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一位法師出家的心路歷程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文/隆路

  時常有人問我:“法師,請問我能出家嗎?”

  雖然每次我的回答都不一樣,但是,末了,我往往會給他們總結一句:“其實,當你這樣問我的時候,就說明你還沒有做好出家的准備。因為,你似乎還不曾明白出家的意思。”

  出家,究竟意味著什麼呢?

  找個清淨的世外桃源,看看風景,休閒養生嗎?

  ——天底下哪裡有這樣的美事啊!

  躲開人世間所有的壓力和煩惱,自得其樂嗎?

  ——就怕到時候,你樂不出來了。

  換一種活法,謀求一條另類的生存甚至是致富之路嗎?

  ——您在撞大運,而且,您絕對是個垃圾!

  經常聽人議論,現在的和尚如何如何富有。說實話,那是極其個別的現象。如果是名山大寺的管理者,以及特別有名望的所謂高僧大德們,他們會有比較多的信眾供養,也許會富有一些。除此以外,絕大多數僧人們都是比較拮據的。在我熟識、交往的僧人當中,還不曾有一個所謂的富和尚,也許,是我和他們緣分太淺吧。

  很多人羨慕寺院的自然環境,依山傍水的,多美啊!可是,人們卻忘記了一點,中國的寺院,基本上屬於公共場所,不論買票的景區也好,不買票的小廟也好,就算環境很優美,它實際上也是屬於大家的,而不僅僅為寺院以及僧人所獨有。實際上,依據佛陀的教導,以及我國目前的宗教事務管理條例,寺院裡的一草一木,都不屬於某個僧人,哪怕你是法人代表;而是屬於“常住三寶”,屬於“國家”。

  當僧人離開所住寺院的時候,他所能帶走的,就是自己的那點隨身行李。“鐵打的寺廟,流水的僧”,的確如此。

  ——對於無常,出家人體會最深。

  無常到來,你想不走都不行。即使你是一位方丈,或者當家,如果你已經不再符合地方利益的話,某些人的一句話,你就得乖乖走人。

  真心出家,往往意味著加入了“無產階級”,從此,世界上的一切,都不再屬於你,你也不應當謀求什麼屬於自己的東西,因為,按照佛陀的教導,連你自己的“自己”,都應當捨棄——那就是所謂的“我”和“我執”。

  捨棄就是布施,真心出家,就是一種布施。

  我目前所在的寺院不售票,但也時常會有游人和香客光臨,國人的素質和修養讓我體會頗深,比如,當我正坐在床上,用筆記本寫文章的時候,外面吵吵嚷嚷地來了一群人,路過我的窗口時,有人貼著玻璃窗往裡探望了一下,然後說道:

  “媽的!現在的和尚條件嘎好,還有電腦!”

  ——假如您是我,假如您聽到這樣的話會很氣憤的話,建議您,就不要考慮出家了。因為,這是家常便飯啊。

  出家,並不是為了得到些什麼,而是一種放下,一種布施,一種徹底的出離。

  ——乃至於,一種對於虛假概念和俗情塵世的全面超越。

  從小處說來,出家,布施了自己的家庭和事業,布施了家人親情的牽掛,布施了工作和就業機會,布施了吃喝玩樂的個人享受。再進一步,布施了那個狹隘的自我,和種種習氣。

  從大處說來,出家,布施了整個世界,所謂的三界,從以前自以為是的主人,轉換成了《楞嚴經》第六卷當中所說的“寄於殘生,旅泊三界”的客人。因為,一旦出家,就不應當再把這個世界看作是自己的家,而應當把它看作是需要出離和超越的“火宅”,也是煩惱苦海。所以,古代高僧們常說,出家,就是出離三界之家,出離煩惱生死之家,出離五蘊六塵之家。

  ——倘若沒有如此認識的話,出家,就沒有意義。即使茫然地走上了出家之路,也將注定不會是一條光明之路。

  就我自己來說,從二十四歲開始看到佛經,一邊工作,一邊試圖了解一下“封建迷信”的內容。事實證明,道聽途說完全靠不住,佛經一點兒都不迷信,其文辭之優美,道理之深刻,內容之廣博,論證之詳實,知識之科學,心境之平等、包容、自在、灑脫、慈悲,無出其右者。

  ——在我的認識來說,這就是人類最偉大的著作。

  而且,佛經的數量竟然那樣多,簡直浩如煙海了。

  讓我怎能不對它們的闡述者——佛陀,油然生起景仰追隨之心呢!

  於是,我開始學佛。

  當我發現,一邊工作一邊念經學佛,自己內心卻難以寧靜,學修難以深入的時候,我就決定——我要出家,專心學佛。無論將來的生活有多麼地艱苦,無論人們如何地看待我,也無論放棄掙錢的機會有多麼可惜,還無論父母家人朋友如何地失望。

  ——人生的路,要自己走。

  這樣才能無怨無悔。

  我甚至不曾和誰商量過,是否要出家,我只是提前兩年,把自己的這個決定告訴了父母,告訴了兄弟、朋友和同事,讓他們有充分的心理准備。盡管,他們當中的大多數人都嗤之以鼻,我也從來沒有懷疑過自己的選擇。

  ——別人失望與否並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不要失望,不要讓自己的心靈失望。

  如今,包括父母在內,沒有人再為我而失望了,因為,他們逐漸發現,我的選擇並不算壞。甚至,我反而會有更多的時間去看望他們,反而生存地比別人更加輕松自在一些。

  ——這足以證明,那些當初為我失望的人,是多麼地短見和多余,多麼地無常,多麼地無足輕重了。如果說,當初,放下這一切,的確需要一些勇氣的話;如今,我早已不會在意這些如同虛空浮雲一般的東西了。

  出家,真正是一種布施。

  布施地越徹底,牽掛就越少,就越容易入道。

  我自己當初的那些做法,在今天的某些人看來,就像是杭州話所說的那樣——“腦子有病”,東北人說話——“大傻”。

  當時,我有一些財產,在一九九七年左右的時候,大概是一套商品房,和幾十萬存款吧。本來我打算給父母一些錢,因為並不知道我的錢相對寬裕,我母親說:

  “我們用不到你們的錢,將來退休金都花不完。”

  我想想也是,於是,就把絕大部分存款捐到皈依師的寺院裡了,留了六、七萬現金,隨身帶著,作為尋找出家地方的路費。

  迅速地辭掉了工作,把房子交給兩位好朋友照看,房產證也一並交給他們保管。於是,我就踏上了出家的旅程。

  在接下來的半年時間裡,到了好幾個省,我交著伙食費和住宿費住了好幾個寺院,每到一處,都留心觀察,看哪位師父人品好,就向他來打聽,在哪裡出家合適,那個寺院風氣好,師父的修行好,等等。

  因為那時的寺院條件都比較差,有困難的出家人到處都是,最起碼,都缺路費。我就不由自主地做起了“散財童子”,散來散去,等到終於選擇好了出家寺院的時候,身上只剩下不到一萬元了。即便如此,等我到達剃度師父所在寺院的時候,慢慢地,我才發現,差不多,我就算是一個富翁了。

  於是,和幾位共同發心出家的同修,住在一眼大窯洞裡,每天燒火做飯,掃地劈柴,規律地作息,接受著寺院常住的考查。經過了半年左右,師父看我們這一撥人的確不錯,破例同意提前給予剃度,並選好了日子。

  這時,我想起了自己還有一樣牽掛的事——我還有一套房子呢!要把它處理掉,免得將來影響修行。而且,後路也要斷干淨才好,要把這個家出到底。

  和我的兩個朋友電話裡商量了一下,就開始辦,迅速出手給了一位朋友的上司,賣了十五萬元,送給兩位朋友每人一萬元辛苦費,因為他們都不算寬裕。其它的十三萬元,都匯給了我師父,捐給寺院。我師父是一位極其厚道、具足德行的修行人,向來嚴於律己,寬以待人,因果分明。他不肯接受我對他個人的供養,只接受供養常住,並一再讓我自己多留一些備用,我就留下了一萬元,其它供養寺院常住,全部登記入賬。

  出家,我就這樣出家了。

  剃度後一年左右,師父安排我們師兄弟幾個一同去受戒,路途很遠。當時,我的錢已經散的差不多了,“散財童子”生涯宣告結束。在受戒歸來的時候,身上正好是一無所有,如今回憶起來,還能記得起那種輕松愉悅的心情,無牽無掛,兩袖清風,無怨無悔,光明磊落。

  從此後,唯一向道之心,曾未退失。

  十幾年以來,無論自己內心的各種習氣如何地泛濫,煩惱如何地生起,我都不曾被它們嚇倒,因為,早在出家之前,我就學會了布施,學會了放捨。

  放捨錢財,放捨身心執著,放捨面子,放捨一切有所得心——這,大概就是出家吧。

  出家,就是這樣一種布施,放下和捨棄的布施。

  當把一切的一切,都布施地干干淨淨的時候,剩下的,就是清淨心,就是佛性,就是自在法身。無需尋找,它隨處自然顯現。

  你仍然可以把它布施給所有的眾生,然而,誰也拿不走它,誰也得不到它。

  ——因為,誰都不曾缺少它。

 

上一篇:南懷瑾:灌頂的真意
下一篇:淨空法師:你命裡沒有,他命裡有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