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法蓮華經受持發願偈(緣聚禅蓮徒兒至誠唱誦)
人身難得,佛法難聞。
時臨末法,眾生福薄。
明師難遇,正法難求。
我等末世行人,當遵佛遺教,以戒為師,實行實做,自覺覺他,荷佛家業,住持正法。
佛法為慈舟,正見為導航。正知正見,乃修學佛法之前提,藉此因緣我等發心每日匯集大德開示、佛陀經典淺釋,願與見聞者共同學習進步,樹立正知正見,趣入佛法正道,如法修學,早證菩提,同歸淨土。南無阿彌陀佛!
今天我們學習宣化上人《妙法蓮華經》淺釋(1)
《妙 法 蓮 華 經》淺釋
宣化上人講解
從2012年3月20日開始,我們學習宣化上人講解的《妙法蓮華經》淺釋。
序言
講經有的依照天台教來解釋,有的依照賢首教來解釋。在天台智者大師創立的天台教裡邊,將如來的一代時教判為“五時八教”;以“五時”來判定如來說法的次第,以“八教”來分別所說的法門和說法的儀式。五時,第一是華嚴時,第二是阿含時,第三是方等時,第四是般若時,第五是法華涅槃時。在這五時裡邊又判出八教來,這八教就是“藏教、通教、別教、圓教”,是“化法四教”;還有“頓教、漸教、秘密教、不定教”,是“化儀四教”;總合起來叫“八教”,這八教,是佛在五個不同的時期分別宣說的。
在這五個時期,又有“五時、五味”的譬喻,來分別說明佛所教的法和所化的機。日出“先照高山”,“次照幽谷”,“後照平地”;而照平地之日光,又分出來“食時”、“禺中時”、“正中”三個時候,這叫“五時”。五時,就是“日出時、明照時、正照時、斜照時、返照時”。五味,就是“牛乳、酪、生酥、熟酥、醍醐”。這“五時五味”,是比方佛在這五個時期的教法是次第而生,所教化的機也次第淳熟;所以我們講這“五時八教”,也要知道這“五時、五味”。
第一,華嚴時
在佛成佛了之後,首先說了《華嚴經》,這《華嚴經》有上、中、下三本,在我們人世間僅僅只有一個下本,上本、中本都在龍宮裡保存著。龍樹菩薩把人間所有的文字都學盡了,他就到龍宮裡去讀誦藏經;這個下本,就是他在龍宮背誦出來的。因為龍樹菩薩有過目不忘的這種才能,所以他到龍宮裡看《華嚴經》,看了一遍,就把這下本傳出來人世間了。
那麼佛說《華嚴經》說了二十一天,在這二十一天演大華嚴的時候,只有菩薩看得見、聽得到;這個小乘的人呢、這個羅漢呢,和比丘都看不見的,也聽不見的。所謂“有眼不見盧捨那”,雖然有眼睛,可是看不見釋迦牟尼佛現的千丈盧捨那身,又,“有耳不聞圓頓教”,二乘的聲聞、緣覺也有耳朵,可是聽不見佛所說的這個華嚴大法。所以在這時期,釋迦牟尼佛說《華嚴經》,只是教化這個大菩薩的、十方諸大菩薩摩诃薩,教化菩薩。所以華嚴時,於化法中,正說圓教,兼說別教;於化儀中,《華嚴經》是屬於頓教,但是又兼漸教。
講華嚴的時期,在“五味”來講,比喻成什麼呢?比喻“從牛出乳”,從牛的身上出牛乳一樣。因為剛從牛身上取出牛乳,它這個能量很大的,補養性很足的,所以比方華嚴時期。
在“五時、五照”來講,這又好像什麼呢?“如日初出,先照高山”,好像那個太陽剛要出來的時候,先照高山,這高山因為它高,所以太陽就先照到這高山。這就比方什麼呢?比方佛所說的這個法就好像太陽一樣,那麼先給菩薩說法,菩薩就比方一切的高山,菩薩因為在一切眾生裡邊是最高的了,所以就比方是高山,這就是第一個時候所說的是華嚴。這第一個時期所說的“華嚴”,就是《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二,阿含時
第二的時候就說的“阿含”。“阿含”是印度話,翻譯成中文就叫“無比法”,沒有再可以比這個法的;就是所有外道的法,都不能和這種法來比了,它高出一切的外道法。在阿含時,佛所宣說的,都是有關“經、律、論”三藏的教理,說有生滅的“因緣、四谛”法;所以阿含時是屬於“三藏教”,又叫“藏教”。
在“五味”來講,阿含時期,這就像什麼呢?就像“從乳出酪”,從牛乳裡面又變出這個酪了。這個“酪”就是在牛奶裡邊提煉出來的一種東西,給小孩吃是很相當的。在“五時”來講,好像太陽出來有十幾丈高了;“日出先照高山,次照幽谷”,現在是把山谷所有的最黑暗的地方也都照到了。山谷裡邊這個太陽剛出來照不到的地方,那麼太陽出來幾十丈高,就可以把這個幽谷也都照得見了。言其小乘人也都可以懂佛法了;最愚癡的人,也可以明白這個佛法了。
第三,方等時
第三就是“方等時”,“方”是四方,“等”是平等;方等時所說的經典,都是屬於方等部的。於化法中,方等時就屬於通教。怎麼叫通教呢?因為它“通前通後、通大通小”,既通前邊小乘的藏教,也通後邊大乘的別教;也就是既通到前邊的“阿含”,又通到後邊的“般若”。通教是大乘的初門,剛剛要到大乘的裡邊;這“方等”就屬於通教,通三乘來共學。
方等時,從五味來講,就相當於從酪裡邊又提煉出的生酥;這種生酥,就是小孩子和大人都可以吃的,都沒有什麼害處。在“五時”來講,又比方“食時”,就是太陽大約在早上九點到十點鐘的時候;高山也照到了,平地也照到了,這就是比喻小乘人可以學,大乘人也可以學,小乘和大乘的人都可以研究這種經典。
第四,般若時
第四個時期,說的是“般若”;這般若是屬於什麼教呢?於化法中,般若屬於別教。別教,這是大乘的初門,剛剛要到大乘的裡邊。怎麼叫“別教”?因為它“別前別後”,與前面的“阿含”、“方等”有分別,與後面的“法華、涅槃”也有分別;它又是“別小別大”,也就是與前面“藏教”、“通教”有分別,與後面“圓教”也有分別,所以叫“別”。所以別教是大乘之終,也就是要“轉教付財”的時候;轉教,是轉三乘的權教;付財,是准備說法華的圓滿一佛乘。
“般若時”這個別教,從“五味”來講,就相當於從生酥裡又提煉出來一種熟酥;這種熟酥,給大人吃是很相當的,所以別教是屬於大乘的初門。這就是比喻只有具大乘根性的權教菩薩,才可以學這種頓教的般若法門。又比方“禺中時”時,就好像是太陽在早上十點到十一點的時候;這是太陽普照大地,可是還沒有到中午,將要到中午的時候。
究竟怎麼叫“般若”呢?般若,是梵語,因為它有三種的意思,所以“多含不翻”;又“尊重不翻”,因為般若尊貴,所以就不翻。
般若具足三義,這三義是什麼呢?就有:(一)文字般若、(二)觀照般若、(三)實相般若。
(一)文字般若。這文字般若就所有的,包括一切經論–經、律、論,這都屬於文字般若。不要誤會說這文字是世間的文字,這是出世間的文字,並不是世間的文字;世間的文字,談不到般若,只可以說是世間的智慧,世智辯聰。
(二)觀照般若。“觀”就是觀想,“照”是明照。觀想並以智慧來觀照、來照了一切的諸法。好像《心經》上說:“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般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就是這個“照”–觀照;觀照實相之理的智慧,你以你的智慧來觀照這種的般若。
(三)實相般若。什麼叫“實相”?“實相者,無相也”,本來也沒有相,但是又具足一切諸相、包含一切諸相;一切諸相,都是從這個“無相”流露出來的,那麼這就是“實相”般若。所以用文字的般若,來生起觀照的般若;以觀照的般若,而達到自己本有自性裡邊的實相般若,這叫“般若”。
佛陀正法網大回向文
南無佛陀釋迦牟尼授記師燃燈古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東方淨琉璃世界消災延壽藥師佛
南無西方極樂世界接引導師阿彌陀佛
南無當來下生彌勒尊佛
南無大智文殊師利菩薩南無大行普賢菩薩
南無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摩诃薩
南無大勢至菩薩摩诃薩
南無大願地藏王菩薩摩诃薩
南無清淨大海眾菩薩摩诃薩。
至誠頂禮一切見聞者共沾妙法,法喜充滿六時吉祥。
心開意解走向解脫成就佛果。
南無盡虛空遍法界過去現在未來一切諸佛菩薩一切尊法,
一切賢聖僧摩诃薩,
感恩龍天護法護持正法,感恩一切覺悟者摩诃薩
願一切過去未來現在未覺悟的眾生、無論僧俗、男女、任何種族種種有情
六道眾生見聞聽聞心聞者
共同慚愧累世因貪嗔癡所犯的身口意而至誠忏悔後不更做
至誠祈願盡虛空遍法界一切正覺慈悲威力加持萬源苦眾清淨自性
離苦得樂究竟解脫!
願以此功德,普及於一切
我等與眾生,皆共成佛道
今日學習資料來源佛陀正法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