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淨空法師:阿彌陀佛這個門非常廣大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阿彌陀佛這個門非常廣大
  

摘自淨土大經解演義-第403集(淨空法師)
  

但能深信切願,求生淨土,事來便做,事去即念。」這也符合一向專念,經商做這個企業,事情很多,來了馬上處理,處理完了念佛,這就對了。對於淨宗、對於佛教(佛陀的教誨),教你怎樣做人,怎麼樣齊家,怎麼樣工作,管一個公司就是治國,齊家治國。經典裡面都有教誨,有理論、有方法、有經驗、有效果,你都應該好好去學習,都把它變成日常生活,事來便做,事去即念,做完馬上就念佛。「世法本無礙於佛法」,世間法妨不妨礙學佛?不妨礙,「何況更以世出世間一切善行,以至誠心回向極樂」。這幾句話太難得,世間善行、出世間的善行,用真誠心回向極樂世界,「故亦名一向專念。」  

「據《起信論》,兼行世善,尚得名為一向專念」。這個《起信論》是《無量壽經起信論》,不是《大乘起信論》,彭際清居士造的,他的話我們可以相信,他的這些著作,有些都被歷代祖師大德們所肯定,印光大師對他的著作都非常贊歎。「更何況兼修余出世法」,余是什麼?其他的不是淨宗的,出世法的善行。「例如:蕅益大師《梵室偶談》雲」,這是個小冊子,蕅益大師的小品,寫得非常好。「又禅者欲生西方,不必改為念佛,但具信願,則參禅即淨土行也」。《梵室偶談》裡面這一小段,這是講參禅的人他也想往生西方極樂世界。蕅益大師告訴這些人,不必改為念佛,你就參你的禅,把參禅的功德回向求生西方極樂世界,行。這是「三輩往生」,最後的一段叫「一心三輩」,那不是修淨土法門,是修大乘法的,無論修學哪個大乘,只要能夠把你修學的功德回向求生,統統得生,阿彌陀佛這個門非常廣大。我們明白這個道理,那學其他宗教的行不行?肯定行。你信基督教,不必放棄基督教來皈依佛,不必,你就好好的依照基督教去修,臨命終時將你修學的功德求生淨土,決定得生。問題是你要真干才行,這個道理,就是淨宗基本的原理,「心淨則佛土淨」。你所修行的,不都是修清淨心嗎?只要清淨心現前,真誠心現前,恭敬心現前了,以這個來回向求生淨土,哪有不往生的道理!修什麼樣宗教不妨礙。

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你看看跟他學的許多是宗教裡面的傳教師,還有宗教裡面的管理人,跟釋迦牟尼佛學習,釋迦牟尼佛沒有叫他改變宗教。佛門裡面講外道,外道不是佛教之外其他的宗教,不是的,外道的意思是心外求法,這稱外道。佛法所修的是向內,是明心見性,是求智慧,求清淨心,像我們這個經題上講的,你要是修清淨心、修平等心、修覺而不迷,這就是學佛。無論用什麼方法都可以,只要得到清淨心,求生淨土統統都能往生,決定沒有障礙。天天念佛,天天薰修大乘,心不清淨,還是不能去,不是佛號念得多就能去,你不要搞錯。念到清淨。為什麼?就是它擾亂,我們心不清淨,必須把妨礙清淨心的統統放下,這是往生必須要具備的條件。蕅益大師這幾句話好!


************************************************


摘自淨土大經解演義-第404集(淨空法師)


「幽溪大師,一生修法華、大悲、光明、彌陀、楞嚴等忏無虛日,臨終預知時至,手書妙法蓮華經五字,復高唱經題者再,泊然而寂,如是則修忏持經均是淨土行也。」這是說明念佛的人可以兼修兼持,幽溪大師是往生淨土的,《彌陀經圓中鈔》是他注的。學小本《彌陀經》,古代這三種最重要的注解,幾乎是修淨土的人沒有不讀的,就是蓮池大師的《疏鈔》,蕅益大師的《要解》,幽溪大師的《圓中鈔》。蓮池、蕅益他們是專修淨宗,而幽溪大師他兼修忏法,他每天拜法華忏、大悲忏、光明忏、彌陀忏、楞嚴忏,他專修忏法,臨終預知時至。雖然修這麼多忏法,他最後的回向都是求生西方極樂世界,念念不忘西方,所有一切功德統統回向求生淨土,這也算是一向專念,這祖師做出榜樣來給我們看。

臨終預知時至,自己不是寫阿彌陀佛,寫「妙法蓮華經」,而且高唱經題,大聲的念。「南無妙法蓮華經、南無妙法蓮華經」,這是日本出家人我們常常聽到的,因為日本這些祖師大德在唐朝時候多半都是善導的學生,跟智者大師的學生。智者大師是專攻法華的,所以他們這一派就是念經題。你到寺廟去聽,南無妙法蓮華經,他是念這個,不是念阿彌陀佛。善導大師傳的,那就是念南無阿彌陀佛,這是在日本非常非常普遍。行,不是不行,只要將所有功德統統回向淨土,我們在這一品「三輩往生」一共有四段,前面三段是講上輩、中輩、下輩,最後一段就是修一切大乘經典的,統統行,最後將所修學的功德統統回向求生淨土,統統能生。這是彌陀法門無比殊勝,無比的廣大。實在說,不但你修學佛教任何一個法門能生極樂世界,在我想象當中,其他宗教,你就是讀《聖經》的,讀《新舊約》的,讀《古蘭經》的,要把他一生所學的功德回向求生淨土,肯定也能得生。這才是阿彌陀佛不可思議願力的功德,他不分任何宗教。所以往生一個絕對的條件,我們要記住,心淨則佛土淨,無論修什麼法門,無論修哪個宗教,只要修到清淨心就能往生,心淨則佛土淨,不一定要念阿彌陀佛,不一定要念《無量壽經》。法門殊勝無比,廣大無邊,你看它包容,沒有分別,沒有執著,只要你心地清淨善良,你想到極樂世界統統都收,平等對待,沒有高下之差。所以一切諸佛贊歎,那我們就聯想到一切天神贊歎。諸佛贊歎阿彌陀佛「光中極尊,佛中之王」,我相信諸佛也會跟著贊歎,他也是光中極尊,諸神之王,淨宗不可思議

「由是可知,發菩提心,持佛名號,雖兼修余法,亦得名為一向專念。」這個一向專念,我們現在深深體會到,就是一個方向專求淨土,這就是一向專念,無論修學什麼法門,我只是一心求生西方極樂世界,哪個法門都行,都能成就我們的清淨心,善心善願。「但多門兼修,總未若一門深入」,這是念老的話,這是真的。因為一門深入,他心專,容易得念佛三昧,他跟淨宗圓滿的相應,那就是我們一生受持,蓮池大師一生受持的是《阿彌陀經》,這什麼原因?《無量壽經》的版本太多,不方便,特別是在古代要找五種原譯本不容易,連王龍舒那樣的身分地位都沒找到,他會集只有四種本子,《大寶積經.無量壽會》他沒有看到,所以不是容易事情。古人那個時候經書都是手抄本,所以分量很少,不容易得到。沒有像現在印刷術發達,成本低廉。我小時候所知道的,我們安徽這一個省只有兩套半的《大藏經》,有兩套是完整的,有一套是殘缺不齊。像現在一般人家裡頭可以供一部《大藏經》,在古時候無法想象。那些貴族、豪富都做不到,除非是帝王,他的皇宮可以供養一套,其他的不可能的事情,現在平民家裡都可以供養一套《大藏經》。所以這句話非常非常重要,我們要記住,多門兼修總不如一門深入

 

上一篇:科學證實“善惡有報”
下一篇:原來人類可以完全不吃肉而不會營養不良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