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淨界法師:為什麼要禅淨雙修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為什麼要禅淨雙修 淨界法師

諸位法師慈悲,諸位佛友,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好,請放掌。我們有這個殊勝的因緣,我們在三天當中來跟大家討論有關禅淨雙修這個課程。

在講禅淨雙修之前,我們先簡單地說明為什麼要禅淨雙修

在大乘佛法的修學內涵當中,不管你是修什麼宗派,都有兩個重點:第一個,你剛開始要成就一個善業力;第二個,你進一步要成就一個正念力。

不管你是修天台宗、唯識宗、淨土宗,所有的法門都沒有離開善業力、正念力兩種的修學。

我們剛開始歸依三寶,我們是依止一念的信心來修善業,透過布施、持戒、忍辱種種善法的造作來忏悔業障、積集資糧。我想我們剛開始讓自己的身心離苦得樂,這是最基本的要求。但是這樣的要求是不夠的。因為你只是成就善業,我們心中的顛倒並沒有改變。也就是說,我們頂多在內心的煩惱當中創造一個暫時的善業,我們顛倒的本質並沒有太大改變的。

所以我們透過善業以後,我們進一步要開始修學止觀來加強心中的觀照,到底生命的真實相是什麼?透過一種如理的觀照來消滅我們無始的顛倒,而產生一種究竟的解脫,而不是一時的安樂而已。其實所有的修學,它的根本就是在修正念這一部分,善業只是一個基礎而已。

那麼我們心中的正念,從淨土宗的角度,它所要求的特別是要求臨終的正念,臨命終的時候你要保持正念,你才可以跟阿彌陀佛感應道交的。

從我們修學淨土宗的過程當中,我們可以知道,臨終的正念是有兩種情況。

一種是祖師的正念,你看歷代的祖師,蓮池大師、蕅益大師,他臨命終的時候正念現前,那麼他那個正念已經修到業淨情空,他那個正念是沒有雜質的,所有的煩惱完全被消滅、被調伏了。這種我們叫作淨業成就的,但是這種很少很少的。所以祖師型的正念,我們是可望而不可及的,我們頂多能夠做到凡夫的正念,沒辦法做到祖師的正念。

什麼叫作凡夫的正念呢?就是我們在臨終的時候保持一個憶佛念佛的正念,但是也夾帶了很多很多煩惱的活動,因為我們沒有斷煩惱。

所以我們一個臨終正念,一個生死凡夫他肯定會夾雜很多的煩惱跟罪業在那個地方活動,所以我們一般凡夫的正念必須做到不隨妄轉。我是一個生死凡夫,我臨命終的時候,遇到的是一個內憂外患:我內在的色身即將敗壞,我平常所愛的色身要敗壞;外在的環境的干擾,親屬的哭泣,你肯定是百感交集的。你的心不是一個很平靜的狀態往生的。

那麼在這樣的煩惱干擾之下,我們斷不了煩惱的,但是我們可以跟它保持距離,這一點可以做到。你可以透過智慧的觀照,你可以不隨妄轉。

所以我們講臨終的正念,並不表示說我們沒有煩惱,而是說我們能夠真正地生起一種禅觀的智慧來跟煩惱保持距離,而做到印光大師所強調的“心常覺照、不隨妄轉”。

所以我們禅淨雙修,我們的主修還是憶佛念佛,但是你必須靠禅觀來保護你的佛號。我們看到很多的同修在臨終的時候失敗了,因為他低估了煩惱的勢力。因為煩惱畢竟是我們很熟悉的一個境界,我們平常對煩惱沒有產生觀照,沒有跟它保持距離,你臨命終的時候佛號現前,貪愛娑婆的煩惱也現前,結果你的佛號被煩惱所破壞,非常可惜了。所以我們必須在平常除了你念佛以外,你要加強你心中的觀照。

我再講一次,我們斷不了煩惱的,這是現實問題,但是我們可以做到不隨妄轉,這點可以做到的。所以我們希望透過三堂課,我們應該怎麼樣在心中,除了佛號以外,你必須另外要再出現一道的光明,讓你自己能夠在煩惱活動的時候保護好你的佛號,做到心常覺照、不隨妄轉,你就成功了。斷煩惱是到淨土以後的事情。但是你要在臨終的時候做到不隨煩惱所轉,那這個是要看你智慧的力量。

所以說,我們為了能夠達到禅觀跟念佛的結合,其實主要的目的就是達到我們臨終的正念,是這個意思。

2

好,我們看講義,將述此義,大科分三。我們為了發明禅淨雙修的內涵,有三個主題:

第一個,總標禅淨的相互關系。

我們先把禅觀這個智慧的觀照跟淨土宗的念佛,它們之間到底有什麼相互關系先作一個籠總的說明,它們之間應該如何來配合?它們各自應該扮演什麼角色?

第二個,別明禅淨的個別修法。

這一科我們就分別地來說明什麼是禅觀?什麼是淨土的念佛?它們之間是什麼差異?

第三個,結示禅淨之雙修法要。

這個就是我們禅淨雙修的主要理由!

甲三、結示禅淨之雙修法要。

天台智者大師把我們大乘佛法的修學由淺入深分成兩個次第。

第一個就是所謂的緣修,這個緣就是外在的環境的因緣,我們在一念的無明妄想當中要栽培善根,剛開始的確是要假借外在的三寶因緣,比方說,我們要拜佛,肯定要有個佛像;我們要做種種的善法,都必須要有一些外在環境的配合,我們心中的善根的幼苗才能夠慢慢地生起來,所以我們剛開始在三寶當中積集我們的善根的時候是向外攀緣的,但是這個是可以理解的。因為那個時候我們仰仗一念的信心,仰仗一念的要離苦得樂的願望,再仰仗我們過去的美好的環境,然後把善根栽培起來。那麼智者大師的判定,這叫作緣修,你的修學要仰仗外在的環境。

那麼這樣子的修學有什麼問題?就是不堅固。因為外在的環境是變化的,而且它要怎麼變化,你做不了主。所以諸行無常並不可怕,可怕的是諸法無我,在整個生命變化當中,它要往哪一個方向變,身為一個生死凡夫,

我們做不了主。就好像空中的灰塵,灰塵要往哪裡跑,是業力風決定的。

以我們剛開始在因緣當中的栽培善根,我們會覺得有挫折感。有時候環境條件具足,我們栽培了善根;有時候環境的因緣被破壞了,我們失去了依靠。所以在因緣修學當中,我們會覺得弟子心不安,沒有安全感,因為你的善根的栽培是要靠外在環境的支持,這當中有一點變化,你的修學就沒辦法相續。特別是臨命終的時候,那問題就更嚴重了。

所以智者大師勉勵我們所有的大乘修學者,我們應該從緣修提升到真修,真實的真。

真修的意思就是,你在整個栽培善根當中,你不能靠外境,這個外道場是靠不住的。你必須在內心當中去開發一個內道場——你內心的道場,把心帶回家。

我們所有的生命的因緣,你的外在的色身,你的內心的感受、想法都來自於一個共同的家,就是我們的清淨本性,依止天台宗的現前一念心性。你必須要把你整個生命的修學的道場,從外道場移到你的內在的道場,一念心性即空即假即中。

空觀,觀想我們的心本來是無一物的,這個時候我們會對整個生命世界的我法二執慢慢地慢慢地淡薄,乃至於息滅。空觀是觀因緣性空,而破除我法二執。

假觀,觀我們的心一動就顯現種種的十法界的假名假相假用,佛菩薩是活在我們的心中,別人沒辦法破壞的。我說實在,你真正要念佛,誰也干擾不了你的。

當然這個地方你必須把外道場移到你的內道場。這個時候阿彌陀佛不完全只是活在十萬億佛土外,更重要是活在我們的一念心中。我們心中憶佛念佛,阿彌陀佛就存在我們的心中,在我們一念的大圓鏡智的心中顯現阿彌陀佛的假相假用。

所以當我們從外道場轉移到內道場的時候,智者大師說,你這個人叫作修行上路了,上路了,你找到回家的路了,而且你所修學的善根是堅固不可破壞的,誰也不能破壞你,煩惱也不能破壞你,外在環境也不能破壞你,魔王也不能干擾你,修學變成是你自己的內心的世界。禅宗說的,你這個時候不與一切萬法為伴侶。臨命終的時候,我們一切諸根悉皆敗壞,色身要放下,一切眷屬悉皆捨離,一切的珍寶不復相隨。

但是因為我們在外道場之外已經建立一個內道場,你內在的道場不會因為死亡而破壞,還是很堅固地可以把佛號提起來。

所以我必須提醒大家,我們念佛人如果你念佛只是停留在外道場,你的佛號是非常危險的,因為外在的因緣就像是一個水泡,夢幻泡影。你的佛號是建立在外在的因緣,因緣一旦破壞的時候,你佛號就破壞了,所以我們在禅淨雙修當中主要的目的,透過禅觀把我們在外面活動的心拉回來。

當然我們也不能完全否定外道場的重要,我們有時候要依止大眾來憶佛念佛,來打佛七,但是這個都是助緣。托彼依正,顯我自心,我們假借外道場,但是真正要成就的是內道場。

但是你剛開始也是,就是我們從外道場的修學而增長內道場的善根,內在的理觀,空假中三觀,佛號是存在你心中。那麼這個就是我們在修學念佛當中必須有般若智慧的主要原因,就是你必須要試著勉強自己,把心帶回家,從家裡面把佛號提起來。這個時候佛號就變得非常的堅固不可破壞。那麼這個就是我們禅淨雙修的主要理由,就是讓你所有的善根變成非常堅固而不可破壞。

好,我們禅淨雙修就是把外在的道場轉成內在的道場。

所以,這個禅淨雙修,我們作一個總結,看《附表第二》。

什麼叫作禅淨雙修呢?

蕅益大師用一個偈頌作一個總持,他說:一一理性,具足莊嚴,一一莊嚴,全體理性。

這個理性,就是我們一念的心,就是我們的家。我們在一念清淨的心中,要建立起憶佛念佛的一種莊嚴的相狀,而每一種莊嚴的相狀,又不離開我們一念的清淨的理性。佛號,不要建立在外在的因緣。

有些人一定要什麼環境才能夠提佛號,人家一刺激你,你就不能提佛號,那你就完了。

所以,我們提佛號要在家裡面提起佛號,在你那一念的清淨的理性而生起佛號,每一個佛號,又不離開清淨的理性,這個佛號是最安全、最堅固的,是這個意思。

好,我們回答幾個問題。

法師說,禅觀是破五蘊,請再詳述怎麼破五蘊,因為它們的力量太大了。

這個破五蘊,應該是破除對五蘊的執著了,不是說破五蘊。因為五蘊沒有錯嘛!五蘊,就是因緣和合虛妄有生,因緣別離虛妄名滅,我們過去的阿賴耶識把這個業力轉成我們現在的五蘊身心這一個水泡。

可能你是一個男人的水泡,可能你是一個女人的水泡。但是我們錯在把五蘊執著成一個真實的“自我”,把它當真實想,產生堅固的執取,所以這個水泡要破裂的時候我們就受不了了。

所以問題不在五蘊,所以破五蘊應該是破除對五蘊的我執跟法執,應該這樣講會更清楚。

那麼為什麼產生我執、法執呢?因為你的心住在外面。

破除執著最好的方式,把心帶回家。所以,我們這個禅淨雙修,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你看我們一般世間的心理學,它也可以處理一些眾生的痛苦,你的心住在五蘊,那沒關系,你就觀想你還擁有很多東西,從“得”當中去對治你“失去”的。但是,你的心還是住在五蘊,根本都沒解決。

我們一般的世間法在處理眾生的痛苦,就是你受傷了,給你表面擦擦藥,只有《楞嚴經》、大乘的止觀,直接把根源拔除!

你就住錯了,你的心有所住,有所住即是非住,把那個攀緣的心拉回來。你這個根源一拔掉,它這個生滅的力量,就完全消失。這個樹被你砍斷了,這個樹就沒辦法生存了。

所以,破除五蘊的執著,很簡單,把心帶回家。五蘊,你不用破除,你還得靠它憶佛念佛,你還得靠它打佛七,好好照顧它,是不是?身安道隆嘛!【59】請問法師,專修淨土的人,在做早晚課的時候,可以加念其它的咒語嗎?

我認為是可以。當然這個地方淨土宗的修學者,我們以我們歷代祖師的開示,淨土宗有兩種方法:一個是專修,一個是圓修。

善導大師、印光大師這兩位老人家是強調專修,他認為你專修淨土的人,你啥事都不能干。你身業專門拜阿彌陀佛,口業專門念誦阿彌陀佛,意業專門觀想阿彌陀佛,三業專修,萬修萬人去。這個是善導大師提出來的,印光大師也頗為贊歎。

永明延壽大師、蕅益大師、蓮池大師這個系列的,他們提出不同的看法,叫作圓修,萬善莊嚴淨土。當然圓修不能變雜修。

雜修跟圓修有什麼差別呢?圓修就是我信願很清楚,我也歸依在阿彌陀佛的座下,但是我也有一些東西必須破障。每一個人的煩惱是不同的,他必須有一些對治法門來幫助他,調伏對三界的愛取,調伏他一些枝末的煩惱,但是他往生的這個願力是一致的。我們修行人你不管修什麼法門,你的心只有一條心,吾道一以貫之,這個叫圓修。你必須把所有法門把它整理排成一條線,如果你心中是兩條線,那就完了。

諸位你還記得嗎?我說禅淨理論上不能雙修,因為它兩條線嘛!一個是空觀,一個是假觀。但是你把它結合在一起,把空觀放下面,先修空觀,再生起假觀,那這個就是禅淨雙修。你要這樣子那就沒辦法雙修了,那這個矛盾的東西。

禅宗是以空觀為根本,淨土宗是憶佛念佛,是以假觀為主。但是我們把禅宗的空觀放在下面,先告訴你自己本來無一物,你沒有必要執取,然後再提起佛號,就變成一條線,那就變圓修了。

那到底你是適合專修、適合圓修,那因人而異。

大方向的原則性的判定是這樣:

如果你年紀很大,時間沒有很多,我建議你佛號多念一點沒有錯。因為你往生,你不是靠觀世音菩薩救你嘛!你也不是靠地藏王菩薩嘛!那很現實,你要靠阿彌陀佛,你要跟他緣深啊!如果你還很年輕,你兼修其它法門,我覺得無妨。但是你的願力要很清楚,信願要很清楚。

大方向可以用年齡來判斷,大方向。但是你對阿彌陀佛的心態,那個歸依的心要很強。阿彌陀佛在你心中生起的時候,你那個內心的感受要真的是一心歸命通身靠倒,你相信阿彌陀佛一定可以救拔你,你相信你是罪惡生死凡夫,你一點辦法都沒有,然後把身體全部靠上去,身心世界全部靠上去,那種感覺是很重要的。

那至於佛號念多少,當然隨緣盡份,隨緣盡份。但是大方向來說,你的修學越晚年要越專,越晚年要越專,這樣才合理。

那剛開始你讀讀大乘經典,增加你的見地,我覺得不錯,開闊你的眼界,對你臨終放下身心世界有幫助。但是你慢慢慢慢融會貫通的時候,你這個佛號有禅觀的智慧照耀的時候,慢慢慢慢你越到晚年的時候,你這個法門你要慢慢收攝、慢慢收攝、慢慢收攝。

所以,年紀越大的人越喜歡簡單,到最後就一句佛號。但是你這句佛號含藏了你過去所修的種種的善法都在裡面,這個就是永明延壽大師說的萬善莊嚴淨土,但是它的方向是一致的。你還可以持大悲咒,可以的。你甚至於可以持楞嚴咒心都可以的,破鬼神障嘛!破障。這不影響我對阿彌陀佛的歸依,不影響。

好,我們這堂課跟大家講到這個地方。

這個觀念是很實用,不用花你很多的時間。但這個法門跟你的善根很有關系:你善根夠,就在一念之間;你善根不夠,這次的課就結緣。但是你沒有損失,因為你善根先種下去,以後它不會失掉,那麼禅淨雙修我覺得是很重要。

我們斷不了煩惱,但是可以做到不隨妄轉。但是你的心一定要把它帶回來,把心帶回家。

好,謝謝諸位,阿彌陀佛!回向!

摘自淨界法師《禅淨雙修》

 

上一篇:素食:清醒潔淨的強健生命之源
下一篇:淨空法師:千萬不要把災難放心上、放在口上,心、口要放阿彌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