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空法師:修淨土的人多,會念這句佛號的人不多
恭錄自《淨土大經解演義》
【汝等得佛經語。熟思惟之。各自端守。終身不怠。尊聖敬善。仁慈博愛。當求度世。拔斷生死眾惡之本。當離三塗憂怖苦痛之道。若曹作善。雲何第一。當自端心。當自端身。耳目口鼻皆當自端。身心淨潔。與善相應。勿隨嗜欲。不犯諸惡。言色當和。身行當專。動作瞻視,安定徐為。作事倉卒。】
就是倉促。
【敗悔在後。為之不谛。亡其功夫。】
這段經文佛勸導我們要修善。念老的批注,「右經文乃如來普勸聞經之人專精修善也」。大家要注意到,這是《無量壽經》,《無量壽經》的目標是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往生極樂世界這個善行要,不能說我不干了,我天天在家念阿彌陀佛就能往生。在家裡念阿彌陀佛,這個行善的心要有,行善的事可以沒有,這行善的心要是沒有,跟阿彌陀佛不相應。阿彌陀佛大慈大悲,天天到遍法界虛空界去度苦難眾生,你行善不要了,你想到極樂世界去享福去,人家不要你,不合格,所以這個要想到。
『佛經語』,批注裡面說的,「通指捨惡修善、背塵合覺之一切法門」。八萬四千法門,這一部《大藏經》,每一卷都是佛經語,內容總不外這個原則,總的來說十二個字,「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這十二個字把佛所說的一切經全包括了,前面兩句斷惡修善是戒律,三藏經典裡面的律藏,經藏跟論藏就是自淨其意。這一首偈有四句,後頭還有一句,「是諸佛教」,就是這三句話是諸佛,諸佛是一切佛,包括過去佛、未來佛,過去、現在、未來一切佛教化眾生,就是前面這十二個字。捨惡修善就是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背塵合覺就是自淨其意,包括一切法門。「別則專指彌陀一乘願海、六字洪名之淨土三經」,其中第一那就是本經。經教那麼多,我們學哪一種好,這給你指出來,阿彌陀佛一乘願海、六字洪名,這個功德不可思議。前面講了很多,都應當要把它記住。一乘這是最圓滿的,一乘是什麼?是作佛。不是二乘,二乘是大乘、小乘,這是一乘,小乘作阿羅漢,大乘作菩薩,一乘是作佛。
所以要曉得,淨宗法門是一乘,一乘不多,《華嚴》是一乘,《法華》是一乘。怎麼樣辨別?這一生當中能成佛的,這個法門叫一乘;一生當中不能成佛的,只能證到菩薩的,這叫大乘;這一生當中只能成阿羅漢,還到不了菩薩,這叫小乘。都是從一生來講的,這個法門你一生就往生,往生極樂世界就是阿惟越致菩薩,阿惟越致菩薩就是成佛。所以它屬於一乘經,這是非常非常可貴。它的修行方法就是六字洪名:南無阿彌陀佛,這六個字的功德不可思議,前面統統講過。要會念,說老實話,修淨土的人多,會念這句佛號的人不多,為什麼?他沒有把他的妄想分別執著念掉,他沒有把他自私自利念掉,他沒有把名聞利養念掉,他沒有把貪瞋癡慢念掉,就不會念,他不會。會念的人怎麼樣?就像宗門大德所說的,「不怕念起,就怕覺遲」。淨宗提起佛號就是覺,我眼見色動了貪心,阿彌陀佛,歸到彌陀,貪心就沒有了。第一念不怕,就怕那個念念相續你就造罪,第二句就是阿彌陀佛,這叫會念。用這一句佛號,把所有的惡念打掉,把所有的雜念打掉,把所有不需要、不相干的念頭統統掃得干干淨淨,這叫會念。那個念法,大聲念、小聲念、快念、慢念、什麼聲調,那個不相干,沒有關系。關系是你真的把你的惡念、雜念念掉,那叫正念;念了一輩子佛,雜念都沒有斷掉,叫不會念,白念了。念佛也變成一種妄想,你說冤不冤枉?
淨土三經,這專講淨土的,三經第一就是《無量壽經》,第二是小本《阿彌陀經》,第三是《觀無量壽佛經》。《阿彌陀經》跟《無量壽經》稱為小本、大本,內容完全相同,一個說得簡單,一個說得詳細,它是一部經,所以《彌陀經》擺在第二,《觀經》擺在第三。《觀經》是什麼?《觀經》是講義,裡面講了兩樁事情,第一個講理論,第二個講方法,《觀經》就講兩個,是這兩方面的細講,叫《觀無量壽佛經》,三經都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