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空法師法語:這個施,要認真去修,一定要認真、一定要努力
1 悭吝、貪愛,這是煩惱的大根大本。我們要想斷煩惱,從什麼地方?從根斷,這個手法才高明,枝枝葉葉斷,斷不了的,要從根本斷。用什麼方法?用布施。
2 所以,諸位一定要曉得,布施不是便宜別人,而是便宜了自己。哪裡是便宜別人?別人所得的太渺小了,自己所得的是真正不可思議——把根本煩惱連根拔除。
3 這個施,要認真去修,一定要認真、一定要努力!因為這個病根太深了,所以修布施非常困難,你初學的時候,等於割肉一樣,施捨很難過,很不容易。
4 我們學布施,總是自己有多余的才施給人,給人家的時候,還要比較一下,我有兩樣,好的自己留著,壞的布施,送別人,從這個地方下手,這個不能算壞事。
5 到你漸漸覺悟,煩惱輕了,到以後施捨,壞的留給自己,好的送給人,這是你進了一步;更進一步的時候,人家需要,我雖然也很需要,我可以割愛,先幫助他。
6 悭吝、貪愛,這是三界六道生死根本,所以要常常念著布施。一般人也曉得布施好,為什麼不肯施?他心裡頭有疑、有恐怖,怕的是施了之後,自己怎麼辦?
7 其實,佛跟我們講得很清楚、很明白,財富是果報,財布施是因,你這一生所得的財富是你前生財布施的果報,我們不敢相信,難關在此地。
8 命怎麼注定的?是你前世所修的,你過去布施得多,你這一生發大財。所以我們懂得佛法的,看到大富大貴的人不會羨慕,為什麼?種瓜得瓜,種豆得豆,他種的好因,他當然要得好報,這一定的道理
1 佛教給我們“不覆瑕疵”,罪業不管造得多少,都希望別人知道,知道怎麼樣?這個人見到你,罵你一聲,那個人責你一聲,你這個罪業就報掉了,統統報掉了。
2 自己造作的罪業,自己要勇於承當、勇於認過,你這個罪業才能夠忏除;如果說隱瞞、掩飾、覆藏,這個罪業就重了。
3 所以佛教給我們,要積陰德,我們做好事,不要讓人知道,要隱藏,你這個福德愈積愈厚,將來果報就殊勝。
4 自己積的那個善,可別讓人知道,善讓人知道的時候,這個人贊歎你幾句,那個人贊歎你幾句,報光了,善沒有了,這個虧就吃大了!
5 所以世出世間的聖人,教我們要積陰德。什麼叫陰德?陰就是不讓人知道,我們斷惡修善、積功累德,不要讓人知道、不要讓人贊歎,我們自己的姿勢愈低愈好。
6 做再大的功德,也等於沒有做一樣,自己對一切人謙恭卑下,這個好,我們自己積的功德能夠保全,保全將來果報就大了,就殊勝了。
7 富貴功名是要靠積陰德,自己有德行,祖先有陰功,換句話說,富貴功名也不是憑自己努力能得到的,所以古聖先賢教導我們,為人應當積陰德。
8 但是要曉得,有陰德,不努力得不到;沒有陰德,努力也得不到,陰德加上努力,這才能一帆風順,這才能得到。
1 佛在經論裡面教導我們,施財得大富。這個世間擁有很多財富的人,他財從哪裡來的?前生修財布施,所以命裡頭財庫豐足,無論做什麼事情,他的財源滾滾而來。
2 財是愈施愈多,決定不能吝啬,多做好事不要怕上當,不要怕別人騙你。現在很多人做好事,這個世間壞人多,擔心錢會被人騙去;不要緊,騙了,他將來要還債的。
3 因果通三世,你被人家騙去怎麼樣?你這個財富留在來生,來生債,他來生會還你,你完全不放在心上,絕不會因為這些障礙,不敢做好事。
4 譬如救災,救災難是好事,我們曉得,確確實實經手辦事的人,有很多人發災難財,那是他的事情,各人因果,各人負責。
5 有些人講:我這樣豈不是幫助他造罪業?你要是有這個心幫助他造罪業,你就有罪過;你沒有這個心,那是他自己存心不善,盜用赈災的錢財,因果他負責。
6 我們發的是善心,是救災,你這個善心善行一點都不會虧損;如果因為有這些人在當中把這些錢財吞沒,受災難的人得不到,或者得到很少,你就不做,這是你自己沒有福報。
7 你把修福報的機緣失掉了,這是沒有智慧,這是感情用事。真正積德修福的人沒有這個念頭,對什麼人都相信,正是古人所說的“疑人不用,用人不疑”,我相信你,你自己做錯了,因果你負責任。
8 整個的問題是教育,但是今天教育崩潰了,我們只能勸人修福——你負責赈災,所有錢財到你手上,你要把災款吞沒了,你的後果不堪設想;你沒有一點私心,你能夠拿這個錢去救災,你的後福無窮!
1 我們幫助別人,絕不能有個圖報答的心!如果說幫助別人,希望將來人家怎麼報答我,給諸位說,這就落在有漏善裡面,你所得到的是三界有漏的福報。
2 修道之人修的是個清淨心,施恩還望著報答,這個心就不清淨。
3 施恩還望著報答,你修的是什麼?充其量修一點福報,沒有功德。定慧是功德,你得不到,何況是一心不亂?
4 我們修道,修一心不亂,你要期望報答就完了,這就障礙了清淨心,障礙了一心不亂。
5 所以施恩決定沒有希望報答的念頭,而是什麼?去自己的悭貪。這個布施供養,是除自己的悭貪、斷自家的煩惱。
6 功德利益是成就一心不亂,我們要曉得這個修學目標,這才不至於叫錯亂修行。
7 修道之人修的是什麼?清淨心。你心地清淨,增長定力;對外面境界了了分明,增長智慧;又能利益一切眾生,布施恩德,你就會做人了。
8 古聖賢教給我們:施恩不求報,與人不追悔。開始做的時候,由於無量劫來煩惱習氣很重,你做得比較勉強;做久了,習慣成自然,你的心就得清淨了。
1 俗話說:“一飲一啄,莫非前定。”誰定的?佛給我們講:“業力定的”。你修福就生三善道,你造惡就墮三惡道,個人命運,“一飲一啄,莫非前定”!
2 從因果律上來說,我們每個人的一生,說實在話,都是命裡面注定的,你沒有辦法超越命運!《了凡四訓》非常好,能叫你開悟,你們念《了凡四訓》,你就曉得一個人一生的命運是注定的。
3 人最可貴的,就是知道自己的命運!知道自己命運,他就老實了,就安分守己;換句話說,他心就定了,不會去胡思亂想。
4 不知道命運要去跟命爭,那是很冤枉的事情!人沒有辦法跟命爭,“一飲一啄,莫非前定”,這是千真萬確的事實!
5 諸位如果真正明了這些事實真相,我們起心動念自然就會收斂。我們一生的際遇不好,也不會怨天尤人,知道什麼?“一飲一啄,莫非前定”。命運是誰給你定的?自己定的。
6 古人說“君子樂得做君子,小人冤枉做小人”,這是你命裡注定的,一飲一啄,莫非前定,與用心沒有關系。你用真心,你今天得的這麼多;你用假心,得的還是這麼多——與用心不相干!
7 可是,你用真心,你能成佛;你用假心,你要墮三途,這個冤枉!所以待人接物要真誠,不要虛偽,這是學佛成佛的基礎、根本。
8 我們學佛,要特別著重因果!我們要深信因果,要相信因果報應,“一飲一啄,莫非前定”!
1 我認識朱鏡宙老居士的時候,他當時已經七十歲,我才二十六歲,他把我當小朋友看待,常跟我講因果報應的故事,而這些故事都是真實的。
2 他告訴我,一九三一年,他在一家銀行任經理,閒暇時,總有幾位朋友在一起打牌聊天。其中有一位朋友是走陰差的,晚上到陰曹地府上班的,他的職位並不高,負責傳遞公文,替蘇州都城隍當差。
3 在世間,蘇州是個縣,上海是特別市;但是在陰間,蘇州城隍稱為“都城隍”,好像省長一樣,而上海的城隍只是個縣官,歸蘇州都城隍管轄。
4 他說,有一天,上海城隍廟送來一批“生死簿”,呈報蘇州都城隍,是他接收的,他好奇地翻開來看看是哪些人,結果令他大惑不解,其中的名字多是五、六個字的。
5 第二天,他和朱老居士聊天時,就把這件事說出來。當時每個人都想不出原因,中國人的名字最多四個字,但是也不可能這麼多,還有五、六個字的,他們怎麼想也想不通。
6 三個月後,一九三二年一月二十八日,日本兵在上海發動戰爭,國軍奮勇抵抗,這時他們才恍然大悟——以前上海送來的那一批生死簿,是日本兵在一二八戰役中的死亡名冊。
7 從這裡就曉得,“生死有命”,即使戰爭陣亡的人,三個月前,名冊已經送到蘇州都城隍那裡了。這就說明,一般人認為戰爭中橫死的,其實也是命中注定的。
8 死在什麼時候、什麼地方,皆是命中注定,確實是“一飲一啄,莫非前定”!命裡不該死的,槍林彈雨之中也沒事;命裡該死的,甚至流彈也會把他打死,這些都是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