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法師開示
淨空法師:東方聖賢的普世教育,美容是自找苦吃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
|
|
|
|
|
|
淨空法師:東方聖賢的普世教育,美容是自找苦吃
恭錄自《淨土大經解演義》 我們中國自古以來稱為禮義之邦,這是在全世界真正少有的。這個國家,這個族群,這塊寶地上的居民有禮有義,實在是太可貴。我們現在把禮義疏忽、忘掉了,忘了多久?大概一百五十年。這個時間不很長,但是也不短。今天我們的社會遭難,原因在哪裡?老祖宗的教誨疏忽了,受到老祖宗的懲罰。祖宗沒有不愛子孫的,沒有不照顧後代的,這些災難它的目的在哪裡?大概是讓我們覺悟,是逼著我們回頭,我們要不回頭,我們束手無策,沒辦法了,一定要把禮義找回來。禮義是什麼?「禮義者,仁義禮智信,世間道德也」,這五個字在我們傳統文化裡面叫五常。我們傳統文化四個根本,五倫是第一,五常是第二,四維是第三,八德是第四,中國千萬年來就靠這四樣東西,讓這個國家長治久安,太平盛世,禮義之邦,和諧社會都從這來的。 老祖宗的東西用了千萬年,中國有文字記載的是四千五百年,文字是四千五百年前黃帝時候發明的,黃帝以前沒有文字。有沒有文化?肯定有,我們的傳統文化我相信決定超過一萬年。為什麼?印度婆羅門的文化有一萬三千年,我們不會輸給它。所以我們從孔老夫子他老人家談話當中他所說的,他說他一生「述而不作,信而好古」,這兩句話說得太好!「述而不作」是說他只是敘述古聖先賢的教誨,他自己沒有創作、沒有發明,一生所學的、所修的、所教的、所傳的全是祖宗的東西。對老祖宗的東西他相信,一點都不懷疑,很喜歡,「信而好古」。這種求學的態度是我們今天迫切需要的。我們今天看看這個社會的年輕人,他們學習的態度與這個完全相反。相反學不到東西,學相反了你學習的是皮毛,你得到的是垃圾,不管用,換句話說,有害而沒有利。也許大家看到眼前有利,但是十幾、二十年之後問題出來了。就正像現在的美容一樣,好像很有效果,一美化馬上就改變,十年、二十年就苦不堪言,毛病都出來了。為什麼?它不是自然的,美容是破壞自然生態環境,你自找苦吃。所以我們要相信老祖宗。 這個信心怎麼建立?我提出的建議是學佛,在佛法上建立信心,然後回過頭去學老祖宗。為什麼?沒有信心,沒有誠敬,老祖宗的東西學不到。靠用中國傳統文化培養我們的信心,那要從小扎根。我們學習的機會錯過了,現在只有找佛,從佛這個地方去找信心。佛家是「信為道元功德母」,佛是很善於教人建立信心。信什麼?佛不是叫你信他,佛要叫我們信他我們不服,佛叫我們信自己,這個妙絕了。先信自己再信他,佛家的信是這麼建立的,頭一個相信自己,第二個相信他。所以它不同於宗教,宗教頭一個要信神,你不能信自己,可是佛不是的,佛頭一個信自己,信自己是什麼?信自己本來是佛。跟我們古人教學是一個道理,我們古人教學頭一個教人信,信什麼?信本性本善,你看《三字經》上頭一句,「人之初,性本善」,你要相信這個。其實本善跟我們本來是佛,意思很相像、很接近。 所以這是教育,最好的教育。真正的教育家,他教學第一個就把教學的宗旨告訴你,教育的目標告訴你,你來學,學到最後是什麼?學到最後是本性本善開發出來,學佛到最後你成佛了,這個教育才算圓滿。如果學佛你永遠做不到佛,永遠做佛的弟子,佛的教育就全盤失敗了。聖賢教育總希望下一代超過自己,跟自己一樣都不光榮、不光彩;超過我,我的學生超過我,這是光彩,這是什麼?這是進步!一切都要超過自己,智慧超過自己,德能超過自己,福報超過自己,樣樣都超過自己,我的教育成功了。一代比一代好,一代比一代昌盛,這是東方聖賢人教育的理念,決定沒有自私,決定不會吝法,這些理念與性德完全相應。 我們學佛,對於儒家這個四德我們佩服,我們要學,它是學佛的根基,特別是仁義禮智信。仁是什麼?仁是愛人,推己及人,這是兩個人,想到別人就想到自己,想到自己也同時想到別人。我們有福同享,不是獨享,獨享是聖賢人認為可恥的,那不是好事、不是善事,真正的善好是與一切眾生共享,現在人常常說的共存共榮。這是佛法,這是中國傳統的理念,人人平等,在佛法講萬物平等。這個意思好,這第一個意思,仁者愛人。我愛自己,我就愛別人;我不願意傷害自己,我不可以傷害別人,一切都是將自己去比別人。我希望我有智慧,我希望我有福報,我也希望人人都有智慧,人人都有福報,這個世界才祥和,這個世界就真正有福。少數人有福報,多數人沒有福報,那個多數人會要搞革命、會要造反,那你少數人的福報也享不成,所以一定要大家都有福報。這個思想,諸位想想,這是共產的思想。所以真正的共產是誰?是佛教。這個東西共產不容易做到,佛教是真做到了,佛教是一切眾生都站在平等的位子上。所以它的口號是生佛一體、生佛不二。你看看它把眾生擺在第一個,佛擺在第二個,它不是說佛生不二,生佛不二,尊重別人,生佛平等。 佛教化眾生,希望眾生都能覺悟,幫助他離苦得樂,這是教學頭一個目標。如何幫助他離苦得樂?教學。這跟我們中國老祖宗認知相同,我們中國老祖宗他把教育擺在第一,你看「建國君民,教學為先」。家庭也是如此,家庭裡把教育擺在第一,人都教好了,這家庭就幸福;國民教好了,這個國家昌盛,國運昌隆。所以教育擺在第一。佛是把教育擺在第一,釋迦牟尼佛一生他不是喊口號,他真干了,一生從事於教學工作,沒有一天休息。這一點不能不細心去體會,他為什麼要這樣干法?那就是救度苦難眾生,眾生太苦了。苦從哪裡來的?苦從迷惑顛倒來的,對於宇宙人生的真相不知道,於是他想錯了、看錯了,也說錯了,也干錯了,全都錯了。錯了怎麼樣?錯了就造孽,造孽後面就受果報,苦報,因為他所造作的都不善,都跟本善相違背,都與性德相違背,就是與仁義禮智信相違背。不仁,自私自利,不曉得愛人;不義,義是合情合理合法,他的思想,他的行為,不合情,不合理,不合法,所以無禮、無智、無信,全都違背了,災難就來了。 五個字統統沒有了,果報就是現在的地球災難,社會動亂,地球災變,就這麼來的。這五個字沒有了,變成什麼?變成貪瞋癡慢疑。不仁變成貪,貪婪;不義變成瞋恚,貢高我慢;無禮變成疑惑,疑惑應該是無智,傲慢應該是無禮,無禮變成傲慢,無智變成愚癡,無信變成懷疑,貪瞋癡慢疑,變成這個東西。這個東西是什麼?是病因。於是在情緒上它就變成怨恨惱怒煩,在行為上它就變成殺盜YIN妄,就干這個,於是災難來了,天災人禍同時就出現。怎麼對治?這問題現前了,怎麼解救?救苦救難怎麼解救?仁義禮智信可以救。聖賢教育教什麼?就教這個東西,千經萬論不離這個原則,佛教的經典也不離這個原則。仁義禮智信,在佛法裡是什麼?五戒,不殺生是仁,不偷盜是義,不邪YIN是禮,不飲酒是智,不妄語是信,不就是仁義禮智信嗎?五戒!佛法五戒是它的根,中國傳統文化這五個字是傳統文化的根之根。你說《弟子規》學什麼?不就學這五個字嗎?《感應篇》也不例外,也是學這五個字,你說這個東西多重要。這個東西是普世教育,說「世間道德也」,特別是中華傳統道德教育,就這五個字。 禮義,「但此二字不但代表當時古印度之社會道德,實泛指後世種種社會各個時代之社會道德與規律」。全世界各個宗教共同具足的四重戒,我們看許多宗教經典裡面都教人不殺生、不偷盜、不邪YIN、不妄語,這個四條沒有一個宗教不講。只是佛家講戒酒,不飲酒,別的宗教不戒這個。殺盜YIN妄,統統都認為這是壞事,這不是好事。在這個地方,「禮義都合」。不同族群的聖賢,不同宗教的創始人,他們沒有見過面,也沒有在一起開過會交流交流,沒有,但是見解都一樣,這是中國所謂英雄所見大略相同。古聖先賢統統都是一樣的看法、一樣的想法,這就不能違背,這不是一個人創造發明,是大家共同的,共同的知見不就是性德嗎?我們今天聽到也不反對。我們在這個世界上走了許多國家地區,不同的族群,不同的信仰,不同的文化,我們提出來跟大家談談,沒有一個反對,沒有碰到反對的。我們原先以為還要跟人辯論,這十幾年來找不到一個辯論的機會,大家都接受、都點頭,都認為這對的。大家都認為對的,我們再不去做它,問題就出來了。大家既然以為對,咱們就趕緊做,從哪裡做起?從我做起,不要希望別人,希望別人你會失望,希望自己。從我做起,從我家做起,從我這個小團體、小圈圈做起,慢慢影響擴大,就能救這個地區,救此一方,再擴大,就能救國家民族,就能救世界。 「所發之願,必須與之相契」,這個與之就是此地講的禮義都合,你的願不能與禮義相違背,你這個願叫善願;說得詳細一點,不能跟仁義禮智信相違背,不能跟五戒相違背,這個願是善願。「始能為當時社會之所容」,我們在這個十年當中,提倡世界宗教是一家,確實得到很好的回響。每年國際上有一些重要的宗教活動,目的都在此,希望宗教能團結,希望宗教能互相學習,這麼多年來極力提倡。從我自己本身做起,我學習宗教的,這就是《世界宗教是一家》,這裡面我抄寫的是世界十大宗教的經典,值得我們現前社會迫切需要學習的,我全都抄在這本裡面,拋磚引玉,贈送給不同的宗教,恭恭敬敬請大家指教。我首先學習,我尊重別人的宗教,敬他們宗教所供奉的神,我們尊敬,讀他們宗教的經典,跟佛教經典不分上下,不是我的好、你比我不如,不,一律平等。 我跟宗教往來,我肯定,用他們的話來說,宇宙之間只有一個真神,造物主。在佛教裡面,佛教裡沒有真神,佛教沒有說到這個,但是佛教講到造物主,什麼是造物主?阿賴耶是造物主。這樁事情,現代的科學家發現了,現代科學裡面講,宇宙之間只有三樣東西,其它全是假的,就三樣東西,第一個物質,第二個信息,第三個能量。這三個東西是什麼?這三個東西是造物主,整個宇宙就這三樣東西變現出來的,佛家講這三樣東西叫阿賴耶,這是佛教名詞。能量是阿賴耶的業相,信息是阿賴耶的轉相,物質是阿賴耶的境界相,這是阿賴耶的三細相,被科學家發現了,我們佩服到極處。為什麼?佛在經上告訴我們,誰能見到阿賴耶?八地菩薩能見到阿賴耶。那麼現在科學家是不是八地菩薩?不是,但是他見到了。他所見到的跟八地菩薩見到的不一樣,八地菩薩是從定功當中親自見到,他是用數學、用科學的儀器觀察發現的。發現,現在是物質搞清楚了,那兩個沒搞清楚。信息,知道物質是信息變現的,就是意念變現的,但意念從哪裡來的不曉得,沒有搞清楚,八地菩薩清楚,他還是差一點。但是能夠找到這個邊緣,不是一樁容易事情。科學的報告給我們帶來信心,因為我們不是八地菩薩,我們也沒有見到,我們只是在佛經上看到。現在看到科學報告跟佛經對起來一對照,我們佩服,我們佩服科學家,也佩服釋迦牟尼佛,我們都佩服。 那麼佛說了,科學家、哲學家大概他們的極限就到此為止,信息從哪裡來的?能量從哪裡來的?他找不到,這個事情一定要唯證方知。怎麼樣證?要把念頭放下。他們現在是用思考、用研究,研究是用第六意識。佛說第六意識的能量非常廣大,對外它能夠緣虛空法界,對內它可以緣到阿賴耶,但是緣不到自性,佛家講的真如本性它緣不到,所以「人之初,性本善」它緣不到。那個要什麼?那就唯證方知,那用真心,把妄想分別執著統統放下,你就見到了,這就叫證。誰放下,誰就見到,比科學家的報告還要清楚,還要肯定,沒有絲毫懷疑。禅定當中,時間、空間都不見了,你才看到事實真相。所以佛在經典裡面告訴我們,決定是與自性相應,與現代眾生、現代社會也能相應,這個道才能行得通,「方能宏揚教義,普利眾生」。如果不契機,跟現代社會眾生所需求的不相應,你好東西他不接受、他不肯學,這個教學就不能發揮作用,必須要做到契機契理,普利眾生。
|
|
|
|
|
|
上一篇:淨空法師:念佛如何從雜念紛飛到功夫成片
下一篇:淨空法師:為什麼唐朝的天主教基督教不能像佛教一樣興起?
|
|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