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攝莊嚴故。常勤攝化一切眾生。】
這一段是講『四攝』,所謂四攝就是指布施、愛語、利行、同事。這四種方法是菩薩用之來攝受眾生,這種方法用現代話來講,可以說是交際法。人與人之間的相處,如果能夠守住這四種交際法,一定人際關系和諧,你就會在大眾當中得到尊敬、愛戴。所以四攝的攝它有攝受的意思,就是能夠讓眾生愛你、親近你,這麼個意思。『莊嚴』,這裡講的是美好,四攝法能夠做出來,你的形象一定美好。如果你能夠在十善業道的基礎上去行四攝法,你的四攝法才能夠圓滿,就叫做「四攝莊嚴」。
具體來說,四攝法第一條叫「布施」。布施,四攝裡頭的布施跟六度當中的布施不一樣,在六度裡面的布施它是放下,在四攝法裡的布施,用現在話來講,就叫做請客、送禮。跟人打好關系的第一步,我們要有一種布施奉獻的精神,如果能夠常請客、常送禮,自然就會讓人生歡喜心。我們請客、送禮並不是有利可圖我們才做,我們真的是為了跟對方結緣,讓對方對我生歡喜心,沒有任何的私利在裡面,這是無私的,這就是菩薩的布施。
你看師父上人跟宗教之間往來,他是用四攝法,叫做活學活用。四攝法頭一條布施,師父上人跟每個宗教來往都是送禮,都是請客。送什麼?不僅是每次拜訪宗教都必定送禮物,而且真正給他們供養,拿錢供養。他們有困難的、有需要的,比如說在新加坡,有一次一個天主教他們希望建個慈善醫院,這是好事,幫助病人,這是無畏布施。但是他們資金不足,所以向師父化緣,請求幫助。我們師父欣然就拿出五萬塊錢新加坡幣送給他,他們真正把這個事情能夠落實。後來這家醫院需要一部救護車,師父又捐錢給他們,送一部救護車。別人就對師父的行為不是很理解,就問師父說,這四眾供養的錢怎麼可以拿去供養外道?他把其他宗教當作外道。師父聽了之後就問他,你說辦醫院幫助這些病苦的人,我們佛教人士要不要去做?要!那你去做嗎?沒有這個財力。既然這是好事,我又沒有這個財力單獨做,別人已經做了,我們去隨喜,這不是一樣的嗎?為什麼要起分別心?
所以真正有大心量,菩薩的心量,你才能夠真正落實四攝法,否則只是學個名相,說懂得說,做不出來,宗教與宗教之間還是不能夠團結。為什麼?這第一條四攝法就沒落實。布施是結緣,你要跟這些宗教能結緣,宗教自然就能尊重你,我們要佛教得到世人的尊重,我們首先得要去尊重別人,哪有說我們不尊重別人,別人來尊重我們的道理?
具體的說布施有四種,布施一定要有廣大的心量,所以叫「遍施」,遍是周遍法界,那個心量是心包太虛,量周沙界。這種布施在佛教裡的名詞叫做悉檀,所謂「四悉檀」,悉是熟悉的悉,就是普遍的意思,檀就是指布施,這是梵文,叫檀那,檀那翻成中文就叫布施。四悉檀是什麼?第一個叫做「世界悉檀」,第二是「為人悉檀」,第三是「對治悉檀」,第四叫「第一義悉檀」。什麼叫做世界悉檀?世界是代表時空,世就是時間,界就是空間,換句話說,世界就代表盡虛空遍法界,整個宇宙都是,整個宇宙的眾生都是我們布施的對象,這樣叫做世界悉檀。它是讓我們修布施首先要把心量擴大,如果心量小那就做不了世界悉檀。不要說其他國土、其他星球的眾生不能夠包容,就是我們地球上的眾生,你看其他的宗教都視為邪魔外道,不能夠去布施,這就心量不夠大,世界悉檀就沒辦法做到。佛法裡講怨親平等,哪怕是冤親債主,對我有仇的、跟我是怨敵的,我對他們的幫助還是這樣平等,還是這樣全心全意的去奉獻,這樣能夠感化他。
第二個悉檀叫做為人悉檀,這個「人」泛指一切眾生,為人就是為眾生。布施是為什麼?不是為自己,是為眾生,起心動念都是為眾生著想,替眾生服務。想的都是為眾生的利益,根本把自己的利益忘掉了,這叫為人悉檀。今天有一位同修在今天開講之前還問我說,我們現在學習師父所說的放下,放下第一個要把自己的身家能夠放得下,把身家放下不是說不要了,身體也不要,家庭也不要了,不是。如何叫做放下,不要放在心上,不要老念念想著自己,比如說想著自己前途如何打算,我的將來怎麼規劃,我要怎麼樣子能夠出名。想的都是名聞利養,那是自私自利,要把這些放下,這些念頭決定是錯誤的。為什麼?因為它違背我們的性德,我們的性德是自他不二。我和眾生是一體的,要對這一條堅信不疑,如果有懷疑,那自私自利很難放得下。一到利益有沖突,自己的利益和眾生的利益有沖突的時候,就放不下了。為什麼?因為對佛的教誨不能夠深信,所以你要他為人,做為人悉檀他不敢做,他不肯做。
所以要放下,第一個要轉變觀念,要懂得雖然不能夠證入這個境界,也要深信這個境界是真實的。眾生與我是一體,我這個身體只是一個大我中的一個小水泡。我們經常用大海來做比喻,自性好比是大海,每一個身體,這麼多眾生每一個身體就是大海裡的水花、水泡,一滴水。千萬不要把這個水花、一滴水當作是自己,整個大海就是自己,一滴水只是我的一個小部分,其他的水花也是我,也是大海的一部分。我愛這個身體跟愛別的身體,是一樣的愛,平等的愛。有這種觀念的人他自私自利的念頭才肯放下,他起碼能承認這一點。要承認這一點當然也是需要多年的經教薰習,如果不是聽經多年,他不明白,他怎麼能放得下?所以通過學習經教,明白這個道理,轉變觀念,這就叫真修行。
師父的老師李炳南老先生,過去就常常勸勉學人要改心,改心就是改變我們自私自利的念頭,轉變成什麼?大公無私,就把念頭轉變了。為什麼?一個自私自利的念頭確實是錯誤的,要承認,那剩下來的這條路就好走了。自私自利是第一關,你踏過去以後,修行就愈來愈順,愈來愈快。昨天我跟師父坐在一起,很暫短的時間,在講經前,師父就跟我講了一句話,讓我很受啟發。他告訴我說,首先把自私自利的念頭放下,這就進門了,進了門以後,以後的進步叫加速度,愈來愈快。所以這第一關最難,真是萬事開頭難。難要咬牙,要信得過,這樣的話真正發心為一切眾生,世界悉檀、為人悉檀你就能具足,你就能放下。然後邊放下就邊看破,放下之後你就得一點自在,得到自在,覺得真的放下好!繼續放。這是看破幫助放下,放下幫助看破。
下面的「對治悉檀」,第三個對治悉檀也是教我們放下煩惱習氣的。對治,這是告訴我們,當我們拓開心量,當我們把自私自利放下以後,真正發心為佛法為眾生,那是真的,不是自己騙自己的。過去我們老是自己騙自己,不要說大家,就是我自己就是這樣,總以為我是放下自私自利了,但是真正到利害關頭就放不下。直到去年決心放下工作,那是自私自利放下一點了。我為什麼放下工作?確實不是為自己,不是求名聞利養、五欲六塵的享受,如果要求我就不會放下工作。我的工作很好,人人也羨慕,在澳洲,大學裡面也很器重我,連續兩年把我評為學校的優秀研究獎獲得者。在澳洲和紐西蘭地區,在金融領域裡面我也是有一定知名度,我的學術能夠排上前十位。但是如果求名聞利養,這一生會墮落,聽經教聽了這麼多年,這一點還總得明白。師父一勸我,我真的是叫水到渠成,自自然然放下。
放下工作那是放下第一步,對我來說,剩下的路就是這裡講了「對治悉檀」,得放下自己的煩惱習氣,跟自己的煩惱習氣做斗爭,轉惡為善,轉迷為悟,在這裡面努力。努力的方法,真的老師都已經給我們指出了道路,用練講,講席不斷,每天干,每天兩個小時講課。那備課,以前師父上人告訴我們,剛初學講經的時候,講一個小時要花上四十個小時備課,講兩個小時得花八十個小時。你看師長走過來了,他是一個真正吃過苦的人,對治悉檀他能做到家。這麼樣努力精進,真的執著分別妄想不容它起來,沒時間,哪有時間搞分別執著?哪有時間打妄想?自然就逼著自己向菩提道上進軍。
我們幸好在大學裡面講課也有過八年的教學經驗,所以在講課來說還算是有一點基礎。現在能夠每天講兩個小時,當然也是滿滿的,這樣好!真的,如果不吃苦,修行怎麼能夠成就?用學講經來對治,當我們講,講出來自己就不好意思犯。你說我們講十善業道,我們在這裡講的,讓人家斷惡修善,自己如果不斷惡修善怎麼行?所以教人真的先教己,聽經人的利益真的不如講經人的利益得到的多。真正入了門,才對我們師長生起無限感恩的心,這種感恩的心也是一種推動力,推動我們在菩提道上勇猛精進,用自己的行動來報恩。所以對治悉檀。
剛才的為人悉檀主要是生善,對治悉檀是破惡,合在一起是斷惡修善;前面世界悉檀是擴開心量。擴開心量以後要落實那就得斷惡修善,否則的話,心量你說打開了,那是虛的,不實在。
最後第四個是「第一義悉檀」,第一義講的是真理。什麼是真理?這是佛家講的自性能現一切法,我們的妄心能變一切法,這是真理。懂得這個理以後,我們要朝著第一義去用功,知道妄心這個東西把自性所現的真實境界給扭曲了,妄念就變了,本來面目見不到了,所以要把妄心熄滅。放下妄想分別執著,回歸本性,這叫做第一義悉檀。能夠回歸本性,真的宇宙人生真相一切通達。
底下,剛才講布施,四攝的第一條,第二是講「愛語」,愛語就是利益眾生的語言。愛語不一定是好聽話,花言巧語聽起來好聽,不一定有受用,不一定得真利益。愛語是智慧的言語,利益一切眾生。利益眾生的,哪怕是講不好聽的話、罵他的話,責備他、教訓他,都是愛語。
第三個是「利行」,行就是指行為,利是利益,就是利益眾生的行為。所以,起心動念、言語造作都是利益眾生,凡是利益自己的叫凡夫,佛菩薩是利益一切眾生。現在國家領導人提倡構建和諧世界,這是好事,我們做的事情也要能夠幫助利益和諧世界。怎麼落實?古人所講的,「建國君民,教學為先」,用教學的手段啟發大眾,恢復倫理道德,明了因果,斷惡修善,互相尊重,這就能夠構建和諧世界,這是利行。
第四個四攝法講的是「同事」,同事一般講叫和光同塵,這是佛菩薩能夠做到,跟一切眾生做相同的事,跟他和光同塵,就是混在一起,用這個方法啟發他覺悟。這個事情佛菩薩能夠做到,可是我們是凡夫,如果也跟那些凡夫眾生去同事,他造惡我也造惡,那可不得了,他墮落我們也跟著墮落。師父把同事講為與佛菩薩同事、與聖人同事,我們不要跟造惡的眾生同事,這樣我們這一生就不會墮落。等我們這一生往生了極樂世界,我們也成佛菩薩,那時候可以跟一切眾生同事,真的叫作「恆順眾生,隨喜功德」。哪怕是造貪瞋癡的罪業也是啟發眾生,為什麼?因為他心地平等、他心地清淨,不起心不動念,他念念都在自性當中,他不會受迷惑。哪怕是用貪瞋癡的手段,他也是能夠幫助一切眾生。我們現階段真的要有自知之明,懂得什麼事能做,什麼事還不能做。我們現在功力不夠,所以要學習的是跟佛菩薩同事。佛菩薩的事業是什麼?兩個字,教學。你看釋迦牟尼佛一生,他所做的事情是什麼?當他示現成佛以後,四十九年講經說法,每一天都在干,沒有一天停頓,這是佛菩薩事業。所以要讓眾生斷惡修善、轉迷為悟、轉凡成聖,最快速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教學。我們現在年輕人如果能夠發心學講經,學習弘揚聖賢文化,對自己、對眾生都是莫大的利益,這是跟佛菩薩、跟聖賢同事。
所以我們說四攝法,布施、愛語、利行、同事,怎麼樣能夠圓修?那天我還請師父印證我的一點體會,我跟師父說,我們現在發心學習弘揚聖賢教育,這就是四攝圓修。你看布施,布施裡面有財布施、法布施、無畏布施,財,我是內財布施,我用我的身體、用我的思惟、精力這是內財;法布施,這是聖賢教育,法布施;無畏布施,啟發眾生覺悟,眾生覺悟,明了了事實真相,真的他可以放下畏懼,三種布施具足。愛語,你看教學,這是利益眾生的言語;利行,利益眾生,利益社會;同事,這是跟佛菩薩同事。所以學習講經真的四攝圓修,真的是佛菩薩的事業。這個四攝法知道這基礎就是十善業道。我們要學習講經,第一個要做的,我們自己要落實十善業,我們修的四攝才可靠,要不然就走歪了。四攝莊嚴了,就能夠攝化一切眾生,跟一切眾生結法緣。這是講四攝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