夫不損害他人是很難的,五根就發揮此作用,學佛人就不同了,因在轉變過程中,第六識虛妄分別逐漸減少。人們對自體沒有正確認識,對共業所感的所有現象沒有正確的觀察,因受空間、時間的限制,加上煩惱障和業習的障礙就產生邪見,故而彼此之間常形成愚癡的對立與斗爭。此為生死痛苦之源。

  雜染,虛妄分別等都由識而轉變,其修持方法是守根護意(持戒),不受外境的感染就是守根,保持正念即是護意,學佛就先要守根,進一步護意。如念佛、念法、念僧、念因果、念眾生等,由戒生定,有定力才發智慧,有智慧就有辨別能力。修持禅定,目的都是達到護持正念,進而開悟。般若宗講,從文字般若到觀照般若,最後到實相般若。禅宗也有文字,如《六祖壇經》。祖師禅講不立文字,明心見性。由聞而思,護持正念,嚴持禁戒是基本功夫。唯識宗講,聞的階段就是熏習正法,同時要結合自身實行。熏習可從書上學,也可聽善知識講解。第六意識有虛妄分別,聖者無分別的智慧,不同於凡夫的世智辨聰。我們現在雖處於基礎的位次(資糧位),但我們的宿世善根,也都是來得很不容易的。《憨山大師傳》中記載,憨山大師在定中見到彌勒菩薩對他說:“有分別是識,無分別是智;識屬染,智屬淨;染有生死,智無諸佛”,智即空慧,空慧境界如六祖雲:“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資糧位是積福德智慧資糧,屬順解脫分;加行位修止觀,屬抉擇分;見道位見真理,去掉了理上的執著(如禅宗的開悟、密宗的大圓滿、唯識宗的真見道)。入地後,初地至十地都是修習位,在此階段分別斷煩惱、所知二障的現行和種子;入金剛道才把所有的種子斷完。故修行要務實,要一步一步腳踏實地。入等覺至妙覺佛果成就,此時方轉八識成四智。

  《六祖壇經》言“五八六七果因轉”,就是說六七因中轉,五八果上圓。對於六識七識,未成佛以前在初地可以消滅分別二障現行;前五識與第八識的二障種子(包括六七識)至金剛位才能斷盡。前五識轉為成所作智,謂能成就眾生一切事業,現化身來解除眾生的痛苦。轉第六識成妙觀察智,能夠微妙地觀察諸法之自相與共相。轉第七識為平等性智,清除我癡、我慢、我愛、我見而對一切眾生平等,起大悲大行。轉第八識成大圓鏡智,第八識是我們的生命總體,眾生位稱阿賴耶識,因受了染污、迷惑而不能發光,不能照見一切;到佛果稱為無垢識,如大圓鏡能鑒照一切,不受外塵所染,光明遍照,至此,即可得三身四智。第八識現法身,第六七識現報身,報身有他受用身和自受用身,他受用身為地上菩薩說法所現之身;自受用身,是無量福慧成就的唯佛感受之身。前五識現化身,有應化身、變化身二種。應化身如八相成道,變化身即應機隨類變化之身。證得三身四智的佛身,才叫無上正等正覺。

 

 

上一篇:惟賢長老:認識的真谛佛教對人生的看法
下一篇:惟賢長老:怎樣做一個真正的佛弟子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