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印光大師:淨土法要—淨土宗旨的法源根本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印光法師:淨土法要——淨土宗旨的法源根本

印光法師說:《觀無量壽佛經》者,普令一切若凡若聖,同於現生,往生極樂,或頓或漸,證無生忍,以至圓成佛道之大法也。以聖則自力具足,兼仗佛力,故所證入,最為直捷,以故華藏海眾,同願往生也。凡則仗佛慈力,帶業往生,即已超凡入聖,證不退位。從茲漸修,必至圓滿菩提而後已。此經中品戒善世福,下品作眾惡業,及五逆十惡,將墮地獄,由稱佛名,遂得往生也。如是力用,最為洪深。蓋由阿阇世王,乘大願輪,示為惡逆,囚父禁母,而為發起。其母厭離娑婆,願生極樂。並為未來眾生,求往生法。世尊乃為說此觀想西方依報國土,種種莊嚴。正報佛及觀音勢至,相好威德。以及九品往生,若因若果之十六觀。
  於第八像觀之首,發明宗要雲:“諸佛如來,是法界身,入一切眾生心想中。是故汝等心想佛時,是心即是三十二相,八十隨形好。是心作佛,是心是佛。諸佛正遍知海,從心想生。是故應當一心系念,谛觀彼佛。”須知法身入想,理實甚深。心作心是,事本平常,平常非常,甚深非深。能圓悟者,方名達人。於第十三觀,特為劣機眾生,開方便門,令觀丈六八尺之相。第十六觀,又令惡業重者,直稱名號。由稱名故,即得往生。是知相有大小,佛本是一。觀不能作,稱即獲益。於此谛思,知持名一法,最為第一。末世行人,欲得現生決定往生者,可弗寶此持名一行哉!(增廣文鈔·《觀無量壽佛經善導疏》重刻序)
    大啟願輪,深明緣起,其唯《無量壽經》。專闡觀法,兼示生因,其唯十六《觀經》。如上二經,法門廣大,谛理精微。末世鈍根,誠難得益。求其文簡義豐,詞約理富,三根普被,九界同遵,下手易而成功高,用力少而得效速,笃修一行,圓成萬德,頓令因心,即契果覺者,其唯《佛說阿彌陀經》欤?(增廣文鈔·重刻佛說阿彌陀經序)
  《阿彌陀經》,文略義豐,普透群機。其為利益,窮劫難宣。以故自佛說此法門以來,往聖前賢,人人趣向。千經萬論,處處指歸。有緣遇者,祈勿錯過,則幸甚。(文鈔三編·阿彌陀經白話解釋題辭)
  《阿彌陀經》,言簡義周,最易受持,由是古人列為日課,無論若宗若教若律,皆於暮時讀誦,是舉天下之若僧若俗,無不以淨土為歸者。(增廣文鈔·阿彌陀經白話解釋序)
  《阿彌陀經》,言簡義周,易於受持。故古人列為日誦,欲其家喻戶曉,鹹沐法澤也。由是諸善知識,各為注釋,若揭日月於中天,固已無義不顯,無機不攝矣。(增廣文鈔·阿彌陀經直解序)
  古人欲令舉世鹹修,故以《阿彌陀經》列為日課。以其言約而義豐,行簡而效速。宏法大士,注疏贊揚。自古及今,多不勝數。於中求其至廣大精微者,莫過於蓮池之《疏鈔》。極直捷要妙者,莫過於蕅益之《要解》。(增廣文鈔·重刻彌陀略解圓中鈔勸持序)
  果能受持《阿彌陀經》,則知極樂世界,無有眾苦,但受諸樂。依正莊嚴,種種功德。阿彌陀佛,現在說法。光壽無量,誓願洪深。諸上善人,俱會一處。皆以修此信願念佛之多善根福德因緣妙行而生。其有不真為生死,發菩提心,以深信願,持佛名號。以期近則登不退地,遠則圓成佛道者乎。而況六方諸佛,普利眾生。釋迦本師,得無上道。無不資始乎此,而歸極乎此。良以一切眾生,皆具佛性。是心作佛,是心是佛。由其以果地覺,為因地心。故得因該果海,果徹因源。法門之妙,妙無以加。乃《華嚴》末後歸宗之一著,實如來大暢本懷之圓诠也。有緣遇者,即是多善根因緣。(增廣文鈔·《西方公據》重刻序)
  《彌陀經》,為淨土法門之根本法門。《行願品》,雖廣大深妙,究非淨土法門之根本法源。故宜二經同念,斷不可只念《行願》,不念《彌陀》。只念《彌陀》,不念《行願》則可。只念《行願》,不念《彌陀》則不可。《彌陀經》為朝暮課誦,或多念亦可。斷不可絕不念《彌陀經》,而專念《行願品》,以成忘本之修持也。二經固無高下,而對於淨土行人,卻有親疏。是不得與諸大乘經作一例論也。十大願王所說之益,系舉其勝者,將謂《彌陀經》所得之益,不能如是乎。(文鈔三編·復胡宅梵居士書二)

 

上一篇:印光大師:淨土法要—患難病苦應念觀音加護
下一篇:淨空法師:臨終助念答問(第十一集)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