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居士文章
:大德居士
勸谏是用一切的善巧把領導的正念提起來,而不是去抵觸領導者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
|
|
|
|
|
|
蔡禮旭老師主講 |
|
有一句話提到:“湯武以谔谔而昌,桀纣以唯唯而亡。”商湯、周武王,這個“谔谔”就是他們在朝廷之上,都是主動地納谏,希望大臣從方方面面給他們指出問題,生怕他們不講,所以大臣都對他們直言不諱,把很多客觀的狀況、基層的狀況告訴他們。桀纣,這些是暴君啊,他們在朝廷之上,底下的人都不敢講話,講話很可能就要拖出去被修理了。所以為什麼會興?能納谏。為什麼會亡?就是聽不進去意見。
魏文侯有一天剛好在哼著一首歌,他哼著哼著就說:“啊,我最高興的事,就是所有的人都聽我的。”他就這麼哼著這個詞,在那兒唱啊唱啊。結果他旁邊剛好有一位樂師,這個樂師是瞎子,名叫師曠。為什麼樂師是瞎子呢?因為他從事音樂,怕自己的專注力被眼睛分散,為了能夠譜出真的能教化人心的音樂,專注他的耳力,他就把眼睛給弄瞎了。所以古代人那種捨自己的身去成就別人的心,讓我們非常地動容。
當樂師聽到自己的國君在唱著這句話,他最高興的事,就是所有的人都聽他的,這個樂師馬上抱著他的琴,就往國君講話的地方沖過去,沖撞他的國君,而且是非常地勇猛。因為他瞎了嘛,他也看不准,他就聽著那個聲音,就沖過去了。結果魏文侯被他嚇了一大跳,趕緊閃開,但是因為太緊急了,魏文侯也跌下去,把國君的帽子摔壞了,前面那個帽帶散在地上了。魏文侯很驚慌,馬上說道:“沖撞國君判什麼罪?”旁邊的士兵馬上答道:“判死罪。”“好!”然後就把這個師曠抓住要去行刑。而這些讀書人每一次要被行刑的時候都是很從容,都會讓那個想殺他的人覺得很奇怪。樂師就很從容地對國君講:“國君啊,我既然是死罪了,你可不可以讓我講兩句話?”“好,你就講吧。”師曠就講:“我從小就聽到,堯舜都是希望別人給他很多的意見,桀纣就是自以為是、自大、自尊,都不聽人家的意見。我剛才聽到說‘我最高興的事,就是所有的人都聽我的’,我以為我是聽到了桀纣,所以,國君,我是要撞桀纣,我不是要撞你啊。”
所以事實上,勸人不是很復雜,就是把人的正念給提起來就對了,而不是要跟對方比高下,“我比較有德,你比較無德”,不是這個樣子。只要把對方的正念提起來,他馬上就能轉過來了。
你看,有一次齊景公最喜歡的馬被部下給養死了,齊景公很生氣:“來人啊,馬上給我拖出去砍了。”就要殺了那個人。這時晏嬰馬上就說:“這個人太可惡了,不用別人動手,我來就好了。”晏嬰馬上就上前去要殺那個人,並對那個人說:“我告訴你,你犯了三個大罪。第一,把君王最心愛的馬給養死了。第二個大罪,是讓國人聽到君王居然為了一匹馬殺人。第三個大罪,是讓所有的諸侯國都輕視我們的國君,居然為了馬殺自己的人民。你看你罪重不重?”齊景公說:“好了好了,放了他吧,放了他。”所以這個勸谏是用一切的善巧,把這個國君、把這個領導的正念提起來就對了,而不是很沖地去抵觸國君,或者抵觸領導者。
結果魏文侯聽到樂師師曠這麼說,他馬上就很慚愧,說:“不是他錯了,是我錯了。所以,把這個琴(就是沖撞他的琴,都撞壞了)放在我們的城門口,讓所有的人都看到我的過失。然後這個帽子也別修了,我每一天帶著它就能想起師曠給我的提醒。”你看這個領導者不簡單,這麼樣嚴於律己。 |
|
|
|
|
|
|
上一篇:不要錯過教導孩子品德的黃金時期
下一篇:蔡禮旭:正確引導孩子讀書的目的
|
|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