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文匯報 作者: 席傑坤
提起林則徐,很多人會想到他的“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無欲則剛”等名言,而若說到林則徐關於子孫與財富有關的名言時,自然會想到“子孫若如我,留錢作什麼?賢而有財,則損其志;子孫不如我,留錢作什麼?愚而有財,則增其過”這擲地有聲的話。殊不知,早在西漢時期,已有人說過類似的話,並身體力行之。
這個人就是疏廣。
西漢宣帝時,劉奭被立為太子,後來繼位為漢元帝。昭君出塞,悔青了腸子的正是這位漢元帝。疏廣則是劉奭任太子時的太子太傅,也就是太子的老師,負責教育太子。
一次,太子劉奭的外祖父許廣漢認為太子太小,想讓自己的弟弟許舜監護太子家,漢宣帝於是征求疏廣的意見,疏廣說:“太子是未來的君王,其師友應該是天下英豪,不宜獨親外祖父家,而且太子已經有了太傅少傅,官員齊備,再讓許舜監護太子,視人以私,不利於宣揚太子的德行。”漢宣帝也深以為然,此事便不了了之,並由此更加器重疏廣,多次予以賞賜。
教育了五年,太子十二歲時,已經通曉了《論語》《孝經》,疏廣認為自己已盡到了職責,功成名就,就與同為太子老師的侄子疏受商議急流勇退,主動辭職,希望能告老還鄉。漢宣帝看到疏廣確實年事已高,便准許了二人的請求,並與太子賜二人黃金七十斤。
拿到這麼多黃金榮歸故裡的疏廣,既沒有分給子孫,也沒有置辦田產,而是天天宴請族人和故交,盡享晚年之樂,並多次問剩下黃金多少,催促家人將金子兌換以供應每日的酒食。一年多過去了,疏廣的子孫看到老人天天如此,不免擔心黃金很快用完,又不好意思自己去勸說,便請人勸疏廣為子孫後代考慮考慮,多買些土地和房屋。
誰知,疏廣聽到勸告後卻認為,家中已有的田地和房屋,只要子孫足夠勤勞,不至於挨餓受凍,過上常人的生活沒有任何問題。如果增加了,只能讓子孫更加懈怠和懶惰。並說:“賢而多財,則損其志;愚而多財,則益其過。”也就是說,賢德而財富多,則容易減損子孫們的意志;愚蠢而財富多,卻只能增加他們的過錯。何況,過於富貴,只會招來眾人的眼紅和怨恨呢!於是,天天宴樂如故。
多少人一輩子辛勞,總想給子孫留下些什麼,而且愈多愈好,尤其是有形的物質財富,而通達的疏廣卻做出了另一種選擇。當人們總希望給子孫後代留下更多的物質財富時,考慮的僅僅是一人,或者一個家族的興衰,而如果能把眼光放大,著眼於整個社會的進步時,也許就更能理解疏廣和林則徐的做法了。
“賢而多財,則損其志;愚而多財,則益其過。”疏廣的財富觀不正給時下那些拼命追求物質財富,並希望多留些給後人的人們一種有益的啟迪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