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大安法師:阿彌陀佛四十八大願講記之緣起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諸位大德比丘,諸位居士同修:

  在東林祖庭,我們一道來研討阿彌陀佛四十八大願,是非常殊勝難得的因緣,亦是諸位同仁宿世善根福德所致。佛經常說人生難得、佛法難聞、中國難生、淨土難信,確是真實不虛的。人身之難得,釋尊以盲龜值木來比喻。譬如浩瀚無際的大海中飄浮著一塊木板,木板上有一小圓孔。而海中有一只盲龜,每一百年浮出海面一次,很快又沉下去。當這只盲龜每一百年伸頭一次時,正好就伸進那塊漫無邊際漂流的木板的圓孔裡,其概率之低可想而知,而得人身卻比盲龜值木的幾率還要低,可見人身難得。難能才可貴,人的生命具有深刻的反省思維與超越的意向,又不乏堅韌的意志力,堪為修道的法器。是故十方三世諸佛都在人道中示現成佛,乃至忉利天人都期望命終能生到南閻浮提,行作沙門。所以我們要珍惜這一期難得的生命,在這一生完成了生脫死究竟成佛之大事。

  在這個娑婆堪忍的世間,能遇到佛,亦是很不容易的事情。我們沒有生在佛出興於世的時代,這是善根福德的缺乏。然而慶幸的是,我們還能夠生在佛的末法時期,還有聞法、誦經、研教、修行的機緣。能夠聞信阿彌陀佛的宏誓大願,此非於一佛二佛三四五佛所種之善根,乃是於無量佛所種植善根所致,吾人當生希有難遭之想。佛法不僅僅是一門學問,而是知行合一的踐履,是生命本體性的超越。它讓我們了解到宇宙人生的真相,知道生命的真正價值之所在。釋尊以大悲願力示現在這個濁染的世間,說法四十九年,給我們留下三藏十二部的智慧靈文,昭示宇宙人生的真相,指陳生命的目的與意義,其現量證悟境界,是吾輩凡夫心力所不及的境界,超情離見,不可思議。

  淨土念佛往生法門即是大不可思議之事,而且是跟吾輩眾生息息相關。每個關注生命價值的人,都應該了解淨土法門。一個人有幸能信受念佛法門,生命就會有一個完美的交待,有一個最殊勝的超越。這一生就像一塊跳板,由濁惡至淨善,由愚癡到智慧,由凡轉聖。而這個跳板亦非無因而有,乃是釋迦彌陀兩土世尊為我等特設的。佛種從緣生,兩土世尊為我等眾生提供的念佛往生淨土的增上緣,實在是一百千萬劫難遭遇的稀有因緣。

  淨土法門乃是阿彌陀佛以同體大慈悲心所興起的圓頓妙法。無量因緣,曠劫難遇。這一近緣由《佛說無量壽經》而發起。在靈鹫山上,釋尊眼耳鼻舌身意六根豫悅,頭頂上放出光明,光中有色,光色中顯出十方剎土的景像。當時侍者阿難即從座起,偏袒右肩,長跪合掌,恭問世尊:“今日世尊現出如是殊妙的瑞相,是我自侍佛以來從未見過的。是不是今日世尊住在最奇特的法裡面?是否世尊要為一切眾生做智慧的眼睛,導引眾生到殊勝的地方?如果不是這樣,何以現出這樣的威神光明?”釋尊慈悲而又帶獎勵性地問阿難:“你剛才問佛的話,是很有智慧見地的。這是出於你自己,還是有天人教你的呢?”阿難禀白:“是我自己眼有所見,心有所感,所以便如此向佛請問,並不是諸天教我的。”佛贊歎阿難:“善哉!善哉!你這一問,功德甚深!你這一問把無上圓頓的淨土妙法問出來!這一問的功德勝過供養一四天下的阿羅漢、所有的天人的功德百千萬倍,能夠救度末法無量無邊的眾生。汝今谛聽,今為汝說。”

  阿難恭敬地說:“唯然,願樂欲聞。”然後釋尊追述阿彌陀佛的因地。在過去久遠不可思議無央數劫——這個時間就非常之遙遠了,超出我們的思維,即便地球所有電腦聯網也難以計算出這時間的長度。在這悠長時間之前,有一尊古佛叫定光佛,在這個娑婆世界示現成佛。(定光佛又叫燃燈佛,就是《金剛經》裡提到的釋迦牟尼佛的授記師)向前推次第有五十三尊古佛示現世間,教化眾生。直到最後一尊佛就是世自在王佛。世自在王佛就是阿彌陀佛的親教師。這五十三尊古佛的示現昭示:諸佛如來慈愍不捨眾生,數數出興,施以教化,無非欲令一切有情出離生死,共證真常。同時也使我們對宇宙與生命的起源、文明的遞進發展等,獲得一個新的思維參照系。須知我們這個世間出現過多次高級的文明形態,有過種種的生命在這塊土地上生息、修道與成就。考古學家面對遠古文物,常會覺得不可思議。有些文物表證其所代表的文明程度遠遠超過現在人類的文明水准。那些古老的文字與符號,比如“卍”字吉祥符號,在釋尊出世前的往古文物中也都發現這個符號。史前文明中任一城邑聚落都有神廟,可見宗教作為文明的源動力,至深且廣。五十三尊佛所表證的以先覺覺後覺的形態,就不是一般進化論所能解釋的。同時也表明釋尊五眼圓明,照見久遠之事。在五十三尊古佛出世的時劫內,唯法藏一人能發超世大願,莊嚴淨土,普攝眾生。

  世自在王佛示現成佛的那個時代是太平盛世,眾生的壽命有四十二劫之長。每尊佛的名號都有內在深刻的意蘊,比如釋迦牟尼佛。釋迦是寂默的意思,牟尼是能仁的意思。寂默能仁是教化眾生的二大科目。因為這個世間眾生心緒散亂,劇若猿猴,於是便用寂靜沉默來對治;這個世間眾生大都缺乏仁慈恻隱之心,所以用能仁來對治。寂默乃無量壽,能仁表無量光,無量光壽即是阿彌陀,即是眾生本具的性德,也是眾生的佛性。是故釋迦牟尼佛名號內涵能有效地對治煩惱,開顯佛性。世自在王佛的名號亦具甚深含義。世是指五欲六塵的時空態中的眾生世界,是一個時間的概念;時間亦含攝著空間的概念。這尊佛超脫了時間和空間的制控,於一切法得最勝無倫的大自在,是故稱之為王。這尊佛的示現告訴那個時代享樂的眾生,應處塵不染,享樂而不貪戀,以般若空慧修行一切善法,便可於世間得大自在,否則難免六道生死輪回。這尊佛的名稱向那個時代的眾生傳遞著這樣一個教化的信息。

  在那個時代,有一個轉輪聖王,名世饒王,因聞世自在王佛說法,歡悅愉快,即發無上菩提心,捨去王位,走上出家修行的菩提正道,號曰法藏。法藏比丘才高德尊,意志堅韌,修行精進,心智明哲,禮敬諸佛,稱贊如來。以偈頌贊歎世自在王如來的功德,並向佛前初發無上菩提正願:“令我作佛,國土第一,其眾奇妙,道場超絕。國如泥洹,而無等雙。我當愍哀,度脫一切。十方眾生,心悅清淨,已至我國,快樂安隱。”其大願中,以“一切恐懼,為作大安”作眼目。

  吾輩眾生由業力所感,總是生存在諸種恐懼不安中。美國《人權宣言》將免於恐懼的自由作為人的基本權利,而恰恰正是這樣的人權難以得到保證。當面臨解聘下崗的時候,我們會有沒飯吃的恐懼;當非典流行時,我們有染疫喪命的恐懼;在道德風氣不良的環境中,我們有受騙上當的恐懼;面對漆黑的夜空,我們有對某種神秘力量的恐懼;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運作一家公司,有不知何日會破產的恐懼等等。這些恐懼都是建立在一種無法了解不能把握的狀態中。種種物質的、感情的、精神的恐懼,令眾生苦不堪言。所以,法藏菩薩要為一切恐懼的眾生作依怙,惠以安心安慰與安樂。所以他發起這樣的大願之後,就希望世自在王佛為他講經說法,能夠快速成就清淨莊嚴的剎土,令一切眾生快速生到這個剎土,快速圓成佛道。當時世自在王佛贊歎法藏菩薩的發願,肯定地贊許:“一定可以實現大願!譬如大海的水甚多深廣,一個人想用量斗去把海水全部取干,只要有恆心,經過無量劫,最終可以把大海水取盡,得到大海裡的妙寶。假使修菩薩道的人,也能這樣有恆心,至誠專一地修道,建構淨土,經歷無量劫,必然也會獲得與他所願求相當的果報。”世自在王佛為法藏菩薩開示至心精進之修行心要後,接著對他廣說二百一十億諸佛剎土中種種功德,廣大嚴淨之相狀。其中有淨土,也有穢土,令法藏菩薩有所選擇,撷其精華,摒棄弊陋,用以成就純淨無穢的剎土。

  法藏菩薩聽佛開示完畢,又承佛威神目睹諸佛剎土,發起更殊勝的大願。起初是佛給他講解,講解時用神通加持讓他看到,好像現代的視聽教育。然後法藏菩薩自己發起大心,得到了天眼通,自己隨時可以睹見他方國土,對他方剎土善惡粗妙諸情狀了然於胸。於是法藏菩薩入一寂靜處,專志思維,攝取莊嚴佛國清淨之行。如何建造超勝妙嚴的淨土,用何方法度盡一切眾生。對此法藏菩薩思維了五劫,用五劫的時間思維建構西方淨土的藍圖,足證法藏菩薩恭謹的態度,五劫思維的成果即是從大慈悲心、大平等心、無上智慧心中流現出四十八大願。

  法藏菩薩思維成熟四十八大願之後,再到世自在王佛所去禀告,繞佛三匝,頂禮佛足,合掌而住,然後白佛言:“世尊!我已經圓滿成就,思維攝取諸佛國土所有清淨莊嚴之行門。”世自在王佛便很歡喜地告訴法藏比丘:“汝今應該將你的願心大意對眾宣說,這是最適宜的時候,可使一切人天大眾,發起歡喜好樂的心,又可以令一切眾生得大依怙,獲大安樂。”法藏比丘禀白於佛:“惟願慈悲俯垂,聽我宣說殊勝大願,虔請世尊印證我所發的願是否恰當。”當法藏比丘宣說完四十八大願後,大地六種震動,天雨妙華,虛空自然發出聲音:“決定必成無上正覺!”正是因為彌陀大願乃法界不可思議之大事因緣,才感得如是殊勝瑞相。

  淨土規劃圖思維出來後,又經過無央數劫,積功累德,實施圓成。待到四十八願圓成之時,法藏菩薩也就法爾自然地成為阿彌陀佛。此時也就揭開了廣度九法界眾生的序幕。阿彌陀佛的大願就形成了光磁場力彌散在整個虛空法界,大願之海托護起法界所有眾生,吾輩眾生無一不生存在彌陀的大願之海中。吾人業障所覆,卻不知道這樁事情,就好像每日生存在空氣陽光裡面,卻不知道空氣、陽光對我們生存的重要性一樣;又如魚生活在海水中,卻意識不到水的存在。所以釋尊哀愍我等不知恩不報德的眾生,為我們講述這樁事情的真相。

  是故一切眾生都應當聽聞四十八大願,就象釋尊所說,假使三千大千世界滿中生起大火,也應不惜身命穿過大火去聽聞這四十八大願。何以故?因為聽聞到四十八願,生命的尊嚴與價值才能得到圓滿的解決;而未能聽聞到四十八大願,生存的意義與價值將有所缺憾不完美,無論世間的事業做得多麼輝煌,生命的真正價值亦無由實現。“朝聞道,夕死可矣!”斯語不虛。

  在大乘佛法的修行中,發願是菩薩修道之要件,願立則道業可成,願引導行持。人的任一行為都有相應的動機,菩薩在無量劫難行能行、難忍能忍的修行當中,菩提正願即是其行為的動力機制。業力眾生強盛的事業心大多受名利的驅使,如果沒有名利,可能就去休閒睡懶覺了。而菩薩受同體慈悲心使然,不為自己求安樂,但為眾生得離苦。這個心願成為他的行為動力機制,就會引發原子裂變似的巨大力量,令其無量劫捍勞忍苦地精進修行。阿彌陀佛大願全體地表現出對苦難眾生的無緣大慈、同體大悲,四十八大願沒有一願不是為饒益眾生而發的,即使是少量莊嚴自己福慧的願,其目的還是為了更好更快地救度眾生。可見吾人生命的升華,智慧的開發,轉凡成聖的大利原來全要從利益眾生的過程中才能達成。自他不二,信非虛語。

    阿彌陀佛四十八願的願目,在現存的五種原譯本中,數量與內容不一,漢譯和吳譯是二十四願,魏譯與唐譯是四十八願,宋譯為三十六願。自古迄今,多以四十八願為准。四十八願從內容上分,又有攝法身願(彌陀自證功德)、攝淨土願(莊嚴依報)、攝眾生願(成熟善根,往生淨土,疾速成佛)。這三類大願目中具有道德的、科技的、美學的、宗教的種種內涵,以圓融妙淨的理想性坐標為十方世界的文明校正方向,內蘊著菩薩嚴土利他的奧藏秘髓。下面將依據蓮池大師厘定的願目名,一一加以討論。

 

上一篇:淨空法師法語:我沒有學佛之前,常常遇到鬼
下一篇:大安法師:阿彌陀佛四十八大願講記之第一大願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