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淨空法師:中國古聖先賢那套東西現在西方科學技術比不了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淨空法師:中國古聖先賢那套東西現在西方科學技術比不了

 

 

    恭錄自《淨土大經解演義》

 

    古人這個方法決定不能輕視,千萬不要有一個錯誤念頭:古人智慧不如今人。你有這個念頭你就完了,那你得自作自受,你要受罪。而佛告訴我們的,一切眾生智慧是平等的,古人不比我們差,我們也不會比古人優越,是平等的。你看《華嚴經》上講得多好,「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平等的,問題就在迷跟悟。我們今天迷了,迷得很嚴重,古人比我們覺悟,所以古人東西要跟我們現在相比,他比我們好,我們不如他。我們今天一般人講,現在人的科學技術超越古人,你這個話跟我講,我不承認。我為什麼不承認?這些科學技術古人都知道,他不願意發展,你問為什麼?因為付出的代價太大。科學技術發展到現在不過三百年,今天看到了,要付出代價,這代價是什麼?社會的動亂,地球的災變。如果發生第三次世界大戰,核武戰爭、生化戰爭,這個戰爭一爆發,地球上至少要死一半的人數。現在地球是七十億人,一半差不多要死三十多億、四十億,這就是你付出的代價。所以老祖宗有智慧,不干這個傻事。
  
  現在飛越地球,繞地球一周一天的時間就夠了,人情味沒有了。你說在古時候,不要那麼遠,一千裡路,騎個小馬車,馬車快,一天能走一百裡。一千裡路,我以台灣來說,台灣從南到北一千裡,十天才到達,稀客!那個人情味多濃厚,走了十天才到。現在呢?一、二個小時就到,人情味沒有了。這就是什麼?時間是縮短了,人情味沒有了,這是你付出的代價。你有沒有能覺察得到?古人生活在詩情畫意的世間,這個境界我們永遠無法體會,感受不到,這真善美的感受沒有了。現在的感受是煩惱,然後你就想到還是古人高明,還是古人聰明,不發展,社會永遠是安定和諧,人民生活真快樂、真幸福。科學技術發展到今天,就好像生活在兵荒馬亂之間,沒有安全感。人生在世間沒有歸宿,在從前有老家,現在哪裡有老家?老家是一個人的根,無論你遭遇到什麼苦難,老家支持你,老家是你一生的保障,現在沒有了。從前老家是大家庭,每一家都有祠堂,知道祭祀祖先,一年有好幾次祭祖,不忘根本,現在人沒有根本,真的是孤苦伶仃,苦不堪言。什麼造成的?科學技術造成的。科學技術在什麼時候,它有完全是正面的利益,沒有負面的?跟諸位說,你到極樂世界就看到了。極樂世界的科學登峰造極,只有正面,沒有負面,帶給人決定是健康的,帶給社會是和諧的,帶給山河大地是堅牢的、堅固的,不一樣。佛法裡頭有科學,尖端的科學,佛法裡頭有最好的哲學。

 

    ...

 

    佛教沒傳到中國來,我們的老祖宗,我相信中國傳統文化決定不止五千年。印度婆羅門教,我們有往來,這些年搞宗教團結,現在叫興都教,就是佛經裡面講的婆羅門教。他們的長老告訴我,他們的歷史至少有一萬三千年。我想我們中國傳統文化不會輸給它,至少也有一萬三千年。但是印度人不重視歷史,所以他沒有記載,一代一代傳下來的。中國從黃帝才發明文字,要知道,中國有記載的是從黃帝開始,到現在四千五百年,四千五百年以前沒有記載。黃帝到神農五百年,神農到伏羲五百年,八卦是伏羲畫的,所以伏羲在黃帝之前一千年。這個五千年之前有沒有?肯定有。孔老夫子他老人家是個非常非常忠厚老實人,不說妄語的。你看他講他自己修學的態度,講得真好,我們應當要學。他說他一生「述而不作」,也就是說明,他老人家所學的、所修的、所教的、所傳的,他說不是他自己的,全是古人的,古時候祖祖相傳傳下來的,他完全接受了;「信而好古」,他對古人那個相信,一點懷疑都沒有。好是喜歡,就是此地的樂欲,他喜歡,完全學古人,古聖先賢。所以孔子被後人尊稱為集大成者,他自己沒有創造、沒有發明。《論語》裡面有很多話,「子曰」孔子說的,我相信很多話都是古人傳下來的,這我們能夠信得過。他能夠相信,古人的話就是他自己的話。他信,他做到了,他證明了沒錯誤,決定有好處,他自己做一個實踐者,做給大家看。
  
  不像現在,從小就要講創造、發明,這創造出來的問題就太多了。
科學技術創造,你說好還是不好?你要細心去想想。好,帶給我們兩百年生活的方便;不好是什麼?不好,地球要毀滅。兩百年這種享受把地球毀滅賠上,得不償失。這就曉得中國古人有沒有科學的思想?有。為什麼不發展?他知道弊病,不願意發展。最明顯的,我們在古籍裡頭看到的,王莽時代就有人學滑翔、飛行,造現在像滑翔機一樣飛行;諸葛亮的木牛流馬,機械化的運輸。為什麼搞出來之後,沒有玩幾天就把它毀掉了?諸葛亮死後把這個全部毀掉,不留給後人。是不是自私?不是的,知道這個東西發展下去麻煩很大,他們曉得。這中國人什麼?中國人有道德觀念,中國人有愛心,不忍心造成社會動亂,不忍心毀掉地球。外國人沒有這種德行,愛好表現,所以標新立異,付出的代價太慘痛了。
  
  但是科學家也曉得,我們也讀到過這些報告,五、六萬年前這個地球上也是科技發展到高峰,亞特蘭提斯,外國人記載得很清楚。亞特蘭提斯的科技能源是取自太空,沒有染污,像汽車、飛機飛行沒有聲音。但是這個國家突然沉到海底,就是大西洋,那叫大西國,才叫大西洋,沉到海底。科學家也預估,我在美國的時候我還買了很多他們畫的這些地圖,也許有人看見過,現代這個地球上很多陸地都會沉到海底。現在我們知道為什麼會沉到海底,我們曉得,他們看見,他們不曉得什麼原因。就是我們對於倫理道德,對於自己性本善的信心失掉了。相信科學技術是錯誤的,相信自性性德、相信倫理道德是真的,地球會堅固,相信科學技術它會松散,突然會松散,它真的會沉下去。現在我們常常聽說,什麼地方一個坑一下就塌下去了,我還沒見到過,我聽說很多。齊老居士曾經跟我講過,塌下去有好幾丈深,在濟南是不是?在中國有好多個地方,外國也有,全世界都有。這什麼緣故?信心喪失的現象。你不學佛真的不懂,真是個怪事。我們曉得這不是怪事,有原因

 

    ...

 

    社會要能夠長治久安,一定要把教育辦好。老祖宗這個話是真理,「建國君民,教學為先」。建立政權,領導全國人民,什麼最重要?教育最重要。什麼教育?倫理教育、道德教育。如果人沒有倫理、沒有道德,只講科學技術,人沒有人倫道德,人跟禽獸有什麼差別?比禽獸造惡更厲害。為什麼?科學技術能毀滅世界,世界毀滅了,他也活不了。他造這麼重的罪業,他的苦報在阿鼻地獄。你們有些通靈的人,你們可以調查調查,愛因斯坦他在哪裡,這是發明原子彈的人。如果他是中國人,受過中國傳統教育,絕對不會把這個秘密揭穿。為什麼?他會負因果責任。在外國沒有受過倫理道德教育,他不懂得這個,他只是好奇,要自己現前名利,不知道後果可怕。所以,真正懂得因果教育,決定不敢干這個事情。你看中國古時候,連諸葛亮發明的木牛流馬,機械化的運輸,諸葛亮死之前全部毀掉,不留給後人。從這個地方看到中國人的道德,中國人對後代負責任,中國人對這個天下負責任。
  
  科學技術要在什麼時候適用?人人都知道道德、知道因果,科學技術就能從正面上發揮,不會惹禍。如果人沒有倫理、沒有道德,那可不得了。他發動戰爭去消滅一個國家,消滅一個國家後來的果報非常淒慘,生生世世在地獄,出不來。把別人是不是消滅掉了?沒有,你消滅掉,他死的是身,那些靈魂統統投生到你家來了,全變成你自己的後代,你奪取別人國家還還給人。你非法得的這些財物,那些受害的人都變成你兒子、孫子,將來繼承你的家業,你財產全部給他,還他,你不知道。你家裡那些家親眷屬,什麼人?都是被你殺掉那些人,他又來了。你了解這個事實真相的時候,人還能干傻事嗎?不會再干這個傻事,這個游戲不好玩,冤冤相報。
  
  所以佛家講,兒女跟父母的關系,四種關系,報恩的、報怨的、討債的、還債的,這四種關系。不是這四種關系,不會去搞到一家來的。所以人不可以傷害人,人要尊重別人,人要愛人,這才像個人。《弟子規》裡頭,「凡是人,皆須愛」,不是一家人要愛,不同種族的要愛、不同文化的要愛、不同信仰的人也要愛。你只用一個「愛」字,你行遍天下暢通無阻。

 

    ...

 

    我們要知道,前面也說得很多,大乘佛法淨宗法門,諸佛菩薩都說這個法門是難信易行,對這個法門生起信心真難!特別是在我們現前這個時代,這個時代是什麼?養成一個多疑的習氣。現在在學校念書,我這種年齡,我念小學的時候沒有聽什麼懷疑的事情,但是到中學的時代,老師就教我們要懷疑。原來懷疑是科學的精神,學科學不能沒有懷疑,懷疑才能發現問題,發現問題然後才來把這問題解答,追求答案,把真相找出來。這個在物質的世界可以,在神聖的世界不行。東方古聖先賢你要對他懷疑,你沒辦法學習,這個懷疑的態度不能用在聖學上(就是聖賢的學術),不能用在佛法上。我們如果對祖宗懷疑,對孔子懷疑,對堯舜禹湯文武周公懷疑,我們讀他的這些書籍,用懷疑的心來讀,能不能開智慧?能不能得到聖賢他們所見到的宇宙人生真相?答案是否定的,不可能。


    孔子,後世尊為聖人,現代人不以為然,喊出口號要打倒孔家店,一絲毫尊重的心都沒有。孔子對以前的聖賢,他的態度,《論語》上記載得很清楚,夫子是「述而不作,信而好古」;換句話說,他對於古聖先賢所傳下來的這些教訓一點都不懷疑,全盤接受,依教奉行。而且還把自古聖賢傳下來的這些教誨寫成文字流傳給後世,後人尊稱他為「集大成者」,他自己沒有創造、沒有發明,會集古聖先賢的這些智慧、這些教訓,他做的是這個工作。夫子生在亂世,唯恐聖賢之道斷絕。所以聚集一些志同道合的同學,他的弟子,每天講學,把古人留下這些東西把它講透徹、講明白,然後落實在日常生活當中,給社會大眾做個好樣子,這就是承傳聖學。聖學應該用這樣的態度、這種方法來承傳。


    我們今天也是生在亂世,跟孔子那個時代差不多,春秋戰國的動亂綿延將近五百年。滿清亡國之後,我們這個社會動亂了,到現在一百年,要恢復正常大概也要四、五百年,才能恢復,但是這四、五百年沒有孔子出來不行。那我們細心觀察,現前有沒有孔子出來?有沒有孔子那一批學生出來?如果有,那我們就知道大概要四、五百年之後,傳統文化可以復興;如果沒有,那就是我們真正憂慮之所在。現在科學技術發達,特別是印刷術,典籍我們可以大量的翻印,讓全世界大學圖書館都收藏,就是這些東西不會喪失,這個我們不擔心了。可是沒人學。要什麼樣的人才真正能學得好?沒有懷疑,要有真正的信心,不但沒有懷疑,而且還要恭敬。印光大師講得好,印祖儒釋道都通,通家。他在普陀山,那是觀世音菩薩的道場,在藏經樓裡面住了三十年,這寺廟裡藏經樓,他管藏經樓。三十年,他有這個緣分,每天讀書,我相信工作不會太多,讀了三十年的書。他告訴我們一句話,「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無論你讀佛經,或者是道、或者是儒,中國傳統文化,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誠敬你就得十分利益,百分誠敬你就得一百分利益。

 

    ...

 

    中國老祖宗教給我們,求學五樁事情,博學、審問、慎思、明辨,後頭還有笃行。如果沒有行,後面那個笃行就是佛法講的行證,從博學到明辨完全是解門,佛家講信解行證,完全是解門。但是佛前面是有信,清涼判《華嚴》,信解行證。儒在解講得詳細,你看博學、審問、慎思、明辨都是解。能不能成聖成賢?關鍵在信。所以《華嚴》跟《大智度論》上說,「信為道元功德母,能生一切諸善根」。我們去研究,但是前面打個問號,懷疑,對它並不相信。這是什麼?這是科學。今天科學跟中國聖賢學問不同的地方就在此地。中國古人對聖賢人沒有不尊敬,所以他信具足了。現在人沒有信心,總是對你要打個問題,我要來把它證明,然後我才相信你。不能用這些科學方法證明,我不相信你。所以他前面第一個概念他是懷疑。儒跟佛,儒釋道都是把信擺在第一,頭一個就是信,沒有條件的,你要真信。你將來成就大小完全在你信心的成分,你有十分的誠敬,你就有十分的收獲,你有百分的誠敬,你就有一百分的收獲。你打個問號在前面的時候,你沒有收獲,你所學的都是常識,用現在的話說全是知識,不是智能。今天世界會變成這個樣子,原因在此地,我們曉得,但是學科學的人他不相信。
  
  所以我確實有意思找英國麥大維教授,好好的坐下來研究研究這個問題。你說第一個是打個問號好,還是信心好?當然他們懷疑,你不了解它你就信它,如果它是錯誤,你不就永遠走錯路了嗎?這個疑問也很合乎邏輯。但是我們憑什麼信它?它已經做了幾千年,沒有出問題。幾千年可能不止,因為中國有文字記載才四千五百年,難道四千五百年之前,文字沒有發明,那些人就沒做嗎?那些人就沒智慧嗎?我們這樣想也不合乎邏輯。印度婆羅門教他們傳說有一萬三千年歷史,他沒有文字記載,他不重視歷史,世代相傳,我們相信他。我們中國這些古聖先賢會比他們差嗎?如果比他們差,中國在佛教沒有到中國來之前,中國傳統文化已經那樣輝煌燦爛,那不是一朝一夕成就的,我相信那是一萬年的累積;換句話說,中國傳統文化絕不在婆羅門之下。沒有這樣長的時間累積,怎麼形成那種堅定燦爛的文化!所以這個信就有憑據了,世世代代相傳,沒有出過亂子,這就可以相信。
  
  信什麼?信古人,孔子所說的「信而好古,述而不作」。你看孔子那個信心,我們今天講千萬分的誠敬,所以他有千萬分的成就,道理在此地。我們對古人懷疑,錯了。對今人實驗室裡面東西有信心,是可以相信。你的實驗有沒有錯誤?科學家能多有幾個普朗克這種精神那就好了,人家真是叫打破沙鍋問到底。他去找物質,物質到底是怎麼回事情?把物質的根源找出來了,原來是個假象。今天科學完全是以物質為基礎,物質是個假象,你的結果肯定就有問題。中國古人他不是以物質為基礎,他以精神,而物質是精神變現出來的,這就比你高一層了。可是真正的東西還不是這個,佛法裡面講,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把精神也包括在其中,不但精神,連自然現象都包括在內,假的不是真的。什麼是真的?真如是真的,本性是真的,這個東西看不見,六根接觸不到。眼耳鼻舌身能接觸物質現象,意識能接觸到心理現象、自然現象。自性,哲學裡面講的本體,它不是物質現象、不是精神現象,也不是自然現象,你就沒法子了。
  
  所以佛教給我們,必須放下起心動念、分別執著,自然就見到。它在哪裡?就在現前,一切時一切處它無所不在。而且我們所有這三種現象都是從它那裡變現出來的,自然現象、精神現象、物質現象全從它變現出來的。惠能大師見性的時候說得好,第三句「何期自性,本自具足」,妙極了!它什麼都不是,什麼現象都沒有,它裡頭有圓滿的智慧、圓滿的德能、圓滿的相好,它什麼都不缺,今天科學家講的能量、信息、物質它統統具足。它能現,能生能現,阿賴耶能變。阿賴耶是什麼?阿賴耶是我們的念頭,它能變。我們的念頭善,都變成善的,我們念頭不善,全都變成不善,跟著我們念頭變。所以我們的念頭,像中國老祖宗所說的,念頭裡頭仁義禮智信,這個世界就跟極樂世界一樣,社會是安穩的、是和諧的。

 

    ...

 

    所以我們的緣無比的稀有,過去這些祖師大德、過去學佛的人沒有這個緣分,我們不必去讀《大藏經》,《大藏經》全部擺在面前。這真的叫曜慧日,除癡闇,癡闇就是無明、就是愚癡。《華嚴經》曰:如來智慧無邊際,(剛才念過),一切世間莫能測,永滅眾生癡闇心。《華嚴經》這三句話非常重要,為什麼?因為我們今天的人太傲慢了,瞧不起古人,認為古人不如我們,我們聰明,會發明這些新的工具、科學技術,古人沒有。這種輕慢心、貢高心,是我們學習最大的障礙。你看印祖的話,我們不能不記住,「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你對於古人沒有誠敬,你怎麼能得到利益?你看經上「如來智慧無邊際」,他現在不相信,如來跟科學家比差遠了,科學家發明聲光這些電器,如來沒有,也不過就是講講說說而已,還一切世間莫能測,這些教授們看到這個,釋迦牟尼佛真會說大話。我初學佛的時候,台灣大學一個教授嚴一平,在台灣也小有名氣,他是學考古的,是研究甲骨文的,在台灣大學教書,以後辭掉教授去開書店,搞了一個藝文印書館,發財了。那個時候印《十三經注疏》,我第一部《十三經注疏》就在他家裡買的,那時候一套書四百九十塊,《十三經注疏》。這套書我送給慈光圖書館了,李老師辦圖書館,我送給他了。昨天我得到一部,跟我那個本子是一樣的,它是精裝五冊,字縮小了。我以前看的本子也是這麼大的書,但是字大,字比這個字大,同樣的版本。所以我們對古人,說釋迦牟尼佛講大話就是嚴教授講的。他跟我說,我笑一笑,因為我們年輕,他是我們長一輩,不好意思說他,不說話而已,觀念錯了。你看方先生不一樣,方東美先生對於釋迦牟尼佛佩服得五體投地。它講的是真的不是假的,一切世間莫能測,你不知道,你以為他說大話,還舉出《金剛經》,《金剛經》算什麼,像兩桶水倒過來倒過去,毫無意義。毫無意義,在中國流通了一千多年,讀《金剛經》的不知多少,六祖惠能從《金剛經》開悟的。現在像嚴一平這種人多,很多很多,這種心態在大乘不得其門而入。不但大乘,小乘也不行,你也不能契入。
  
  所以我給一些同學提醒他們,我舉例子說,就像神秀跟惠能,神秀對佛法百分恭敬,他得一百分利益,惠能對佛法萬分恭敬,他得萬分利益,不一樣!不能說神秀沒有誠敬心,神秀有百分誠敬心,所以他在五祖會下是五祖大弟子。一般人都認為五祖傳法一定傳給他,沒有想到還有一個萬分恭敬的,得萬分利益的,這五祖傳給他了。我們對古人不尊敬,這真的叫大不孝、大不敬。所以古聖先賢他們的成就什麼?真的個個都是萬分誠敬。萬分誠敬怎麼來的?培養來的。你真能夠把這些經教真搞通了、搞明白了,你那個誠敬心會升級,從百分會升到千分,從千分會升到萬分,到萬分的時候,恭喜你,你就大徹大悟明心見性了。佛經上所講的字字句句你都會尊重,你都能夠信受奉行,你能夠契入境界,你的障礙全沒有了。障礙就是懷疑,從懷疑得到不敬,不能完全相信。現在的這些科學知識佛有沒有?有。近代外國一些科學家,研究量子力學的、研究太空物理的,我們看到他的論文,大乘經上全有,而且講得比他透徹,確實有超過而無不及。
  
  所以方東美先生當年把佛法介紹給我,他的原話是這麼說的,釋迦牟尼,他不加佛,他說「釋迦牟尼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哲學家,佛經哲學是全世界哲學的最高峰,學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我這麼進佛門的。他又告訴我:佛經哲學今天不在寺廟。問他:在哪裡?在經典。這個指示非常重要,他老人家補充說,過去佛門這些祖師大德都是了不起的哲學家,各個都是有德行、有學問。現在呢?現在他不學了。再給我們點醒了。那我們要真學就得從經典上下手,你不從經典你學不到東西。從經典上來學習,誠敬是入門第一個條件。你要學釋迦牟尼佛、學佛經哲學,瞧不起釋迦牟尼佛,那怎麼行?瞧不起經典,那不可以。就是你有幾分誠敬心,你得幾分利益,這是真的不是假的。我們就想到了,釋迦牟尼佛為什麼不發明現在科學這些東西,為什麼不發展這個,他有能力,而且比現在科學家還高明,為什麼不發展?如果發展這地球早就毀滅了。現在科學家發展,才三百年,你看地球搞成這個樣子。怎麼造成的?科學技術造成的,因為大家都相信科學,對於古聖先賢都不理了,認為古聖先賢無能,不如我們自己,自己貢高我慢,提升得太高了,把祖宗不要了,不如我們,古聖先賢不如我們,佛菩薩不如我們,變成現在這個樣子。

 

    ...

 

    《群書治要》印出來了,傳統文化、大乘佛法能不能夠興旺起來?難,太難了。難,不是說我們學習的數據沒有,學習數據有,找不到的東西也找到了,可是誰能讀?誰能理解?誰能得受用?這就是大難事!如果我們不能讀,讀了不能解,解了不能用,沒有辦法落實到實際生活、工作、待人接物,它就不起作用,難在這個地方。這個難關如何突破,它的根本是在孝敬,這兩個字就能突破。孝敬從哪裡來的?從父母師長那裡得來的。老師教我們孝順父母,父母教我們尊師重道。父母跟兒女不好意思說我是你的爸爸媽媽,我養你很辛苦,你要孝順我,說不出口。那怎麼辦?要老師教,這學生才恍然大悟。老師也不能說我是你的老師,你要尊重我,要尊師重道你才能學到東西,老師也說不出來。這話誰說?父母說。父母教兒女尊師重道,老師教學生孝順父母,這個人就教出來了。

 

  我們看看現在的社會,有沒有人教?沒人教。中國人說一甲子之前,六十年,我開始學佛的那一年,台灣的社會,父母還教,教兒女要聽老師的話,要尊敬老師;老師也會教學生,要聽父母的話,要孝順父母,還有人說,六十年前。十年之後,好像聽不到這個話了,都學西方人的。西方人沒有五倫,只有一倫朋友,父子也是朋友,老師也是朋友。真能做到朋友,也就算不錯,外國人只有一倫,中國有五倫。這使我們想到,為什麼中國,就是東方的學術超越西方那麼多,中國人學五倫,原因在此地。換句話說,世出世間一切法,總而言之都是一個教育問題。

  

  人性確實是本善的,人是有良心的,看你怎麼教。現在的人都被教壞了,觀念全錯了,只是自私自利、唯我獨尊。大乘佛法之所以殊勝,殊勝在哪裡?殊勝在無我。你看《金剛經》上講的,「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它的殊勝在這裡。無我就沒有競爭、沒有沖突,有我當然會有沖突。佛法高明就在這個地方,直通真實之際,就是自性,直通,當中沒有障礙,明心見性,見性成佛。所以這個是「即是當人自性」,這句話講得太好了。大乘佛法的教學目標,是幫助我們認識自性,幫助我們回歸自性,沒有別的。自性是大圓滿,無量智慧,無量功德,無量相好,一切本具,沒有絲毫欠缺。極樂世界自性變現的,華藏世界也是自性變現的,圓滿的性德,這裡講圓融具德,圓圓果海。海是比喻自性的廣大,自性無所不包、無所不容,取這個意思,真正的自己。佛門常說不捨一法,這是講它的包容,心包太虛、量周沙界;又說不立一法,這個不立是什麼?這一切法裡頭不能執著、不能分別,講到究竟處不能起心、不能動念。體性不礙現象,現象不礙體性,它是圓融的。性在哪裡?性在相中;相在哪裡?相在性中,性相是一,永遠分不開。大慈悲的性德於是自然就流出來,你對一切有情眾生、無情眾生,花草樹木、山河大地一片慈悲,平等的慈悲,恭喜你,你成佛了。這個境界叫圓滿成佛,阿彌陀佛到這個境界了。每一個發願念佛往生極樂世界的人,到那邊就不退轉,到那邊就不會迷惑,在那邊修學,最後的成就跟阿彌陀佛一樣,成佛了。成佛的樣子是什麼?阿彌陀佛就是樣子,這真正不可思議。

 

    ...

 

    如來密藏這個密不是秘密,而是深密,換句話說,知識達不到的,也就是知識無法理解的,這就成了密。什麼東西能夠理解它?智慧。智能跟知識是兩樁事情,不相同的,智慧是自性本來具足的,不是從外面來的,那是真的不是假的。知識不是真的,知識從外面來的,所謂是記問之學,你看得多、聽得多、記得多,這屬於知識。知識確實它有局限性,它不是普遍性,它有障礙,它不是無礙。智慧不一樣,智慧是自性本來具有的,它沒有局限性,它沒有障礙,能解決一切問題而沒有後遺症。所以東方的學術是以求智慧為主,跟西方不一樣。
  
  西方在最近這兩百年純粹是知識,不再尋求智能,完全用思惟、用想象求得知識。東方人現在也跟西方人學了,把自己傳統的東西疏忽了,傳統是求智慧的。智慧從哪裡求?佛教傳到中國來,對中國文化產生很大的影響,佛法把這個綱領掌握住,講得清楚,戒定慧三學,因戒得定,因定開慧,所以智慧是這麼來的。戒是什麼?規矩、規律。遵守規矩你的心就定了,定久了智慧自然開了,這個不一樣。大乘主張戒定慧,小乘也不離戒定慧,傳到中國來,儒家采用,道家也采用,都守住戒定慧三學,成就了真實智慧。戒定慧三學是實學,為什麼?都是自性裡頭本有的,用自性本有的去發掘自性的智慧、德能、相好,這決定能成就。所以知識永遠沒有辦法發掘自性的智慧、德相,這是我們要知道的。密藏是什麼?密藏就是自性,這從理上講;從事上講,密藏就是阿賴耶。不過阿賴耶在現代這個時代被科學家發現了,雖然發現,知道有其事,理不知道。阿賴耶的三細相被科學家證實,確實有,科學家的名詞叫能量、信息、物質,這是阿賴耶的三細相,能量是阿賴耶的業相,信息是阿賴耶的轉相,物質是阿賴耶的境界相,名詞不一樣,事完全相同。至於阿賴耶從哪裡來的,什麼原因來的,科學家就不知道,哲學家也不知道。大乘教裡面佛告訴我們「唯證方知」,你證得如來的果位你就知道。科學家、哲學家有沒有能力去證得?能力當然有,只是他不會用。大乘用什麼方法證得?用放下,放下妄想分別執著就證得,比科學做實驗簡單多了,也有效多了,你就能把諸佛的密藏找到。
  
  下面這舉比喻,「如探水得源」,勘探水源,長江的源頭在哪裡?是什麼樣子?黃河的源頭有,被人找到了。「尋枝得本」,一棵大樹從枝條上去找,找到最後把根找到,根是能生能現;密藏也是能生能現,能生萬法,能現萬象。「得其本,則不愁枝末」,你就全體得到;如果你在枝葉上去尋求,那就太難,你永遠找不到根源。根源就是一,枝葉花果那是多,《華嚴經》上講的,「一即是多,多即是一,一多不二」,是什麼意思?就這個意思,跟你說一是講根,跟你講多是這樹的枝葉花果。所有的枝葉花果都是這一個根生的,所以一即是多;所有枝葉花果不離根本,離根本它就不能活,所以多即是一,一跟多是一體,一跟多的關系搞清楚、搞明白了。我們自己這個身體跟天地萬物,這是多,品類之多無量無邊無數無盡,但是一個根本,這一個根是什麼?密藏。無不是從密藏生,無不是從密藏顯現,密藏就是自性,密藏就是真心,如來藏也是從它而生的。密藏是根,如來藏是本,這根本!理不出密藏,事不出阿賴耶,你就把宇宙諸法實相搞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清楚之後有什麼好處?心清淨了,對於宇宙之間萬事萬相,你沒有憂慮,你沒有牽掛,你沒有煩惱了。證果的人他沒有執著、沒有分別了,甚至於於天地萬物,他不起心、不動念,這就是利益,這就是好處。我們給他起個名字稱他為佛陀,稱他為法身菩薩,他們是真的搞清楚、搞明白,在大宇宙當中得大自在,萬緣放下,一塵不染。十法界六道在他面前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他從這裡面超越了。

 

    ...

 

    下面這一段解釋『決斷疑網』,「此有異釋」,這句話古大德有不同的解釋。「《淨影疏》曰:除妄顯真,名斷疑網。」這個疑是菩薩很大的障礙,對我們來說是嚴重的災難。我們學佛,是不是真的沒有疑惑了?不可能。如果真的沒有疑惑,那你修行就有真功夫,你肯定得三昧,你肯定有悟處,不是大徹大悟你也有大悟,這是一定的。經典裡面所說諸佛如來的境界,不是我們的常識。「一切眾生本來是佛」,我們能肯定嗎?自然有疑惑。佛講的是真話,絕不是騙我們的,也不是鼓勵我們的話。我們中國老祖宗也說過,佛法沒到中國來,中國老祖宗說「人性本善」。所以以後編到《三字經》裡面去,頭一句,「人之初,性本善」。這個善不是善惡的善,這個善是贊美的名詞,跟佛講的「一切眾生本來是佛」意思很接近。佛是最善的,這善是最完美的,沒有缺陷,所以見性成佛。我們能不懷疑嗎?世間人都是好人,我看這個世界壞人很多,怎麼能說都是好人?我們看錯了,佛菩薩沒有看錯。佛菩薩看的是什麼?性是空的,相是假的,所以他平等了,平等才是真善,平等沒有過失。我們的觀點不相同,我們看的是妄相,人家看的是實相、是真相。我們只有肉眼,人家五眼圓明,他有肉眼、有天眼、有法眼、有慧眼、有佛眼,怎麼會看錯!我們連天眼都沒有,所以看東西當然看錯,聽佛所講的我們有疑惑。
  
  我們這個疑怎麼斷?真正斷疑是要修行功夫,要禅定、要般若,真斷疑生信。我們今天斷疑生信唯一一個方法,求解悟,那就是讀誦大乘經教。聽經能斷疑,讀經也能斷疑。沒有聽經的緣分,我們就要讀誦,古人說的話好,「讀書千遍,其義自見」。義是道理,其義自見,道理自然明白了;道理明白了,疑就破了,就不疑惑了,這是個方法。一千遍念下來,你心定了。但這個東西要得一部經,不是很多經典。很多經典的時候,你念雜了、念亂了,這個效果很難。如果是一部經,一遍一遍讀,這一部經讀了一千遍,心定了。一千遍定不下來,我們業障重,這個要知道。現在的社會的緣很復雜,這不是善緣,很不容易讓我們心定下來,這是我們生活環境比不上古人。那怎麼辦?二千遍、三千遍、一萬遍,你有這種決心,一直念下去,肯定你會有成就。堅持這個方法,這就是持戒,因戒得定,因定開慧。這是東方修學總的原則、總的綱領,幾千年來都沒有改變過,都用這個方法。現在改變了,現在不用了,現在用外國科學的方法,這一科科出問題出來了,許多問題都被科出來了。你要不細心,你不會發覺。真正細心,你才曉得,中國傳統這個方法比今天科學方法高明,比今天的科學方法實用,真能解決問題。所以,斷疑生信是我們現前非常重要的一個課題,這個功課要怎麼學習法。
  
  《會疏》跟它解釋是一樣的,「疏曰:斷除疑網,智慧自生。其意皆偏於斷自疑網」。「但《嘉祥疏》雲;決斷疑網者,能斷眾生疑。」你看這個講法不一樣了,前面是講自己的,斷自己的疑網,後面這個說法,菩薩教化眾生,幫助眾生斷他的疑網。「兩者雖異,但亦無違」。說的雖然不一樣,一個是斷自己的疑惑,一個是斷別人的疑惑,雖然不一樣,也不相違背。「因能除眾生疑者,首自身無疑」,這是一定的道理。如果自己沒有信心,怎麼能幫助別人建立信心?自己有疑惑,怎麼能幫助別人斷疑惑?這個話說得有道理。「又自身既斷疑網,真智自生,必起大行,普令眾生斷疑證真」,這也是一定的道理。自己的疑斷掉,智慧就生起來。所以疑障礙自性本有的智慧,智慧絕不是從外頭來的。佛說的這句話我們要相信,「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我們一定要相信,不能疑惑,佛說的是真話。我們有跟諸佛如來同樣的智慧、同樣的德能、同樣的相好,只是我們今天迷了,佛菩薩覺悟了。如果我們破迷開悟,我們的智慧德相就現前,它不是從外來的。

 

    ...

 

    二00六年我們參加聯合國巴黎的一個活動,大活動,我們參加主辦。完了之後,我們去訪問倫敦,訪問牛津、劍橋、倫敦大學,訪問三個大學,跟麥大維教授做了朋友。第二年,二00七年,麥大維教授到湯池去參觀我們的中心,他在中心住了四天。回頭,回國的時候經過香港,跟我談了六個小時。我很感謝他,確實真誠,邀請我到劍橋大學去辦學,辦一個書院,叫「大乘佛學」,名稱他都替我起好了。這個學院屬於劍橋大學的,英國的大學是書院制,像牛津、劍橋這樣的學校,世界第一流的,大概都有五十個書院的樣子。我很感激他,這是世界一流學校。我說我不能去。他說為什麼?我說你們學校的制度框架加給我,我教不出學生出來。他問我,那你怎麼教法?我說我沒有方法,我們老祖宗有方法。他耳朵就豎起來,老祖宗有方法,他是漢學家,四書他會背,中國文言文他能看得懂,很了不起。

 

  我說我們老祖宗這個教學的理念跟方法,在《三字經》上。《三字經》他很熟,從頭背到尾,一個字不錯。哪一句?我告訴他,最前面的八句是中國幾千年來辦教育的最高指導原則。教育的總的目標、總的方向,就是前面兩句話,「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本善我們大家都一樣,都平等的,但是習是什麼?習是習慣,你被染污了,習性是被染污了。本性是善的,習性不善,所以才要辦教育。「苟不教,性乃遷」,你要不教,習性愈來愈嚴重,本性就沒有了,就完全被障礙了。你雖有本性,本性現不出來,就跟佛法講的,雖然你是佛,你本來是佛,你有佛性,但是你現在的佛性迷了;有,它不起作用,你變成凡夫,變成凡夫是習性,變成六道是習性,不是本性。教育的目標是什麼?如何幫助這個人從習性回歸到本性,這是教育的目標。在佛法講,是幫助這個凡夫轉凡成聖,讓他去成佛,教育成功了,這是東方的教育。印度的教育如是,中國教育亦如是。用什麼方法教?「教之道,貴以專」,你看就這六個字,教學沒有別的,就是專一。開的是八萬四千法門,是八萬四千種不同的根性,每一個根性,不同的根性,你只能學一門,你不能學兩門,這個道理要懂。

  

  現在你們學校課程有十幾門課,那怎麼行?我說我教的方法就一門,譬如學《論語》,這都是他很熟,會背的書。他說你怎麼教法?我說教的人很簡單,我指定一些古人的批注,參考數據,讓學生自己看,上課的時候學生上台講給我聽。這樣教學。我教你學,不是我講給你聽,你學會了,你講給我聽,你講錯了,我給你改正。所以,譬如一堂課一個小時,學生講五十分鐘,後面十分鐘我作講評。他說學完了怎麼辦?學完了學第二遍,二遍學完學三遍,三遍學完學四遍。這樣一部書如果是一年學三遍,《論語》從頭到尾一年學三遍,十年學三十遍,他就變成孔夫子了,現代的聖人,轉凡成聖,才管用,他不是聖人不管用。這他才搞明白,中國世世代代有聖賢出來,是教出來的,佛菩薩也是教出來的,你得會教。你不會教,教了一大堆,變成大雜燴,他起不了什麼作用,他所接受的是常識,常識非常豐富,智慧沒有。智慧能解決問題,常識不能解決問題。我們今天講智能、知識,知識不能解決問題,解決問題都有後遺症,智慧不會,智慧真正能解決問題。中國有好東西,好的理念,指導理念,好的方法,現在人不要了,那就沒法子,搞得世界這麼混亂,大家束手無策。古人給你安排的你不走,這個路你不走,你要走邪道,遇到苦難還不回頭,那就沒辦法了。回頭是岸,老祖宗東西太好了,佛菩薩的東西好極了,究竟圓滿,你不相信,你說他是迷信,那就沒法子。

  

  這是精進,這兩個字的意思真懂了,那就是如意足了。學佛法如此,學世間法亦如是。現在人最大的麻煩就是要廣學多聞,要樣樣都知道,結果學了一輩子是樣樣都不知道,可憐。老祖宗教我們學一樣,一樣學通了,原來樣樣都知道了,一通一切都通了。老祖宗不害人,老祖宗是真愛人,真的幫助你成就,你不相信他,那就沒有法子,他對你無可奈何,就隨你去吧!有一等人,苦頭吃盡了,回頭;還有些人,吃盡苦頭都不回頭,死都不回頭,那就沒有法子,等他來世吧!來生後世,我們想到總會回頭,佛菩薩有耐心,佛菩薩照顧眾生生生世世。所以說佛氏門中,不捨一人,慈悲到極處,什麼時候回頭,什麼時候來幫助你;不回頭,隨你意。劍橋大學如果真的同意我們的想法、做法,我倒是很樂意去。所以多看是有好處,看了之後你就有比較,你才知道中國古聖先賢那一套東西高明,真高明,現在科學技術不能相比。

 

    ...

 

    佛經裡面講的宇宙源起,講人生的來源,這是哲學上的大問題,也是科學上的一個大問題,跟近代量子力學家所研究、所發現的成果完全相同。證明,證明老祖宗的智慧,你不能不相信,孔老夫子二千五百年前的人,你說現在人聰明,現在什麼人能夠寫一部書,不要說超過《論語》,跟《論語》可以相比的,你能不能找得到?你寫不出來你就不如孔子。有沒有人能夠寫一部書像《老子》一樣,老子東西不多,五千多字,一篇文章,有沒有辦法超過他?有沒有人能寫過一篇東西,能夠超過《無量壽經》?從這上面想,我們自己傲慢的習氣就降溫,有什麼值得驕傲?一比較不行,真不如人家。科學這套東西,你說我們老祖宗知不知道?知道。知道為什麼不發展?如果要發展,地球可能早就毀滅了。所以中國老祖宗跟我們想的途徑,不向科學這邊,向人文、向倫理道德這個方向發展,你得到真正快樂的生活。今天科學技術發展,你去問問:哪個人有幸福?你問做大官的,他幸不幸福?我認識不少國家領導人,都像朋友一樣的,我問他:幸不幸福?搖頭。我也認識很多發大財,有幾百億財產的,幸不幸福?不幸福,睡覺都要吃安眠藥,你說糟不糟糕?沒有安眠藥不能睡覺。確實如此,他年齡都不如我,都沒有我這麼大,可是我生活得比他快樂,比他幸福,這他自己知道。所以佛陀教育,就像方東美先生所說的,「學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

 

    生活所需,知足就常樂,你要那麼多錢干什麼?吃得飽,穿得暖,有個小房子居住遮蔽風雨,足矣,知足常樂。房子大好嗎?不好,我在美國住了十幾年,中國朋友到美國都買大房子。我是買個最小的房子,多大呢?一房一廳。我買的房子很小、很便宜,好整理,外頭有個小院子種些花草、種些竹子。我到美國那個時候,好像我買的那個小房子,連一塊土地小院子,那個時候美金二十二萬。以後我離開,我把那房子送給悟道,悟道好像把它賣掉,賣了三十多萬。愈小愈好整理,我只要用一個小時的時間,就把房子打掃得干干淨淨。你要是房子住大了,一天搞四、五個小時來整理房間,你是房子的奴隸,你不是主人。這樁事情要到年老的時候才知道,年歲愈大希望住的房子愈小,暖和,整理不費工夫,你才有閒情逸趣;每天去勞碌,去整理房子,多辛苦。所以我們在外國看到中國這些人可憐,你看外國工作五天,一個星期放假兩天,星期六、星期天,他要用一天的時間整理他的房子,一整天好辛苦,一整天的時間,院子很大要割草,花草樹木要去灌溉,很麻煩。另外一天,他要忙著准備下一個星期,他生活所必需品,要到市場上去購買這些食物,平常沒有時間,就上下班,這種生活很可憐,都是為衣食而奔波。你買那麼大的房子干什麼?外國請不起工人,找工人來幫忙是算鐘點費的,一個小時多少錢。那是很富有的人家這才有幾個工人,平常一般不可能,在外國住過的都知道。所以外國住過之後,要是讀中國書就會羨慕中國傳統文化,羨慕古人的生活。古人生活,雖然他沒有這些科技東西,他們生活在詩情畫意,真正有現在所謂生活的藝術,他契入藝術的境界,那真正的享受。現在人連作夢都做不到,他哪裡懂得?

 

    ...

 

    佛坐在蓮花台上,表什麼意思?表他證得實智,蓮花八瓣展開,表示他用權智接引眾生,表這個意思,這是佛法教學的藝術。幾千年前藝術的教學在佛門就用得非常普遍,人們歡喜,佛總是恆順眾生,隨喜功德,你喜歡什麼,我就用什麼來教。《大日經》第二卷有這麼兩句話,「諸佛甚希有,權智不思議」。稀有的是什麼?字的表面看起來是贊歎權智,善巧方便不可思議。教化眾生的方法八萬四千法門,無量法門,不可思議。可是你要曉得,這不可思議的方便智從哪來的?從實智來的。現代人的思想錯了,看到佛所教的他們都搖頭,認為佛講的不合邏輯,不合乎科學,因為佛沒有用科學方法,佛不會用科學方法。為什麼?科學方法能求到知識,求不到智能。科學方法是對外的,對象在外面,佛學學的是對象在自己,在內,他不對外。在現在學術裡面分科,科學對外,哲學對內。佛法是不是哲學?不是哲學。為什麼?科學對外,是以物質為研究對象,哲學對內,是用思惟、思考,用心理做為對象,佛法這兩樣都不是,這兩樣全放下了。所以歐陽大師講得好,歐陽竟無,這民國初年大居士,楊仁山居士的學生,支那內學院的院長。他有一篇講演,好像是民國十二年講的,很早,在第四中山大學,就是現在的金陵大學,南京金陵大學。他這一篇講演非常著名,當時也震動了學術界。他的講題是「佛法非宗教、非哲學,而為今時所必需」。現在這個世界必須要用它,要學它,它不是宗教,也不是哲學。有道理!
  
  那我們可以這樣說法,佛教是哲學裡面的哲學。哲學研究的是心理現象,它這個連心理現象都放下,真正契入到自性。自性是真心,不是妄心,有念頭是妄心,妄決定緣不到真,這是大乘經上非常肯定的一句話,妄達不到真,必須用真才能見到真。真是什麼?萬緣放下,真心就顯露了。也就是說今天科學家所講的三種現象你全放下,你真心就現前,你就大徹大悟,明心見性。世出世間一切法學了通了,不學也通了,全通了,這是佛法。所以佛法用得好,佛翻成中國字是覺,叫覺法,要把它翻成中國意思是覺法,大徹大悟之法,這個意思好。人人都能夠大徹大悟,只要你肯放下,放下便是。難,難就難在放不下,難在這裡。放下是聖人,放不下是凡人,凡聖的差別就在此地,肯放下就是聖人。放下一點點,小聖。不執著這身是我了,知道身是我所有,不是我,這小聖,小乘初果。
  
  初果放下了身見、放下了邊見,邊見是對立,不會跟一切人對立,不跟一切事對立,不跟一切萬物對立,不對立就是一體。放下成見,人沒有成見就能夠恆順眾生、隨喜功德,就能跟一切眾生和睦相處,做出犧牲奉獻,能夠捨己為人。為什麼?沒有自己。這個身為自己是覺悟,我要用這個身來幫助我覺悟,覺悟之後呢?覺悟之後是為眾生服務,為眾生服務裡頭無我,無我就大公無私,他的奉獻是智慧,裡頭不夾帶自私自利,沒有,自私自利早放下了。這是佛法裡面的小聖,小乘裡的初果,小小聖,大乘裡面十信位是初信菩薩,好像小學一年級,就這麼好,這麼殊勝,高年級還得了!所以諸佛甚希有,就是能放下的人少,真放下的時候智慧不思議。有權智當然有實智,權智是從實智裡面變現出來的,沒有實智哪來的權智?實智又叫做根本智,權智是後得智。這是比喻像一棵樹木,這棵樹木的長成,先有根,然後有本,從本再生枝,枝再生條,條再生葉,那都叫權智,叫後得智。先有根本,後有枝葉,沒有根本哪來的枝葉?這從比喻上說的。
  
  「故知方便智亦不可思議,度生妙用,權化之法,全由此智也。」諸佛菩薩在十法界教化一切眾生,統統是這個智慧,小乘裡面講三千威儀,大乘裡面講八萬四千細行,說法門,八萬四千,無量法門,都是權智起用的,沒有權智哪來這些法門?大權妙用。「又從實智以求權智」,《般若經》上說的,實智是無知,權智是無所不知。怎麼求法?先求實智,實智叫根本智。《般若經》上說了兩句話,「般若無知,無所不知」。無知就是根本智,無所不知就是方便智。我們今天的人觀念是錯誤的,他看我們也是錯誤的。他們一定要求知,廣學多聞,你不學你怎麼會知道?大家不都是這個看法嗎?你學才知道,你不學怎麼會知道?用這個觀念來教學,把人都教壞了,教什麼?都教成迷惑顛倒。佛菩薩不如是,佛菩薩教人「一門深入,長時熏修」。
我們中國老祖宗千萬年前懂得這個道理,所以提出教學的理念就一句話,「教之道,貴以專」。這什麼意思?專是求根本智,多是求後得智。但是沒有根本哪來的後得?所以後得智是假的,不是真的。這個道理我們要搞清楚、搞明白,然後你才會尊敬祖宗,祖宗真有智慧,現在人比不上。
  
  專學一樣東西,這是個方法,目的是什麼?目的是求根本智。譬如叫你專學一部經,你每天就念這一部經,天天念,念到什麼?念到你自己一個妄念都沒有,把妄念全念掉了。這經裡頭的意思需不需要懂?不需要,懂不懂不重要。什麼東西重要?心集中在這一點,這也就是佛常講的「制心一處,無事不辦」,就是要把心訓練放在一個地方,放在一個地方就得定,佛家叫三昧。三昧沒有現前,你沒有功夫,你什麼都沒學到。一部經你老老實實去念它,老老實實去念,不要有妄想。馬鳴菩薩在《起信論》裡面,教導我們怎麼念?「離文字相」,不執著文字,「離名字相」,不執著名詞術語,「離心緣相」,不要去想經裡頭什麼意思,你就這麼老實去念,念個三、四年,這是一般普通的人,大概要三、四年的時間,他就得定,三昧就現前。得定是什麼境界?清淨心現前,清淨心是真心,再繼續有個三、四年,肯定開悟。他這一開悟,這個經裡的意思自然通了,不需要人講解他自己通了。不但這一部經通了,所有經全通了。為什麼?智慧開了。一切經都是從智慧裡頭流出來的,你智慧開了,你怎麼會不通達?不但佛經通了,所有宗教經典都通了,所有世出世間典籍也全通了
,這麼個道理。這個法子太妙了。一切都通就是後得智,根本智得到之後,後得智是什麼?你一看就明白,一聽就明白,一接觸就明白,不要學的。
  
  古時候這種例子很多,現前也有,只要你稍稍留意你就看到了。中國唐朝惠能大師,那是典型的榜樣。他是佛門一代大師,不認識字,沒念過書,怎麼證得?放下證得的。一生雖然說在黃梅參學八個月,五祖道場裡面的講堂他沒去過,禅堂他也沒去過,最後傳法,半夜三更五祖召見他,跟他講《金剛經》大意,講到「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他豁然大悟,就成佛了。惠能開悟是成佛,五祖衣缽就傳給他了,他那一年二十四歲。這一開悟怎麼樣?所有經全通了。《壇經》上記載的都是一些出家人向他請法,非常可惜沒有學道的人請他講《道德經》大意,沒有儒家的請他講四書五經的大意,如果有人問他,他全說得出來,他沒有一樣不通,全通了,不是只有佛經通,一切都通了。為什麼?一切法從心想生,唯心所現,唯識所變,他轉識成智,那就是世出世間法沒有一樣不通,這是成就根本智。惠能大師在五祖方丈室裡面得根本智,以後在外面參學,在獵人隊裡十五年,成就他的後得智。典型的例子,一點都不假。你就曉得在過去兩百年前儒釋道是怎樣教弟子,都不離開戒定慧三學,就是不離開這個原則。決定是一門深入、長時熏修,一直到你開悟;你不開悟,這個功夫不能間斷,天天要做,一旦大徹大悟,完全解放了,佛法裡面叫解脫,你得大自在,你得大自由,沒有任何拘束。生從哪裡來,死往哪裡去,你自己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你不必去問任何人。

 

    ...

 

    今天為什麼五戒十善做不到?我們在經典裡面讀到,釋迦牟尼佛教誡學生,「不先學小乘,後學大乘,非佛弟子」。這個話說得很重,換句話說,佛教導學生不可以躐等,循序漸進。像現在讀書一樣,一定是小學、中學、大學、研究所,不能躐等。於是佛法是師道,我們明白,釋迦牟尼佛是老師,師道一定是建立在孝道的基礎上,人要不孝父母,怎麼會尊重老師?小乘裡面講倫理、講道德,那是扎根教育。我們中國,古聖先賢懂得這個道理,所以對於小乘經教非常重視,隋唐時代小乘有兩個宗派,成實宗、俱捨宗,學佛都要從這個地方開始,奠定基礎然後再學大乘,提升學大乘。所以小乘的經論翻譯得很圓滿,我們《大藏經》裡面,小乘經叫《四阿含》,《四阿含經》跟南傳巴利文的藏經去對比,南傳的藏經比我們小乘經只多大概五十多種,這章嘉大師告訴我的。總共有三千多部,只多五十幾部,你就曉得我們翻譯是多麼完整。可是唐朝中葉之後,我們中國,這祖師大德提倡的,無論在家、出家不學了,這兩個宗派到宋朝沒有了。我們是不是違背了世尊的教誨?世尊講得很好,挺清楚,不先學小乘,後學大乘,非佛弟子。我們祖師現在不學小乘,只學大乘,並沒有忘記世尊的教誨,而中國佛教是用儒跟道代替小乘。這一千三百多年來,佛教在中國高僧、高士,出家是高僧,在家是高士、居士,人才輩出,成績非常可觀,祖師大德沒有做錯。所以用儒家、用道家來奠定基礎代替小乘,有這麼好的成就。

 

  真的,應該是一千三百年前,中國儒釋道的關系就非常密切,表面上有儒釋道,實際上儒釋道已經圓融了。因為儒,他讀佛經,他也學道,佛、道的經典他都學;道,他也學儒,也學佛;佛,亦學儒,亦學道。所以裡面它就融成一體,這個事實我們要清楚,中國傳統文化已經成了一體。三教九流,這三教是儒釋道,三教九流變成一家,這就是中華傳統文化,它是三教九流混合一體。到最近這一百五十年,中國的國力衰了,外國人以戰爭為手段,中國打了幾次敗仗,簽訂不平等條約,強迫我們接受他們的文化。我們受了這個影響,很不幸的自己喪失民族自尊心,民族的自信心喪失,什麼都是外國人好,中國不如人,自己承認了。所以這一百五十年,我們衰了,衰到今天傳統文化幾乎滅亡,現在變成中不中、西不西,問題出來了,社會動亂,居住的環境許多災變。也很難得現在慢慢覺悟,慢慢醒過來了。要解決當前的問題,西方這個文化解決不了,它解決它自己本身也解決不了。所以外國人要學中國東西、學印度東西,現在非常認真去學習、去找,他能不能找到?能找到。是不是真找到了?沒有。為什麼?沒有真誠恭敬心。典籍他找到,他不能契入,也就是開經偈上所講的「願解如來真實義」,他們雖然得到,他不解如來真實義。好在最近這三十年,科學家研究的成績很好,我們看到這些研究報告,裡面有不少跟大乘佛法、跟中國傳統的文化逐漸融成一體,這是好現象。這個現象幫助外國人肯定中國傳統文化的優異,增長他們對中國傳統文化的信心,有很大的幫助。對我們來講也有很大的幫助,我們對老祖宗更有信心,對佛菩薩再不懷疑了。

 

    ...

 

    『熾盛如火,燒煩惱薪』,從這句看起。下面這是批注,「火喻智慧,薪表煩惱」,薪是柴火,智慧火能夠化解煩惱,表這個意思。「菩薩智慧猛利,熾盛如火,斷除煩惱,如火燒薪」,這是解釋這一句。所以人生,智慧比什麼都重要,今天地球上出了問題,社會動亂,地球災變頻繁,根本的問題就是智能跟知識。現在人所求的全是知識,知識是外來的。古代中國與印度他們所求的是智慧,智慧是從內心發出來的,這兩個不一樣。慧從哪裡來的?慧從定來的,定就是清淨心、平等心。心要是能真正清淨平等,智慧就生了,所以它不是外來的。向外所學的這些知識全都變成智能,叫後得智。如果沒有定慧,沒有定,你學的再多全是知識,與智能不相干。知識能發現問題,不能解決問題,只有智慧才能解決問題,沒有後遺症,所有問題能夠得到徹底的解決。
  
  在東方亞洲這個地區,幾千年來世世代代都遵循這個方法,特別是中國,沒有出過大的動亂。在中國歷史上所記載的,外國人學中國歷史,對中國他不能不佩服,這麼大的國家,這麼多的族群,這樣長的歷史,國家統一而沒有解體,這是第一個奇跡。第二個奇跡,幾千年來長治久安。所以有些外國人問,這到底是為什麼,他們為什麼能夠做得到?這是人類共同的理想,他們做不到,中國人做到了。這是他們沒想到的,這就是智能跟知識不一樣。西方人搞知識,二十一世紀的知識,知識爆炸了,知識爆炸是因,地球爆炸是果。智能不會爆炸,知識會爆炸,帶來的麻煩可大了。所以我們覺悟了之後,回過頭來我們搞智慧,問題真能化解。我們在這一段經解裡面,我們會討論到這個問題。
  
  所以這個提示好,菩薩修行他主要就是求智慧。戒是手段,幫助你得定,定是樞紐,從定開智慧,智慧才是目的。所以東方人講開悟,講悟性。我們小時候念小學的時候,老師對同學的觀察還很重視悟性。這個小朋友有沒有悟性,有悟性要特別照顧,幫助他長成,成為人才。悟性差一點,那就要教他技術,他將來有謀生的能力,有一技之長。有悟性的,那就是從學術上,從聖賢典籍、佛菩薩經典裡面出類拔萃,真正悟入聖賢的境界。所以,菩薩智慧猛利,用「熾盛如火」來做比喻,好像火燒得非常猛烈。煩惱這就是柴火,丟到火裡面去,一下就被燒掉,智慧能夠化解煩惱,能把煩惱轉變為智慧。就是我們用現代一句話,把知識轉變成智能,他有這個能力,所以他能夠解決問題。

 

    ...

 

    我這次在澳洲,也遇到一些朋友,問我現代社會問題,用什麼方法能夠恢復安定和諧?這外國人。我就用湯恩比的話告訴他,我說七0年代湯恩比曾經說,「解決二十一世紀社會問題,只有中國孔孟學說跟大乘佛法」。孔孟學說是什麼?現在得用最簡單的方法,四個字,仁、義、忠、恕。「孔曰成仁,孟曰取義」,用仁義代表孔孟;「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取忠恕。仁就是愛人,第一要學愛人。為什麼?人跟自己是一不是二,愛人就是真正愛自己,不愛人就是不愛自己。第二個要講義。義是什麼?起心動念、言語造作合情合理合法,這叫義,義叫循理,遵循道理,就是情理法面面都顧到,拯救今天世界。忠,忠是心,就是心正,不偏不邪,這是忠,我們用這個意思來講。你用誠,真誠心,沒有偏邪是沒有邪心,來對待人、對待事、對待物。最後一個,恕,不管他做什麼罪業,要饒恕他。孔子所說的,「成事不說」,已經做成,不要再講了,不管它是善是惡都不要說了;「遂事不谏」,看到他干這個事情決定會成功的,不要勸了;「既往不咎」,無論做什麼錯事,不要去追究他。要從安定當中來改造,社會不可以動亂,動亂的時候不能成就,一定要在安。他既得利益的集團,他要合起來要來對抗的時候,社會就亂了。不能亂,無論造作什麼罪業,過去了就算了,不再追究。大家一起來學傳統文化,一起來學佛,這就好,讓大家慢慢自己覺悟。穩定當中才能做到,用儒家這個。
  
  大乘,真誠、慈悲,跟孔孟講的道理是一個意思,用真誠心來修慈悲。為什麼做作那麼多罪惡的事情可以能饒恕?因為沒有人教他。沒有人教他,他造的罪業你去懲罰他,這個不公平,不忍心,不可以這樣做。他受過這個教育,你懲罰他有道理,他沒有受過教育。《無量壽經》佛說的,「先人不善,不識道德,無有語者,殊無怪也」,就別怪他了。他父母不知道,他祖父母也不知道,曾祖父母也不知道。你看看中國跟外國丟掉傳統至少兩百年了,你還能怪他嗎?昨天葉老先生告訴我,有個留學生,他說他在報紙上看到的,下了飛機,他媽媽到機場接他,大概是要錢,父母給他太少,沒有錢給他,把母親刺傷了。這種事情能不能怪他?不能怪他。為什麼?他沒受過教育,不懂得孝道。如果從小受過倫理道德教育,那就可以處分他;沒有受過教育。
  
  所以今天是亂世,亂成這個樣子,什麼人干什麼壞事都不要追究了,回過頭來好好的教。教上個一年,他再要犯錯誤,譬如教半年,犯錯誤警告他,教了一年再犯錯誤,處罰他,他沒話說。你沒有教,他做錯事情你就來懲罰他,這個是與義不合。所以用這種方法來對待,寬宏大量。要把所有眾生看作自己,我做了壞事是不是希望別人原諒我?那他做了壞事我就得原諒他。他們沒學過,我學過了,我懂得,好好教他。所以今天一切的亂象,跟整個地球上亂象,從哪裡來的?都是把傳統教育丟掉來的。一定要認祖歸宗,把老祖宗找出來,問題全都能解決。他們聽到我的話都同意,都覺得這個方法穩當、可行。
  
  另外還有個人提出一個很尖銳的問題,我頭一次聽到,西方人對於民主制度已經質疑了,懷疑。民主制度是不是最好的制度?他來問我這個問題。我說民主制度是一個過渡的制度,不是個最好的制度。但是今天制度是其次,不是重要的,人心壞了。如果人心好,再不好的制度他都做出好事,心好!人心不好,再好的制度,他一樣干壞事。所以今天這個世界不是制度問題,是人心問題。你要救國家,你要救這個地區,要救這個世界,你不把聖賢教育找回來,你就一點辦法都沒有,聖賢教育是真實智慧。《無量壽經》講三個真實,真實之際、真實智慧、真實利益。
  

    ...

 

    今天確實有不少志士仁人在尋求怎麼來拯救社會、拯救地球。只有像孔老夫子那樣的心態,我們才有下手之處。現在人相信科學,不相信祖宗,不相信父母,不相信老師,對於聖賢佛菩薩更不用說了,完全斥之為迷信,這就該受苦、該受難。孔老夫子一生的態度,這是中國大聖人,外國人也尊敬他,他老人家告訴我們,他一生,我們可以說做人的態度,基本態度,「述而不作,信而好古」。這就八個字,夫子信心具足,相信自己、相信父母、相信聖賢,這信心十足,喜歡跟古人學。現在我們古人東西都不要了,要新奇的東西,奇奇怪怪的東西,麻煩在此地。夫子老實,一生述而不作,沒有創作、沒有發明;現在連幼兒園,上幼兒園老師都要教小朋友要創新,你看看。創新,那都是些稀奇古怪的,都是對自己有害的,對別人有害的,對地球有害的,他創這些東西出來。我們也可以說,我們這個時代的人本質都好,「人之初,性本善」,本性本善,都好,被教壞了。想想中國古代的教學,確實都以孔子做為標准,「信而好古」,遵守古聖先賢的教誨,沒有創新的這個念頭,沒聽說過。舊的東西你都不了解,你怎麼可以創新?中國有一句老話講「推陳出新」,你了解舊的東西,你才有能力創新;你對舊的東西一無所知,你創那個新,那個新決定是有害的東西。這個成語裡頭含義很深。

 

  我們必須重新建立自信心,回過頭來相信自己。自己是什麼?儒家講的本性本善,要相信自己本性本善,要相信佛講的「一切眾生本來是佛」,人人是佛,你是佛,他是佛,我也是佛,本來是佛。那我們要回頭想想,本來是佛,現在為什麼變成這個樣子?經教裡頭講得很清楚,迷了本性。破迷開悟就回過頭,就成佛了,迷而不覺這就變成凡夫,這麼回事情。雖變成凡夫,自性沒有失去,本善沒有失去,只是迷了,它不起作用。我們對於這樁事情要能夠相信,那就有救了。我們這一生,人生第一個目標是什麼?是要把我的本善找回來,是要把我的佛性找回來,這是我們一生當中頭等大事。那現在世出世間聖人都告訴我們,從哪裡找起?從降低欲望、放下欲望,從這兒開始。這個欲望裡頭,細說就是中國傳統文化裡面所講的七情五欲,佛家講情執。情執是七情,五欲是七情裡面有個欲,這個欲又分五種,財色名食睡。這些東西生活不能沒有,一定要知道適可而止,過得去就行了,不能有貪心,更不許可有貪而無厭,那災難就現前了。所以大乘經教裡佛常講貪瞋癡慢疑,這個東西要遠離。不思邪惡,沒有邪思、沒有惡念。

 

    ...

 

    惡,與五戒十善相違背的,殺盜YIN妄酒是惡,不殺、不盜、不YIN、不妄語、不飲酒是善。聖賢的教誨,這是正,正說;與聖賢教誨相違背的是邪說,邪知邪見。東方的聖人,佛所說的「一切眾生本來是佛」,這是正知正見,中國老祖宗說的「人性本善」這是正見。西方人不承認人是善的,他們提倡的,人都是惡人,人都是自私的,人要是動個念頭幫助別人,肯定他別有用心,他有企圖,跟東方人完全相違背。在這個時候,我們是跟古人學還是跟西方人學?


    現在人崇尚西學,否定祖宗,不相信世間有聖人。古聖先賢教你的東西,他們心目當中,都是這些聰明人設計這些愚弄人民,來維持他封建的勢力,他是這麼個想法。誰是誰非?誰是正、誰是邪?今天社會動亂,地球災難現前,這是業因所感的果報擺在面前。災難的因是什麼?我們要用什麼樣的心態來應對?西學沒辦法了,他們現在急著到東方來找,到印度去找,希望能找到化解劫難的方法。即使他找到了,他能不能相信?能不能像印光大師所說的,用真誠心來接待?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如果沒有誠敬心,拿著什麼心理?懷疑的心,試試看有沒有效,這就難了!

 

    ...

 

    今天世界為什麼會變這樣?就是教育裡面理念錯了,教競爭,這西方教育,跟東方教育不相同。西方教育從小,從幼兒園就教競爭。西方人的理念,不承認人是好人,認為人的本質是丑陋的,是惡的,不是善的,不相信世間有好人,這是西方人的人生觀,跟東方人不一樣,中國千萬年來老祖宗傳下來的「人性本善」,釋迦牟尼佛傳下來的「一切眾生本來是佛」,不一樣。今天西方已經走到盡頭,走投無路了,社會的動亂,地球的災變,他慌了。

 

  今年三月我在澳洲,澳洲的朋友,這幾個朋友在政治上都很有地位的,到圖文巴來看我。問我一個問題,現在的社會,他是講整個世界,能不能再恢復安定和平?我告訴他,我說可以。湯恩比博士說過,英國人講的,「要解決二十一世紀社會問題,只有中國孔孟學說跟大乘佛法」。孔孟學說是什麼?「孔曰成仁,孟曰取義」,仁義是孔孟學說的核心。仁是愛人。現在人不愛人,現在人傷害別人,所以世界變成這個樣子。如果人人能夠愛人,他就不會傷害人,不會破壞大自然,社會就有救,所以要提倡仁。義是什麼?合情、合理、合法,這叫義,也就是所謂天理良心,處事待人接物得有良心,利益眾生,不能夠傷害眾生。

 

  我說孔孟的手段柔和,《論語》上說:「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忠是講的用心,沒有偏心,沒有邪心,沒有邪念,沒有偏心,這叫忠。恕是什麼?要饒恕別人。今天這個社會,全世界,哪一個不犯過失?哪一個不造罪業?所以不能用法律來制裁。如果用法律,他會反彈,又會造成社會動亂,不但解決不了問題,把社會愈搞愈亂。怎麼辦?要饒恕。你要問我,為什麼要饒恕他?你要憐憫他,他為什麼做錯事情?他沒有受過教育,他不懂。今天整個社會問題,你追根究柢是教育出了問題,不是別的。《三字經》上就講得好:「茍不教,性乃遷」,你要不好好教他,他就學壞了。全是學壞了,全是教壞了,從幼兒園就教競爭,這成什麼話?中國古時候從小教什麼?教讓,沒有教爭的。小孩在一起,忍讓。長大懂事的時候,謙讓。成年,踏進社會,禮讓,讓到底,大家都相讓,這個世界和諧了。

 

  你說貪污,今天的官哪個不貪污?如果貪污都治罪,全國官員都要治罪,這成什麼話?不可以這樣做法。不管他貪多少,一筆勾消,你貪多少就是你的,不再過問你,你以後不貪就好了。可以做財產調查統計,承認你,你有多少財產。所以不能懲罰,要有憐憫心,讓他真正安定下來,國家不處分你了,過去錯了就算了,從現在起好好的學習聖賢傳統文化,這就好了,學了之後你就明白,你就不好意思再做錯事了。所以心量一定要大,一定要包容,一定先要求得社會的安定,安定當中把教育辦好,問題就能解決。他們聽了很同意我的看法。

 

  另外有個人也提這個問題,也是很尖銳的,這我從來沒有聽說過,現在西方人開始質疑民主制度是不是最好的制度?問我這麼一個問題。我是告訴他,大凡一個制度,都是時代所產生的,適應這個時代,這個時代所需要的,他用某一種制度。所以制度不是永恆不變的,但是制度並不重要,最重要的是教育。為什麼?今天的問題,人心壞了,什麼制度在他手上,他都會利用它圖自己的名聞利養。如果人是好人,再不好的制度,他都能做出好事。人是壞人,什麼好制度,他一樣干壞事。你要再問我,我就想到一樁事情,如何把這個民主制度的優點跟中國帝王時代那些優點、好的地方集合起來,那就變成很圓滿的一個辦法。能不能做到?能做到。中國舊社會裡面所講的五倫、五常、四維、八德,好東西,集合在現在政黨政治,政黨政治培養國家各個階層的領導人,要求他們把這些道德都做到,人都變成好人,他都能做好事。真正懂得了,沒有不肯干的。

 

  日本稻盛和夫他懂得,他把中國這些好東西完全學到了。他個人,日本人稱他作聖人,個人的修養成功了。走到全世界,沒有一個不尊敬他的、不佩服他的。他有什麼?把中國古聖先賢東西做到了,孔子的仁做到了,孟子的義做到了。自己開了兩個公司都進入世界五百強。五十年來的經營,沒有一年是虧損的,年年賺錢,什麼金融風暴、經濟泡沫,與他毫不相關。你問他怎麼經營的?用中國傳統倫理道德經營的。中國老祖宗在政治上第一個理念,孟子所說的「民為貴,君為輕」,稻盛學會了。所以他的公司為什麼永遠那麼樣的興旺?他就把這個觀念學到了,在他公司就開始落實。公司裡面員工為貴,老板為輕。公司盈利,第一個是員工的,第二個利益是顧客的,最後的利益是公司的,跟西方這個經濟完全是相反。所以員工個個高興,個個都認真拼命在做。為什麼?利益第一個是他們的。如果你經營一個國家,你是國家領導人,利益是全國老百姓的,這國家肯定富強。所以這些道理他學會了,他真的落實了,所以他的影響很大。現在年歲大了,好像今年八十歲了,到處在外面講學,傳播他的理念。所以「崇德興仁,務修禮讓」非常非常重要。後面,『國無盜賊,無有怨枉,強不凌弱,各得其所』,這是經典裡面佛化政教大同之治。

 

    ...

 

    佛教他的弟子,教學生完全從自性裡面求,你看明心見性。惠能是個最好的代表,見性之後怎麼樣?見性之後發現了,自性裡頭有圓滿的智慧、有圓滿的德行、有圓滿的技能、有圓滿的福報,樣樣都不缺。所以佛法教人從自性當中求,不要向外,回歸自性。佛在《華嚴經》上講得很明白,「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你相不相信?有跟如來一樣的智慧,釋迦牟尼佛的智慧、阿彌陀佛的智慧,我們統統都有,跟他相比沒有絲毫相差,完全一樣的。為什麼我們今天變成這樣子?我們把自性迷了,沒有去用它。他們呢?他們不迷,所以自性裡面的智慧德能他全都用上了,就這麼個道理。自性裡面的能量,比我們今天科學,不知道超過多少倍?你搞那個玩意干什麼?到遠的地方不需要交通工具,這一念頭想,那個人已經到那裡,你說多自在!何必要這些機器?

  

  所以你說這個佛法要不要發展它?不需要,回歸自性,六種神通出現了,今天科學技術都達不到。天眼,無需要用機械,所有一切障礙是透明的,都能看見。從樓上往下看,樓下幾層看得清清楚楚,不需要任何機械。天耳,用不著手機,在遠方的朋友,你就可以直接通話,而且通話的時候形相就現在面前,就如同對面,也無需要機器。還有他心,現在這機器做不到,別人心裡面想的你都知道;宿命,知道過去生生世世;神足是飛行變化,現在科學是用很笨拙的機器來使用這些東西。這是我們本能,個個都有,一點都不稀奇。那個漏盡通是無比的快樂,為什麼?沒有煩惱,沒有憂慮,沒有牽掛。你所享受用的東西,隨心所欲,它變現、變化的,這就是科學家所夢想的,能量變成物質,物質不要用了,又變回能量,就沒有了,你說這個多自在。西方極樂世界完全兌現,這經典上介紹,它要科學干什麼?沒用處,幼稚,幼兒園的東西。

 

上一篇:淨空法師:正確應對災難會得真實之利
下一篇:國學大師啟功有神通,提前知曉別人死亡日期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