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拙秀才開悟
光明寂照遍河沙,凡聖含靈共我家。
一念不生全體現,六根才動被雲遮。
斷除煩惱重增病,趣向真如亦是邪。
隨順世緣無罣礙,涅槃生死等空花。
張拙秀才的這首開悟偈,因把開悟的境界說得非常到位,而非常有名,被很多人引用,也開悟了很多的後人。
張拙秀才的偈子之所以被很多人講來講去是有原因的。也許是受別人的影響,自己也開始把玩這個偈子。“光明寂照遍河沙,凡聖含靈共我家。”簡單地來講是他的境界,從字面來看是一個很舒服的境界,大家和合共住在一個大光明藏裡面,讓自己想起《阿彌陀經》所描述的環境。也是我們這個世界的寫照,正如僧肇大師說的:“天地與我同根,萬物與我一體”。亦如文殊菩薩說的:“龍蛇混雜,凡聖同居。”
“一念不生全體現,六根才動被雲遮。”一念不生,是我們做功夫的目標,如何才能一念不生?那就是要都攝六根,或者說做六根的主人。這樣我們才能不被六根所欺騙。這也是我們常常說六根為六賊的原因。只有做了六根的主人,我們才能看見事物的真相。“斷除煩惱重增病,趨向真如亦是邪。”這是教導我們的話了,所謂石頭壓不住草的,煩惱是不能靠壓制的。就像河流,不能靠堵塞來解決問題,而是要疏導,就算有再強大的力量也是堵截不住的。所以我們常常說,轉煩惱為菩提,或者說有智慧就沒有煩惱等等。這都很明白地教導我們不要造作,要除斷我、法二執。
“隨順世緣無掛礙,涅槃生死等空花。”這就是破法執的句子了,隨順世緣就是不再執著於自己認為正確的方式,不再執著於事物發展的規律,以及因果發展的規律來做事情。這個時候一切是平等無二的了,不再分別一切的二元對立,本身就是涅槃的境界。所以,涅槃與生死沒有分別,執著有什麼意義?這在《普賢行願品》裡面也有說,普賢菩薩有十大願王,其中第九個就是恆順眾生,這就是隨順世緣。雖然我們初發心的人沒有破我執,但是,只要發起菩提心,按照普賢菩薩十大願王去做。那麼我們也能慢慢消除我執,進而破除法執,達到無分別智現前的境界。
他開悟前的事情也很好玩,現舉兩個例子。
一天,張拙秀才問西堂和尚:“山河大地是有還是沒有?三世諸佛是有還是沒有?”
西堂答:“有。”
張拙說:“和尚答錯了。”
西堂問:“先生以前從誰參禅呢?”
張拙答道:“我在徑山師父那裡參過。我參禅時徑山師父總說‘無’。”
西堂問:“先生家世何如?”
張拙答:“有妻一人,子二人。”
西堂又問:“徑山有家小嗎?”
張拙說:“徑山師父是佛門弟子,哪有什麼家小,請和尚不要誹謗師父。”
西堂說:“先生就家屬而言,應該像徑山師父那樣,才可以說‘無’。”
張拙無言以對。
有一次,張拙秀才在號稱“岑大蟲“的長沙鹿苑招賢大師那裡看《千佛名經》,張拙秀才問:“百千諸佛,但聞其名,未審居何國土,還化物也無?”招賢大師說:“黃鶴樓崔颢題詩後,秀才曾題也未?”張拙秀才說:“未曾題。”招賢大師說:“得閒題取一篇也好。”
正是因為他屢屢被諸方逼拶,所以到了他要開悟的時候就簡單了。只是因為石霜禅師問“秀才何姓?”他說:“姓張名拙。”石霜禅師說:“覓巧尚不可得,拙自何來?”一下就開悟了,寫下了永垂千古的開悟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