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清朝皇帝大多信奉藏傳佛教
滿清一族在皇太極的時候,就非常重視西藏的局勢。當時國家在明朝統治下,已經腐朽不堪,全國各地的農民起義風潮雲湧。西藏當時也是各種勢力並存,皇太極根據當時西藏的局勢,將達賴喇嘛作為了主要的朋友,並願意維持下去。在大清入關以後,順治帝多次請達賴到北京。在1653年,達賴五世以及三千隨從,終於從西藏啟程到達了北京,順治帝以最高禮儀接待,並給予重賞。達賴的一行不僅使清朝團結了西藏,而且也收獲了其他少數民族的民心,滿清對西藏地區的拉攏,對邊境政策有著莫大的功績。
順治帝對佛教的喜愛甚至達到了癡迷的程度。他的一生也充滿了傳奇的色彩。他不僅羨慕出塵脫俗的僧家生活,而且非常喜愛董鄂妃。可是董鄂妃生的一個唯一的男孩卻很小就夭折了,這令董鄂妃非常悲傷,年僅22歲就愕然病逝了。董鄂妃死後,順治帝遭受了感情上的重大打擊,整日都非常的悲傷。他用佛教葬禮儀式將董鄂妃火化,希望她能得到佛教的庇佑,他還為自己取了個法號叫“行癡”,甚至民間傳說順治帝為了董鄂妃去五台山當了和尚。
達賴五世觐見順治帝圖
在清朝的皇帝中,康熙是最開放、也是最學貫中西的一位皇帝。但是康熙帝的時候曾經爆發過“禮儀之爭”。他對傳教士采取了非常嚴厲的措施,下令將他們驅逐到了澳門。從此,開啟了清朝百年禁洋教的序幕。這在另一方面,也保護了藏傳佛教在國內的傳播。
雍正皇帝對佛教癡迷之心,是清朝其他皇帝無法相比的。他從小就喜歡讀佛書古典,甚至自己編著了佛教禅宗語錄。他字號“圓明居士”,一生廣交僧侶,並在大師的指點下專心禅坐,突破了佛教中的“三關”,達到了很高的佛法境界。在雍正八年,雍正帝生了一場大病,為了治病保命,健康長壽,雍正帝便向各地尋訪“術士”,從此也癡迷上了煉丹。在我國歷史上,帝王們都祈求能長生不老,可惜先後有十五、六位帝王都死於了丹藥中毒,雍正帝的早亡,很多史學家認為這與他過多的服用丹藥,而導致鉛、汞、硫、砷等礦物質中毒不無關系。他在當皇帝之前所居住的雍王府,在繼位後改為了雍和宮,在乾隆時期更是被改為了喇嘛寺廟,一直流傳到現在,不僅作為一個旅游景點,並且有很多外地來的人專程來這裡祈禱上香,許下自己的心願,而且據說很靈驗。
雍和宮
乾隆皇帝也信仰佛教,並且字號“長春居士”。他的一生六下江南,到過很多名山寺院,並且都會親自題寫匾額。他提倡用“周孔”的思想指導禅學,從而達到統一佛教的境地。在乾隆四十七年(1780年)七月,乾隆帝在承德避暑山莊會見了當時在西藏主持政務的六世班禅,並專門為班禅的一行修建了班禅行宮。班禅六世的一行也是來慶祝乾隆即將到來的七十大壽。六世班禅在北京宣講了兩個月的佛法,可惜突然患天花去世了,其實乾隆帝在避暑山莊接見班禅的一行就有防止他們感染天花的目的,這在當時也造成了無法挽回的悲痛。
到了嘉慶、道光的時候,這重視藏傳佛教的政策才有所減弱,但在度過了“康乾盛世”以後,清朝的國力已經開始衰弱了。但清朝在順治、康熙、雍正、乾隆時期,在滿清主導下的藏傳佛教有很高的凝聚力,這也使滿族、藏族、蒙古族這三個民族在精神上達到了高度的聯合,成為穩定邊疆的政治工具,同時也成為鞏固中央的一種手段。清朝的統治者,成功地利用宗教團結了我國北方邊疆、西南藏族以及其他各民族,這對維護了國家的統一和團結有著重要的作用。
(文。落榜進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