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佛教故事

 

虛雲老和尚及其門下十比丘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內容提要:近現代百年,在波詭雲谲的政權更迭與政治運動中,中國佛教曾一次次面臨生死存亡的嚴峻考驗。為挽救中國佛教,一大批菩薩紛紛化現於世間。其中,虛雲老和尚以真修實證的卓越功行,以復興名剎、培養弟子、嗣衍五宗、弘傳戒法、制定規約、承傳法儀、挺身護教、整理古籍、弘揚佛法、慈濟眾生等興教利他的十大業績,成為四眾尊仰的人天楷模,法海燈塔。其培養出的具行、觀本、靈源、本煥、佛源、淨慧、聖一、宣化、傳印、一誠等一大批弟子,或默默修行,或為佛門頂柱,續焰傳燈,傳承和拓展佛法的慧命。過往與現實,均昭示虛老的處理方法是真正能振興佛教的妙方。

關鍵詞語:虛雲老和尚;十比丘;近現代漢傳佛教

 

一、引 

  回顧近現代百年,在風起雲湧的政權更迭與政治運動中,中國佛教因其宗教的性質與僧眾自身的積弱,不斷受到廟產興學等種種法難的沖擊,進而面臨生死存亡的嚴峻考驗。為挽救中國佛教,虛雲、弘一、來果、寄禅、太虛、印光等一大批菩薩紛紛化現於世間,他們以一樣的悲心,不一樣的行願,革故鼎新,優化僧團,化世導俗,樹立起了令人耳目一新、健康振奮的佛教新形象。 

今年是虛雲老和尚圓寂五十周年紀念。我們正好借此機會,重溫虛老一生不平凡的行履,認真總結和學習他在修行、衛教、利他方面的方法與建樹,認識他及其悲心行願的後繼者——弟子,對近現代佛教的貢獻。這不僅是出於感恩和追思,也是出於探索未來發展的需要。相信這對我們佛教四眾,特別是對荷擔如來家業的僧侶同仁而言,該如何作好當下事,是一種啟示。 

二、真修實證   人天楷模 

 【一】、孜孜參索

 虛雲老和尚(1840~1959)1,諱古巖、演徹,字德清,自號虛雲、幻游。祖籍湖南湘鄉蕭氏。父玉堂,母顏氏,中年無出,禱於觀音,得誕虛老。時其父玉堂宦游福建,清道光二十年(1840)七月二十九日寅時,虛老誕於福建泉州。13歲,隨父扶祖母靈柩回湘鄉安葬,觀禮家人請僧侶所作法事,又隨家人朝禮南岳山,遂萌出家之志。17歲,潛往南岳出家,半路被家人截回,與堂弟富國一道被送往泉州其父居處。父為娶田、譚二氏以留其心2,虛老亦不為染,結成淨侶。 

 19歲,虛老作詩《皮袋歌》(3)一首留別田、譚二氏,攜堂弟富國潛往福州鼓山湧泉寺4,禮常開禅師(5)披剃。次年,依妙蓮和尚6受戒。時其父派人四處尋找,虛老遂隱居鼓山深處巖洞,持頭陀行,與虎狼為伴,采山果野菜充饑,禮《萬佛忏》為課。如是三年,後尊妙蓮和尚命回寺,職水頭、園頭、行堂、典座等,常住苦行事皆發心為之,並常親近寺中苦行上座古月禅師7。四年後,復入後山隱修三年。幕天席地,食草飲泉,日久衣履俱爛,而耳目聰明,體力日強,步履如飛,自問亦不知其所以然,以為達四禅天人之境。 

 31歲,行腳參方至浙江天台山,參融鏡法師8,深受針砭:

 師顧視良久,曰:“你是僧耶?道耶?俗耶?”

 答曰:“僧。”

 問:“受戒否?”

 答:“已受具。”

 問:“你這樣,試有多久?”

 予略述經過。

 問:“誰教你如此做?”

 答:“因見古人每多苦行成道,故此想學。”

 問:“你知道古人持身,還知道古人持心否?觀你作為近於外道,皆非正路,枉了十年功夫。巖棲谷飲,壽命萬年,亦不過如楞嚴十種仙之一,去道尚遠。即進一步,證到初果,亦不過自了漢耳。若菩薩發心,上求下化,自度度人,出世間不離世間法。你勉強絕粒,連褲子都不穿,未免顯奇立異,又何怪功夫不能成片呢?” 

 予被老人痛處一錐,直透到底。(9) 

 從此,虛老親近融鏡法師受教修行,隨眾飲食,發心勞務,學習天台教觀,並依教參話頭:“拖死屍是誰?”(10)深得法師嘉許。並依融鏡法師啟示,先後到天台山、普陀山、阿育王寺、天童寺、天寧寺、金山寺、高旻寺等江浙名剎,禮敏曦法師、清光和尚、朗輝和尚等諸山尊宿,參學禅法,打七用功,聽習《法華經》、《阿彌陀經》、《楞嚴宗通》等經教,達12年之久。 

 觀虛老自鼓山出家受戒的十二年修行,開始偏重於苦修,忽略了經教的研習。在參禮融鏡法師後,才得以糾正,自此走上借教悟宗、解行並進的路子。虛老一生行持與弘揚,雖專於禅宗,卻深研教理精通佛法,且能兼收並蓄天台、淨土諸宗,應是受益於融鏡法師思想與天台宗教觀。今日,佛門一些剛剃度的禅和子,因向道熱勁,也往往疏忽了對經教的研習,走許多彎路,故不可不引以為戒。 

 此外,融鏡法師點撥虛老的話:“枉了十年功夫”,只是針對虛老當時忽略經教、缺參禅法、一味苦行11的偏執而說,是用以破執、以利行大乘菩薩道,而並非虛老當真完全枉費了十年功夫。畢竟,在鼓山的12年,已為虛老日後的禅修用功,打下了常人無可比擬的堅實基礎。 

 【二】、苦修悟道 

 光緒八年(1882)七月初一日,為報父母生養深恩,虛老自浙江普陀山法華寺起香,三步一拜,前往山西五台山。其間雖經種種磨難苦楚,而虛老始終願行不改,誠感文殊菩薩兩次化現為文吉12乞丐前來救助。終於光緒十年(1884)五月底,歷時三年,圓滿拜到了五台山。 

 七月初十日,虛老拜謝文殊菩薩離開山西五台山。隨後朝禮北岳恆山,入陝西境朝西岳華山,至長安禮慈恩寺、玄奘法師塔等。上終南山,禮道宣律師塔、鸠摩羅什法師塔,參訪隱修的僧侶,與覺朗、冶開、法忍、體安、法性諸上座同住茅棚靜修兩年。

 光緒十三年(1887)春,離終南山,由陝西入四川,參禮寶光寺、昭覺寺、文殊院、峨眉山。跋山涉水,入藏地,禮布達拉宮、扎什倫布寺等。於光緒十五年春,翻越喜馬拉雅山,至不丹、印度、錫蘭(今斯裡蘭卡)參禮聖跡。後乘船至緬甸,禮大金塔等地。 

 光緒十五年(1889)回國,七月三十日至雲南雞足山。於華首門進香禮大迦葉時有鐘聲三響之瑞。然而目睹山中僧侶墮落幾與俗人無異,深深傷歎,思欲有為而因緣暫不具。乃下山,經貴州、湖南至湖北武昌,禮寶通寺志摩和尚學《大悲忏》法畢。赴江西廬山,禮志善和尚於海會寺,參加念佛七。光緒十六年(1890)秋,到江蘇赤山禮法忍和尚13,助其建寺。光緒十七年(1891),在金陵伴松嚴上人,助修淨成寺,時與楊仁山居士往來,參論《因明論》、《般若燈論》等。光緒十八年(1892)至二十一年(1895),與月霞、谛閒、普照諸師為伴,於安徽九華山翠微峰住茅棚研讀《華嚴經》等。 

 光緒二十一年(1895),揚州高旻寺方丈月朗和尚到九華山,說有施主供養,高旻寺將打為期十二個七的禅七,由赤山法忍和尚主七,約請參加禅七,虛老遂預期前往。行至長江渡口,河水暴漲,渡工索資六枚。虛老囊中羞澀,默不作聲,繼沿江邊行走,失足墮江,順流沉浮一晝夜,至采石矶為漁民網獲得救,雖七竅流血,仍赴高旻禅七。高旻寺請代職,虛老不願,又不說墮江事,只求在堂中打七。高旻家風嚴峻,請職拒不就者視為慢眾,於是表堂打香板,虛老順受不語。由是病情加劇,血流不止,且小便滴精,以死為待。然而虛老將生死置之度外,一心參悟,於禅堂中: 

 晝夜精勤,澄清一念,不知身是何物。經二十余日,眾病頓息……從此萬念頓息,工(功)夫落堂,晝夜如一,行動如飛。一夕夜放晚香時,開目一看,忽見大地光明如白晝,內外洞徹;隔垣見香燈師小解,又見西單師在圊中;遠及河中行船,兩岸樹木,種種色色,悉皆了見;是時才鳴三板耳。翌日,詢問香燈師及西單,果然。余知是境,不以為異。至臘月八七,第三晚,六支香開靜時,護七例沖開水,濺予手上,茶杯墮地,一聲破碎,頓斷疑根。慶快平生,如從夢醒……因述偈曰: 

杯子撲落地,響聲明歷歷。

虛空粉碎也,狂心當下息。 

又偈:

燙著手,打碎杯,家破人亡語難開。

春到花香處處秀,山河大地是如來。(14) 

 從19歲出家到56歲開悟,虛老用功了整整37年時間。住山苦修,立志剛猛的修行人多有這一經歷。行腳參訪,是磨練身心,增強見地的必須途徑。趙州八十猶行腳,是脍炙人口的禅門佳話;雪峰三到投子,九上洞山,行腳於吳、楚、梁、宋、燕、秦,“巡名山,叩諸禅宗,突兀飄搖,雲翔鳥逝”15;雲門祖師則“爰自韶齡,切慕空門。竭誠誓摒於他緣,銳志唯探於內典。其或忘餐侍問,立雪求知,困風霜於十七年間,涉南北於數千裡外。”16由此三例,可見一斑。而虛老行腳參訪更是遍及大江南北、黃河兩岸,華東、西南、終南、峨眉都留下了他行腳參學的足跡。他還經西藏,歷不丹,到印度,下南洋,歸雲南禮雞足山。這番修行閱歷,除唐以前西行求法的少數高僧外,在佛門內可謂絕無僅有。功夫不負有心人,終於迎來了“萬念頓息,功夫落堂”,借緣“茶杯墮地,一聲破碎”而“頓斷疑根”,“如從夢醒”。 

 【三】、悟後真修 

 對於真修實證的禅和子來說,悟前的修行只是參究和探索,悟後的修行才是真修。開悟後的虛老繼續虛心參訪,精進修行。 

 光緒二十三年(1897),虛老至寧波阿育王寺拜捨利,並發願燃指供佛17以報母恩。每日自三板起,至晚間開大靜,除殿堂外,不用蒲團,展大具,每日三千拜,誠感瑞景。復急求靈瑞,超負荷增加禮拜,至十一月初大病頓發,進如意寮療治。幸得顯親首座、宗亮監院及盧女士等人多方施救,然不見效。眾恐帶病燃指或有意外而勸阻。而虛老誓願以死為休,堅持按擇定日燃指供佛: 

 十七日早,宗亮請他師弟宗信幫燃,數人輪流扶上大殿禮佛,經種種儀節禮誦,及大眾念《忏悔文》,予一心念佛,超度慈母。初尚覺痛苦,繼而心漸清定,終而智覺朗然。念至“法界藏身阿彌陀佛”,予全身八萬四千毛孔,一齊豎起。指已燃畢,予自起立禮佛,不用人扶。此時不知自己之有病也。於是步行酬謝大眾,回寮。鹹歎稀有。即日遷出如意寮。翌日入鹽水泡一天,亦未流血,不數日膚肉完復,漸漸恢復禮拜。(18) 

 光緒二十六年(1900),虛老在江浙住了十年,又思行腳雲游,擬再朝五台山,後復入終南山隱修。然而,事有因緣,時義和團起,八國聯軍又攻陷京、津,一時兵荒馬亂。虛老掛單於北京龍泉寺時,與來寺禮佛諸王公大臣相熟。諸公勸請虛老同隨光緒帝駕行西安,沿路目睹遍地饑荒。難民大量湧入,西安城更是饑民遍地。虛老悲心濟之,應請於西安臥龍寺組織四眾啟建息災法會。佛事靈瑞,聲名日隆,囂擾日甚。虛老不戀於斯,十月,按原計劃潛往終南山獅子巖住茅棚隱修,為杜外擾,改號虛雲。時山中隱修同參有戒塵、青山、復成、月霞、了塵諸師。 

 光緒二十七年(1901)冬,萬山積雪,嚴寒徹骨。虛老獨居茅棚,身心清淨,一日煮芋釜中,趺坐待熟,不覺入定,不知時日。次年正月: 

 山中鄰棚復成師等,訝予久不至,來茅棚賀年。見棚外虎跡遍滿,無人足跡。入視,見予在定中,乃以磬開靜,問曰:“已食否?” 

 曰:“未。芋在釜,度已熟矣。” 

 發視之,已霉高寸許,堅冰如石。復成訝曰:“你一定已半月矣。”(19) 

 復成師等回去後,遠近僧俗紛來瞻禮。虛老厭於酬答,乃挑起行李,又向萬裡無人深山另結茅棚隱修。不數日,戒塵法師20尋至,相約雲游,到四川朝禮峨眉山後轉往雲南,實現他當年復興雞足山佛教的誓願。自此以後,虛老和尚以“高高山頂立,深深海底行”的殊勝功行,無論在雞足山、西山、鼓山、曹溪、雲門、雲居,所到之處,皆能含辛茹苦,寵辱不驚,興滅續絕,革故鼎新,使沉寂了兩百多年的中國佛教禅宗氣象一新。 

三、興教利他  法海燈塔 

 作為一位“但教群迷登覺岸,敢辭微命赴爐湯”21的菩薩行者,虛老一生的行持,朱鏡宙先生在《虛雲老和尚年譜暨法匯簡引》22中歸納為淨行、苦行、孝行、忍行、定行、捨行、悲行、異行、方便行、無畏行、不放逸行十一大類,有心者可參閱,此不贅言。筆者認為,從歷史的坐標來看,虛老是以下述興教利他的十大業績,奠定了他在佛教的不朽地位,其深遠的影響更是不可估量。 

 【一】、復興名剎 

 在政局動蕩和廟產興學等重重困境的情況下,虛老不忍佛教道場荒廢,佛法衰落,一生奮力興建十方叢林無有休歇,實為“挑雪填井無休歇,龜毛作柱建叢林”23 

 以曹溪南華寺為例,經由虛老“十載經營,綜理次第,心力交瘁,始具規模”。(24)其寺依序重重而建殿堂樓閣243楹,供奉佛像690尊。自曹溪門至九龍泉,深廣數百丈,不論至何地方,皆長廊曲徑,雨不濕衣,泥不污鞋。大雄寶殿,高及十丈,飛檐斗拱,接駁七重,其壯麗堅美,媲美於杭州靈隱。殿內供奉大佛三尊,高達六丈;五百羅漢,浮動壁間,相好莊嚴,則諸方鮮能比美。 

 事實上,復興古剎遠非將寺院殿堂修葺或重建即可。據虛老《重興曹溪南華寺記》25記述其事跡為:一、更改河流以避凶煞;二、更正山向以成主體;三、培山主以免坐空,及築高左右護山以成大場局;四、新建殿堂以式莊嚴;五、驅逐流棍革除積弊;六、清丈界址以保古跡;七、增置產業以維常住;八、嚴守戒律以挽頹風;九、辦禅堂安僧眾熏修以續慧命;十、傳戒法立學校以培育人才。綜觀虛老復興各地古剎,方法大體如是。從建築的修建與保護,到與環境的整體協調,再到僧才的培養與傳承,無一不考慮周全。 

 尤為可貴的是,虛老每建一寺,都是親自手持羅盤測度設計,率眾搬石運土、植樹育林,甚至制瓦燒磚、爆破采石,辛勞不息。但每每住持建好一寺,僧團安居修行走上正規之後,便擇一有德具能者住持。自身則悄然隱退,又背起一鏟一衲行腳到新的工地,興復新的道場。 

 虛老辛勞一生,先後住持復興雞足山祝聖寺、西山雲棲寺、鼓山湧泉寺、曹溪南華寺、雲門山大覺寺、雲居山真如寺等大小佛剎八十余座,作為僧眾安居修行的場所,光揚佛法的陣地。其建寺安僧的業績可謂空前。 

 【二】、培養弟子 

 據不完全統計,在虛老座下剃度、嗣法、受戒、受皈依的弟子達百萬之眾,大多分布在海內及東南亞和北美諸國。虛老一生不僅奮力重建祖庭不歇,弘法不倦,還歷任雞足山祝聖寺、西山雲棲寺、鼓山湧泉寺、曹溪南華寺、雲門大覺寺、雲居山真如寺等名山大剎方丈,並以名剎為搖籃,言傳身教,“帶出了一批僧才,當今海內外住持名山大剎的本煥、佛源、淨慧、傳印、聖一、宣化、靈源、一誠等法師,皆出其門下。他們多能繼承虛雲和尚家風,重修持,懂規矩,善於營建寺剎、主持叢林,起碼撐持著當代中國佛教的半邊天。”26 

 【三】、嗣衍五宗 

 眾所周知,虛老不僅是一位苦修悟道的高僧,更是一位嗣衍禅宗五家法脈的禅宗泰斗。據虛老撰《禅宗五派源流》27等史文記述,虛老在鼓山妙蓮和尚座下嗣臨濟宗衣缽,為臨濟宗第四十三世法脈傳人;接曹洞宗法,為曹洞宗第四十七世。後來,又相繼應福建長汀八寶山本湛青持和尚之請,遙嗣良慶和尚法脈,為法眼宗第八世祖。應湖南寶生和尚之請,遙嗣興陽詞铎禅師法脈,為沩仰宗第八世祖。在住持中興雲門祖庭時,又遙承己庵深靜禅師法脈,為雲門宗第十二世祖。 

 據《虛雲老和尚年譜、法匯》、《禅宗宗派源流》28、《虛雲老和尚五宗法嗣錄》29等筆者所見的有限資料作不完全統計,虛老所傳雲門宗法嗣有:妙心佛源、妙宗淨慧、妙道朗耀、妙慈法雲、妙虛佛緯(寬能尼)等四十多位。傳臨濟宗法脈有:貞訓修圓、佛耀本動、本達印玄(體光)、本煥乘妙、本宗淨慧等三十余位。傳曹洞宗法脈有:復仁法宗、復徹寬賢、惟因今果等數十位。傳法眼宗法脈有:本湛青持、本智信清、靈意寂照等近十位。傳沩仰宗法脈有:宣雲滿覺、宣傳月川(傳印)、宣玄聖一、宣化度輪、衍心一誠等數十位。 

 現在,虛老所嗣諸宗法脈代代相承,繁衍已有三四世之多,如所傳雲門宗妙心佛源禅師一脈,繁衍已至文偃下第十六代暨虛老下第四代乾字輩,而虛老下第二代明字輩門人如明禅、明良、明向、明如、惟升、本智、隆醒、靜波、明慧(尼)等都已赴任諸山方丈,挑起住持佛法弘化一方的重任。虛老以一身兼祧五宗法脈,傳付門人分別弘衍,續絕起衰,紹隆祖道,不能不說是禅宗近千年來的一件大事。 

 【四】、弘傳戒法 

 虛老一生,以嚴持戒律、行頭陀行而著稱於世,在對弟子耳提面命,鉗錘禅法的同時,言傳身教嚴持戒律,強調“戒律是佛法之根本”(30),“修行以戒為體,戒是出生死的護身符。”31在《重刊三壇傳戒儀范跋》中,虛老開示: 

 戒行不嚴,道風不振。察其原因,蓋由濫設戒壇之過咎……屢見諸方傳戒之處,雖遞年照例,三五十日者,實則先聖授受之美范,早已廢盡……於主法師不知死活,或無僧行。結期或七日三日,乃至一日三壇俱畢……不知律儀為何事……一盲引眾盲,相牽入火坑,寧不悲夫!(32) 

 因此,為莊嚴戒德,虛老一生如法如律開壇傳戒數十次,成就了不少發心出家學佛者納受清淨戒體,成為持戒修行,住持佛法的僧寶。直至生命的最後一刻,虛老仍諄諄開示門人,要保持佛教傳統,使佛法常住世間,“只有一字,曰“戒!”(33) 

 虛老每到一個地方整肅僧紀,中興祖師道場,總是從提升僧眾的戒律意識入手,堅持半月布薩,創造條件開壇如法如律傳戒,在鼓山、曹溪還開辦戒律學院,培養僧眾以戒攝身以戒攝心的嚴持律儀風氣。今天,其住持過的鼓山、曹溪、雲門、雲居,及其門人住持的寶峰、柏林諸寺,依然保持半月布薩,開壇傳戒等持戒弘律的傳統。 

 【五】、制定規約 

 唐代百丈禅師制定《百丈清規》,距今已有千余年。世風流變使得《百丈清規》的實施存在一定的困難。因此在現代社會,如何管理寺院,也成為一門大學問。虛老出家於叢林,又參訪天下叢林無數,並歷任多座名剎方丈,對寺院及僧團管理了如指掌,深有經驗。為使寺院常住僧團修行生活有章可循,大眾和合安心進道,虛老依佛教戒律及古代叢林清規,結合現實,制定了《雲棲寺萬年簿記》(常住規約)、《教習學僧規約》、《客堂規約》、《雲水堂規約》、《禅堂規約》、《戒堂規約》、《愛道堂共住規約》、《衣缽寮規約》、《庫房規約》、《大寮規約》、《浴室規約》、《農場組織簡章》、《學戒堂規約》、《水陸法會念誦執事規約》、《題雲水堂記》等十余種規約34。虛老制定的這些規約,一方面是適應了時代的變化和發展,另一方面也更為具體地從各種細節上保障了嚴持僧戒、防護譏嫌、維護僧團六和。這不僅是當時,也依然是今天的後人管理寺院,安居僧眾的重要參照規章。 

 【六】、承傳法儀 

 細觀虛老抓叢林道風,主要從僧團律儀與法事儀規兩方面入手。佛祖律儀能落實於生活,叢林僧團則六和。法事儀規能規范有序,大眾熏修則如法如律。 

 凡夫心隨境轉。如法如律的大眾熏修,不僅於修行者本人可以陶冶性情,調治三業,由凡入聖。亦能令觀禮見聞者心生恭敬,信佛向善。 

 虛老早年出家於鼓山叢林,又先後至天台山、高旻寺參學禅法、禅制,禮志摩和尚等諸前輩法師學習了《大悲忏》法等各種法儀,深知如法熏修對普利幽明的重要,並深得其奧。其應用之感應靈瑞,在《年譜、法匯》中多有記載35。在虛老的言傳身教下,現在虛老住持過的道場及其門人住持的叢林如鼓山、曹溪、雲門、雲居、寶峰、柏林、寶林諸寺,依然很好的傳承著良好的法事熏修儀規,從日常的鐘板、禮佛誦經、二時臨齋、普佛、布薩、祈雨祈晴,還是比較大型的禅七、傳戒、開光、升座等各種熏修法事,不論是法器的敲打、僧眾的唱誦禮拜、還是法事的程序,斯寺僧團都做得非常的莊嚴、有序、如法。 

 這些如法的儀軌能夠完整傳承並發揚光大,虛老的功績是不可磨滅的,其花費的的心力亦是不可計量的。這些儀軌的傳承,不僅是對虛老精神的繼承,也對後世眾生是一種有力的攝受,對佛法的傳播和弘揚的是一種巨大的推動。 

 【七】、挺身護教 

 虛老一生雖安居於山林,但總覽佛教全局,每當佛教面臨危險,他總是挺身而出,為佛教的命運而奔走,成功扭轉局面後,又總是復歸山林。 

 如光緒三十一年,虛老正在南洋講經,“冬,滇省全體僧眾來電,謂政府提取寺產。寄禅等有電來約,請速回,共圖挽救。”虛老遂回國,與寄禅和尚等同進京請願,次年得朝廷谕旨,“此谕頒後,各省提寺產之風遂告平息。”36辛亥革命後,虛老又從雞足山赴上海,與普常、太虛、楊仁山、谛閒等協商成立中華佛教總會,並赴南京見孫中山,又與寄禅同赴北京見袁世凱,維護佛教權益。在雲南,面對尼庵被侵占,佛教界受盡欺凌的困窘,虛老甚至不得不采取沒有辦法的辦法37以迫使侵占者歸還寺產。乃至神州政權鼎革之初,民眾信仰被壓制,教界不安,虛老仍不顧時艱以一百一十三歲高齡,攜弟子佛源禅師等進京,發起成立中國佛教協會,“佛協籌備會既成,師(虛老)上書政府,請頒布共同綱領,規定人民有宗教信仰之自由,速定對於佛教寺院之保護及管理辦法,目前急於救援施行者:一、無論何地,不許再拆寺院,毀像焚經。二、不許強迫僧尼還俗。三、寺產收歸公有後,仍應按僧配給田畝若干,使僧人得自行耕植,或扶助其生產事業。政府許之,僧尼賴安。”38 

 【八】、整理古籍 

 虛老甚為注重古籍、史文的整理,尤以住持鼓山時於古籍整理尤為著力。鼓山以經板豐富而聞名海內,但積於經坊敗架若干年無人保養護理。虛老乃安排曾為晚清舉人身出家的弟子觀本法師負責組織人員保養編補經板,歷時三年就緒,著有《鼓山湧泉禅寺經板目錄》。將整理經板中發現的元代福建陳覺琳居士刻本《大般若經》六百卷、《大寶積經》一百二十卷,《大涅槃經》四十卷,經首座慈舟法師等班首共同編補核對,由朱慶瀾居士編進宋《碛砂大藏經》影印流通,從而提高了《碛砂大藏經》的價值。又校正並刊印《三壇傳戒正范》、《星燈集》,增訂《佛祖道影》。 

 在中興雲門時,又囑岑學呂居士收集史料,編《雲門山志》。後中興雲居時,主持重刊《雲居山志》並親撰《雲居山志重刊緣起》。 

 【九】、弘揚佛法 

 佛教是“濟度眾生,使眾生脫苦”39,“欲救世界人心,須將佛法弘揚”40。為此,虛老一生弘法不倦,赴各地講經弘法的足跡遍及海內及東南亞一些國家,影響廣泛而深遠。為達到弘揚佛法的最佳效果,虛老還十分重視以情動人,以詩度人,給後人留下了大量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詩作,為佛法增添光彩,引人入勝。虛老還發揮文字般若以宣揚佛法,撰有《楞嚴經玄要》、《法華經略疏》、《遺教經注釋》、《圓覺經玄義》、《心經解》等著作。惜我輩福薄,這些著作手稿及眾多書信問答、法語記錄稿等,未及編集刊印已在“雲門事變”中佚失殆盡。弟子平日記錄的只言片語,經佛源和尚等整理成篇,交由岑學呂居士編成《虛雲老和尚法匯》;其生平事跡,亦由岑居士編訂為《虛雲老和尚年譜》,這是我們今天依然能夠得到這位先德啟示加持的法身捨利。 

 【十】、慈濟眾生 

 虛老悲心廣大,以眾生苦為己苦,廣行慈濟,除講經說法、施設各種佛事為眾生消災解厄,還常常帶領門人捐款捐物赈災扶危,甚至多次不顧個人安危以三寸不爛之舌為民化解兵禍。如民國十五年(1926)雲南戰亂民不聊生,虛老邀數千名鄉民來雲棲寺共住,“始則同食干飯,繼則粥;粥盡則同食糠、飲水,鄉民見僧伽同甘共苦,為之下淚。”(41)民國二十八年(1938),虛老在曹溪“提議當茲抗日戰爭,兵民損傷甚眾,凡為佛子,應各發心,乃設壇每日禮忏二小時,薦亡息災。全體大眾減省晚食,節積余糧,獻助國家赈濟,均贊助實行。”42民國初年,西藏王公喇嘛自恃險遠,不肯易旗歸順民國中央,由是一場統獨之戰爆發在即,虛老知道後趕赴軍部會晤討藏獨軍總司令,建議息兵而遣使促統,並前往麗江說服東寶喇嘛為使前往西藏,果然約統而還43。又民國七年(1918),說服雲南兩巨匪楊天福、吳學顯招安,以利雲南百姓安居樂業44。類似的慈濟實例,還可在《虛雲老和尚年譜、法匯》中看到不少。 

    四、續焰傳燈   以十比丘為 

 不論何法,貴在得人。一種偉大思想的傳播和弘化一定程度上仰賴於傳播者的多寡和素質。古之聖賢總以育人為根本,故孔子有三千弟子七十二賢人之謂。佛經所載常隨佛陀的弟子更是多達千二百五十人,皆是大阿羅漢。 

 作為一代高僧大德,筆者認為,其貴在自身有卓絕的修行,同時在興教利他方面有不可磨滅的貢獻。就後者而言,貢獻非僅止於建寺弘法,更重要的是看其培養出了多少堪能住持佛法的弟子,綜觀近現代高僧門下弟子的數量與素質,虛老門下弟子可謂首屈一指。 

 為更好的窺見虛老培養弟子的成效,及其對近現代漢傳佛教的深遠影響。限於篇幅,謹據筆者所居山寺收藏有限文獻,從親炙於虛老修學佛法,人數多達百萬之眾的四眾弟子中,選出十位比丘弟子為例作介紹。其中,具行禅師是雲南時期的代表弟子,觀本法師、靈源和尚是鼓山時期的代表弟子,本煥和尚是曹溪時期的代表弟子,佛源和尚、淨慧和尚是雲門時期的代表弟子,聖一和尚、宣化和尚、傳印和尚、一誠和尚是雲居時期的代表弟子。當然,還可以這麼說,具行禅師是默默修行的代表弟子;觀本法師是只擔任叢林一般執事的代表弟子;靈源和尚、本煥和尚、佛源和尚、淨慧和尚、聖一和尚、宣化和尚、一誠和尚是有德具能,以修持和弘揚禅宗為主,能住持名剎,善於營建叢林、培養弟子、弘化一方,成為佛門頂柱的代表弟子;傳印和尚是嗣虛老禅宗法脈,而主修並弘揚淨土的代表弟子。 

 

 【一】、具行禅師 

 具行禅師(1876~1924),名日辯,雲南大理人。幼失依怙,入贅曾氏。虛老至雞足山,師全家八人皆在寺務工,漸生信仰。宣統元年(1909),師領其妻、子、侄、弟、嫂、岳母等全家八人同禮虛老剃度受戒。自是,日則種菜苦行,夜則禮佛、拜經、坐禅、念觀世音菩薩。民國九年(1920),虛老正式移錫昆明西山雲棲寺,師亦往助,住下院勝因寺,依舊負責種菜。民國十三年(1924)雲棲傳戒,虛老請師為尊證。戒期將畢,師變賣衣服設齋供眾,隨後告假至下院,自取禾稈數把,披袈裟趺坐,左手執引磬,右手敲木魚,面向西方念佛,現神通出“火光三昧”45自化。雖成灰炭,仍能保持身貌,巍然不動。唐繼堯省長等昆明市民聞訊湧來瞻禮,鹹稱不可思議。虛老有《追悼具行禅人自化身生西記詩》二首,其一為: 

枯腸欲斷只呼天,痛惜禅人殒少年。

數載名山參谒遍,歸來念佛荷鋤邊。

助興梵剎同艱苦,密行功圓上品蓮。

   燃臂藥王真供養,孔悲顏殁尚淒然。(46) 

 虛老晚年於雲居山開示時,再次提起此事: 

(具行)雖然不識字,但很用功,《早晚課誦》、《普門品》等,不數年全能背誦。終日種菜不休息,夜裡拜佛拜經,不貪睡眠。常替人縫衣服,縫一針念一句南無觀世音菩薩,針針不空過。後朝四大名山,閱八年,再回雲南。是時我正在興建雲棲寺,他還是苦行,常住大小事都肯干……臨命終時……他將幾把禾稈,於雲南省雲棲下院勝因寺自行化去。及被人發現,他已往生了,其身上衣袍鉤環,雖皆成灰,還如平常一樣沒有掉落,端坐火灰中,仍然手執木魚、引磬……他每天忙個不休息,並沒有忘記修行,所以生死去來,這樣自由。動用中修行,比靜中修行,還易得力。(47) 

 虛老開示,向來以古德尊宿為例,很少提到自己的弟子,且在追悼詩中,以孔悼顏來比喻自己心中的悲痛,可見虛老對具行禅師是何等的贊賞和厚愛,也明確了虛老對“動用中修行,比靜中修行,還易得力”的農禅思想的大力提倡。 

 

 【二】、觀本法師 

 觀本法師(1868~1945),俗姓張,廣東香山縣人,家富。光緒十七年,中本省鄉試第七名舉人。後東渡日本,為橫濱大同學校校長。師笃信佛法,出家前即以其豐裕家產於澳門建立佛聲社、無量壽功德林等道場,弘揚佛法。民國十九年,師赴鼓山禮虛老為師受戒,虛老賜名明一。

 師叩問:“弟子己事未明,不能放下,乞開示。”

 虛老開示:“我平時教人放下,但是教你不要放下,且要挑起來……你要挑起來,乃能擔荷如來大事啊!”48

 師涕泣受教,虛老委為鼓山監院,並負責組織整理經板及刊印各種典籍。後虛老至曹溪復興南華寺,時在澳門弘法的觀本法師接虛老法谕北上韶關,虛老即請師為南華首座代監院。師為虛老復興鼓山、曹溪兩大祖庭助力甚多。民國三十四年,虛老擬推舉師出任廣州六榕寺方丈。然而師化緣已滿,於是年臘月初七日,在僧尼居士圍繞念佛聲中示寂,世壽七十八,僧臘十六。荼毗時,骨灰中現捨利子無數。綜觀法師一生,蓄道德,能任事,善文章,弘法度眾不倦,男女皈依者數萬人,著有《香光閣集》二十卷。 

 

 【三】、靈源和尚 

 靈源和尚(1902~1988),浙江臨海縣人。師幼年多病,三歲時頭頸長毒瘤,服百藥仍無效。家母信佛,為焚香禮佛而虔禱,並日誦觀音聖號,遂感菩薩攝護,瘤漸干癟,不藥而愈。師由是隨家人笃信佛法。民國二十一年(1932),師投鼓山禮虛老出家,九月十九日虛老親為剃度,序於寬印佛慧禅師座下,為徒孫輩,法名宏妙,字靈源。自是常住鼓山受具戒,習律儀,參禅法,學經綸,並參學諸方。1946年春,虛老於曹溪南華開壇傳戒,師赴戒期隨學。戒期畢,虛老返回雲門興建該寺,師隨往雲門,開山挑土,無役不與。是年,南華寺方丈復仁和尚退居,修圓和尚代理數月又辭,虛老命師接任。時神州不靖,事極艱繁,師不欲勉為,攝受丈席數月即謙辭,赴香港常住於大嶼山寶蓮寺。 

 1953年秋,師應南懷瑾居士及基隆佛教講堂普觀法師之請,赴台弘化。師感於基隆為國際商港,卻無一座十方叢林,乃於基隆相得一水環山抱之地,開基興建十方大覺寺,歷十年辛勞,終成基隆新興佛剎,其後安居的僧眾亦漸至數十人。為紹隆佛種,師於1964年、1968年兩次於寺開壇傳授三壇大戒,共為518名戒子具戒。 

 師親嗣虛老,禅教俱通,毗尼清淨,行履嚴謹,惜福儉樸,為臨濟宗第四十五世法脈傳人。莅台弘化後,幾乎足不出寺,一心率眾用功參禅,閒暇之余則畫佛菩薩聖像自娛。著有《梵網經集義句解》、《靈源夢話》、《山居雜語》、《淨業綱要》、《心經集注》,以及《佛菩薩聖像畫集》等。師於1988年7月17日在四眾弟子的念佛聲中安詳捨報,世壽87歲,戒臘55夏。師在台弟子眾多,目前較廣為人知的有中台山開山長老惟覺禅師,法鼓山開山長老(惟柔)聖嚴禅師,繼任十方大覺寺方丈的見性法師。他們繼承了虛老的法脈,在紹興佛陀的教法上有著不可限量的貢獻。 

 

 【四】、本煥和尚 

 本煥和尚(1907~2012),1907年9月21日生於湖北新洲。1930年禮本縣報恩寺傳聖法師剃度。同年四月禮武昌寶通寺持松和尚座下受戒。是年7月,前往揚州高旻寺依止來果禅師參禅,旋為侍者,五年後請為維那。1937年,朝禮五台山入住廣濟茅棚,刺血為墨,抄寫《楞嚴經》、《地藏經》、《華嚴經·普賢行願品》等經書二十余卷。1942年7月起閉關三年,三年中白天閱藏累計四千余卷,晚上放《瑜伽焰口》一千余台。 

 1948年,師南下廣東參禮虛老為師。1949年正月初八,師蒙虛老傳法,為臨濟宗第四十四世法脈傳人。當年四月初八,虛老委師為南華方丈並親為送座。於時局動蕩中,師不負虛老栽培與委托,領眾農禅,努力撐持祖庭,並於1949年、1950年、1953年、1956年組織開壇,敦請虛老回山傳戒。 

 1958年夏,反右事起,師蒙冤入獄歷15年,身處逆境而道心彌堅。 

 1980年,師獲平反後,以古稀之年應請為丹霞山別傳寺方丈,主持重建道場,開禅堂聚眾熏修,禅風之勁,為諸方禅和子稱道。1986年,師竟虛老未竟之願,至廣州,主持收復重建光孝寺。旋開山深圳弘法寺,主持重建湖北報恩寺、四祖寺、南雄蓮開寺、大雄寺等名剎。師在奮力重建禅宗道場的同時,致力護教安僧,紹隆佛種,多次主持或參與傳戒,並多次應邀赴海外弘法傳禅,著有《禅堂開示》一書。 

 師率門人悲心救苦,在抗擊非典和汶川赈災等國家危難時貢獻卓著,得到了社會的認可和政府的表彰。本煥長老修行80余載,足跡遍布海內外,行化南北,花開天下,為闡揚佛法、推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做出傑出貢獻,受到海內外佛教信眾的崇敬和愛戴,成就了禅門尊宿的地位。 

 

 【五】、佛源和尚 

 佛源和尚(1923~2009),湖南桃江莫氏子。18歲,投益陽棲霞寺智輝上人剃度,法名心淨,號真空。方七日,《楞嚴咒》已能背誦。 

 1951年春,為求決大事,師南行至廣東雲門禮拜虛老為師。虛老見而奇之,賜號佛源,留為侍者,得以晨昏聞法。同年八月初三,虛老於雲門丈室六祖真身前49傳師雲門宗法,賜名妙心,為雲門宗第十三世法脈傳人,傳法偈雲: 

妙心勝德不可量,恺志雄能振宗綱。

    佛慈梵暢摩诃衍,源遠流長法海康。(50) 

 1952年,“雲門事變”中,師為保護虛老及寺僧,毅然燃指供佛發願,秉受虛老慈命,不惜身命,赴京求助。在李濟深副主席、周恩來總理過問下,厄難得解。同年7月,周恩來總理、李濟深副主席四次電催虛老進京,師隨侍前往,悉心照料虛老起居,記錄法語開示,協助虛老發起成立中國佛教協會,主持和平法會、禅七。 

 虛老離開雲門寺後,雲門群龍無首。而雲門諸師以時世維艱,需大慧福德方可勝任,皆不肯承命領眾。虛老無奈,乃示監院印開,將合寺諸師名置筒中,在韋馱菩薩前上供祈禱後拈阄,連出三次者即為雲門方丈。遂得師名,眾皆歡喜。師臨危受命,於1953年六月初三韋馱菩薩誕日,晉為雲門方丈。《虛雲老和尚年譜、法匯》記述: 

 (虛老)將雲門事,付其徒佛源。佛源,湘籍,性沉毅,能任事,克紹箕業,以師之心為心,重建祖殿,完成海會塔未竟之功,使雲門於動蕩中復歸安定。連任至今。三災過後,佛日重光,雲門法運,其復興欤!(51) 

 然而諸行無常。1958年反右事起,師蒙冤入獄。1961年雖獲釋,仍受勞動監管於南華寺達18年。文革中,六祖、憨山、丹田三位祖師真身幾被毀,師不顧性命,冒死護藏祖師真身。 

 1979年,師獲昭雪,旋進京,受聘於中國佛學院教授戒律。 

 雖飽經滄桑,師未嘗忘記虛老之囑,韋天之托。1982年,師毅辭京城教席,重返雲門,復鳴祖師鐘板於山阿。其時雲門僅余老僧三人,危房數幢,經像法器蕩然無存。師既歸,日夜籌度,重建殿堂,農禅並舉,率寺僧耕種水田數十畝,果樹千余棵,修竹萬竿;復辦禅堂,每日坐香六支,冬季則五七專精參究;創辦雲門佛學院,培養解行並進的宗門接班人。德感龍天護佑,四眾仰皈,常住雲門依師熏修的僧尼恆盈五百眾。經師半個多世紀堅忍不拔的努力,雲門祖庭終於重現復興。 

 在駐錫雲門祖庭的同時,師尚應請攝受曹溪南華寺、湖南南岳祝聖寺、益陽白鹿寺、德山乾明寺等名剎方丈。於斯道場,師皆以臨深履薄的精神,清肅於內,莊嚴於外,禮賢下士,組織農禅、開壇傳戒、興辦法會紹興佛法。並委助門人興復雞足山虛雲寺、梅州千佛塔寺等祖師道場。師為紹興佛法嘔心瀝血,一生剃度、授戒、傳法、課徒、授皈依者數十萬,為海眾景仰的當代佛門尊宿。然而,臨終末後一著,師預知化機圓滿,赴禅堂向大眾告駕,仍自謙數十年來沒有照顧好大家,對不起大家,對不起祖師,向大家禮拜磕頭求忏悔,殷囑大眾努力修行,光揚佛法。而後,在門人的念佛聲中安詳捨報於雲門祖庭。門人珍師之教,收集師之法語、開示、詩聯、書法,編印成《佛源老和尚法匯》、《佛源老和尚墨寶選錄》流通。得之者,視為至寶。 

 

 【六】、淨慧和尚 

 淨慧和尚(1933~至今),湖北新洲籍。年十五,至武昌三佛寺剃度。1951年,慕名至廣東雲門禮拜虛老為師受戒。虛老並未立即答應師受戒之事,而予他一把鋤頭、六斤花生種子去開墾一畝荒地。經過一段時間考察,虛老方允師在雲門受比丘戒。後又蒙虛老慈悲,留為侍者,言傳身教,並與法兄佛源和尚等同嗣雲門宗法,虛老賜名妙宗,為雲門宗第十三世法脈傳人,表信偈雲: 

妙宗開化佛悲懷,道濟蒼生法界寬。

   淨戒嚴持崇勝德,慧命相傳般若燈。(52) 

 後又承虛老臨濟宗法,名本宗,為臨濟宗第四十四世法脈傳人,表信偈雲: 

當年二祖為心宗,求法忘軀立雪中。

   子志若能繼先德,芳名千載自流通。(53) 

 1956年,中國佛學院成立,由虛老勉勵報考,師成為該院第一屆學僧,並任班長。 

 1962年,師將收集到的虛老遺珍,編成《虛雲老和尚法匯續編》。 

 文革結束後,師回到北京,任中國佛教協會會刊《法音》主編。隨後同時擔任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河北省佛教協會會長;創《禅》刊,任主編;創河北禅學研究所,任所長;創河北佛學院,任院長;歷任趙州柏林寺、北京房山雲居寺、湖北玉泉寺、四祖寺等名剎方丈,主持重建邢台玉泉寺、湖北老祖寺、蘆花庵等道場。每年舉辦生活禅夏令營,率領廣大青年學禅,深有影響。倡導成立河北省佛教慈善功德會,慈善濟困之外,還設立多處宏德家園為眾多孤苦學齡兒童提供了完備的生活和讀書條件。 

 師“宗紹雲門,法傳臨濟”,為人謙卑,團結、組織協調、教化能力很強,所住持的道場既能保持旺盛的禅林古風,又能將弘法事業開展得轟轟烈烈,並於佛教有智慧的宏觀戰略思維,對教規教務開展多進嘉言54,為海眾所尊仰。 

 

 【七】、聖一和尚 

 聖一和尚(1922年~至今),廣東新會籍。19歲至香港蓮花山禮信求法師座下剃度。1943年,至曹溪南華寺禮於虛老座下受戒。旋任虛老弟子南華寺方丈復仁和尚之衣缽侍者,兼理財務。不久,遵虛老安排,助理廣東省佛教會事務。1944年,日寇陷韶關,師於炮火中冒著生命危險籌集糧食,以維常住。後雲游參學弘法於諸方數年。1948年返回香港後,刺血為墨,血書《金剛經》一部。潛心禅修,參透玄關,頓時不見身心,內外俱寂。1958年三月,赴雲居山谒見虛老,得承心印,賜名宣玄,為沩仰宗第九世法脈傳人,表信偈雲:

宣宏妙義繼先宗,玄玄泯跡事融融。

    聖解凡情空化影,一任逍遙自在人。(55) 

 師回港後,住持大嶼山寶林寺法席。1983年,受眾推舉為大嶼山寶蓮寺方丈。師秉虛老家風,率眾習禅熏修,三年一次傳戒如期舉行。並盡心籌劃,使天壇大佛工程得以圓滿開光,雄坐於大嶼山木魚峰之頂,接引十方人士皈心向佛。 

 師悲心宏願,虔誠護持廣東南華寺、雲門寺、江西雲居山、廬山、西安臥龍寺及普陀山、九華山、五台山普壽寺等祖庭名剎。應佛源和尚、一誠和尚、妙善和尚、仁德和尚等諸公之請,常至內地名山傳戒傳禅,講經說法,並應邀至美國、法國、日本、韓國等地弘法利生,普渡眾生無數。現師回住大嶼山寶林寺,一心課徒,規制嚴正,禅風淳樸,為海眾所尊仰。 

 

 【八】、宣化和尚 

 宣化和尚(1917~1995),吉林雙城縣人。母為優婆夷,少年即隨母親禮佛學經。22歲,至吉林三緣寺剃度。1947年,師南下廣東親近虛老。隨侍不久即得印可,有偈記雲:“雲公見我雲如是,我見雲公證如是。雲公與我皆如是,普願眾生亦如是。”56隨之,師受虛老請為曹溪南華戒律學院監學。1949年,虛老於南華傳戒,師受請為第四尊證。是年夏,師移居香港。1956年四月,師獲虛老傳嗣為沩仰宗第九世法脈傳人,法名宣化,字度輪,其表信偈雲: 

宣沩妙義振家聲,化承靈岳法道隆。

    度以四六傳心印,輪旋無休濟苦倫。(57) 

 1962年,師離港赴美國定居弘法。不久,在加州成立法界佛教總會,出版英文月刊《金剛菩提海》。1970年,在三潘市啟建金山禅寺。後建地藏寺,為尼眾道場。1973年,創立國際譯經院,將佛教典籍翻譯成英、法、西班牙語等多種文字,流通各國。1976年,在舊金山市創建萬佛城,設立法界佛教大學。1987年,邀請中國佛教僧伽法務團赴美舉辦水陸法會。1989年,邀請佛源和尚、一誠和尚、傳印和尚等12位中國高僧前往美國,主持萬佛城首屆傳授三壇大戒法會,為來自美、英、法、柬埔寨諸國的數百名戒子受戒。 

 師一生弘法利生,據不完全統計,先後在美國、加拿大、馬來西亞和中國的香港、台灣等地創立佛教道場27所,翻譯、印刷佛教典籍數百萬冊。宣講經典三十多會,留下弘法語錄、開示數十種,座下培養出包括美國、加拿大等國籍的青年僧才數千人,為佛法在西方國家的弘傳做出了較大貢獻,也成為虛老赴北美洲弘法的弟子中成就最大的一位。 

 

 【九】、傳印和尚 

 傳印和尚(1927~至今),吉林遼源籍。乃吉林遼源彌陀寺名尼能述法師親弟。受姐早年出家影響,1947年師發心在家鄉寺院剃度出家。1954年,師恭詣雲居山投拜於虛老座下。次年冬依虛老座下受戒後,親侍虛老左右,筆錄法語開示,深沐法恩。1957年,於雲居茅棚得嗣虛老心印,為沩仰宗第九世法脈傳人,法名宣傳,表信偈雲: 

月印心地本無生,川影毋勞真幻征。

    宣透現成個消息,傳持法界普光明。(58) 

 1956年,中國佛學院成立,師被選送就讀。文革期間,師結茅棚蟄居於雲居山,持戒潛修不辍。1981年,師受中國佛教協會公派,留學於日本京都佛教大學。1983年期滿回國,執教於中國佛學院。師現任北京市佛教協會會長、中國佛學院副院長、江西廬山東林寺方丈等職,然而師心隱淡,少涉塵世,頗有大隱於市之德范,一心潛修,授經育僧,尤其於戒律與淨土的研究和行持深為得力,深受四眾尊仰。著有《四分律戒本講義》、《中國佛教與日本淨土宗》。 

 

 【十】、一誠和尚 

 一誠和尚(1927~至今),湖南望城籍。師少年即隨父習石工泥作,並兼承父學鑽研土木工程設計、施工。因夙具佛緣,心懷出塵之志而常遭父母訓訴。至成年,對世事無常之感愈加,毅然摒棄塵緣,於1949年6月投望城縣洗心寺明心法師座下剃度。1956年3月,因慕虛老碩德,從湖南望城行腳至江西雲居山跟隨虛老修行,親炙禅法。是年冬,廣東南華寺傳戒,虛老為授戒和尚,雲門寺佛源方丈為教授。師隨侍虛老前往,並受戒品。1957年,得嗣虛老心印,輩序觀本法師坐下,為徒孫,名常妙,為臨濟宗第四十五世法脈傳人,表信偈雲:

                                  一為萬法主,誠乃聖賢心。

    常樂我淨德,妙性體泰清。(59)

 又續於虛老法子宣揚性福和尚座下,名衍心,為沩仰宗第十世法脈傳人,表信偈雲:

衍就妙法自巍巍,心空及第無是非。

   一法通時達萬法,誠到極處寶所歸。(60) 

 文革期間,師被強行下放為雲山墾殖場農工。而師佛心堅若金剛,堅持獨身素食,農工之余依然暗中誦經習禅不辍。文革後,師返回雲居山參與寺院修復。1985年,受大眾推舉,升座繼席雲居山方丈。嚴肅戒規,率眾農禅,重現虛老淳樸家風。安居、打七、傳戒,依期如法如律舉行,德澤普被,道風遠播。以此同時,師尚主持復興馬祖道場寶峰禅寺、湖南望城洗心禅寺,創《叢林》佛教季刊,復辦江西佛學院等。並多次應邀至海內及美國等地寺院傳戒傳禅,為紹隆佛法不遺余力,望重諸山。故於2002年10月,被推舉為中國佛教協會會長,掌舵中國佛教。 

 

 這些親炙於虛老的僧尼弟子們多能繼承虛老家風,重修持、嚴律儀、善於營建寺剎、統領僧團、弘法利生。無論是先於虛老圓寂的具行法師、觀本法師,還是離開大陸弘化他方的靈源和尚、聖一和尚、宣化和尚,或是文革後仍住世,在大陸弘化的本煥和尚、佛源和尚、淨慧和尚、傳印和尚、一誠和尚,他們無一不秉承了虛老家風,在復興名剎、培養弟子、弘揚佛法、慈濟眾生等方面興教利他,做出了令四眾敬仰的貢獻。尤其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在海內佛教遭受了長達十余年的文革法難後,身為虛老法嗣的本煥和尚、佛源和尚、淨慧和尚、傳印和尚、一誠和尚在百廢待興之時毅然肩起振興大陸佛教的責任,重整廢業,高樹法幢。不僅復興了數十古剎,還分別在江西、廣東、河北等地積極創辦數所佛學院以培養僧才,他們積極入世弘法利生:或印行佛經流通、或創辦高質量佛教刊物、或投身公益事業,當眾生有難時聞聲救苦廣行菩薩道,不僅得到政府表彰,更得到世人認可。 

 當然上述只是虛老海眾弟子中的十位,但由他們也足以管窺虛老弟子們的威德行止。在虛老圓寂已半個世紀的今天,其門下弟子依然在當今大陸漢傳佛教中所起的中流砥柱的作用,足可見虛老的教化之功,影響之遠。

結  

 應化於動蕩的年代的大德菩薩們,為挽救和振興瀕臨崩潰的中國佛教紛紛把脈開方。如果說來果禅師、印光法師等一部分大德,主張通過回歸傳統,一心參禅、老實念佛來拯救佛教,是抓住了維系佛教這棵大樹得以生存的“實修之根”;弘一律師等一部分大德,主張通過嚴持戒律、整頓僧綱來挽救佛教,是抓住了維系佛教生存的“戒律之根”;谛閒、圓瑛法師等一部分大德,主張從研習經教、弘揚經教開始振興佛教,是抓住了佛教的“經教之根”;太虛法師等一部分大德,主張佛教要振興,就必須扎根於現實生活,關愛社會,利益眾生,走人間佛教的道路,是抓住了佛教生存的“現實之根”;虛老則不是用單一菜品和方法,而是如將幾種蔬菜同時放進一口大鍋裡,用心烹調,成為一道營養豐富的對治佛教時弊及困境的“羅漢菜”。 (61) 

 而用以烹調這道“羅漢菜”的大鍋,就是名山大剎,祖師道場。因為名山大剎祖師道場的土壤肥沃——人傑地靈,有文化底蘊,有修行傳統,護法有力,向外輻射大,向後代傳承的力量持久。借助祖師道場的歷史文化優勢,通過復興名山大剎祖師道場、培養弟子、嗣衍五宗、弘傳戒法、制定規約、承傳法儀、挺身護教、整理古籍、弘揚佛法、慈濟眾生的方法,全面陪護佛教這棵大樹賴以生存和發展的修證之根、戒律之根、經教之根、現實之根等根系。 

 尤為可貴的是,親炙於虛老的佛源和尚、淨慧和尚、一誠和尚、本煥和尚、宣化和尚、聖一和尚、傳印和尚、滿覺和尚、體光和尚、靈源和尚等一大批弟子們,在虛老的言傳身教下繼承了虛老的品格、僧魂和行願。他們或漂洋過海弘揚佛法,將虛老的法脈傳到南亞和北美諸國。或留在大陸,盡管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佛教遭受眾所周知的沖擊,但他們心中的寺院巋然不倒,以堅韌頑強的毅力保住了自己的信仰,並頑強的生存了下來,保住了佛法的薪傳。劫難過後,他們出來復興名剎,傳承家風,興教利他,使虛老的法脈不斷得到繁衍茁壯。 

 回顧虛雲老和尚一生的行持及其建樹,旨在佛教的傳承與弘化,是謂“但教群迷登覺岸,敢辭微命赴爐湯”。他留給後世不僅是數十道場那麼簡單,而是給後世四眾弟子樹立了作為一名佛子如何安身立命的典范,示范了在現今社會如何才能真正振興佛教的妙方。以十比丘為代表的其門下徒眾所繼承的精髓也在於此。這就是為什麼虛雲老和尚和他的法嗣們,能夠支撐起中國漢傳佛教半邊天下的根本原因所在。 

                                   首發於2009年7月台北中國佛教會民國高僧學術研討會

注釋:

(1)、本文所述虛老誕寂時間及其一生行履,若無另加注釋,則為源自《虛雲老和尚年譜、法匯》,[大理]雞足山虛雲寺印行,1999年版。

(2)、田、譚二氏,後亦出家,田氏法名真潔,譚氏法名清節。詳見清節《清節尼來書》,《虛雲老和尚年譜、法匯》。

(3)、《皮袋歌》,見《虛雲老和尚年譜、法匯》,835頁。由此詩歌可窺見虛老出家時,對人生、佛法已有相當深入的參悟,且具有良好的文化素養。

(4)、鼓山湧泉寺,位於福州東南郊。唐建中四年(783),靈峤禅師開山。以歷史悠遠,殿宇千重,高僧輩出,人文荟萃,環境清幽,而為“閩邦第一名勝”。參見,文稷《福建佛教巡禮》,《福建佛教》,2006年第1期,35、36頁。又,2003年春,筆者禮鼓山,見寺宇幽淨依然,現任方丈普法和尚。

(5)、據虛老編《星燈集序》,基隆靈泉禅寺印,5、6頁記載,常開禅師,字善慈,湖北武昌籍。

(6)、據虛老《傳曹洞宗四十五世妙蓮老和尚塔銘》等文史:妙蓮和尚,諱地華,別號雲池,生於道光四年(1824)甲申七月十二日子時,寂於光緒三十三年(1907)正月,福建歸化馮氏。21歲,禮鼓山量老和尚出家。得戒於懷公。繼量老位為鼓山方丈。在鼓山位期間,籌募佛糧,募修殿堂,請頒《龍藏》,並建漳州南山寺、南洋槟榔嶼極樂寺等,功勳甚偉。見《虛雲老和尚年譜、法匯》。

(7)、古月禅師(1843-1919),號圓朗,福建閩清朱氏。出家後,於鼓山住山洞苦修數十年,入夜時可見於巖上放光,並能降蛇、伏虎、治病,當地民眾尊之如佛。繼妙蓮和尚位為鼓山方丈。晚年復興崇福寺,並於該寺圓寂。參閱陳錫璋《福州鼓山湧泉寺歷代住持傳略》,智者出版社,1996年,430-431頁;虛雲老和尚《增校鼓山列祖聯芳集》,鼓山湧泉寺版。

(8)、《虛雲老和尚年譜、法匯》,31頁,有“法師年已八十余,精嚴戒律,宗教並通”之說;903頁,有虛老作《融鏡老人真贊》:“華頂山中,這老和尚。道齊諸祖,行繼百丈。吳越欽尊,一山德望……”可見融老必為德臘俱尊的一代尊宿。

(9)、(10)、《虛雲老和尚年譜、法匯》。

(11)、關於苦行,僧那禅師對門人慧滿的開示:“祖師心印非專苦行,但助道耳。若契本心,發隨意真光之用,則苦行如握土成金。若惟務苦行,而不明本心,為憎愛所縛,則苦行如黑月夜,履於險道。”見明·瞿汝稷、清·聶先編集《指月錄、續指月錄》,[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98年。

(12)、《虛雲老和尚年譜、法匯》34、39、48頁記載,光緒九年(1883)臘月初二日,虛老於黃河鐵卸渡渡過黃河,到岸已晚,四處無人煙,歇足於路邊破草棚,夜下大雪,連續數日被冰雪所埋,饑寒交困,僅存一息。文殊菩薩首次化身為乞丐文吉前來救助,並與虛老有一段頗具機鋒的對話。文吉煮粥取雪代水,問:“南海有這個嗎?”答:“無。”問:“吃什麼?”答:“吃水。”釜中雪融化後,文吉指釜中水又問:“是什麼?”虛老無語。十多年後,虛老於高旻寺禅七開悟,復憶此事深為感慨,若當時踏翻鍋灶,看文吉有何言語?同書36頁記載,次年正月十三日,虛老痢疾病危,再次得到文吉救助。

(13)、法忍禅師,俗姓郭,曾於江蘇句容縣赤山結茅,禅風清越,被譽為當時智慧第一。參閱於凌波《中國近現代佛教人物志》,[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1995年,10-12頁。

(14)、《虛雲老和尚年譜、法匯》,47、48頁。

(15)、《宋高僧傳》,[北京]中華書局,1987年,286頁。

(16)、《古尊宿語錄》,[北京]中華書局,1994年,344頁。

(17)、“若不燒身、臂、指供養諸佛,非出家菩薩”。詳見《梵網經菩薩戒本》,高雄文殊講堂恭印,1996年版,29頁。

(18)、(19)《虛雲老和尚年譜、法匯》,50頁、55頁。

(20)、戒塵法師(1878-1948),湖北孝感人,在終南山隱修期間與虛老結為禅侶,佐虛老中興雞足山事,後任昆明筇竹寺方丈,修行與利生德望甚高。參見昆明市宗教事務局、昆明市佛教協會編《昆明佛教史》,雲南民族出版社,2001年,265-266頁。

(21)、虛老《辭世詩》,全詩見《虛雲老和尚年譜、法匯》,1233-1234頁。

(22)、文見《虛雲老和尚年譜、法匯》,1頁。

(23)、虛老《寬智居士請題自贊》,全偈是“憨憨呆呆老凍膿,顛顛倒倒可憐生。走遍天涯尋知己,未知若個是知音。挑雪填井無休歇,鬼毛作柱建叢林。耗費施主錢和米,空勞一生受苦辛。”見《虛雲老和尚年譜、法匯》,909頁。

(24)、(25)、虛老《重興曹溪南華寺記》,見《虛雲老和尚年譜、法匯》,148頁。

(26)、陳兵:《虛雲和尚全集序》,見《禅》,河北佛教協會,2008年第5期,11頁。同時可參閱陳兵、鄧子美著《二十世紀中國佛教》,[北京]民族出版社,2000年11月,290頁。

(27)、文見《虛雲老和尚年譜、法匯》,733頁。

(28)、吳立民主編《禅宗宗派源流》,[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8年出版。

(29)、素聞:《虛雲老和尚五宗法嗣錄》,《禅》,河北省佛教協會,2008年第1期,33頁。

(30)、虛老:《戒律是佛法之根本》,見《虛雲老和尚年譜、法匯》,397頁。

(31)、虛老:《方便開示·六月二十七日》,見《虛雲老和尚年譜、法匯》,381頁。

(32)、虛雲老和尚:《重刊三壇傳戒儀范後跋》,見《虛雲老和尚法匯》,[合肥]黃山書社,2006年,255頁。

(33)、《虛雲老和尚年譜、法匯》,448頁。

(34)、以上規約均見於《規約》章,《虛雲老和尚年譜、法匯》,793-834頁。

(35)、如《虛雲老和尚年譜、法匯》第99頁記載,民國十一年暮春,虛老應雲南省長唐繼堯居士之情,率眾設壇施設法事,以祈雪消除旱災喉疫,“越日,雪下盈尺,喉疫頓止”;169頁記載,民國三十五年秋,虛老應邀率眾於廣州六榕寺辦法會,“寺內绯桃,忽然著花,重台璀璨,得未曾有”。

(36)、《虛雲老和尚年譜、法匯》,64-65頁。

(37)、釋樂觀:《虛雲和尚上生廿二周年紀念感言》,見《海潮音》,1980年第10期,15-17頁。此法是吩咐尼眾每天提裝有糞便的瓦罐去砸侵占寺產的單位大門,抗爭多日,侵占單位終於歸還了寺產。

(38)、詳見岑學呂編著《虛雲法師年譜》,[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1995年,134-137頁。

(39)、虛老:《劫外余音序》,《虛雲老和尚法匯》,271頁。

(40)、虛老:《圓音月刊復刊弁言》,見《虛雲老和尚年譜、法匯》,1208頁。

(41)、(42)、《虛雲來和尚年譜、法匯》,109頁、134頁。

(43)、《虛雲法師年譜》44-45頁,同時還記述有虛老成功化解賓川群攻縣衙、李根源兵臨雞足山驅僧毀寺等共三列。

(44)、《虛雲法師年譜》51-53頁。同時可參閱楊維真《唐繼堯與西南政局》,[台北]台灣學生書局,1994年,184-188頁。

(45)、參見陳慧劍:《中國末代禅師》[台北]東大圖書公司,1998年11月,145-146頁。

(46)、《虛雲老和尚年譜、法匯》,101頁。

(47)、《虛雲和尚開示錄》,[大理]雞足山虛雲寺印,2006年,111-112頁。

(48)、鄭子健:《觀本法師事略》,見《虛雲老和尚年譜、法匯》,170頁。

(49)、抗戰期間,虛老將供於曹溪南華寺的六祖、憨山、丹田三位祖師真身請到雲門親為守護,直到1953年南華寺傳戒,才由佛源和尚等用轎子送回南華。

(50)、(51)《虛雲老和尚年譜、法匯》,1225頁,126頁。

(52)、(53)、見素聞:《虛雲老和尚五宗法嗣錄》。

(54)、如在中佛協會長會議上,淨慧老講到當前佛教界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俗氣、闊氣、官氣、霸氣等不良四氣,語重心長的告誡諸同仁,這四氣是敗家之象,要通過僧團的道風建設要堅持傳統化,僧團的管理要堅持律制化,僧團的弘法要堅持大眾化,僧團的生活要堅持平民化,依此四化克服四氣,才能興家興教。詳見《中國佛教協會會長會議在河南鄭州舉行》文中淨慧和尚的發言,《法音》,2008年第10期,第8頁。

(55)、素聞:《虛雲老和尚五宗法嗣錄》。

(56)、(57)見佛源和尚主修《新編曹溪通志》,[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0年9月。

(58)、(59)、(60)、釋紹雲《虛雲老和尚在雲居山》,雲居山真如寺贈送,1999,。

 

上一篇:一碗白粥 十種好處
下一篇:夢參老和尚:般舟三味與閉關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