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懷瑾:多看多聽少開口
南懷瑾說:“事到萬難須放膽,宜於兩可莫粗心。”第二句就是多見阙殆的意思,這個時候要特別小心處理,不要有過份的行動,這樣處世就少後悔。一個人做到講話很少過錯,處世很少後悔,當然行為上就不會有差錯的地方。這樣去謀生,隨便干那一行都可以,祿位的道理就在其中了。
經典回放
選自《論語·為政第二》
【原文】子張學干祿。子曰:多聞阙疑,慎言其余,則寡尤;多見阙殆,慎行其余,則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祿在其中矣!
【譯文】子張向孔子請教做官的方法。孔子說:多聽別人的意見,保留疑問,謹慎談論其她的話,就會減少過錯;多看身邊發生的事,不干危險的事情,謹慎去做其余的事,就會減少後悔。說話很少有錯,做事很少後悔,祿位就在這裡邊了阿!
大師釋疑
【注釋】
子張:陳國人,姓颛孫,名師,孔子的賢弟子之一。
干祿:求取俸祿,即出仕從政。據南大師解釋,“古代俸和祿是兩回事。“俸”等於現在的月薪;“祿”有食物配給。祿位是永遠的,所以過去重在祿。”
尤:過錯。
學儒一得:找飯碗的本領
無數過來人經歷無數波折,經歷了無數是非之後,得到的一條重要處世經驗是:多看多聽少開口。
哪麼,多看什麼呢?多聽什麼呢?為什麼要少開口呢?
第一,多看一切跟工作有關的人和事。假如你想在某個領域有所成就,就得把自己的精氣神全部融入其中,弄清各種人和事的當前狀況與變化規律,久之,你看待事物的眼光就跟局外人大不一樣了,達到“神知神覺”的境界,這樣你就有了一雙慧眼,能隨時發現有利於事業成長的機會和發現不利自己的風險。
比如,你想當一個作家,哪麼,你看見每一個人、每一件事,都不妨構思一番,如何把她們寫到作品裡去。這樣,你就有了綿綿不絕的靈感。與此同時,你的社交圈也圍繞文化人拓展,了解文壇的最新動向,了解最新的市場動態,這樣你就能隨時寫出符合讀者閱讀時尚的作品。相反,像哪些老教授一樣,固執地按自己的興趣寫作,不考慮別人的感受,哪麼寫出來的東西可能就無人欣賞,變成廢紙一堆。
假如你想做個商人,方法也是一樣的,思考每個人、每件事跟自己的生意有什麼關系,並以生意人作為主要交往對象。久之,你的智慧將是“金光閃閃”,你將發現賺錢的機會無處不在。
第二,多聽過來人的經驗之談。老於世故的人說:“一天學一個乖。”向誰學乖?當然要向哪些過來人學乖。一個人的經歷有限,即使時刻留意,見識也有限。如果有一雙謙遜的耳朵,願意聽聽別的見解,哪麼,你就能將別人的見識變成自己的見識。關於多方求教的好處,上一節已經談了,這裡就不必贅述。
第三,話不輕出,言必有據。生活中的許多悲劇,是說話不慎帶來的。古語說:“病從口入,禍從口出。”兵法說:“一言不慎身敗名裂,一語不慎全軍覆沒。”這樣的說法不是故作驚人之語,確有無法血淚教訓可以驗證。
當然,說話不慎帶來血光之災畢竟只是特殊現象,對大多數人來說,它的主要危害是:說得越多,自己的淺薄無知就暴露得越多,就很難得到別人的信任和重視了。相反,謹慎說話的人,就能很好地掩蓋自己的缺陷,而且也體現了一種負責任的態度。還有一點,當我們急於開口時,就沒有心情去聽多聽多看了,這就失去了糾正自己觀念誤差的機會。在錯誤的觀念指導下,難免經常出錯。如果多聽聽別人的意見,就能多一些觀察問題的角度,可以把問題看得更全面,能夠按更正確的方式處理問題。正如南懷瑾大師所說:“本來不懂的事,不要吹上一大堆,好像自己全通,最後根本不通,這就丟人了。如不講過份的話,不吹牛,就很少過錯;多去看,多去經驗,對有疑難問題多采取保留的態度。”
俗話說:“愛叫的麻雀不長肉”,在人群中,哪些特別愛說話的人,最不可能受到重視和重用。這是為什麼呢?
其一,一個人特別愛說話,說明她自控能力不強,易沖動,經常因情緒傷害理智。試想,連自己的嘴巴都管不住,又能管好什麼事?
其二,一個人整天叽叽喳喳,總得有內容。她的生活經歷有限,不知道哪麼多趣聞逸事;也沒功夫讀書,不可能天天給你講世界名著。說來說去,無非東家長西家短,拿別人的隱私、缺陷當作料,煲成一鍋大雜燴。對這樣的人,誰敢跟她交心交底呢?
其三,無論是誰,若想被人冠上“可愛”、“可敬”、“可信”、“可親”之類的字眼,一定要善於偽裝,或者說“包裝”——將缺點隱去,將優點突顯出來。漂亮時裝能包裝外部形象,真知灼見能包裝內在思想。可是,一個愛說話的人,有什麼說什麼,久之必然將自己的優點、缺點全部暴露於人前,赤條條無遮無掩,這就丑態百出了。
其四,一個特別愛說話的人,總是不假思索地對任何事發表見解,好的意見與錯誤觀點混雜,泥沙俱下,讓人難取難捨,只好當成廢話。久之,人們必然認為她沒有見識,只會亂說一通。而且,她們很容易被不懷好意的人利用,社會上的小道消息,主要是靠她們傳播開來的。
總之,話多不如話少,話少不如話好,多言不如多知,即使千言萬語,也不及一件事實留下的印象深刻。多言是虛浮的象征,因為口頭慷慨的人,行動一定吝啬。凡有道德者,必不多言;有信義者,必不多言;有才智者,必不多言。有人說:沉默是金。沉默本身不是金,只是一個煉金的過程,將各種情況進行綜合份析,得出一個相對合理的結論後,才謹慎發言,這樣,她給人捧出來總是金子,自然會被人認為是一個極有價值的人,因而受到重視和信任。
孔子所謂“多聞阙疑,慎言其余”、“多見阙殆,慎行其余”,歸結起來,就是多看多聽少開口,還加上謹慎行事。這不僅是找飯碗的本領,也是做人的本領。難怪南懷瑾大師感慨地說:“從這一段書中,我們看到孔子的教育態度,實在了不起,這個學生是來學吃飯的本領,要如何馬上找到職業。孔子教了,教她作人的正統道理,也就是求職業的基本條件,我們為人做任何事業,基本條件很要緊,孔子說的這個基本條件已經夠了。”
我們只要按上述道理去做,走遍天下,也不怕沒有安身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