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太湖大學堂聽完講課回來後,整理了這篇心得筆記,一邊寫一邊慚愧。本人才疏學淺,文筆粗拙,修行更是毫無心得,就當是野人獻曝,和大家分享一下吧…課中真實感受到了南師對我們的殷切希望,對整個中國文化續命的著急心情。
感謝一起修行的朋友們,每次感受到你們學法的精神,都是在無形中給了我很大的鼓舞,信心。只要想到你們,在這滾滾紅塵中,也會升起信心前行。大家都加油呢!
太湖三萬六千頃,月在波心說向誰
救我慧命的南師
見到南師走出來的那一刻,眼淚情不自禁的流出來了。整顆心,被一種深切的悲心罩住。這其中包含著對老師的崇敬,對自己的忏悔,也有著對整個人類存在命運的悲憫。從小對形而上的東西有一種向往和神秘感,小時候總想端坐到天上看著地上的人們,後來知道原來人本身是可以這麼自由自在,大鵬展翅遨游天地的。一直以來對佛法的親切感,自從有了朋友的指點讀南老師的書以後,那在無明顛倒妄想的大染缸中根基飄搖的價值觀人生觀,一步步重新確立著,一遍遍熏陶著阿賴耶識中的善根種子,使之茁壯成長。了習氣,轉惡念,淨化自己。對人性的問題有了更多點認識,越來越發現人真的不是可憐能形容的。自己絕對沒有比別人好到哪裡去,看到了這些共同的問題自己都有,就是輕重程度偏重不同。因為懂得,所以慈悲,所以內心不忍指責,埋怨了。接受一切一切存在本來如此,要超越這一切,就必須從自己下功夫。克己復禮,克己,對自己要狠,捨掉自己狠到極點後還要復禮,就是修慈悲心,緣起,真的發心去利益眾生。快樂的秘訣原來就是要去除私心。檢驗自己的時候發現,凡讓自己起痛苦煩惱的必然是有私心存在。而這個私,生為人就與生俱來的,抓著自己,然後產生一系列問題來了。要求別人肯定自己,有個意志力作用,以為自己肯定對的東西,其實站在自己的小角落裡,是看不到全貌和真相的。
從接到朋友的消息得知可以去聽南師講課,一想到可以見到南師,真像做夢一樣,簡直是要快樂得飄起來了~不知自己哪裡修來的福報。南老師涉獵百家,有著真修實證的體悟,儒釋道三家融會貫通,其中講解之妙不是一般的解讀可比。看南師的書,常常有飛躍了歷史幾千年,滄海桑田只在一瞬的感覺,對於博大精深的中國傳統文化,把原來看似深奧枯燥的古文,變成了生趣盎然貼近現實生活的運用。旁征博引,信手拈來,自成一格,觸及面如此之廣之深,真乃前無古人!我覺得沒有生在釋迦牟尼佛的時代,生在南師的時代,也太幸運了!南師深深的了解我們,了解這個時代的病根,極其風趣幽默的語言中,讓我們在不經意的大笑一番後體會到甚深含義。經常把我們罵完了,又捧我們一句,鼓勵一句,這種嬉笑怒罵皆是慈悲點化。南師知無不言,言無不盡,毫無保留的要把所有秘密寶貝都傳授給我們,而我們只有先把自己變成一個法器,不要搞花樣,才能裝得下受得住啊!
夢中的太湖大學堂
在一片等待興奮又有些忐忑的心情中,來到了心中的聖地-太湖大學堂。記得去年八月,去蘇州西山游玩,沿路被太湖煙雨飄渺水天朦胧一色的美景,完全陶醉了。近在吳江,想念著南老師和我的朋友,心裡想著:只要翻開南師的書,處處就是大學堂。
《金剛經說什麼》是影響最大的。每當陷入煩惱心結的時候,看著自己無能為力,這時提起正念,只要隨意翻開南師的書中任何一頁,就被洞穿了心情,然後撥雲見日,豁然開朗。由此感知菩薩的他心通,絕對超越時空…好感謝我的朋友,一定是多少世的緣分,才可以讓我認識…你在六度、萬行中實踐著佛法真理,你的面貌如此端莊,一身浩然正氣,真是讓我欽佩不已。這種氣魄潛移默化的影響著我,讓我知道正心,誠意,好好做人,做事,才算沒有辜負到這一片慈悲之心。
車子停在了太湖大學堂門口,等待門衛放行之時,定睛看著窗外的“太湖大學堂”字樣,心中然起肅穆之情。大學堂,承載了多少教育的分量,承載了南師對中國文化乃至整個世界未來走向多麼深切的願望。南師以九十四歲高齡日以繼夜為接續中國斷層文化傳播努力,每天還要接待不同來客,處理各種事物,工作至深夜,每天只睡兩小時,吃一碗紅薯粥,這其中工作量之大之繁瑣…,常人難以想象,可他卻說自己沒有做什麼。真的是度盡眾生,實無眾生可度。上次在道南張老師處,反省到我們這代八零後最大的問題是不能吃苦,也沒有吃到過真正的苦,這是很要命的毛病。而南師和張老師都是在用自己的整個生命之光化作了這苦難滄桑世間的一盞永不熄滅的明燈,照亮著我們這些迷茫無依無靠的眾生前行!這其中感人振奮之力量,似乎已超越我能夠用語言來表達的。唯有深深的敬意。所以我們這些苦又算得了什麼?古話有雲,一事不知,儒者之恥,南師早已知了,早已不在五行中跳出三界外,可他還在如此勤奮忘我,耐煩的做這麼多事,為了什麼?”吾道一以貫之”,也是”以一貫之”,由一擴展開,為了接引到眾生不同階層根器方方面面的有緣人,菩薩在末法時代傳法真的好辛苦呢!
講課在七號大廳,從車子駛入門口,曾經照片上那熟悉的景色躍入眼簾,雖然是夜色垂暮,但能想象在這裡上課的孩子們,接觸純天然的大自然環境,該有多麼心曠神怡,生動動活潑潑。月色朦胧中,依然能感受到建築的古樸清雅別致。教學樓的外沿上有回廊,方便下雨天走路避雨。建築外部中式,但裡面設施很先進,大廳正堂有點像音樂廳的圓形遼闊拱頂,我想是有利於音聲的傳播。在講堂外有書店和休息處,都是中式家具。店裡有好多台灣老古出版社的繁體書籍,不止是佛法的,各種道家,儒家,人性修養,還有軍事兵法,政治,健康養生,都是精華著作,外面不太看得到,一口氣下了課像老鼠掉在米缸裡買了好多回來。
擔任主持的老師告訴我們,呆會老師出來要起立,以示尊敬,但不要鼓掌,鼓掌是對演員的行為。這讓我無形中感受到,如果一個年代裡處處能有如此尊師重道的風氣,我們怎麼會生活得不快樂不幸福?怎麼會有那麼多人被物質欲望牽著走而搞得外面風光,實則內心愁苦?現代的課堂上,其實學生不尊重老師,老師也不尊重學生,老師如果不熱愛教育本身,那麼沒有熱情的上課只是完成任務而已。教育不應該是單純的重復工作,謀生職業,教育者應該有一種對生命的熱忱,然後才能真的以身作則,散發生命的光輝精神。被稱為靈魂的工程師,是個千秋萬代的事業。如果教育不讓人學會相親相愛,只在彼此競爭殘殺中優勝劣退,那麼
是在通向人吃人的世界也不遠了。如果連教育都經濟化產業化,老師身上傳道授業的熱情轉移到了評職稱得獎勵上,那麼無疑是毀滅著這個民族的文化之根。南師在之後講課裡說,心裡很難過,非常難過,看著這麼多家長望子成龍,把孩子送進名校讀書…緊接著又提出問題,讀書為了什麼呢?讀書真的有用嗎?是啊,讀書的方向和目的是什麼?從小到大我們是被動接受著按部就班的教育模式,我們有沒有深入的思考過讀書真的有用嗎?人生的理想情懷是什麼呢?
人貴自立 讀書的志向
聽完課心情很沉重,自己顛顛倒倒那麼多年,說我願意做任何事情,但是連肚子這關都熬不過,明白了點小道理,又沒有力量捨掉自己,又吃不起苦,誰能救我?我又能救誰?不還是我是我嗎?當天回家後,我興奮的向媽媽講了上課的感受及南師的風采,媽媽對我說了兩句話,突然覺得老人家真蠻厲害,簡直當頭一棒,擊中要點。
-你流淚,那是你的情緒化。
-你去見了張老師南老師,改不了自己毛病還是沒用。
噢原來再反省到細微處,我還是有依賴老師幫我解決什麼問題的幻想,去求一個外境的力量給我,所以我不也是崇拜老師的心情一種嗎?人貴自立,自強,老師把道理都告訴我們了,就是要讓我們自己站起來。老師一直開玩笑說,“我是在吹牛,你們可不要上我的當”其實是時時在耳提面命,我們要自知,自證,去實際力行老師說的話,到底是什麼?不然也只是徒增自己看似美好卻虛無的妄想罷了!之前很多人求見南師,秘書室答復的信件說道:口口聲聲求法渡眾生,自己的事都搞不清楚。先從平凡做人做事開始磨練吧,做一份正當職業,老老實實做人,規規矩矩做事,不要怨天尤人,要反求諸己,磨練心智,轉變習氣,才有功德基礎。” 這些同樣是對我們敲的棒子,清醒再清醒。
“讀書志在聖賢,非徒科第;為官心存君國,豈計身寒”。讀書不只是為了謀生賺錢,過上一個物質條件相對舒適的生活。如果人只顧自己的享受而活,是目光短淺的。南師說道:現在的人都不太讀書,現代人,尤其是發了財,忙於人事,忙於聲色犬馬,忙於吃喝玩樂。我覺得這麼說已經實在是很給這個時代面子。“未有神仙不讀書”,吃喝玩樂中,只能貌似神仙,不會真的變成神仙。沒有文化精神立足點,只是一個空殼子,臭皮囊。最終塵歸塵,土歸土,過眼雲煙,耗費人身,又是多麼得不償失!君子所過者化,所存者神。在整個價值取向極度扭曲的大染缸中,南師救了這麼多人的慧命,就是化了。佛法八萬四千法門,南師以種種般若智慧示現,讓眾生超拔出煩惱的力量如此神奇不可思議,往後一兩百年,我絕對相信,所存者神,南師將深深影響整個人類的精神和生活方式。南師幾次提到,這次整理了很多資料來不及講。南師真的很“心急”,他為中國文化的斷代而急,為眾生心靈的流離顛沛而急。真正的中國文化,有可以立足於世界不敗之地的至高精粹核心。人心的問題才是最重要的,事都是人做的,中國文化能夠發揚光大,社會問題得到解決,我們的民族才能自強。
母儀文教 女性素養
這次講課的題目是女性素養。美國選秀節目中,一位歌手傾情獻唱了一首歌曲獻給媽媽,評委點評說到:母親是人類社會文化的基石。西方人用“愛心”去表達這種理念,而中國文化落實在從“孝道”開始。一個人的人格養成,由孩童時媽媽的言行身教烙印最為深刻。女性素養,就能直接影響到整個社會國家。南師一上座就先對我們說抱歉,讓我們這麼遠過來聽他講課。這樣的話,以前無數次在書中開篇看到,乍一聽以為是“客氣”,但現場聽來真是令人動容,心裡只有無比慚愧。聽老師講課是我們三生有幸,老師卻一直對我們抱歉。學到了這些東西,要對照自己,搞對方向,學以致用,然後發展自己的品格風格,才對得起老師這番客氣呢!
南師開篇說道:儒家《中庸》曰“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這裡性指的是宇宙人生萬物哪裡來的這個生命本性。人是有感情的動物。那麼感情是什麼?是很大的哲學問題。生為人,就有七情六欲。七情指的是:喜怒哀樂愛惡欲。六欲是印度佛教加上中國文化的名稱。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對應外境-色聲香味觸法的欲望。法是意識思維形態。師在講課中念誦了很多首詩歌,尤其告訴我們:要在文學中體會感情,如何處理感情。人類生命和所有其他有情眾生的共同目的就是---離苦得樂。可是誰也沒有能做到。是的,因為我們從來只顧著自己的悲哀而沒有力量跳出來。三百六十五天,不在愁苦即在病中。到老了一輩子,更是心無所依,斷腸人對斷腸人。
天地有情,這是文學家說的話。然後男女間的感情,是由天地間的情,落下來,縮小化了的。這讓我想到西方古典音樂發展歷史,從文藝復興到巴洛克,到古典音樂浪漫主義,再到印象主義,直到後來的無調性現代音樂。在巴洛克風格中,巴赫是劃時代的音樂家,巴赫所有的音樂都是寫給他愛的上帝的。巴赫音樂有人類高度的理性情感,精密邏輯而又充滿人性的溫暖光明,體現著宇宙生命之“道”,天地間的情,而不落於流俗的”感情”。從巴洛克發展一路下來到浪漫派,已是形式結構非常自由,再到印象派徹底打破了原來的章法結構,力求通過和聲的色彩變化來描述一種瞬間印象。這個發展的過程也是從最早天地間的情落下來了到世俗之情的。
南師再三殷切囑咐,親切的稱在場的大姐小妹們,要懂得中國文化的基礎。文化的基礎在文學。文學在詩歌,戲劇,小說,歌曲中。詩詞歌賦中告訴你什麼是感情,同時也是生命科學的基礎!忠孝,節義,男女,父母。秦漢的古詩裡太多…唐宋有太多的作品,要好好讀。
讀書是調和感情學會接人待物,懂得做人道理是根本。教育的目的就是有廣博深厚的知識去建立後一代人生有高尚的情操,把情感化的東西化成一個很好的品德。把自己性情搞清楚了,不管貧窮富貴,在什麼樣的環境下,都會有一個完整幸福人生。中國文化留下來的是這個作用,不只是用學方面,自己要搞清楚,對感情的處理要觀察清楚。
現代女性要學做賢妻良母,做一個知書達理的人。以前很少想過賢良,仿佛覺得這個離我很遙遠。少年時代追求想象中自由浪漫的感情,也許總多少受著西方潮流的影響,其實那種自由浪漫是情緒的追逐,自我的滿足。因為痛苦和快樂都能讓人產生快感,快感到有瘾,還以為是愛,其實是別人身上擁有的而恰恰自己缺乏的東西,把感情投射到了外境上。戀愛中的銘心刻骨似乎正是情緒的貪嗔癡到了極點。所以只是把情緒的投射從一個人身上轉移到了另外一個人,自己卻沒有真正的愛過別人,也沒有人真正的愛過自己。人就是這麼容易自己騙過還樂在其中。快樂痛苦,一半眼淚,一半歡樂,甚至一分的快樂,總要有兩分的痛苦來交換。關於人性的修養,第一步,是不給情緒牽走了。隨著情緒隨風起舞起起伏伏,就像薩特說的,他人即地獄。培養自己定力,耐煩忍辱的做事,在平靜無事中生活,就是一種理性的培養。由此,做一個知書達理的女子,做一個賢德的人是根本。
學佛之後也開始思考,真正所謂的自由是什麼呢?有沒有快樂可以永恆?徹底自由,全世界只剩下一個人會怎樣?然後那個有很多很多錢,能長生不老就有自由快樂嗎?都不是。每個人都是互依互存活在這個星球上的,我們的生活是個循環鏈,沒有誰能脫離誰生活。我們依賴著大地的養育,依賴陽光空氣雨潤,依賴工人制造食品供給商品買賣。社會團體就是由我們每一個人組成,每一天活著都是仰賴他人的辛勤勞動,我們沒有一天能分裂的生活,所以對他人的關愛體諒,回到自己的身上,是一個很快循環過程。真正的自由和快樂一定是基於對所有有情生命的全然的愛。 課後提問分享很精彩 一、現場中青年男子提問老師:開悟是什麼樣的境界?開悟之後人會怎樣?師回答,開悟,是禅宗的名稱。開悟就是知道自己生從哪裡來,死到哪裡去。未生之前誰是我,死後有沒有生命,已生之後我是誰?是對於問題的自我解答,這些道理都參透了,實證到了的那個境界,那叫成佛了,開悟了。有念佛人,念到一心不亂,可以預先曉得哪一天,哪一個時辰死了,兩個腿一擺,身體出神了。這是功夫做到,有成就了,但還不是開悟。開悟是宇宙人生了解了,可以了生死,自由來去。南師還說道,有種開悟,就是你知道有個太湖大學堂,現在你在這裡七號廳聽報告,噢原來這裡就是太湖大學堂,這個也是開悟。在座人哈哈大笑,南師又說你是佛書看多了,我還沒開悟,你就當聽小說聽過哦。其實南師是針對同學的問題,希望他不要落於對一種境界的幻想之中,要好好老實從基本做起。同學還提問到,在現實生活中,要工作,要有家庭責任,要教育子女,還要讀經學佛修煉,如何平衡?南師笑著說道,你欲望太多,要簡化自己,少欲。南師提到了定門,慧門。另外說到不要搞<弟子規>那一套(我理解不是說弟子規不好,意思是要配合時代,不要弟子規弄到拿極端准則去教育孩子)。另外說到倫理孝道,問題是紅塵之中,要生存生活,要重於從力行做人做事開始。讀經典入門,是把生命中的心境提升。 二、有同學提問:現在社會世風日下,道德淪喪,自己的孩子在上學讀書,如果每個都能把小學生守則做到就很好了。但是現在成人都做不到,太難。南師用了十二個字回答:看得破,忍不過;想得來,做不到。南師說這個就問自己。(其實每個人通病都一樣,做不到,如果能做得到就了不起)並且勉勵我們,這是一個時代文化的毛病,現在都處在病態中。我們大家是為共同目標來的……一步步慢慢做到,共同努力。) 三、有一位女士提問:她身邊朋友基本都是30-35歲年齡段,都是非常優秀、學歷高、也經濟獨立的女性,找不到一個穩定踏實的對象,如意伴侶,有失望困惑,請老師給點啟發。南師借用一句話回答:人生得一知己,死而無憾矣。世界上朋友很多,但任何一個人有沒有知己?沒有,一個也找不到。沒有人知道自己。(自己了解自己都很難,更何況別人了解自己。老師的回答角度真是十分高超,從這個角度去體會,目光放大到四海之中,豁然開闊了)南師又風趣的講到:只有阿拉是我知己。(上海話:阿拉就是吾)。相識滿天下,知心有幾人?十有九輸天下事,百無一可意中人。千古遺憾的事,不只中國人,世界上都一樣。這又牽涉到情、愛、欲的問題。不如意事常八九,可與人言無二三。有時候連聽話對象都很難找到,向別人訴苦很難,有講不完的心事。(這個娑婆世界,本來就是個缺憾的世界,沒有圓滿的。沒有這個遺憾,也有那個遺憾) 我想這個就是要學習中國文化的作用,學會調和自己感情,基於對世事深刻的懂得了解,更有力量超越千古以來的苦難,才能時時刻刻無不在天地翱翔,走遍宇宙都不怕。 對了,以前聽講課錄音,覺得南師的聲音真好聽,就是自然流露出來的一種勻和。還有師講笑話,書上看得已經覺得很幽默,現場聽到聲音更是如春風化雨,說不出的舒服。有修為的人到了這種境界,一切說話舉止都是般若波羅蜜呢!
以下部分是對聽課內容所作的筆記
人生的情 愛 欲 三個不同項目
中國文化的側重點在---孝道。孝道也是一種孩子對父母的感情。
以前有句古話:父母說孩子有了直抱兒(男女之間的擁抱),就不要橫抱兒了(抱孩子的姿勢)
現代人講的“愛心”,是西方文化來的。感激、感謝、感恩三個詞都有差別。感恩是西方文化宗教信仰中的詞匯。基督教信奉上帝創造天地生命萬物。恩和愛有差別。
年少,戒之在色。發乎情,止於禮。中年,戒之在斗。容易爭強好勝。老年,戒之在得。人老了,年紀大了,越抓越多。比少年更貪,要長壽,要兒女好等等。
男女,夫妻間的情愛,究竟是欲,還是愛,還是情重要?中國文化講: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最終是人要法自然。效法大地,我們腳踩大地,對它倒髒水,最後死了,還把自己一身臭皮囊還給大地,大地從來都沒有埋怨過。
天:陽光,空氣,雨露,水火,它沒有求還報。
道:生命的本性。
道法自然。
天地有情,這是文學家說的話。然後男女間的感情,是由天地間的情,落下來,縮小化了的。
文化的基礎在文學。文學的基礎在詩歌。戲劇,小說,唱歌,就是詩詞歌賦中告訴你什麼是感情。同時也是生命科學的基礎!
南師說道:現在的人都不太讀書,現代人,尤其是發了財,忙於人事,忙於聲色犬馬,忙於吃喝玩樂。這是現代社會的狀況。
所以南師一邊講一邊非常著急,他說准備了好多資料,不敢多講,一多講就一二分鐘浪費了。
詩歌中體會深沉感情
從唐朝說起詩歌,詩歌中有非常豐富的感情。如何去認識它?我們最熟悉的通讀的是李白、杜甫。之後是元白體。元是元稹,白是白居易,是個大官。
元稹有一首《哀江南》
遣悲懷 三首
(南師非常幽默的說道,這個就是哭太太的意思,但是哭太太多沒有文學意境啊)
《遣悲懷》三首 元稹
其一
謝公最小偏憐女,自嫁黔婁百事乖。 顧我無衣搜荩箧,泥他沽酒拔金钗。野蔬充膳甘長藿,落葉添薪仰古槐。 今日俸錢過十萬,與君營奠復營齋。
其二
昔日戲言身後意,今朝都到眼前來。衣裳已施行看盡,針線猶存未忍開。
尚想舊情憐婢僕,也曾因夢送錢財。誠知此恨人人有,貧賤夫妻百事哀。
其三
閒坐悲君亦自悲,百年多是幾多時。 鄧攸無子尋知命,潘岳悼亡猶費詞。同穴窅冥何所望,他生緣會更難期。 惟將終夜常開眼,報答平生未展眉。
常常悲悼你 也常常自悲 活一百年又是如何只不過白駒過隙
只得終夜睜著雙眼 懷念你 報答你 平生清苦從未展開笑顏
(讀到最後一句的時候流淚了真是感慨:問世間情為何物……
人與人有這麼濃厚深沉的感情 自傷懷 又無處告別
真是有情終須累此身 可是 無情又何必生斯世!)
因為有些口音,一下沒聽清楚,大意是說他小的時候,聽到“貧賤夫妻百事哀”這一句意思就很難過。南師念誦第二首的時候,最後還唱起了“誠知此恨人人有,貧賤夫妻百事哀”
我想南師是否想到了當年在台灣那段艱難困苦的歲月?
男女之間的感情,就在文學裡可以做榜樣。文學學好了,真的懂得感情,知道如何處理感情,進退應對。
陸游的詩中有夫妻,母子之間的感情
南師還提到,他親眼看見,夫妻學問都很大,地位很高,感情也很好,但回家和婆婆的關系相處就非常難。
(背景故事是:陸游年輕時風流倜傥,與美麗多情的唐琬結婚,彼此相愛笃深,琴瑟甚和。但陸母不喜歡這個媳婦,百般挑剔並逼迫二人離婚。陸游迫於封建禮教,只得另娶;唐琬也只好含淚改嫁。如此棒打鴛鴦,演出了一場“孔雀東南飛”的現實悲劇。後來陸游與唐琬在沈園偶然相遇,唐琬囑家僮送去一份酒肴,以示眷戀之情。二人百感交集,苦不堪言。陸游提筆在一堵粉牆上題寫了一首悲痛欲絕的詞,這便是那首傳誦千古的《钗頭鳳》)
《钗頭鳳》陸游放翁
紅酥手,黃縢酒,滿城春色宮牆柳。東風惡,歡情薄,一懷愁緒,幾年離索。錯,錯,錯!
春如舊,人空瘦,淚痕紅浥鲛绡透。桃花落,閒池閣,山盟雖在,錦書難托。莫,莫,莫!
傳說,唐琬見了這首《钗頭鳳》後,感慨萬端,亦提筆和《钗頭鳳·世情薄》詞一首:
世情薄,人情惡,雨送黃昏花易落。曉風乾,淚痕殘,欲箋心事,獨語斜欄。難,難,難!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聲寒,夜闌珊,怕人尋問,咽淚裝歡。瞞,瞞,瞞!
陸游七十歲時為了懷念唐婉他“每入城,必登寺眺望,不能勝情”,始終如一的保持了對唐婉的一片思情,留下絕句二首:
夢斷香消四十年,沈園柳老不吹綿,
此身行作稽山土,猶吊遺蹤一泫然。
城上斜陽畫角衰,沈園非復舊池台。
傷心橋下春波綠,曾是驚鴻照影來。
(講課的時間一晃眼,聽得津津入味,南師說還沒開始,一個鐘頭就過去了…)
男女之間感情,還有《浮生六記》作者是蘇州沈三白。讀了經典文學,對夫妻兒女之間,怎麼處理感情,有個了解,領悟。要知道得意和失意時如何自處。
(之後提到馮小青,中國著名才女,詞人。自小秀麗聰穎,孤芳自憐,命運不好,才華很高。家鄉算命大師算她的八字,曾經對他家人說,不要教她文學,找個好人家早早嫁了好,不然以後會命運淒慘。然而當時她家條件優越,絕沒想到真被言中。)
這首著名的詩就是她做的:
稽首慈雲大士前,莫生西土莫生天;
願為一滴楊枝水,灑作人間並蒂蓮。
(絕對是人到絕境痛苦時悲心流露和感召。希望觀音菩薩的楊枝甘露,掃到人間,消除疾苦。)
還有來讀和尚的詩,透過文學學得感情。
漳州龍山和尚
萬機休罷付癡憨,蹤跡時容野鹿參。
不脫麻衣拳作枕,幾生夢在綠蘿庵。
(萬般心機,種種經營,計謀、想法一大堆,徒然給自己生活帶來不安然、不快樂。現在萬機休罷,一切放下,不要了,不用心了,不再競爭汲營,將須智慧藏在憨厚裡,做個大智若愚的人。今後不再從有為、有相上操勞,不再爭取世間的榮華富貴。一心參禅,要回歸大自然,我的行蹤只有野鹿知道,我和大自然同在,和山林樹木野獸物我一體了。
有一段這樣的話,體會下真正自在的生活:元朝的高峰妙禅師,在山洞裡修行,以野果為食。有人問:「這有什麼好吃?」「比珍馐美味還好。」「為什麼連頭發也不梳理呢?」「我心上一點煩惱都沒有,還要梳理什麼?」「為什麼不洗澡?」「我心裡早就清淨了,還洗什麼澡?」「為什麼沒有換洗的衣物?」「我有道德、慈悲的莊嚴衣,還要什麼衣服?」「你連個伴侶、朋友都沒有。」「山河大地、花草樹木、日月星辰都是我的朋友呀!」這些是到了那個境界自然流露出來的,不論在山上在紅塵,真是徹底的潇灑自在,游遍宇宙。而我們潇灑不起來,自在不起來,就是因為欲望太多,不清淨。我們的潇灑都是假的,根本經不起外界的打擊,那個真正可以安身立命的東西沒有找到!)
納蘭性德,清朝有名的大詩人。
《憶江南》 (宿雙林禅院有感)
心灰盡,有發未全僧。風雨消磨生死別,似曾相識只孤檠,情在不能醒。
搖落後,清吹那堪聽。淅瀝暗飄金井葉,乍聞風定又鐘聲,薄福薦傾城。
沒有怨,也沒有恨,就是很清靜,想念就是一個念頭在那裡。不思量,自難忘(蘇東坡的詞),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搖落後,就是外面的吃喝玩樂都沒有了,浮華盡歸平淡,眼前只有一盞青燈,(不是電燈哦,是一縷青燈)就想到你了。(這首真喜歡,葉影搖曳,一望無際的田園上點點星光,絢爛後的素靜,想你,就是一個念頭,揮之不去,情在不能醒。)
《望江南·挑燈坐》
挑燈坐,坐久憶年時。薄霧籠花嬌欲泣,夜深微月下楊枝。催道太眠遲。
憔悴去,此恨有誰知。天上人間俱怅望,經聲佛火兩淒迷。未夢已先疑。
《攤破浣溪沙》 風絮飄殘已化萍,泥蓮剛倩藕絲萦;珍重別拈香一瓣,記前生。
人到情多情轉薄,而今真個悔多情;又到斷腸回首處,淚偷零。
(人到情多情轉薄,而今真個悔多情。太多情即是無情,情太多必然會被平衡回來,一盈一虧,此消彼長,這也是宇宙自然定律。)
南師又說道這樣一個場景,人到晚年,兩個夫妻,看兩個電視,背對背。真是斷腸人對斷腸人,這時候已經沒有情了。
“五心” 《瑜伽師地論》
率爾心:不知不覺 自己起來 想不到的突然想起來
尋求心:伺察 自己起的念頭 自己觀察自己
決定心:自己對自己 堅強的作用
染淨心
等流心
伺察是理性 還有願心 (恆心,定持心)
自己對感情的處理 要觀察清楚
中國文化,留下來的是這層作用,而不僅僅是知識。自己要搞清楚
人 與生俱來的五毒-貪嗔癡慢疑
貪是一種占有心
-愛 恨 情 仇 中間差別很大
修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