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空法師:你學佛能得多少利益全取決於真誠恭敬心
恭錄自《淨土大經解演義》
大乘佛法中心的目標就是明心見性,心性沒有內外。佛的示現,佛來接引,「仗自心之佛力接引,何難即生」。這個意思說得深,阿彌陀佛是誰?是自己心裡頭變現出來的,心即是佛,佛即是心。蕅益大師,明朝末年人,他老人家過世是在清朝,出生在明朝,過世在清朝。中峰禅師,元朝,比他早很多。中峰禅師在《三時系念法事全集》裡面說,他說「我心即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即是我心」,你看看跟蕅益大師這個話完全相同。「淨土即此方,此方即淨土」,這是中峰禅師說的,肯定心性是一不是二,也證明佛在大乘教裡常說「一切法從心想生」。《華嚴經》上講,整個宇宙,「唯心所現,唯識所變」,它真的是一不是二。這個東西要學習需要非常冷靜、安穩,清心寡欲,徹底放下,一塵不染,你才能體會,你才能契入,這個契入就是證得。大乘經上講的完全是事實真相,契入之後受用無窮。那是什麼?真正過佛菩薩的生活。心裡面還有雜念這個不行,這是把你的功夫統統破壞掉了。
今天這個社會找一個心裡沒有雜念的人,你去找,恐怕一百萬人裡頭找不到一個,你就知道這個事情有多難。不具足這個條件,大乘不容易契入,學習也只學習常識而已。我是兩次參觀英國倫敦的漢學院,我看到了,他們在學佛學、儒學、道學。我告訴他們,我說我學的跟你們是相反。怎麼相反?我學的是學佛、學儒、學道。外國人的文字我們看,從我們的左手到右手,佛學、儒學、道學。中國的文字是從右到左,用中國的來讀就是學佛、學儒、學道,不一樣。學儒要學得跟孔子一樣,學道要學得跟老子一樣,學佛要學得跟釋迦牟尼佛一樣,真得受用。搞儒學,孔子是孔子,你是你,你不是孔子,孔子也不是你,你學的是儒家的常識、道家的常識、佛家的常識,不得受用。不得受用,用佛法來講,不解如來真實義,你所研究的是你的意思,不是佛的意思,你解釋的經是你的意思在解釋,不是佛的意思,差很遠。我們看了之後就很清楚、很明白。
學校還邀請我,我很感激,我婉拒了。為什麼?到那邊去也是搞知識,它不是智能。搞知識,那不如我現在這個講經教學好,現在用這個方式,這叫現代化。有沒有真正成就的人?肯定有。在電視機面前,在網絡面前,有人在真干,少數,有人真干,有人真的成就了。學校沒有我們這個范圍大,我們這個全球有緣人,他在這個時候收看網絡、收看衛星,我們在一起學習,真能夠悟入。只要具足真誠恭敬,就能悟入;沒有誠敬,當面教都沒用。所以印光大師講得好,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百分誠敬就得百分利益,萬分誠敬你就得萬分利益。你能得多少,與老師不相干,與你自己的真誠、恭敬心有關系,古今中外教學沒有例外的,這個道理一定要懂。我們想真學東西,真正得到佛法,我們對佛菩薩不恭敬怎麼行?不真誠,學不到。具足真誠、恭敬,沒有老師教,你也成功。面對著經書就是面對佛菩薩,一遍一遍的讀,古人講的,「讀書千遍,其義自見」,就開悟了,千遍念下來,定得到了,定是清淨心,清淨心起作用是智慧,這開悟了,不需要別人講,自己就通達明了。這要很有耐心,一遍一遍的讀,十遍不開悟,百遍,百遍不開悟,千遍,千遍不開悟,二千遍,二千遍不開悟,三千遍,你就一直念下去,決定開悟。所以這個說明現前當來見佛都是自心之佛力接引,哪有不去的道理?阿彌陀佛不是外人,極樂世界不是別人的家,是自己的家,阿彌陀佛是自己的家人,你要能肯定。
...
人要有這樣的志氣,要真正好學,專樂求法,這樂是愛好,念去聲做動詞講,愛好,專愛好求法,求世間法、求佛法。世間法是什麼?聖人之法,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之法。也就是要求倫理、要求道德、要求因果、要求聖教,聖賢人的教誨,求法的心沒有厭、沒有足,學無止境。人生在世能活一百年的不多,時間很短促,要知道愛惜光陰,什麼最寶貴?光陰最寶貴。現在人也看重光陰,但是方向錯了,分秒必爭去爭錢、賺錢,去爭地位,都是名利。好學的人分秒必爭求學問,自利方便,求自利,方是方法,便是適宜,適當的方法,最好的方法是求學。「常欲廣說,志無疲等,正明利他」。論法無厭是利他,也就是說,自己學得的,喜歡跟別人分享。在古時候師道有尊嚴,要請法!所謂只聞來學,未聞往教。你親近善知識向他求教,他歡喜給你講;你要是說,我家環境比你好,你到我這裡來教我,他不來。為什麼不來?恭敬心不夠,誠敬不足,誠敬不足去了沒用處,你學不到。這個不是老師要擺架子,不是的,那你完全錯會意思。老師看學生,你能夠學多少,你能得多少,不在老師,在你的誠敬,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誠敬得十分利益。沒有誠敬心,佛菩薩來教你都沒用處,你什麼都得不到。所以老師教人,是看學生的誠敬,看學生的禀賦他能學多少,我們今天講看學生的程度,老師從這兒決定的。
我在年輕的時候遭遇是非常的苦難,一個人到台灣,在台灣無親無故,生活非常艱難,自己也沒有學歷,有能力沒有學歷,今天這個社會是需要學歷的,我的學歷初中畢業,人家會給我什麼工作?最低層的工作給我,多苦、多可憐!我遇到的三個老師都是我意想不到的,他們教我特別照顧。憑什麼?我沒有給老師送一塊錢,沒有錢,老師教我的時候是義務,不收學費而且特別教。你看章嘉大師跟方東美先生,上課在哪裡?在他家裡,一個星期給我兩個小時,星期天。憑什麼?我自己那個時候感到很幸運,十多年之後我才想到,就憑我那一點尊師重道的心,誠敬。我還有那麼幾分誠敬心,這個對老師的誠敬是小時候父母教的,這一生就占了這個便宜。沒有誠敬,老師不教你。
我們本來不敢求老師這個教法,只是求老師准許我旁聽他學校的課程,他在台灣大學教書,我們想去旁聽他的課程就心滿意足。沒有想到他自己開口,不要我到學校去,告訴我:現在學校,先生不像先生,學生不像學生,你到學校你會一無所得。我當時聽了涼水澆頭,這老師不要了,所以我的表情當然很沮喪、很難過,他看到了。我們這樣坐了大概有五分鐘,他老人家說:這樣好了,你每個星期天到我家裡來,我給你上兩個鐘點課。這到哪裡求?作夢也想不到,我跟方老師學哲學是這樣學法的。雖然我們的學歷程度只有初中畢業,以後方老師的學生知道老師這麼對我,所以他對我們也就特別另眼相看。跟章嘉大師也是如此,一個星期見一次面,兩個小時,三年如一日,憑什麼?就是印祖所說的誠敬,還有幾分誠敬心,大概老師一生遇到學生,有這點誠敬心的不多。所以心量大,可以教的不能放過,要好好的幫助他、成就他。我們感激老師的恩,我們今天對年輕人可以教的,有誠敬心的,我們全心全力幫助他。過去老師幫助我,這才能夠讓正法久住,世世代代有人才繼續干,續佛慧命。
念老的批注,「上句覺他,下句自覺。《淨影疏》曰:專樂求法,心無厭足,自利方便。」這是晉朝小慧遠法師在《無量壽經義疏》裡面解釋的,解釋這兩句。專樂求法,這是「求法不倦」,心無厭足,自利方便。這一句也是告訴我們,怎樣去求法,怎樣去修學。專字非常重要,樂是愛好,也就是我們常講的法喜。學一樣東西,如果不能夠生歡喜心,那就很難成就。如果充滿歡喜心,你肯定會成就。為什麼學東西得不到歡喜心?這個我們要深深去反省,要去觀察。凡是得不到法喜,就是沒有嘗到法味。古大德常常告訴我們,說「世味哪有法味濃」,世味是什麼?世間包括天上,人間天上這個滋味、趣味比不上法味。是真的嗎?我們幾個人修法能嘗到法味?為什麼古人那麼容易?我們看看過去這些祖師大德們,真的是法喜充滿。看看諸佛菩薩,細心去體會就明白了。我們為什麼得不到?這一定有問題。絕對不是說我們的智慧不如古人,福德因緣不如古人,這個講不通。這個三方面實際上說我們都超過古人,但是我們的學習不及古人,一定還有重要的因素,這個因素就是誠敬。印光大師常常告訴我們,一分誠敬你得一分利益,這個利益肯定就是法味,你有十分誠敬你就得十分利益。我們回過頭來反省,我們有沒有誠敬?
在現前這個社會裡頭,誠敬兩個字普遍的失掉,不知道什麼叫誠,也不知道什麼叫敬。這樁事情不能怪我們,為什麼?從小沒有人教,那你怎麼會知道!這兩個字是世間法裡面成聖成賢、出世間法裡頭成佛成菩薩第一個因素,我們要是沒有,怎樣努力的學都學不像,法味嘗不到。因為嘗不到法味,對佛法的信心就不能建立。說信佛,實在講是很勉強的,不是真信。我願意求往生,這個話也不是真話。為什麼?這個世間一切情執放不下。所以,學佛難就難在這裡。念佛為什麼不能往生?念佛的人很多,往生的人很少,我們細心去觀察,關鍵就在誠敬。什麼是誠?誠跟真是一個意思,真誠!要用真心,不能用妄心。用真心的人跟性德就相應,用妄心的人不相應。妄心是什麼?分別執著、起心動念。想想看,誰不用這個心?六道裡面的有情眾生全都是用的這個心。所以經上的比喻說得好,修道的人像魚子一樣,成道的人鳳毛麟角。我們把這些事情搞清楚搞明白了,把我們的毛病修正過來,我們才有希望。妄心,起心動念、分別執著這是輪回心,這種心用事,生活、工作、待人接物,決定出不了輪回,念佛也出不了輪回。只可以說跟極樂世界、跟阿彌陀佛結了個善緣,這是真的。在阿賴耶裡面,種下極樂世界阿彌陀佛的種子,這個種子古德有說,比喻為金剛種子,永遠不壞。這一生不能往生,來生後世遇到緣了,什麼緣?真誠,還是這個,什麼時候遇到真誠,這個緣就成熟了,往生就有分。我們研究經教,無論是哪個法門,八萬四千法門,哪個宗派,都有得三昧、開悟、明心見性之分,都有。如果沒有真誠心,那就再等。所以為什麼說凡夫修行成佛要經歷無量劫,原因就在此地。
...
我們的信心、誠敬心起不來,怎麼辦?研究這本經教。你要是真的把極樂世界認識了,搞清楚了,認識阿彌陀佛,認識極樂世界,那你就非去不可,你的誠敬心就生出來了。我們的誠敬心沒有生出來,對極樂世界模糊,聽說有這麼樁事,到底是真是假?所以心裡面總是猶豫不決。大乘經教很多,還想學這個學那個,多了!所以信心不一,往生這個願不懇切,這都是我們修學的障礙。那些真正念佛往生的人,沒有別的什麼功夫,他就是真信,真的相信,一點懷疑都沒有,真正想生極樂世界,跟阿彌陀佛的本願相應。佛不但是臨終來接引他,現前就得佛力加持,佛力一加持,你功夫得力了。我們現在很多人念佛功夫不得力,常常把阿彌陀佛忘掉,這個忘掉在佛家術語叫失念,失掉,念失掉了,常常失念。所以,淨念相繼他沒有辦法,淨念是斷斷續續,他不能相繼。相繼是一個一個接住都是淨念,都是阿彌陀佛,那就對了。我們常常忘掉,這都是證明我們的信不真、願不切,我們沒有誠敬心。
經教,特別是這一部《無量壽經》,《無量壽經》夏蓮居老居士為我們做出最好的一個會集本。他的學生黃念祖老居士奉老師之命,為這部經做批注,他不辜負老師,完成這個任務。他這個批注怎麼注的?集經論、歷代中外祖師大德對於《無量壽經》解釋的集大成,它也是會集本,太難得了!我們在古大德所有批注裡頭還沒有這種注法,集大成的注法。這裡面總共用了一百九十三種經論、批注,所以它內容太豐富了。我們讀這部批注,就把世尊四十九年在經教裡面所講到極樂世界的,他都引用,你看到了。中國古來大德、日本的大德、韓國的大德對於《無量壽經》的批注,他也都選擇了,都引用到。學這部批注,你就學了一百九十三種經論、古德的注疏,稀有,真難得!
...
所以我們的緣無比的稀有,過去這些祖師大德、過去學佛的人沒有這個緣分,我們不必去讀《大藏經》,《大藏經》全部擺在面前。這真的叫曜慧日,除癡闇,癡闇就是無明、就是愚癡。《華嚴經》曰:如來智慧無邊際,(剛才念過),一切世間莫能測,永滅眾生癡闇心。《華嚴經》這三句話非常重要,為什麼?因為我們今天的人太傲慢了,瞧不起古人,認為古人不如我們,我們聰明,會發明這些新的工具、科學技術,古人沒有。這種輕慢心、貢高心,是我們學習最大的障礙。你看印祖的話,我們不能不記住,「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你對於古人沒有誠敬,你怎麼能得到利益?你看經上「如來智慧無邊際」,他現在不相信,如來跟科學家比差遠了,科學家發明聲光這些電器,如來沒有,也不過就是講講說說而已,還一切世間莫能測,這些教授們看到這個,釋迦牟尼佛真會說大話。我初學佛的時候,台灣大學一個教授嚴一平,在台灣也小有名氣,他是學考古的,是研究甲骨文的,在台灣大學教書,以後辭掉教授去開書店,搞了一個藝文印書館,發財了。那個時候印《十三經注疏》,我第一部《十三經注疏》就在他家裡買的,那時候一套書四百九十塊,《十三經注疏》。這套書我送給慈光圖書館了,李老師辦圖書館,我送給他了。昨天我得到一部,跟我那個本子是一樣的,它是精裝五冊,字縮小了。我以前看的本子也是這麼大的書,但是字大,字比這個字大,同樣的版本。所以我們對古人,說釋迦牟尼佛講大話就是嚴教授講的。他跟我說,我笑一笑,因為我們年輕,他是我們長一輩,不好意思說他,不說話而已,觀念錯了。你看方先生不一樣,方東美先生對於釋迦牟尼佛佩服得五體投地。它講的是真的不是假的,一切世間莫能測,你不知道,你以為他說大話,還舉出《金剛經》,《金剛經》算什麼,像兩桶水倒過來倒過去,毫無意義。毫無意義,在中國流通了一千多年,讀《金剛經》的不知多少,六祖惠能從《金剛經》開悟的。現在像嚴一平這種人多,很多很多,這種心態在大乘不得其門而入。不但大乘,小乘也不行,你也不能契入。
所以我給一些同學提醒他們,我舉例子說,就像神秀跟惠能,神秀對佛法百分恭敬,他得一百分利益,惠能對佛法萬分恭敬,他得萬分利益,不一樣!不能說神秀沒有誠敬心,神秀有百分誠敬心,所以他在五祖會下是五祖大弟子。一般人都認為五祖傳法一定傳給他,沒有想到還有一個萬分恭敬的,得萬分利益的,這五祖傳給他了。我們對古人不尊敬,這真的叫大不孝、大不敬。所以古聖先賢他們的成就什麼?真的個個都是萬分誠敬。萬分誠敬怎麼來的?培養來的。你真能夠把這些經教真搞通了、搞明白了,你那個誠敬心會升級,從百分會升到千分,從千分會升到萬分,到萬分的時候,恭喜你,你就大徹大悟明心見性了。佛經上所講的字字句句你都會尊重,你都能夠信受奉行,你能夠契入境界,你的障礙全沒有了。障礙就是懷疑,從懷疑得到不敬,不能完全相信。現在的這些科學知識佛有沒有?有。近代外國一些科學家,研究量子力學的、研究太空物理的,我們看到他的論文,大乘經上全有,而且講得比他透徹,確實有超過而無不及。
所以方東美先生當年把佛法介紹給我,他的原話是這麼說的,釋迦牟尼,他不加佛,他說「釋迦牟尼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哲學家,佛經哲學是全世界哲學的最高峰,學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我這麼進佛門的。他又告訴我:佛經哲學今天不在寺廟。問他:在哪裡?在經典。這個指示非常重要,他老人家補充說,過去佛門這些祖師大德都是了不起的哲學家,各個都是有德行、有學問。現在呢?現在他不學了。再給我們點醒了。那我們要真學就得從經典上下手,你不從經典你學不到東西。從經典上來學習,誠敬是入門第一個條件。你要學釋迦牟尼佛、學佛經哲學,瞧不起釋迦牟尼佛,那怎麼行?瞧不起經典,那不可以。就是你有幾分誠敬心,你得幾分利益,這是真的不是假的。我們就想到了,釋迦牟尼佛為什麼不發明現在科學這些東西,為什麼不發展這個,他有能力,而且比現在科學家還高明,為什麼不發展?如果發展這地球早就毀滅了。現在科學家發展,才三百年,你看地球搞成這個樣子。怎麼造成的?科學技術造成的,因為大家都相信科學,對於古聖先賢都不理了,認為古聖先賢無能,不如我們自己,自己貢高我慢,提升得太高了,把祖宗不要了,不如我們,古聖先賢不如我們,佛菩薩不如我們,變成現在這個樣子。
...
現在學佛最大的障礙,就是心態出了問題,什麼問題?對佛不恭敬。實在講佛並不需要我們對他恭敬,佛要是貪圖我們對他恭敬,他是凡夫,他不是佛。恭敬到底意思在哪裡?恭敬的意思是屬於性德。我們今天要明心見性,明心見性要用什麼方法才真正能達到?一定用性德,性德與性德相感應。性德是真心,我們要見本性要用真心,妄心見不到性;不恭敬這個心是妄心,所以妄心不能見性。在古時候的教學,老師對學生的觀察,這是最重要的一個條件。老師看到這個學生對於課程非常重視,學習非常認真,對於老師、對於書本裡面的教訓他很尊重,這個學生一定有成就。所以老師怎樣?老師會特別認真教他。如果這個學生對功課很隨便,對老師也不是很尊重,老師怎樣用心教他,他都接受不了,道理在此地。換句話,老師會把他當作旁聽生,不會認真教你;但是老師認真教其它同學,那你就隨分隨力去學習,這個道理一定要知道。所以這種真誠恭敬是我們的性德表現在外頭,絕對不是老師要求的,不是。但是老師從這點看出來,你到底能夠吸收多少。所以印光大師講,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你十分誠敬你就得十分利益,你有百分誠敬你就得百分利益。
所以我在前面常常提出來,惠能大師在五祖忍和尚方丈室,他一生就聽那一次經,那一次頂多也不過就兩個小時,在半夜。《金剛經》沒講完,大概只講了三分之一,講到「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他就明心見性。不認識字,沒念過書,從來沒聽過經,為什麼他一下就能明心見性?我說他是萬分誠敬,他一聽他得的是萬分利益,就這麼個道理。五祖忍和尚底下還有一個學生,很出名的神秀,跟五祖大概有二十多年,也很了不起,他是五祖的助教。所以大家認為傳法一定是傳給他,怎麼會傳給惠能去了?我們可以這樣說法,神秀只有百分誠敬,他得百分利益;惠能有萬分誠敬,他得萬分利益。跟他十幾二十年,那個真心沒有露出來,所以沒有聽懂,祖師天天講,他沒聽懂,他只聽了個皮毛,沒有真正透徹了解。惠能大師頂多兩個小時,一堂課,提出他的心得報告五句話,「何期自性本自清淨」,沒有想到自性是清淨的,從來沒有染污過,成佛沒有染污,縱然在三途地獄也不染污,這真的不是假的。「自性本不生滅,本自具足,本無動搖,能生萬法」,這幾句話一說,五祖說行了,衣缽就傳給他,他真入境界。這幾句話神秀說不出來,全在誠敬兩個字。今天對於傳統的教育,對於大乘佛法,現在普遍缺乏的就是誠敬心。誰有誠敬心誰就得到,他就契入;沒有誠敬心,來聽聽,常識,佛學常識,來學一點知識,不是智能,不能開智慧。誠敬心能得定,誠敬心能開智慧,能大徹大悟。
...
佛的這些話,「隨順我教,當孝於佛」,絕對不是要求學生對他恭敬,不是這個意思,這個完全是自性的性德。孝順父母是性德,「孝」這個字不可思議,世出世間法可以說都是建立在孝道的基礎上。佛法是師道,師道的基礎是孝道。不孝父母的人決定不會敬老師,他要是敬老師那是別有企圖,不是真心的,是假意,這些我們都不能不知道。所以學佛頭一個就是孝道,淨業三福,佛說得多清楚,第一條第一句話「孝養父母」,第二句話才「奉事師長」,第一個要孝父母,第二個就孝順佛。不是把佛擺在第一,把父母擺在第一,所以佛法是師道,師道是建立在孝道的基礎上。從這個道理,我們就曉得,釋迦牟尼佛這些弟子們傳法,佛滅度之後,學生四面八方去弘揚,像佛一樣慈悲教學。可是我們看看它的結果,有些地方一、二百年就沒有了,有些地方三、四百年,有些地方六、七百年就沒有了,還有可以維持一千多年,最後也沒有了。唯獨在中國將近兩千年,什麼原因?中國基礎好,中國人講孝道,這個基礎好。其它地方不講孝道,所以它不長久;唯有講孝道的,佛法在這裡就久住於世,道理在此地,這很明顯的我們都能看到。
如果我們現在把孝道丟了,中國把孝道丟了,大概是一百五十年。一百五十年,第一個五十年疏忽,也就是講不重視了,講是講了,沒有辦法落實,在這個狀態底下。第二個五十年就是民國了,民國現在一百年,民國前面五十年雖然是講,沒有人行,有講的,沒有人做。最近這個五十年,講的人都沒有,別說做了,講的人都沒有了,這是危機。再過五十年就滅掉,孝道在中國就不存在,孝道不存在,佛法就不存在,同時會滅絕。中國傳統文化沒有了,佛法沒有了,人可得要受苦,那這個世間就不能來,就太痛苦,什麼災難都來了,天災人禍統統都來了。所以今天要挽救這樁事情,那個功德就無量無邊,沒有比這樁事情更大的。我們得怎麼拯救?拯救要靠年輕人。年輕人有善根,這個善根不是這一世的,過去生中曾經修積,有善根的他們這次又來了,這是有底子,那要遇到好的緣分,要有人教他,要有人幫助他,這叫外緣。這是我們迫切的一個工作、一個重擔,我們全心全力幫助他。把這些典籍保存,這是能做得到的,今天有錢就可以能做到。
...
今天社會出問題,許許多多志士仁人都在著急,尋求化解的方法,恢復正常的方法,我也遇到不少人。我們很冷靜、很細心去觀察,今天的社會災難真正的源頭只有一個,我們把祖宗的教誨疏忽了。不但是疏忽,可以說遺棄,把它丟掉不要它,現在出事了。那要怎麼解決?怎麼挽回?還得乖乖的真正忏悔,把老祖宗東西請回來問題就解決。在中國老祖宗教給我們的五倫、五常、四維、八德,就把這個東西找回來,中國的社會就恢復到太平盛世。在大乘佛法裡面,只要把三皈五戒十善找回來,問題就解決。幾個人真正的覺悟?幾個人真正回頭?幾個人能夠有誠意、有恭敬心,來對待古聖先王、佛菩薩的教誨?我們想想,早年在我們年輕的時代,親近一位長者表現出來的誠敬,比古人是比不上,比今人那要強得很多。我們的態度謙虛,真誠恭敬,言語簡潔,寫的文字規規矩矩,一筆一畫沒有潦草的。古時候的人看什麼?看人心端正、誠實、恭敬,他看這個,字寫的好壞沒有關系,一筆一畫整整齊齊,這叫敬。我們諸位細細看印光老法師的字,他不是個書法家,你細心看他的字,他的字一筆一畫很恭敬,這比書法家還可貴,為什麼?他真心流露。書法家是藝術品,字雖然好看,但是用真誠恭敬比不上印光法師。印光法師字雖然不是好看的,跟書法家不能比,可是他的精神,書法家比不上。從他文字裡頭看出他教別人誠敬,他自己做到了,一筆一畫絕不茍且。
我們在現在人當中,我每天人家寫給我東西很多,沒有一個是一筆一畫恭恭敬敬寫來的。古時候你要參加考試,考試官看到你的卷子寫得潦草不看,就不要你了。他頭一個是看這個,就看你有沒有誠敬,沒有誠敬,再好的文章也不取你。為什麼?你的才或者行,你的德沒有,取人第一個是取德,才是在第二,你頭一關就過不去。所以現在人不會寫字,這沒有關系,像印光法師那樣,一筆一畫整整齊齊、恭恭敬敬,那就是第一等的。世出世間法都從恭敬當中求得,沒有恭敬心,你命裡有這個財、有富貴,但是你的富貴享不久。命裡沒有深厚的積德,往往一生都保不住,享受幾年,晚年身敗名裂,那就福太薄。不知道惜福,有福的時候盡量去享,享完就沒有了,晚年可憐。世尊一生教人惜福,他自己做給人看,用現在的話說,決定不浪費,我們在經典上,可以看到釋迦牟尼佛的行誼。
...
「再者,當時會眾親見,不但見者獲益,更為後世聞者證信」。我們對這個經要相信,佛菩薩哪有打妄語的道理!當時在會的人見到,佛把這個信息跟我們分享,我們相不相信?不是親眼所見的,是看到當時與會人員大家都看見的,我們要相信。要相信釋迦牟尼佛是真語者、是如語者、是不妄語者、不诳語者,我們對佛要信得過。什麼人能信?自己會打妄語的人不會相信,自己不妄語才相信佛不妄語,所以這個信的人就不多。現在修學佛經的人、學古聖先賢的人,我們從佛經這個原理原則來做標准,你就會發現開經偈上所說的「願解如來真實義」,這樣的人真的是鳳毛麟角,找不到了。你要問為什麼?印光大師答復得很簡單,「誠敬」二字有沒有?他有一分誠敬,他解一分如來真實義;有十分誠敬,他解十分如來真實義。你有幾分?如果一分都沒有,你天天聽,聽上一百年不解如來真實義,你對於經教還是有很多問題,關鍵在此地。為什麼誠敬那麼重要?給諸位說,誠敬是真心,誠是真實不虛,敬是謙恭沒有傲慢。你看看,沒有誠敬的是什麼人?虛情假意、貢高我慢。這樣的人佛來跟他說,孔子來跟他說,沒用,真的得不到利益。
我們自己是個過來人,親自體會到的。我們在初學,換句話說,真的一分、二分的誠敬,這個誠敬功夫很薄,但是怎麼樣?能入門了。入門之後,我們那個誠敬心隨著年月年年增長,學了差不多三十年後,才可以說真相信了。我在學佛講經三十年之前(講經五十三年),三十年之前我講經的時候,還不是很相信,是不懷疑,信心不堅定,以前有懷疑、有問題。三十年之後沒有懷疑,可以說佛法裡面講信佛、信淨土,這個信字有了,理解也有了,不堅固。四十年之後堅定了,堅定不移不容易,要這麼長的時間,天天不離開經本。如果離開經本,完了,我們看到很多年輕時候學得不錯,到最後都變質了,什麼原因?經本丟掉了。念不行,念是修根本智,但是真正用讀經的方法修根本智的,我這一生還沒有見到一個。每天誦經求福報的,這個我見到很多,每天為什麼東西?求福、求升官發財這些人多,你說求根本智的一個也沒見到。讀誦原本就是求根本智的,現在用這個方法去求人天福報,所以他不是真的。傲慢的習氣很多人自己不知道,別人有沒有人敢說他?沒有。我跟李老師十年,這方面學到不少,老師告訴我,四十歲以上的人不能講了,錯讓他錯吧,別說他了,不能接受就變成冤家對頭,他懷恨在心。
...
所以,專精行道,「若就本經,則勸一向專念」,發菩提心,一向專念。「動作」是行動,「瞻視」是看,「徐」是緩,故『動作瞻視,安定徐為』。這是必須要學的,學什麼?學穩重、學安詳、學鎮定,要把現在的那種心浮氣躁要把它洗干淨。人要表現的是心浮氣躁,你就知道,他再勤奮、再精進、再努力,他所學到的東西都是皮毛常識,真正的內容他得不到。印祖所說的「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那個利益是真的。世出世間聖學都要用真誠心去學習,我們學其它宗教經典也是一個道理。我跟許多人談到學習的問題,我跟馬哈迪長老說我讀《古蘭經》。他問我,你是不是讀中文的翻譯本?我說是的,我有好多版本,我讀《古蘭經》,我說我是最虔誠的穆斯林。他看著我。我要不是最虔誠的穆斯林,我體會不到經裡面的奧義。他點頭。我們讀《古蘭經》要是把它看做那是回教的,這裡頭有個界限,你所讀到的是皮毛常識,你怎麼能了解它?我說我讀《新舊約》,我是最虔誠的基督徒。印祖說的,一分誠敬你得一分利益,十分誠敬你得十分利益,你有百分誠敬你就得百分利益。所以我們讀的,我也曾經講過,我講過《古蘭經》,他們聽了很歡喜,覺得我講的不比阿訇差。我講的《玫瑰經》在天主教已經流傳開,光盤已經到處都有了。你不是真正虔誠,你怎麼能知道它的意思?
我們帶頭來學習,我們學習他們的經典,他們也會學佛的經典。但是他們學佛的經典,可能也學一點皮毛常識。什麼原因?誠敬心做主的,他有真正的誠敬心。我們翻開《聖經》,用對阿彌陀佛的真誠、對釋迦牟尼佛的真誠來對耶稣,來看耶稣、來看摩西,我們能看經典裡頭有真東西。我們翻開《古蘭》,就是對諸佛菩薩那種誠敬來對穆罕默德。世出世間一切法離不開一個誠,人要能把這個東西掌握住,你決定有成就。真誠的人心是定的,心是清淨的,浮躁的人沒有真誠,離經叛道的人沒有真誠,自以為是的人沒有真誠。真誠的代表,孔子算是不錯的,「述而不作,信而好古」,把真誠表露出來了。述而不作是謙虛恭敬,謙德。《了凡四訓》裡講謙德講得非常之多,「滿招損,謙受益」,《尚書》說的。自以為是,這是滿招損,人家看到你的態度,對你敬而遠之。
你謙虛恭敬真得到利益,為什麼?別人真教你,真勸導你。自己許多過失自己不知道,誰肯跟你講?沒有人。在古時候真正說你過失的只有三個人,你的父親、母親,你的老師,這三個人。朋友不敢說,說什麼你不接受,這交情就斷絕了。朋友之間相處要知道察言觀色,口裡說,很謙虛恭敬,請你指教,你要馬上去批評他的時候,你看他顏色就變了,臉就紅了,就不能再說了,話題馬上要轉開,否則的話,再見面就難為情了。現在麻煩大了,父母不說你了,老師也不說你了,你如何能改過自新?那怎麼辦?現在只有找古人。《了凡四訓》好,像《感應篇》,都是古人作品,《弟子規》,全是古人作品,找這個。要想真成就,把聖賢的條件具足,基礎打好,這些東西不痛下功夫做不到。把它看淺了,那問題就嚴重,像蓋大樓,你永遠沒有地基,你怎麼可能成就?中國現在這些典籍還有,家規,我記得好像有家訓、家規,有人把它專門收集起來印成一套書,是從別人家譜裡頭搜集的,這個很好。曾國藩的家訓、曾國藩的家書都可以讀,都是很大很大的幫助,特別對於現代的社會,這真是自求多福。現在找一個好人來勸導我們,找不到了,人家不敢。安定徐為,就是一舉一動都安詳鎮定,從容不迫。
『倉卒』,匆促,慌忙。倉卒就是現在所說的心浮氣躁。『谛』,審慎。「作事慌忙,必將失敗與後悔」。可是現在的社會要求的是快,動作要快,講求效率。我們細心去觀察,稻盛和夫他違背了今天社會上一般的要求的原則,他違背了,他走中國古老的路子。五十多年的經營,沒有失敗,營業從來沒有虧欠。看看別人的公司,在金融風暴泡沬經濟的時候都有受傷害,他如如不動,這些地方能看出。別人看起來心浮氣躁,他老人家安詳鎮定,從容不迫,所以對他不產生影響。不該做的決定不干,所以不義之財,他沒有貪心,不勞而獲這個事情他不干。商場上投機的生意人家勸他做,他不做,他說這個是不勞而獲,投資房地產。他要做的,自己一定是真正辛辛苦苦去耕耘收獲的,他說這是他應該得的,投機取巧這是萬萬不能做,所以一生永遠立於不敗之地。而且營利,他不把自己看成第一,他把員工看成第一。營利利益歸誰?第一個歸員工,員工他們的辛勞,不忘記他們,第二個顧客,為顧客服務,第三個,還有利益,是公司的。所以他的員工把公司看成自己的家,他真干!實際上他就是把中國古代家庭家道、家規、家學、家業他繼承了,他用企業做成功了,這些以前我們不知道。我教胡小林的就是這樣一個想法、看法。胡小林做到了,規模沒有他大,做得很穩當。稻盛先生這兩個企業值得去參觀、去學習,企業家應該去好好的考察。稻盛先生身體還不錯,有機會可以請他來講學,特別是企業界。他的經驗很豐富,他的學問全部都是得自於中國傳統二、三千年前老祖宗的教誨。
...
東方的聖人,佛所說的「一切眾生本來是佛」,這是正知正見,中國老祖宗說的「人性本善」這是正見。西方人不承認人是善的,他們提倡的,人都是惡人,人都是自私的,人要是動個念頭幫助別人,肯定他別有用心,他有企圖,跟東方人完全相違背。在這個時候,我們是跟古人學還是跟西方人學?
現在人崇尚西學,否定祖宗,不相信世間有聖人。古聖先賢教你的東西,他們心目當中,都是這些聰明人設計這些愚弄人民,來維持他封建的勢力,他是這麼個想法。誰是誰非?誰是正、誰是邪?今天社會動亂,地球災難現前,這是業因所感的果報擺在面前。災難的因是什麼?我們要用什麼樣的心態來應對?西學沒辦法了,他們現在急著到東方來找,到印度去找,希望能找到化解劫難的方法。即使他找到了,他能不能相信?能不能像印光大師所說的,用真誠心來接待?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如果沒有誠敬心,拿著什麼心理?懷疑的心,試試看有沒有效,這就難了!
...
現在的人普遍沒有誠敬,不講誠敬,認為誠敬是封建時代古老的東西,是那些聰明帝王用這些東西騙老百姓的。現在人用什麼心態?都要懷疑,打問號。你說好,拿證據出來證明你是好人。這樣的心態,學古聖先賢之道不行,他自己的關口太緊了,對古人東西也是懷疑,所以他永遠不能開悟,永遠學不到東西,再努力、再認真只能學個皮毛、學個常識,今天講的佛學。學佛他不可能,學佛要從孝親尊師下手,要從真誠下手、恭敬下手。
不是佛不慈悲,不是佛菩薩吝啬、吝法,不是。佛菩薩說的老實話,沒有東西給人。佛菩薩所有的那一套,都是你自性裡頭本來有的,你自性裡為什麼不能夠流出來?就是因為貢高我慢,沒有誠敬心,把你的門堵塞,你自性裡頭無量智慧、無量德能、無量相好統統透不出來;你能把門打開,不就顯示出來了,跟諸佛如來無二無別!你為什麼不把那些障礙放下?問題在這個地方,不能不知道。諸佛菩薩對一切眾生的這種慈悲,你這種心態感受不到。慈悲確實加給你了,跟加給諸佛菩薩沒有兩樣,諸佛菩薩能接受、能得受用,你排斥,你不能接受,所以你不得受用。佛在經上講得很多,你自己也會講,「一切法從心想生」,你的心想不誠、不敬、不仁、不義。所以,佛菩薩對你沒有辦法,只好在旁邊看著什麼時候回頭,人要一回頭,誠敬心就生起來了。
誠敬要不要學?不要學。我早年在台灣,看到一個普普通通的人見到蔣總統,他自然就好像那個恭敬態度就流露出來,沒有人教他。說話聲音低了,走路腳步慢了,行動緩和了,他自然那種恭敬心出來了。確實沒人教他,都是從內心。所以,「誠於中而形於外」,一點都不錯!所以止惡向善,去邪從正,回小向大,捨偽存真,要真干,要真懂得。如是則『自然感降,所願辄得』,你真能夠依教奉行就「自得感應,佛力冥加」,三寶冥冥當中加持你,「凡所願求皆得圓滿」。由此可知,說「佛氏門中,有求必應」,我們把「佛氏門中」刪掉,「世出世法,有求必應」。向誰求?向意念當中求,念什麼它就現什麼。我們念善,善境界現前,我們念惡,不善境界現前,沒有一法不是心現識變的,所以自得感應,一切願求皆得圓滿。善願,圓滿的善,惡念,圓滿的惡,一切法從心想生。依著經戒的教誨,那是善願,那是善的圓滿;違背經戒,那是惡的願,惡的圓滿,大災難是惡的圓滿。道理搞清楚、搞明白,就曉得佛教裡沒有迷信、沒有妄語。
...
時時刻刻要存這一個心,幫助正法久住。正法在哪裡?我們的起心動念、我們的言語造作就是正法,正法不在外面,在自己。自己做到了,正法久住都在我身上。我這個身不能常住,身有生滅,我要傳給別人,一代一代的傳下去,正法就不會滅了,傳的人愈多愈好,傳的面積愈大愈好。這是什麼?這叫報佛恩,這是孝道。
我們自己做得再好,如果不傳,那到此就為止了。最重要的,傳人。中國老祖宗所謂「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後是什麼?沒有傳人,到你這就終止,這是對不起祖宗,對不起老師,對不起佛菩薩,對不起祖師大德。世世代代傳,我接受到,我享受到,我能不傳嗎?什麼是報恩?傳法是報恩。真正具足傳法的條件也不是容易事情,這樁事過去老師常講可遇不可求。李老師常常告訴我,學生找一個老師不容易,到什麼地方去找好老師?老師要找一個傳法的學生就更不容易。真正遇到,無量的歡喜,這一生沒有白過了。就像接力賽跑一樣,我接到這個棒子,我底下有人,我可以交棒,我能傳下去了。如果我這個棒交不下去,到我這終止,我是罪人。
一個好老師,一生當中能遇到嗎?不見得。有許許多多一生遇不到一個傳人,怎麼辦?著書立說,寫成文字傳給後代,希望後代有人看到這部書,他受了感動,他認真學習,依教奉行,他就接班接上去了,用這個方法。孔子跟孟子沒有見面,孟子是孔子的傳人,這個大家都承認。沒見面。孔子過世了,孔子的書,寫的文字留在世間。孟子得到了,非常歡喜,依教奉行,讀孔子的書,學孔夫子之為人,有疑惑的地方向孔子弟子請教。孟子那個時代,孔子的弟子還有幾個在世間的,向他們請教。他學得很像,所以後人尊孔子為至聖,尊孟子為亞聖。你看當時跟孔子在一起學習的,沒有人能比得上孟子,在中國歷史上開私淑弟子之門路。我的老師不在世間,他的著作在世間,我依靠這個學習,真是他的弟子,真正是他的傳人。在佛門裡面也有一個顯著的代表,蕅益大師,蕅益大師私淑蓮池。蓮池大師往生了,沒見過面,蓮池大師的著作在世間,他得到了,歡喜,讀誦,依教奉行,學得很像,很像蓮池大師。蓮池大師,淨宗第八代的祖師,蕅益大師第九代。
所以真正發心肯學,老師不在面前沒有關系。孔子的著述流傳到今天都還在,這兩千年中沒有再出一個孟子,什麼原因?不是不能,而是不肯。真正肯學,直接繼承孔子,像孟子一樣,是做得到的,不是做不到。孟子把孔子東西學到家了,就是四個字依教奉行,沒有自己的意思。後人依教奉行裡有自己的意思在裡頭,就破壞,學習成績就降低了。豈不是印光大師所說的誠敬,孟子對孔子有萬分的誠敬,他得到圓滿的利益,萬分利益,後人對孔子有百分誠敬、有十分誠敬;十分誠敬的,君子,百分誠敬的是賢人,萬分誠敬才到聖人。為什麼我說人人能做得到?釋迦牟尼佛說得很清楚,「一切眾生本來是佛」。孔子本來是佛,你本來也是佛,你怎麼能做不到?你能做到。只要把妄想分別執著放下,你就是本來佛。孟子放下了,而且放得很早,他體會到了,他說「學問之道無他,求其放心而已」,這個心是什麼?這心就是妄想,你把妄想放下就是。惠能大師放下了,跟釋迦牟尼佛境界無二無別。這些菩薩、羅漢也都放下,沒有放干淨,沒有徹底放下。這個東西難,說起來容易,做起來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