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空法師:經文裡面有一些比較深的地方用“至誠感通”就能明白
摘自淨空法師《淨土大經科注》第15集 2012年11月5日講於斯裡蘭卡
“心淨則佛土淨,土淨則我心淨,何有一法在我心外。”
完全都是說“一切法心現識變”。能現的是真心,所現的是萬物。能叫這些萬物產生變化的是妄念,是妄想;離開妄想,這一切變化就減少了。所以我們看到永恆,這才能看得到。
那麼真正看到永恆,最低限度阿羅漢,證得阿羅漢果,他就看到了,為什麼?阿羅漢雖然沒有完全用真心,他確實是用到真心的至少是一半,他“見煩惱斷”了,“是非人我”沒有了,貪嗔癡慢沒有了,換句話說殺盜YIN妄他也沒有了,自然沒有了。所以真正是善人,真正是佛陀的弟子。
“本經所诠。”
就是它所诠釋的、它所講解的。
“直顯本心,全彰自性。”
就是經文裡面有一些比較深的地方,學習不要在乎這些,中國古人有一句話說,“讀書千遍,其義自見”,你只要天天讀它,不要去想它,讀久了心就清靜了,清淨心生智慧,你就豁然開悟了,就這麼個道理。這一開悟,全懂了。不懂的地方全都能懂了,就在一個真誠心。所以老師有看到這個時代找不到好老師,教我一個方法,叫“感通”,不能不通,不通不行。用什麼方法通呢?用感應。什麼才能感呢?誠!古人講“誠則靈”,用“誠”。“誠”上頭還加個字“至誠”,真誠到極處,就通了。我們對基督、對上帝真誠到極處,就跟上帝跟基督感通了,所以他的經你一點問題都沒有了。要真誠到極處,沒有這種心態,你就沒辦法學習,好老師講得再透徹,你也無法體會,所以一定要真誠到極處。佛經也如此。那真誠到極處應用到生活上,待人真誠、接物真誠,對待一切眾生,動物、植物、礦物、山河大地,都是一個真誠的心,沒有絲毫虛偽,自然感通了,這經裡面的道理自然明白了。
後這四句話就現前了,“直顯本心”。我們今天居住的這個世界,你就曉得完全是心現的。但是這些心,有許許多多眾生心不善。如何把這些不善的心幫助他改變,回歸到真善?這就是教育了,這個就是菩薩事業。佛菩薩在這個世間為什麼?就為這樁事情。幫助我們這些迷惑還沒有覺悟的人,幫助我們回頭,幫助我們覺悟。“全彰自性”,你通通看清楚,通通看明白,你沒有分別、沒有執著,你沒有起心、沒有動念,這個時候的知見叫佛知佛見。你知道的、你看到的,跟佛所見、佛所知沒有兩樣。你再看佛經就全都懂了。所以:
“當相即道,無非實相。”
“實相”在哪裡?就在面前。迷的時候不知道,覺悟的時候完全清楚、完全明白。
下面這段,我們看黃念祖的注解:
“如《彌陀要解》雲。”
這段話是明朝末年蕅益大師所說的,他說:
“實相無二,亦無不二,是故舉體作依作正、作法作報、作自作他。”
那這些不外是我們每天所看到的現象。“依”是我們的環境,“正”是我們的身體。我們自己身心叫“正報”;我們的環境是“依報”。或者作法身,或者作報身,這個法身、報身是大修行人他們所證得的。《華嚴經》告訴我們,圓教初住以上,別教初地以上,這些大菩薩,這是“作法作報”;“作自作他”是我們這些眾生,十法界的眾生。
“乃至能說所說。”
“能說”是諸佛如來,“所說”是這些經教、經典。
“能度所度。”
“能度”就是有能力教化眾生。中國人注重在教化,教了他就要起變化,所以變化氣質,這是教學的成果。如果教了,他沒有起變化,這教學就失敗了。教學的成功與否,就看被教的人有沒有變化。這個變化有幾層,比如說變惡為善,變迷為悟,變苦為樂,就產生這個變化,顯示出教育有了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