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大德居士

 

鐘茂森博士:容人之過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容人之過。】

  這是包容別人的過失。安士先生在發明當中用孔子的話,「孔子曰:攻其惡,無攻人之惡。又曰:躬自厚而薄責於人。聖賢千言萬語,無非欲人自求其過耳。自求其過,則時時反己,無暇責人矣」。這是孔子說的,攻其惡,就是攻擊過錯不是去攻擊別人的過錯,那是攻誰的過錯?攻自己的過錯。所以我們讀聖賢的典籍最重要的是反求諸己,不是用這些教誨來做為量尺量度別人的過錯。對別人的過錯我們要包容,人非聖賢,孰能無過?要有耐心等待他來改正,過而能改,善莫大焉,他真能改他就是個大好人。這些話都是對如何包容別人來講的,不是對自己講的,如果對自己,自己犯了過失,「哎呀!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我這過錯也是正常的。」這樣子就大錯特錯。責人不可以嚴格,要會包容,但責己那就得嚴格,嚴以律己,對自己一點過錯都不可以姑息、縱容,誓要把它杜絕而後已。有時候我自己因為也在學習這些聖賢典籍,看到這些修養的書,看到這些佛法中講的戒律,很慚愧,自己也是說到做不到,所以對自己真的是天天忏悔,有時候自己都打自己嘴巴,真的是很不像話。師父常說,「學為人師,行為世范」。我們自己表演的是什麼樣的樣子?帶領眾生,把眾生指引到什麼樣的方向?自己無意當中如果松懈了,那麼就造成極重的罪惡。所以常常有這種學為人師、行為世范的心,要想到我能不能夠為佛法、為聖賢教育樹立一個好的形象?現在我們都是佛門中人,假如把佛法形象破壞了,這個罪業就造得重。所以常常反求諸己,嚴厲的自我批評、改過自新。孔子下面又說,「躬自厚而薄責於人」,如果自己能夠責備自己,重重的責備,這個厚就是重的意思,對自己不能夠苟且,不能夠放逸,小過都不能看輕,那麼責備自己重了,自然責備別人就輕,就薄責於人。因為真正修行人,改自己的毛病都改不完,哪有閒工夫去看人家什麼毛病?所以師父讓我在這邊帶一個班,我自己知道自己的斤兩,真的不足以為人師,不足以有這個資格帶班。我把自己是做為什麼?這班上的一名學生,不敢對人有任何的管束,最多是提倡一點,大概是聽經比較多一點,知道的道理可能會稍微多一點,跟大家可以分享一點這些經驗,人家怎麼做不能夠去管人家,你管人家,老看人家的毛病,沒想到自己滿身的毛病。所以用這樣的一個機會,我們就好好的自己成就自己要緊,人家願意學的他自然會努力學,不願意學的,你鞭他、打他,也沒用,所以這個心就平了。我們就真正集中精神、力量改自己的毛病,自己改好了,別人看到,你進步了,對他就是一種震動,那他就能夠上進,這都是自然而然,水到渠成。

  所以下面講,「聖賢千言萬語,無非欲人自求其過耳」,你看這句話多重要,聖人講了這麼多,講來講去講什麼?就是讓我們自己自求其過,自己挑自己毛病,改正自己的毛病,不是讓我們去求別人的過,老看別人的過失自己過失重!所以六祖大師他說得好,「若真修道人,不見世間過」,真正修道之人怎麼會心裡老看著別人有什麼過失放不下?凡是看別人過失都是自己有過失。弘一大師他舉了一個例子舉得好,他說我們看人過失就好像什麼?自己鼻子上有一個墨點,你去照鏡子,發現鏡中人鼻子上有個墨點,於是你在那裡批評,在那裡嘲笑、指責,你怎麼一點不衛生,你臉上有個大墨點都不知道,罵那個鏡中人,我們看人家過失,不就是等於這個樣子嗎?別人都是鏡中人,都是你內心中的反映,這佛法裡講得太清楚了,「一切法由心想生」,外面的境界統統是你心的反映,你有這個念頭,外面就有這個境界,心境是一不是二,當我們看到別人有過失的時候,當下自己就有個過失。所以要怎麼做?看到鏡中人鼻子上有墨點,解決的方法是拿條濕毛巾把自己墨點給擦干淨,然後再看鏡中人,他也沒墨點了。所以真正聖人,自求其過,自改其過,到最後他一看,外面沒有凡夫,全都是諸佛菩薩。釋迦牟尼佛成道了,他說「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他看一切眾生就跟他一樣都是諸佛,印光大師說看一切人都是菩薩自己就是菩薩,當我們看別人都是凡夫自己就是凡夫,你是什麼樣的境界,你看到外面的境界就是什麼樣子,你鼻子上有墨點,你看到鏡中的人也就有墨點,就這個道理。

  所以這下面講,「自求其過,則時時反己,無暇責人矣」,自己一天到晚就是反省、檢點、忏悔、改過,時間都不夠用,哪有閒工夫去責備他人?底下又說,「人有有心之過,有無心之過。無心之過易恕,有心之過難容。然學者有志容人,偏要從彼有心處容起。有心者尚容,況無心乎?」這個有心之過和無心之過程度不一樣,就像《弟子規》上講的,「無心非,名為錯,有心非,名為惡」,有心犯過的,故意的,這種就是惡,惡劣,無心犯的過失也是有錯。但是我們要容人之過,不管有心、無心,無心的過當然這容易包容,你能理解,他不是故意的,這容易理解,容易寬恕,有心之過就難容,他要是有心給你造的,故意刁難,你可能馬上就跟他對立,你不肯包容他,那就是你不能進步。所以學者有志容人,你真正有這個志氣學習聖賢,從哪裡學起?容人之過學起。容人從哪兒容起?偏要從有心處容起,就是別人故意來刁難你、毀謗你、陷害你、障礙你,你要能包容,這就是佛家講的忍辱。有心者尚容,他有心來刁難你,來陷害你的,你都能包容,況無心乎?無心來障礙你的,不是故意的,那你當然也能包容!所以修行要從難處下手,難忍能忍,難行能行,這樣提升就很快了。

  好,今天的時間到了,我們「容人之過」這一節還沒講完,明天我們繼續。講得不妥之處,請諸位大德多多批評指正,謝謝。

 

上一篇:鐘茂森博士:濟人之急
下一篇:鐘茂森博士:家富提攜親戚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