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大德居士

 

鐘茂森博士:捐赀以成人美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捐赀以成人美。】

  安士先生在注解當中說到,「成人之美,君子素懷。欲成之中,便有所費,若不捐赀,勝事難就」。君子能成人之美,看到別人有好事,要有一種成全的心,有這樣的一種存心,這個人才叫君子。要成人之美是需要有所花費的,需要付出一定的犧牲、奉獻。如果在遇到好事的時候我們不能夠慷慨解囊,捐赀去成就,可能這件好事也就因此不成了。所以這裡講的捐赀就是要懂得捨得,捨自己的小利,而成就別人的好事,這是一種大公無私的存心。

  下面說,「蓋世間不費錢財之惠固多,而需用錢財之事盡有」。這世間對人施加恩惠當然不必一定用錢財,但是很多事情確確實實要靠錢財去成就,有這樣財力的人,他們能夠成人之美,成全好事,這裡面就積了很大的陰德。這裡舉出一些例子,「且如婚姻喪葬,治病扶危,以及濟人利物之事,皆賴資財,以為經理」。像成全人的婚姻,那是需要費錢財,可能結婚的雙方家裡比較貧寒,沒有錢去辦這個婚事,君子見到了,發心成全雙方的好事,幫助建立一個幸福美滿的家庭,這是世間的善事。遇到喪葬,喪禮、葬禮要費錢財,如果一個家裡不富裕的,縱然是兒女孝順,卻沒有能力去辦喪事,甚至棺材可能停放在家裡,沒有能力請人下葬,現在我們是用火化,火化場也要繳錢的,費用還不低,這個時候你見到了,你也慷慨解囊,成全孝子的心意,這都是陰德。治病那更是,現在治病動不動就是上萬,如果不幸得了重病,譬如說腫瘤、癌症,或者是一些身體的重傷,短時間內病不能夠治好的,可能要長期住院,花費驚人,往往見到許多原來幸福的家庭,因為一人有病,導致這個家庭變賣家產,一貧如洗。你這個時候能夠有這個能力、有這個發心幫助他,幫他付醫藥費,在對方而言猶如是絕處逢生,他感恩那種心意那是非常的強烈,這種感恩之情本身就是給你的一種加持,增加你的福報。對於危難之人,譬如說遇到災難,天災人禍,我們看到災民要慷慨的幫助,這叫扶危。諸如此類的種種,都是濟人利物之事,濟是救濟,利是利益,對人和一切的生物都要去幫助、去關懷、去成全。這些事情往往都要錢財才能夠辦到,錢雖然不是萬能的,很多事情錢財辦不到,但是確實要幫助人的時候錢財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工具,這些都需要人去出錢出力才能進行。

  下面說,「無論吾之獨任其事,或半任其事,或少分之中任其事。更或吾倡之於前,眾人相助以任其事。甚至有人創始,吾復贊歎隨喜以任其事。捐赀不同,要其成人之美則一也」。這裡講到成人之美,具體是以捐助資產來說明。有的事我可以獨自來做,有的事情可能我能力不足,一個人擔當不了,要跟人合作,所以只承擔一半。或者是事情比較大,需要幫助的人很多,我在其中承擔少分。又或者是我提倡辦這個事情,這個事情是好事,大家看到了也都隨緣樂助,成全這件好事。或者是有人起頭,我看到了,我能夠贊歎、我能夠隨喜,也出一分心意。所以捐的資財數目不一樣,但是發心都是為了成人之美。我記得在兩年前,我的母校廣州中山大學聘我做客座教授,請我來為他們的一個MBA班,就是工商管理碩士,這是一個國際MBA班,教一門課,是教金融財務。因為這個班是跟美國的麻省理工學院合作的,所以都用麻省理工大學的教材,聘請海外的這些專家、教授來講課,用英文上課的,學校請了我,我給他們上課。母校呼喚當然這是義不容辭的,所以我就跟母校說,你不需要給我報酬,我很樂意為母校去奉獻上這門課。按照學校的規定,凡是外籍老師上課的話一定是要給費用。所以學校說不給不行,我們得遵照規定辦事,所以一定要給我,而且錢還不少,我記得是一個小時一百美金。當時我給它上了一個學期,就是一個學期的課集中在兩個禮拜裡面上完。當時上完課之後我就跟學校的領導問起,這是嶺南學院的領導,我說像我們這個學院有沒有一些比較貧困的學生,上不了學的,或者是學費有困難的。他說有,也不少,特別是那些山區裡來的孩子,都是很優秀的、很好學的,能夠考上中山大學很不容易,但是家裡確實是很貧寒,繳不起學費,所以逼著只能拼命打工來維持,這也影響學業。我就向這個領導表示,我說這錢對我來說並不是非常重要,但是對他們來講很重要,所以希望能不能夠設立一個助學金,幫助這些孩子。領導說那太好了,我們這裡本來就有這種項目。他告訴我,他說我們規定凡是家庭月收入低於三百塊錢,就有這個條件申請到這個助學金,完全是幫助那些貧苦孩子的。於是我就把我那個學期教的課程那個薪水統統都捐出來,專門就設立了一個助學金。他問我這個助學金要不要用你的名字?我說不要,我們的助學金就叫孝悌助學金。你看《論語》當中說到,「孝悌也者,其為仁之本欤」。孝是德之本、是仁之本,我們嶺南學院是個商學院,商學院顧名思義教人賺錢的,可是要知道,怎麼才能賺到錢?根本還在於德。你看《大學》裡面就說了,「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財。德者,本也,財者,末也」。這說得很清楚,財是枝末,像棵大樹一樣,它是枝葉,但是這個根本在於德,所以商學院提倡道德很重要。那德之本又是什麼?德之本是孝。所以我們要用孝悌助學金,這個名稱本身就提起人的一種正念。結果那次開設了這個助學金以後,當時可以資助六位同學一年的生活、學習這些費用。

  完了以後,這個事情後來跟在香港的一位朋友聊起來,那位朋友聽到之後很隨喜,他家裡財力很不錯,他也發心,他說這樣吧,你都辭職了,你也沒錢了,這個助學金將來我們來繼續。我說那太好了,有人繼續,我們只是但開風氣,不是說我們一直做到底的,只要有人發心那最好。所以他就發心做,而且捐的數目也不少。這是什麼?我們講到這裡,『捐赀以成人美』,這些孩子想要讀書,在世間上有所成就這也是不錯,也是好事,我們有這一點能力就成全一點,幫助一些人。這樣的行動本身可以說也能夠引發不少人的善心,這個助學金後來也有好幾位發心善心人士他們共同來贊助。學校每年還給我寄邀請函,它一年做一次頒發助學金的一個典禮,邀請捐助人跟這些受益人見個面,也是表示感恩。不過我是沒有去,因為在此地跟師父上人學習,專心經教,這些好事有人去做,我們就可以不用去做,我們做聖賢教育的工作,這個相比之下更為重要,覺悟人心的。但是見到這些好事一定是生隨喜的心、成全的心,帶動起別人這麼做也是成全他的好事,讓他有這個修福的機會,這不也是成人之美嗎?

  所以從這裡我們能夠看到,凡是能夠做一個社會的好的樣子,善的模范,能夠成全人的善心,讓人的善心生起來,或者保持下去,這都是成人之美。更何況這裡講的捐赀的赀,赀財,當然包括身外之財,也包括身內之財,這內財,內財布施比外財布施功德更大、更殊勝。為什麼這麼說?外財布施,我們用錢財去成全好事,但是我們的身體沒有在這方面去做、去努力,那種心的真切度,相比一個全心全力投入的人,他的真切度還是差一點。所以能夠盡心盡力的成全好事,這個功德是圓滿的。那些沒有辦法用外財布施,這是沒辦法,他沒有錢,但是他把內財布施出來,身體布施出來,為人服務,為社會服務,為眾生服務,這個功德更為殊勝。像我們這個道場,實際禅寺有不少義工,他們每天在廚房裡面燒飯、洗碗,有的打掃衛生,有的做流通法寶,協助寺院做好管理工作等等,所做的這些工作都是內財布施,需要用你的體力、用你的智力勞心勞力,這也是成人之美,成就正法道場教育的工作,弘護正法功德最為殊勝。普賢菩薩說,一切供養中法供養最。為什麼?因為法供養能使人覺悟,只有真正覺悟了才能徹底離苦得樂。

  我們想想,給人一些財物的布施,是可以幫助人解決一時的困難,但是不能夠永遠解決他的困難。所以古人講救急不救窮,有人有急難的時候你去相救,救他一時,救窮救不了的。為什麼?因為這是他沒有福報,你給他的財物還是要他有福報他才能接受得了,他沒有福報他也受不了。所以不是說我們不想救窮困的人,這句話可不能理解錯,救急不救窮是急能夠救得了,但是窮就救不了,要他有福報我們才能救得了。那怎麼辦?要他修福,勸他行善、勸他布施。你看這樣勸化他,這就是法布施,法供養。讓他明白了之後,知道業因果報,不再怨天尤人。在這個逆境裡面,在困境裡面,依然能夠修福,很快他的境界就轉了,他就變得有福報了,這才是真正的救他。所以法布施真的超過財布施。法布施,佛陀的教育就是正法,寺院是弘揚佛陀教育的場所,我們在此地天天布施正法,幫助來參學的人提升。我們的法寶能夠流通到各地,我們在此地習講,通過網路傳播到全世界,這都有賴於四眾同修的護持。所以為什麼護持正法有這樣大的功德我們就知道了。這統統都叫成人之美。

  下面說,「細玩美字,當以修善修福,利及於世者為第一」。這個成人之美的美我們細細的去揣摩、去體味,美字以什麼為第一?是修善修福,利及於世為第一。所以能夠讓人修善修福,能夠讓人利益眾生,這樣就真叫美事,世間第一美事。所以我們要發心勸化世人修善修福,要從什麼開始做?從倫理、道德、因果教育做起,這是真正利益社會,安定社會的基石。《禮記•學記》裡面講到,「建國君民,教學為先」。一個國家它要安定繁榮,首先要提倡教育。具體是什麼教育?就是倫理、道德、因果的教育,這真正是利益世間,我們現在講和諧社會,乃至和諧世界,都要用這種教育。人能明白倫理道德,他就恥於作惡,他就樂意修善,人能夠明白因果報應,他就不敢作惡,他就樂於修福。所以安士先生就在這篇《文昌帝君陰骘文》的廣義節錄裡面講到,「人人相信因果,大治之道也。人人不信因果,大亂之道也」。所以要利益世間第一要務還是教化。我們如果能夠自己能教化,自己要擔起這種使命,發願弘法利生;假如我們自己沒有這個條件,可能是少一些辯才,或者是年紀可能比較大,學習古代的傳統文化又恐自己能力不足,也沒有關系,聽懂一句我們做一句,跟別人分享一句,不一定上講台講那才叫弘法利生,凡是遇到人,勸他斷惡修善,這也是弘法利生,或者送他一片光碟,向他推薦這個光碟很好,你回去看看,決定對你有好處,鼓勵他學習,這也是弘法利生。不用自己說,你看這隨喜功德。

  下面說,「成就一人、一家者次之」。第一美事是對於整個社會有利益的,次一級的是成就一個人或者一個家庭,這就比較小了。所以我們做善事,希望積功累德,要看這個善事的影響力有多大。現在我們師父上人提倡用遠程教學,通過衛星、網路、媒體來傳播聖賢教育,這個事情真正是第一美事。次一等的,這個范圍小一些,對於一個社區,再小一些,對一個家庭,總要幫助他們修善修福,這叫成人之美。所以這個美事它是有標准的,這個標准就是倫理、道德、因果。不是說見到人家想做一件事情就幫助他做,這件事情到底是好是壞、是善是惡都分不清楚,這就不是成人之美了。萬一那件事情是惡事,是危害眾生的事,那就變成成人之惡,那不僅沒有功德,反而造罪業,這叫助纣為虐。所以我們自己要懂得判斷什麼是善、什麼是惡、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才知道如何成人之美。

  下面舉出一些反面的例子,「至於賽會迎神,張燈演劇,開設茶坊酒肆,建造水陸神只廟宇,此皆誨YIN誨盜、殺生斗毆之根源,但招業果,初非美事,不可不知」。這種所謂賽會迎神,民間裡有的會搞這些。張燈演劇,演的這些劇不是什麼忠孝節義的片子,可能都是誨YIN誨盜的,暴力色情的片子,那就不可以。開設茶坊酒肆,茶坊酒肆是有一些游手好閒的人在那裡聚會,這個對社會沒有什麼特別大的利益,特別是酒肆,我們現在講酒吧。人喝了酒容易亂性,所以佛門裡五戒把酒做為一個重戒,五戒之一。這些我們不要隨喜、不要參與。甚至還包括一些賭場、卡拉OK,這些歌舞廳、KTV,這些統統都是對於社會沒有利益的,什麼電子游戲機室、網吧這些,我們就不要隨喜。

  還有建造水陸神只廟宇,這主要是拜神的,拜鬼神的這些廟,這些容易誨YIN誨盜,誨是引導人,教人做這些不好的事情。另外這些場所裡面很容易產生斗毆,像酗酒的人在酒吧裡面是很容易起這些口角、斗毆的事情。殺生,譬如說這些神廟,往往人不懂,就用殺生來祭祀。我曾經去過雲南雞足山,那邊有同修來啟請我講《文昌帝君陰骘文》,因為他告訴我們,說他們那邊都很信奉文昌帝君,古時候也有文廟,但是人不懂道理,盲目崇拜,對文昌帝君都很虔誠恭敬,但是每次去祭典都殺很多生靈,雞、鴨、牛、羊,血流成河,他看了非常痛心,這哪是拜祭文昌帝君?文昌帝君他教人戒殺、吃素的,教人放生的,怎麼可以用殺生來拜祭他?這簡直叫亵渎神靈。所以他就啟請我,說把這些道理跟大家講一講,讓大家懂得怎麼一回事,拜文昌帝君該怎麼個拜法,怎麼樣子去求神才能夠如法、才能如理。於是我也答應他了,我還去參觀過新建起來的文廟,在那裡還發了願要把《文昌帝君陰骘文》講解圓滿。確實《陰骘文》太好了,安士先生的注解真是盡善盡美。所以印光大師贊歎,《安士全書》是善世第一奇書,說安士先生是佛菩薩再來的,確實我們深信不疑。

  這裡講到不要去做這些建造水陸神只廟宇的事情,我們要懂得為什麼安士先生這麼提。不是說我們不該建這些廟,而是什麼?如果建了這個廟,沒有把這個教育的內容跟大家介紹清楚,就會導致人們盲目崇拜,甚至殺生害物,這就是讓人造罪業了。所以祭祀神靈必定要用素食,而且真正對神明的尊重那是要斷惡修善,自己要做一個正人君子,做一個善人,自然就有神明護佑,這才是真正恭敬神明。所以怎樣拜文昌帝君呢?把《文昌帝君陰骘文》認真的學習、認真的落實,你就是文昌帝君的好學生,文昌帝君最喜愛你了,他怎麼能夠不保佑你?所以這個道理要懂就不至於迷信。我過去聽過一位台灣的同學講起來,他跟我一起讀博士,他就跟我講過一個很奇怪的現象。他說在台灣一到要考試的時候,好多那些學生,有中學生、有小學生、還有大學生,都去拜文昌廟。為什麼?文昌帝君是主管文運的,要考試考第幾名是文昌帝君管的。所以他們都去拜,希望考得好一些。甚至把自己參加考試的准考證都供奉在帝君的神廟下面,供奉一夜,第二天要考試的時候才把它請回來,希望能夠讓神明足足加持一夜,就會考得好一些。結果有不少的人把這個准考證供在那兒,第二天去找,找不到了,不知道給誰收走了,考試都考不了。這真的是讓人啼笑皆非,哪裡是這樣子拜文昌帝君的。所以總要懂得如理如法的來敬奉神明,這樣才不至於招致業果。如果是迷信或者是不如法,這就不叫美事了,所以不可不知。所以凡是這些宗教的場所,最重要的還是要恢復教育的內涵,把這裡面的內容跟大家講解清楚,不至於迷信,弄出一些讓人啼笑不得的這些怪事。所以講來講去還是教育最重要,我們在這裡講解《陰骘文》,推廣《陰骘文》的道理,這也等於成人之美。幫助文昌帝君教化眾生,我們出一分協助。我們流通《陰骘文》,流通《安士全書》,神明歡喜。所以一定要懂得這裡面的道理。

  安士先生引徵了一個故事,叫「樂善不倦」,出自於《懿行錄》。這裡講的是明朝有一個人叫做張振之,他是太倉縣人,曾經在吉安做過官。在吉安有一位官員叫張大猷,他到晚年有一個妾生了一個兒子,才三歲結果張大猷跟這個妾就相繼病故,於是這個三歲的孩子也就流離失所。張振之知道這個事情之後,就替他將保姆請回來,來照顧這個孩子,把這個孩子撫養成人,這成人之美。另外還有一個官員,姓沈的,他一家人也相繼死亡,這位張振之他為這個家庭辦喪事,給他下葬,而且對於僅存的一個孤孫,也托有關人員來護養。另外還有天台縣有一個官員死在任上,不能夠回歸故土,家屬一直在流浪,有一個小孫女,年紀很小,結果落到壞人手裡,做了妓女。張振之聽說之後,非常感傷,流下眼淚,就把這個小孫女贖回來,替她選擇良配,把她嫁了出去。就這樣子張振之做了很多捐錢救人的善事,樂善不倦,結果他的兒子張際陽成為了當時的一位名流人物,他的子孫都特別的興盛,真的是善有善報。安士先生在評論當中說到,救濟貧困使人能夠回鄉是在生前成全別人的好事,綿延後代使人走出患難是在死後成全別人的好事。所以總有一顆成人之美這樣的心,遇到什麼樣的情況就做出什麼樣的舉動。

 

上一篇:蔡禮旭:財富的因在哪?
下一篇:鐘茂森博士:永無惡曜加臨。常有吉神擁護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