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孟曉路
作者孟曉路,字慶弗,號童庵。西歷1970年生,河北獻縣人。2000年於中國人民大學中國哲學專業博士研究生畢業後,迄今一直在河北大學哲學系任教。主要研究領域有佛教、儒教、中西文化比較等,著作有《七大緣起論》、《形上學方法》、《傳統學術之生機:走出西方學術規范復興固有規范》、《寒山詩提綱注解》、《儒學之密教:龍溪學研究》等。
此文選自《佛教與科學》系列課程之“破進化論章”。
下面我們來破進化論。這個進化論是正需要著力破斥的,進化論對造成科學的人生觀和社會觀就比物理學和天文學,起的作用更加直接。可以說進化論是造成近現代的人生觀和社會觀的一個極大地主力。這就是所謂的在人生觀和社會觀受進化論影響的這種學說,就是社會達爾文主義。達爾文對進化論可以說是社會達爾文主義的一個集大成者。
其實從近代西方開始,從洛克、霍布斯那個時,已經有社會達爾文的基本思想了。達爾文提出進化論以後,由那些社會達爾文者比如說斯賓泰,把這個總結為社會達爾文主義,也就是把以前的社會達爾文主義妙思集大成。然後所謂承上啟下,承前啟後,開啟了十九世紀到現在的這樣一個轟轟烈烈、慘不忍睹的社會達爾文主義時代。
我們可以把破社會達爾文主義放在有關社會學說裡邊去破。要著重指出的是,達爾文主義本身也就是進化論本身,這種生命觀本身它是唯物世界觀生命觀中基本上是唯一的選擇。就是說達爾文主義大致上說是唯物生命觀的唯一可能形式,故達爾文主義之困境也就是唯物生命觀的困境。達爾文主義者經常會問還會有另外的選擇嗎?就可以表明這一點。我們對達爾文主義的破斥也就是對唯物生命觀的非常有力的破斥。把達爾文主義破掉了,就是把進化論破掉了,唯物生命觀也就沒有存在的站腳之處了,所以我們破達爾文主義,對建立我們正見的信仰是及其有必要的。就比破天文學物理學之類的還要更加的急迫,更是當務之急,更是我們破斥的重點。
子軒你來念,從頭念到我叫你停下來為止。
如何看待以進化論為代表之生命觀?進化論純系於地質資料極不完整之情形下,出於對抗教會所主張之特創論、物種不變論之需要,而提出之甚為偏激、不合正理與事實之荒謬假說。
請坐吧,我把這段講一下,這裡邊還要補充一點就是說消極的方面是對抗教會的特創論物種不變論也就是反教會的反宗教的心態,從正面來說就是建立唯物的生命觀,我這裡邊特別要補充上是建立唯物生命觀的迫切需要。進化論的提出從消極上來說是反教會反宗教。從正面來說,我以前確實沒有認識到科學是一個教。所以表現在這些提法當中,就只看到了這種消極的方面,沒看到積極的方面。就跟前邊說過的那樣,正面的需要是需要強調的,是出於建立科學教的需要。而唯物的生命觀是科學教最最重大的一個部分,比什麼天文學物理學還要重要。所以這個進化論集中體現了科學作為一種宗教的特征。進化論在這些物理學和天文學的這些科學教的理論當中最最具有宗教的特性。
我想起了一個事,上節課曉亮問科學教的資料,我想起來一個就是《佛教與科學》,這是周貴華先生在一次會議上當的發言稿,這個跟我們整個的這章有很直接的關系。好多問題都是共同的,周貴華先生,我曾經提過,是當今難得的唯識專家,也是一位相當有正見的佛教居士。好,張立你接著念下一段。
現代進化學說所代表之生命觀包含以下三要點:其一、化學進化。生命乃由非生命進化而來。即認為原始之簡單生命乃系由更簡單之無生命死物質經過化學反應合成而來。其二、生命進化。復雜生命乃由簡單生命進化而來。即今日吾人所見之無量種類從簡單到復雜之生物,乃由遠古少數原始簡單物種進化而來。其三、知覺進化。精神系由物質進化而來。即認為動物之知覺乃其身體之副產物。此佛法謂之他生見。對動物個體而言,動物之知覺隨其身體出生而有,隨其身體之死亡而消滅。此佛法謂之斷見。對整個動物系統之歷史而言,動物之知覺亦系由無生命之物質所產生,隨動物身體進化而進化。亦不出他生見與斷見也。
好的請坐。
這裡邊提到的三點。重點是前兩點,後邊一點當然也很重要了,但是由前兩點可以區分出達爾文主義和新達爾文主義。當然這種區分還有另外的標志,這兩點是主要標志。也就是說達爾文主義只是第二點。達爾文提出的重點在於論證這個第二點,就是生命的進化。先有的細胞了,然後從那個一個唯一的祖先發展出了所有的植物和動物。到新達爾文主義又把進化尺度加大了,它不僅僅以生命為起點了。是以無機物為起點。然後他加入了一個化學進化,也就是前生物的進化。新達爾文主義和達爾文主義的一個主要區別就是新達爾文主義加上了化學進化,或叫前生物進化。他的進化的理解就更加的廣了。當然新達爾文主義還有另外的特征,比如說他采取了很多現代學說,也就是達爾文當年沒有的學術的那種特征。比如說分子生物學、基因的遺傳學,達爾文當時都還沒有。用這個來論證研究進化,這個也是新達爾文主義區分於原來達爾文主義的一些方面。這三點確實是概括了進化學說最重要的三個特征,我們先破第一點。秉正你接著念吧。
化學進化所宣稱之可從死物質通過化學反應合成生命,從未得到實驗證實。即使今日已由化學合成生命,亦遠不能斷定遠古之生命即由此種途徑而來。人類雖已人工合成有機物乃至復雜大分子有機物,如胰島素等。然從未有誰能合成一生物,即使是最簡單之單細胞生物。試思在人為嚴密控制之設計實驗條件下,尚不能合成生命,況於盲目偶然之自然條件下乎?毫無根據即憑空斷定盲目之自然界可通過偶然合成生命,是非癡人說夢而何?
況“合成生命”一語本身即不合學理。現實中存在之生命,無論動物植物皆系由一分為多而來,未有由多合成而來者。梁先生言:“自然生命靡非始於分化孳息,而人工造物恆必從構合入手,此世所共見。今曰從構合入手取得生命,吾竊疑其貌似在此。(《人心與人生》第十二章)。如此則此種由多合成而來者,可得而稱之為生命乎?僅系存在於想象中之所謂生命或貌似生命而已!
化學進化乃進化論之一大關鍵,必先有生命而後方有生命由簡至繁之進化故。而此一關鍵步驟迄今並未有任何可靠依據以支持之。故現代人所笃信之進化論,其於真理不亦遠乎?
坐吧。
首先就是盲目的自然條件下,讓那些簡單的有機物去碰,能碰出胰島素核糖核酸,碰出脫氧和氧核酸蛋白質。這種幾率是非常小的。小到什麼程度,就是指數吧要無數個零。其實就是基本等於零的。在《審判達爾文》裡邊給了一個喻。就是說吹來了一陣風,突然把那一堆廢銅爛鐵吹成了一架波音747飛機。其實這個幾率比這個還要更小。下面我們講到審判達爾文的時候再報告這個事情啊。下面就是合成生命這個事情,這是一個角度。從熱力學第二定律來看,這個自然過程都是一個熵增加的過程。地球就是一個封閉的系統,這種封閉的系統在自然的演變下是會朝著熵增加的方向發展的,也就是說朝著越來越混亂的程度,越來越無序的程度發展的,而不是相反。而地球封閉的系統在合成進化看來,卻由無生命進化出了生命,這個生命又由簡單到復雜,不斷復雜地進化。這是朝向,違反了熱力學第二定律。它明顯的是認為地球的系統是朝著熵減少的地方發展的。這是科學內部的自相矛盾。這種達爾文的進化論,達爾文主義明確地、大大地違反了熱力學第二定律。這是科學內部的自語相違了。下面來看第二點啊。思明念。
關於第二點,今日繁復無量之物種,皆由遠古少數單細胞生物進化而來;此乃進化論之主干,同屬荒謬也。
首先,現有之證據皆只能證明同時共存之或簡單或復雜之物種自身可有變遷,完全不能推出物種間由低級向高級之譜系樹進化也。近來之地質發現,亦傾向於證明譜系樹進化不合事實。近年來,地質學研究表明生命有三次爆發式之產生,即於一短時期內各種低等高等之生物幾乎於同時密集出現。
其次,若人類果由單細胞生物經無數次偶然基因突變進化而來,則人類根本不會出現。以從單細胞由基因突變進化出人類之概率經無數次小數相乘之後,其數值必等於零故!故若進化是真,則人類之出現實乃偶然中之偶然,巧合中之巧合,即根本不可能者矣!而吾人之存在乃千真萬確之事實,如此則進化論又焉得為真乎?一個可堪接受之生命演化理論,於其中人出現之概率至少應在一半以上。而於進化論中,此概率卻如此微乎其微,幾近於零。則吾人尚有何理由接受之乎!
再者,認為復雜高級者,定較簡單低級者更能適應環境,更易生存,此乃進化論所計進化之主要動因。亦完全經不起推敲。甲、一般而言,系統愈高級愈復雜,其不穩定性愈大,即愈易崩潰。事實亦然,高等生命遠較低等生命為脆弱,其對環境之要求亦遠較後者為苛刻。如此則生命根本無進化之必要矣!事實亦是如此,一切簡單復雜之物種大體古今皆有之,僅於自種內變化,非從簡單之種變為高級之種也。乙、果如進化論所計,既然自然界遵循優勝劣汰、適者生存之原則,而高等者已較低等者為優矣,則今日之自然界應盡余高等者,一切低等者早應歸於消滅焉!然事實卻大相反對,今日自然界中,從最低等之生命到最高等之人類無一不有。故究竟言之,高等者與低等者之於適應環境也,之於生存也,皆各有所長,亦各有所短。故一般而言,並無孰優孰劣之問題。故一切簡單復雜之生物,終古共存,互相斗爭,亦復互相依賴。
如此則進化論所計之進化動因乃子虛烏有者,尚有何進化之可言哉!
另外,物種之存在,即生物間之同異關系並非連續,而是以種為基本單元,種內之個體非常相似,不同種間則有明顯之鴻溝,(不同種之個體差異很大,)亦進化論難以解釋者。依進化之邏輯,今日繁復多樣之生命乃由遠古少數簡單生物由無數次微小之基因突變漸漸演化而來,則物種不應存在,即生物間之同異關系應為連續而不應有種間之鴻溝。若說由中間類型絕滅而形成今日不同之種,亦不合事實。以此種中間類型並未於化石中發現故,以無論化石中、現實中生物皆以種之形式存在故。
請坐吧。第二點的首先這條就是跟另外物種之存在是有關系的。因為它就是從化石的證據來說的。進化論是一個描述事實的理論,它要合乎事實,要接受事實的檢驗。可是經驗的事實,化石的證據卻是進化論最大的敵人,也就是說古生物學是進化論的最具挑戰性的領域。我們講到《審判達爾文》時再詳細講這個問題吧。下面是基因無數次相乘,審判達爾文的書裡也做了更加詳細的闡述。總之這本書的觀點跟我能想到得破斥達爾文的思路經常是不謀而合的,不過它論述的更加詳細。他用的是科學家已經現有的資料,已經有人做過的研究,不是以作者一人。他主要是來分析控訴兩方的答辯。他就是用現有的資料,來達到我這裡邊所思考的這些重要的這些條條,他都有了更詳細的介紹。就是這條沒有談到過,他沒有認識到這點。他有一章叫自然選擇。也就是物競天擇這種進化論的動力,也就是生存競爭、自然選擇。物競就是生存競爭嘛,天擇就是自然選擇。講這個問題的時候,他沒有認識到我這一點。也就是說自然選擇是以高能者必較低能者更能適應環境,更適合生存這個為前提的。但其實不是這樣的。正如我這裡所說的這樣,一切高等的和一切低等的其實是相生相克的,他們是以依存為主、以消滅對方為輔的。你想想,如果把那些其它的生命都消滅掉了,你吃什麼呢?我們每種動物都得需要吃飯,是一個相互依存的生物鏈。如果按照達爾文這種荒謬的邏輯,一種生命總是希望把其它的生命都消滅掉,只留存自己。那麼它吃誰呢?難道它自相殘殺嗎?這是大大的謬論。我們中國古人所說的相生相克,那才是事實的正見。在生克中是以生為主。他們之間的依存是為主的,而不是以消滅對方為主。生克之間有個主輔的差別,不是平等並列的。而達爾文卻把這種為輔的因素上升為唯一的因素,認為生物之間就是相互的消滅。每一種生物都想把其它的種類都消滅掉,只留存自種。這顯然是不合事實的、不合理的謬見。就是說按照他的邏輯來說,今天就應該只剩下人了,一切細菌、乃至人吃的蔬菜、糧食都被人類消滅掉了。是不是啊?因為人是進化的綱的最高等的了,所以這個人是最適合生存的,生存力最強,他應該把其它的一切,或多或少的不如他更適應生存的、其它的生命都消滅掉才對。怎麼至今為止,進化樹上那些門、那些植物動物、那些從單細胞到人之下的生物,怎麼都還有呢?這怎麼解釋啊,這沒法解釋。進化論實在是荒謬。
還有種的問題。物種的存在也是進化論不能解釋的。按照進化論其實是一種漸進的論調。是一種很多微小的突變,然後一個種變成了其它的種。那麼這不斷地從一個種到另一個之間應該是有中間階段的。那麼也就是說種是不存在的!在現有的生物中種應該是不存在的!在化石當中也應該是不存在的!可是在現有的生命當中這個種之間是有鴻溝的。它們的最大的區分的標志就是繁殖。只有種類能繁殖,種與種之間是生不出有繼續生殖力的後代。比如說驢跟馬的雜交,只能生一代。下面那個就沒有生殖力了。我們雜交的植物品種也是如此。這些從市場上買來的雜交種子,它的繁殖力是不能無限下去的,最多經過很少數的幾代以後它很快就退化了,就不再有繁殖力了。所以這種繁殖作為種的標志是一個非常客觀的標志。那麼我們按照達爾文的推論。在他的觀點中,種與種是沒有界限的。也就是狗與人可以生出繼續有繁殖力的這種後代,甚至是魚跟人也可以相互的生殖。也就是種是不存在的。我們還是用繁殖力來說種類的不存在。就是說任何一個生物跟另外一個生物之間都能夠有繼續無限生殖力的後代,這是一個極端的推論。另外一個推論就是,種內也不應該有繁殖力了,也就是說不可能繁殖了。因為這個界限是找不到的。我們可以朝這個方向推也可以朝這個方向推,可是事實並非如此。在化石中,生物也是有種類的劃然的界限的。所以物種的存在也是達爾文學說的致命的威脅,致命的反證。
關於187頁的其次這條啊,《審判達爾文》裡有個舉出了一種人則原理。一種生物進化的人則原理來補救這個問題,說:有人用人類學的宇宙原則其實也就是人則原理來遮掩這種低得無比的概率。若生命進化的條件不具備,我們人類就不會存在來談論這個題目。我們人來無法確定到底有多少個宇宙。在無限多的宇宙中,最低概率總會發生一次。而我們剛好在無窮宇宙中的某個角落,這裡剛好就完好具備了生命自然而然進化而來的充足條件。
聽明白了嗎?他就是用我們人現在已經有了,來論證這個理論是對的。就是說假如理論要是不對的話,我們人就不會出現嗎?既然人現在已經擺在這了,說明進化論是對的。這是什麼關聯啊?這顯然是一個荒謬得、非常不值得一駁的觀點。它的前提是進化論已經是對的,是不是啊?我們為什麼就不能說進化論是不對的呢?所以從這裡面我們可以看出進化論的宗教性。進化論的達爾文主義者總是問,我們還有其他的選擇嗎?真的,唯物的生命觀幾乎就沒有其它的選擇了,只能選擇進化論。也就是說進化論大體來說是唯物生命觀能提出的唯一形式。我們來看下面啊,曉亮你來念187頁最後一小段。
故進化論之症結在於將生物之關系譜樹同時共存之物種間必有或多或少之近似也。誤認為進化譜樹,誤以物種間之所以近似乃因復雜者系從簡單者變來。即認為簡單者必在先出現,復雜者必在後出現,且後者乃由前者變來。即將僅是共時性之關系,誤認為亦系歷時性之進化,從而即有上述之各種荒謬情形。
請坐吧。
這一點是我們對進化論認識的最關鍵一部分,這個我指出的已經非常明確了。可能很多人並沒有明確的認識。在《審判達爾文》這本書裡,他已經在多處提到了我這種認識。達到了我這種認識,所以我要著重指出來。進化論的症結就在這個地方。在《審判達爾文》中他所提到的那些錯誤的原因好多好多,多數都可以歸結為這種誤解。把這種關系輔助誤認為進化輔助,把共時性的關系誤認為是歷時性的進化,這是最最關鍵。我們理解進化論的,破斥進化論主要是這點上,這是其中的主要一點吧。下面雲宵你來念188頁的第一小段。
關於現代生命觀之第三點,此點乃現代生命觀之最關鍵部分,前二點則為此點之必然推論,故亦系為此點作論證者。(於近代,先有唯物主義世界觀之流行泛濫,而後方有進化論之生命觀之出現也。)然此點於三點中實最為荒謬,最經不起推敲也。已由本論第一章破迄,蓋自我意識即知覺不可能通過將無意識之死物質復合而產生也。法稱論師之《釋量論》於此亦有嚴密之論證,見釋量論對他生見之破斥。
恩,坐吧。
這個第三點就違反了4.7的命題三及命題九,我們在4.7和4.8節當中已經對現代生命觀的三點已經破盡無余了。現代生命觀的最關鍵的是這點,也是前兩點為起點必然的推論。這句話相當於我們這所說的進化論是唯物生命觀所能有的幾乎是唯一的形式了,不得不如此。所以達爾文主義者經常會問我們還有另外的選擇嗎?也表明了這點。就是唯物的生命觀捨此幾乎已經別無形式了,進化論後兩點的那個前二點是第三點的必然推論,也是說明了這點。就是進化論是唯物生命觀的大致是能采取的一個唯一的形式。所以進化論還是成就頗大的,對唯物教的建立貢獻多多。比印度的順勢論外道要貢獻大。順勢論也沒有想到生命是怎麼來的,也沒有提出像進化論一樣系統的解釋。順勢論的外道沒有完成唯物生命觀的這種成立。這個唯物的生命觀是在進化論這裡大大的以一種理論的、學的形式似乎是成立了。下面這段我們就不念了吧,總之他說的就是這麼一個問題。就是進化論的症結在這個角度其實是把微進化、廣進化做了極大的混淆。微進化和廣進化是在《審判達爾文》這本書提出的,在我這裡邊用的是種間進化和種內進論。所以《審判達爾文》這本書好多提法都跟我是一致的。微進行在我這裡是種內進化。廣進化相當於我這篇文字的種間進化,微進化就是micro,廣進化是macro。英語的念法是聽不出差別的。所以微進化其實是種內進化、種內的變化。在一個種內它可以生成各種亞種啊。比如說有一種野生的狗可以可以由人類的選種選種出各種不同的狗。但是各只狗之間是可以生出有無限繁殖力的後代的。所以人工的選擇沒有能力成立新種。也就是說這種廣進化是種間的進化,是從一種生物進化出另外一種生物,而生出的後代不再有無限的繁殖力了。廣進化又包括兩種,也就是我們第二條所說的,一二加起來兩種形式。也就是舊達爾文主義和新達爾文主義這兩種形式。由細胞到生命的進化,廣進化包括生命進化跟化學進化、生命進化連起來這兩種。這種區分也是非常必要的。我們把這個區分弄清楚後,達爾文主義的各種狡辯的伎倆就無所遁形了。也就是說這是達爾文主義混淆這兩種進化,是達爾文主義立於不敗之地的法寶。他們經常是用這個混淆來完成他們保持不敗的。當有持異見者在場的時候,有破斥他們的人在場的時候,他們論證進化就用微進化來論證。他們所說的進化就是微進化了。當反對者不在場的時候,他們日化的意思就是廣進化。所以你看他們可以立於不敗之地了。也就是說微進化是事實,廣進化卻是荒謬的妄計。種內的進化是可能的,也是事實,這是我們承認的。佛法也承認這個,廣進化卻不行,廣進化是荒謬的。不符合事實,也不合情理。那麼這就是把微進化放大為無限的推廣,放大為廣進化。這就是達爾文主義錯謬的一個角度。這就是馮大阿阇黎在這段話所說的,把圓的切線跟圓混同,認為圓就是直的。把這點無限的推廣,就推出了其實是荒謬的結論。這個也是一樣,微進化是合理的,可是微進化做無限的推理成廣進化,正如圓的切線是直線所以圓就是直線一樣是荒謬的。我們把下一段念一下,這是我提出的種內進化和種間進化這段,紀薔念下。
蓋佛法之有情觀分作個體神識於六道中輪回之系列,此屬異熟果。與祖孫肉體前後演進之系列。此屬增上果。關於後一系列,佛法以為,劫初時,高低品類之有情各順次從光音天福盡而下生,即一切物種大體皆古已有之也。其後即隨業力於自類中而演化。壽命福報身長等,皆先減後增,減時謂之減劫,增時謂之增劫。如此多次循環。吾輩南洲業力變化較大,故南洲人畜之身高壽命亦變更較大也。余三洲則幾乎無所變更。其增也,其減也,皆於自種內演化,非演成他種他類也。故佛法之有情觀既非耶教教會所持之特創論、物種不變論,亦非科學所持之故與對立之進化論,乃實契中道合於正理與實事之神識輪回論與共業演化論也。
好,請坐吧。
這就是我提出的進化只是種內的進化,在佛法看是種內的演化,就按照增減的循環來演化。在增劫時它的壽命增長南洲人畜身高,壽命增長,都是在增長的。在增劫,一直在增,人增到八萬四千歲的時候就到頂端了。然後就下降了,所以增減二劫不斷循環,如此二十次。就進入壞劫。他的身高壽命有增有減。這個是主要的。你想想二十丈長的人跟我們現在五六尺的人不是由很大的差別嗎?但是這兩種人肯定是可以繁殖的,都是人。今天的姑娘嫁給了一個古時候的人,假如那樣的一個人來到了今天,他們也是可以生出有無限繁殖力的後代的,都是人。所以就沒有變成其它的種,雖然身高有這麼大的差別。這在現代科學看來肯定不是一種東西了。所以發現了這樣的證據,他們就刪掉了,他們不認為那是古人。這種證據是有的。前面哪個同學說過在海底發現很高大的人,進化論從來沒有認為那是古人的,那是人類的祖先,沒有人這麼認為。都認為那是一種不同的生物了。
佛法的這一點跟其它的宗教還是許多相通之處的。比如說耶教的創世紀,古希臘文化中的五個時代都表現了這種減劫的演化過程。創世紀一開始,亞當夏娃是長生的,後來出了樂園他們就活了九百多歲,他們的後代壽命依次減少,大概到諾亞的時候四百歲,到後來就減到了現在的樣子了。因為我們現在處的劫就是減劫,所以創世紀概述了近期人類的演變。古希臘的五個時代:黃金時代白銀時代青銅時代英雄時代黑鐵時代也是一個退化的過程。還有我們中國古人儒家道家共有的世界演化的觀點也是一種退化觀,所以除了佛法之外其它的文化,古代文化。由於所限減劫的范圍,所以都是退化的觀點這跟佛法增劫減劫的觀點是其中的一個局部,是可以相互支持的,是一致的。還有在達爾文環球時候的加戈拉帕斯島發現的蜻蜓。古代的蜻蜓和犰狳都很大。蜻蜓翼展達到了一米左右,也證明了古代的東西比現代大。古代的人畜,比現代大。還有我們古人的身高也可以看出這一點,古人的身高比今人高。你看秦始皇兵馬俑。他那個就是當時人的平均身高,你可以看出來比今天的人可能要高一尺左右吧。還有漢墓裡的,就不作數了。因為秦始皇兵馬俑那是一個證據,那就是模仿當時的真人所造。可以表明古人的身高比今天高。勃昊你把最後一段念完吧。
故以進化論為代表之生命觀,完全不能成立。於一種根本經不起推敲之荒謬假說卻傲然自信,恃以蔑視一切其他正當學理,實系現代人智慧短淺之征,亦科學之話語霸權以致之也!悲夫!
坐吧。
為什麼會發生這種不可思議的情況呢?關鍵就在於進化論這種理論為唯物的生命觀提供了一個不得不采取的形式。所以就會產生這種荒謬的、不可思議的情形。因為雖然進化論達爾文主義如此的荒謬,可是它卻為現代人所接受,奉為真理。這中間的關鍵就是:今天的教是科學教。達爾文為科學教提供了它必不可少的、生命觀的唯一形式。所以達爾文主義成為現代人的信仰,成為現代人認為的真理。雖然如此的荒謬卻習焉而不察,不得不采取之,捨此別無他則。因為他們是唯物的,唯物的必須有生命觀。那麼這種唯物的生命觀,大致的唯一形式就是達爾文主義。所以達爾文主義雖然如此的荒謬,這在今天為如此廣泛的接受,也就顯得可以理解了。
5.3.2《審判達爾文》一書簡介
總評:一本破斥進化論之力作:區分微進化與廣進化;適者生存、自然選擇乃同義反復。
第一章 法律背景
第二章 自然選擇論
以人工選擇來論證自然選擇;
第三章 大小突變
小的中間突變造成中間型生存困難;
對小突變總靈長及頻率之計算;
大突變之主張及其種類。戈爾德施來持一代全身大突變,古爾德持較溫和之大突變。
第四章 化石之難題
古爾德說絕大多數化石都包涵兩個與漸進式進化論有沖突的特點:1穩定;2突然出現。寒武紀大爆炸。
第五章 進化乃事實
第六章 脊椎動物的進化
第七章 分子生物學的證據
第八章 前生物進化
第九章 科學的規則
第十章 達爾文主義的信仰
第十一章 達爾文的教育
第十二章 科學與偽科學
休息五六分鐘吧,下面把審判達爾文的書介紹一下。
下面我們介紹一下《審判達爾文》這本書。這本書是批判進化論達爾文的專著。寫得非常好,我們認為它是一本批判破斥進化論的力作。是一個美國的作者叫詹腓力寫的,這位對中國的文化非常的向往,非常的有好感。所以我們中國的朋友就給他一個中文名字叫詹腓力。詹天佑的詹。這個人是一個奇才。他生活在芝加哥附近的一個小城鎮,到了十七歲時他給哈佛發了一封信說,我不能忍受那裡的沉悶氣氛了,請你們拯救我吧。然後哈佛就破格錄取了他。學醫學了四年,然後又學法律。後來成為一個研究法律的教授。所以他的知識背景是蠻全面的。他這本書的好處,很關鍵的地方就是能區分微進化和廣進化。能夠對進化論伎倆很明確的識破它,然後他還能夠指出適者生存自然選擇這種進化論的關鍵性的條目是一種同一的反復。也就是永遠正確的。也就是沒有說明任何問題的無意義的命題。在凡夫領域裡普遍必然性命題一定是同一反復。所以說進化論這種適者生存自然選擇總會成立的,因為他的主語和謂語是一個事情。也就是說適者生存到它的實際的用法的時候,就成留存更多後代的生物就能留存更多的後代。那就是永遠成立的嘛!但是這裡邊什麼也沒說。它本來是冒充進化的動因的,用這種同一的反復。我們對進化動因的了解沒有增加任何更多內容。一點也沒有增加,也就是說還是毫無所知。在序裡面作者並不諱言自己的宗教背景。他是一個基督徒,是一個有神論者。這是作者的誠實。我覺得這本書寫得非常好,非常公允的。雖然他是一個基督徒,他卻沒有站在基督徒的立場上來論述問題。他所居的立場是一個超於進化論和反進化論者的超然立場。所以論證公允可信,值得推薦給大家。
這是從網上搜來的,在一個天主教的網站上。我估計輸入這本書的名字大概就可以搜到。網絡在今天的研究工作中起了非常大的作用。我這麼大的題目,就需要搜集很多很多的資料。我的很多資料都是從網上搜集來的。所以在今天能夠完成這麼大的題目,我們要感謝網絡。否則的話,我到哪去找這些書啊。像東正教的書我要到希臘去嗎?到俄羅斯去嗎?我又不懂希臘文,所以還是沒用的。能找到這些好書,都要感謝網絡。我們要把網絡用好,而不被它淹沒,這就是智慧。
第一章法律背景。他介紹了美國在五十年代發生的一個立法的問題。在一個州特創論者要求學校的課堂,科學創造論者,這是新教原教旨主義的一個派別,就是完全相信聖經的話。所以他們認為上帝是在五千年前把一切創造出來的,我們這個地球和生命的歷史是五千多年。他們要求這個在公益學校的課堂上得到和進化論、達爾文主義同等的權利。然後就通過了。就圍繞這個事情然後科學界就加以了反撲。然後作者引用了國家科學院反對科學創造論不是科學的這種理由,說國家科學院是這麼說的:因為它沒有具備科學理論最基本的特點,必須使用純自然的過程來解釋一切的現象,故科學創造論主張,宇宙地球生物及人類皆是用超自然方法創造出來的。並非人類理性可以了解。故不科學。
——《審判達爾文》
這就是美國國家科學院所代表的科學教宗旨,也就是要用物質解釋一切。物質之外其它的一概是迷信,是不科學的,所以是錯誤的。在這裡並且有一個混淆就是,科學等於真理。所以它是科學教的論調。科學教中當然認為科學是真理了。所以在科學教中,凡是科學就等於真理,不科學的就等於謬誤。這是科學教的公式。我們一定要破斥這種公式。那就是科學不等於真理,非科學也不等於謬誤。相反,真理恰恰不在科學當中,比如佛教,東方的各種正教當中都不是科學。我們可以明確地告訴大家,明確地加以認定,所有的正教都不是科學,都是非科學。但是真理卻在這裡,而不在科學那裡。科學往往反而是謬誤的淵源。維特根斯坦說,科學是重新使人入睡的途徑,這也表明了後現代主義者對科學的認定。這是選自維特根斯坦的《文化與價值》這本書。那麼下面在這本書裡邊的最後,詹腓力對進化論是宗教做了比較好的論述:
引起我注意的第二點是那些極力主張科學與宗教要分開的人,也就是那些喜愛利用他們的科學做宗教性的宣言的人。達爾文主義者的論文中充滿了反對神的結論,例如說這宇宙沒有設計者也沒有任何意義。我們人類是一個盲目自然過程巧合的產品,大自然更不會關懷人類。且做此說並不僅僅以此作為他個人的意見,相反乃是當作合乎邏輯推理的進化科學公諸於世。還有一個使我覺得進化科學很像一種宗教的理由是,達爾文主義者企圖征服全世界那種的狂熱。他們極力主張不從事科學的人也有道德上的義務,要信他們說的是真理。道金斯(Richard Dawkins)是牛津大學的動物學家,公認為進化科學的權威之一,竟不隱藏很大膽地承認達爾文主義合有宗教性的一面。他1966年所寫《盲目的鐘表匠》(The Blind Watchmaker)一書表面上談生物學,但實質上是不嫌其煩地為無神論辯護。道金斯自己說:“達爾文可以使人成為一個在理智上自慰的無神論者。”
——《審判達爾文》
看人家是明目張膽地承認宗教性,下面一段就相當於我們講過的,將微進化小的事實引申為荒謬的、理論的、無限引申的進化論的特征。
可是,吾人必須相信的內容是什麼呢?“進化”一詞的含義可以包括相信一個毫無疑問的事實,如細菌可以“演變”,對某些抗生素產生抵抗力。或者擴大到形而上的主張,認為宇宙和人類全部是完全由毫無意義的、機械的力量“進化”而來。“進化”一詞具有極大的彈性,很容易使吾人誤以為在狹小范圍內有可信之處,就等於在最廣義上的宣言也同樣有效。
——《審判達爾文》
可見作者在很多方面都達到了我們和馮大阿阇黎共同的認識,認識到進化論的論證伎倆。把小范圍內的事實無限的擴大為一種大范圍內的、荒謬的理論。
克裡斯托爾撰文達爾文的理論只不過是假設而不是事實。因為變異和“適者生存”演變只能應用於生物種范圍之內的改變。這就是我說的,進化論只適應於種內。(譯者按:就如現在世界上有幾百種狗,都是由一種狗選配出來的,而這些狗之間仍有生殖能力,故仍屬同一生物種。)達爾文靠逐漸改變的進化論不能證實一類生物可以進化成另一類的生物(所以只能作為假設)。
——《審判達爾文》
這就是與我們達到了同樣的認識也就是說種間進化不是事實,只是假設,而是荒謬的假設。你看達爾文靠逐漸改變的進化論,不能證實一類生物可以進化成另一類的生物。這就是說的種間進化的不對。
我逐漸看慣了這些逃避批評的伎倆,當外行人詢問進化論是否真如專家們所說的那麼真實可靠嗎?我們得到的是嚴厲的警告,不准問這樣的問題!而專家們彼此爭論的問題如准確的時間表和進化的機制到底怎樣等問題卻被稱為小節而已,這些爭論只是同業之間應有的積極的討論,並非表示進化論有危機。無論如何,“進化乃事實”絕對不容任何人懷疑。
——《審判達爾文》
所以乃事實就是進化論的另外一個伎倆,就是把進化理論改造為事實。硬說為事實,冒充為事實。
再次考慮帕特森所指出的問題,進化的事實如無理論的支持,僅為泡影而已。如果不能解釋生物到底怎樣可以從一種轉變成另一種,只空口說:“人類是從魚類進化來的。”並沒有什麼了不起。這種難以置信“魚的故事”,必須要有科學家研究出來,到底怎樣可以不借用神跡,將魚變為人,然後這學說才有價值。
達爾文指出,應該嘗試指出,從自然界微小的變異漸漸累積,讓時間、機遇和不同的生存率聯合工作,就可以造成巨大的改變。此乃達爾文得以代替神跡的科學理論。但是如果達爾文這套漸進式的故事證明是假的,則“進化論”只是一頂空“帽子”。用之來描寫人與魚的關系的話,只能說明人與魚都具有一些相同的特征,例如脊椎動物之間共有的特征而已。
——《審判達爾文》
這就是我們說的,作者也達到了同樣的認識:達爾文主義的錯誤在於把共時性的關系誤認為了歷時性的進化,把關系譜樹誤認為進化譜樹。可以給大家看看譜樹的直觀形式。你看它像不像一棵樹呢?這是植物的進化譜樹,就像是一棵樹。同一個祖先生出了越來越多的枝嘛。這就是動物的進化譜樹,但我們要指出這其實是關系譜樹而不是進化譜樹。
然後是第二章。第二章分作了兩大部分吧。首先就是作者指出人工選擇來論證自然選擇的荒謬性。第二部分用了更大的篇幅,他指出自然選擇是贅余,是同一反復的,沒有提供任何新內容的命題。然後我們先看第一部分,用人工選擇來論證自然選擇的荒謬。
天擇不但能使生物在遺傳方面保持優勢。他們聲言他有無比的建造功能。在億萬年間可以將一個單細胞建造成花、木、鳥、獸,甚至人類的奇觀。達爾文寫《物種起源》一書時,他不能提供任何自然選擇進化的好例子。所以他只有借用一些人工選擇的例子。達爾文學說的精義是說自然界毫無目的、偶然發生的過程可以代替智慧的設計,而他居然用人工智慧設計者的成就來解釋這要點,證明那些願意接受達爾文學說的聽眾,毫無批判的眼光。是不是這樣?人工選擇與自然選擇全是兩回事。
A、如果育種之目的只希望動物在野外自然環境下生存的話,極端的變異不可能發生。所有的家畜回到大自然後,復雜的變種很快就消失了,生還者都回復到原本的野種。由此可見天擇過程其實是一種保守性的力量,只能防止極端變異的產生,而人工育種卻在鼓勵變異。注:這是人工選擇與自然選擇很大的差別,那麼自然選擇是保守性的力量,它不鼓勵變異。它把變異都給抹掉了,而人工選擇是鼓勵變異的。
B、人工育種真正的結論顯示,最高明的育種家也不能跨越自然界的極限。生物種的變異有固定的不能跨越的鴻溝,在所有人工培養的動物中並沒有產生任何新種。所謂新種,公認的定義是指一個新的生物群體與原來的群體產生了生殖的分野,不能再交配生出有繼續生殖能力的後代。
——《審判達爾文》
這就是作者指出來的人工選擇與自然選擇巨大的差別。有三點,剛才兩點,再加上人工選擇是智慧的設計,自然選擇卻是盲目的自然過程。由於這三點有巨大的差別,達爾文卻用人工選擇來支持他的自然選擇學說,實在是荒謬。因為他的自然選擇學說精義是說物種的產生是不需要智慧的,只需要盲目的自然過程就可以了。可是他現在卻用需要人智慧的設計的人工選擇來論證自然地選擇這種力量,所以作者說接受達爾文學說的聽眾是毫無批判的眼光的。
為什麼缺乏批判的眼光呢?不是他們智力差,是他們情令智昏。他們需要這種理論,他們相信唯物主義者而唯物需要進化的生命觀。需要這種生命觀,進化提供這種生命觀,所以他們漠視這種不合理。假如要沒有這種迷情在的話,這種不合理的狀況是不會發生的。我接著念啊。
法國著名動物學家比埃爾·格拉斯結論認為,人工育種的例子是反對達爾文學說的有力證據:雖然經過千年選種的壓力,任何不合育種目標的個體都被消滅了,但是始終都沒有新種出現。化驗比較各種狗的血清、血紅素、血蛋白、和受精的可能性都顯示,所有不同品種的狗,其實仍然是同一個生物種。這項結論是客觀測試的結果,不是主觀分類學上的意見。事實上,人工選種的結果只不過使狗的基因組之不同組合顯示出來,不能算作創新的進化過程。
所以我們即使不提前面那些荒謬性,這個人工選擇也不能證實廣進化,就是進化論說的其實是廣進化,微進化只是一小部分。
換言,狗不能夠變成象那麼大的真正原因,並非人沒有足夠的時間去努力選擇培養,而是因為狗的基因有它的極限,狗增大到一定的程度就不能再大。同理,狗也不可能變成象。
——《審判達爾文》
這就說明種就是人工選種的極限了,它不能產生新種。所以不能證實廣進化,而達爾文的精義是廣進化而不是微進化。要僅限於微進化,那就完全不是達爾文主義了。達爾文主義的特質在於廣進化,在於所有的物種都共有一個祖先,在於一種生命能進化成另一種。,進化的精義是種間的進化,而不是種內的演變。
時間有限當然是衡量人工育種必須考慮的問題,但同時因為人工育種應用了人類的智慧,並設立了選擇的目標,所以也很可能抵消了大自然擁有漫長歲月的優勢。格拉斯對著名的果蠅實驗又作了以下的評論:“果蠅是遺傳學家最喜愛的寵物,它的地理分布、在鄉村及城市的基因型,都為大家徹底認識。但這果蠅從亘古至如今竟然毫無改變”。大自然有足夠的時間,卻沒有耍科學家想耍的把戲。
——《審判達爾文》
這是一個巨大諷刺,遺傳學家進化論者最喜愛果蠅,可是它亘古沒變。果蠅只是無數的種不變的生物種間的一種。所有的生物都不變。果蠅只是其實的一種。
自然選擇即使能制造出新的生物種,也就是說即使果蠅分化開,成為兩個或更多的生殖群體,也不能成為支持細菌可以進化為果蠅的證據。如果將來有一天人類真的能夠培育出與其它的狗不能生育的新物種。其成就只不過是達爾文主義重大宣言中必須證實的一小步而已。
——《審判達爾文》
為什麼會這樣?這只是一種分化,而不是種間的進化。因為這個果蠅分化的群體,分化成兩個生殖群體。狗進化成了另外一種物種,這兩個之間不能產生有繁殖力的後代這只是分化,就是說它們之間的差別是非常小的。非常接近的。至少它們都是多細胞的生物,它們在器官方面的差別比單細胞到人這種差別要小得多,是不是啊?同樣都是多細胞生物,我們還沒有證明單細胞生物進化為多細胞生物,而這種多細胞進過一層層的這種單細胞與人的距離可以說非常遠,要比果蠅這兩個不同生殖群體,狗所分化出兩個生殖群體間的距離大不知道要多少倍。所以說即使是人工育種培育出新的種,也只是證實進化論的一小步,離進化論廣大的宣言的證實還遠的很。下面就要說進化論選擇是同一反復的重復語了。
進化論說,最能適應環境的生物將會生產最多的後代。但是何謂適應呢?進化論給適應下了定義,遺下最多後代的生物最能適應。喬治·辛普森1964年說:“只有將適者定義為生育眾多的品種,才可說自然選擇促進新種。事實上遺傳學家的確是這樣下定義的,其它人或許感覺費解。對一位遺傳學家來說,適應與否跟健康、氣力、美貌或任何其他條件無關,唯一的要素就是生育效率高。”
——《審判達爾文》
就是說要遺留下眾多的後代。卡爾·波普是著名的科學哲學家,詹腓力還在最後一章裡偽科學和科學裡,詹腓力顯示出對卡爾波普非常的了解。也把它引入了對進化論的評判。
卡爾波普說達爾文的學說並非科學理論,因為它可以解釋一切。也就是卡爾波普劃分的是科學和形而上學嘛。他就是把進化論劃為形而上學了,和馬克思主義一樣的形而上學,就是不能證偽的學說。所以能證偽的是科學,不能證偽的是形而上學。達爾文的進化論和馬克思主義、弗洛伊德的學說乃至耶稣的教同屬不能證偽的,從屬總是有理的學說,是百分之百正確的。事實面前不能證偽他,各種事實。他不允許證偽的出現,它對全部的事實都有總是正確的解釋力。恩,樸伯,這是指出這個自然選擇是同一反復的一個最重要的科學家,是他把這個事情公布於眾的。
樸伯引用了費捨、霍爾丹、辛普森等很多作品為例總結說:“當今的、權威的進化論者的學說是說不通的,他們的理論等於說生產最多後代的生物產生最多的後代。”注:很明顯是同一反復。
沃丁頓說達爾文最大的貢獻當然是他的學說:進化的過程可以用自然選擇及偶然變異來解釋。起初,自然選擇被認為只是一種學說,將要用實驗和觀察來證明。但是細察之下,原來它是一種贅述,是必然性的宣言,只因前人沒有發現兩者之間的關系而已。進化論說,在一個群體之中,最能適應的個體(用遺下最多子孫為定義),必定留下最多的子孫。這樣的贅述絕對沒有減少達爾文偉大的成就;只有當學說清楚地公式化列出以後,生物學家才認識到,這個原理具有的解釋能力何等厲害。注:我覺得後面應該用引號啊,這都是一種諷刺性的論述了。
以上不是信口開河的話,而是深思熟慮的判語,是1959年在芝加哥大學舉行的慶祝《物種起源》一書出版一百年紀念大會上發表的一篇主要文章裡面的話。顯然在座所有著名的權威、專家之中沒有一位告訴沃丁頓重復的贅述並不能解釋任何事物。當我想要明白魚類到底怎樣可以變成人類時,單單告訴我生育後代最多的生物必定留下最多的後代,並不能說明問題。
——《審判達爾文》
其實,為什麼達爾文主義的領袖會將自然選擇論變成贅述並不難理解,因為現今流行的新達爾文主義是從群體遺傳學發展而來。這門學問用數學為基礎,致力闡明極微小優良的變異可以很快地散布在一群生物之中。其所謂“優良變異”只不過是學說中的假設,並非在自然界觀察所得的實據。事實上,一直到現在,自然選擇論仍然以無謂的重復和贅述的形式出現。當樸伯的批判受大眾注目後,達爾文主義者只有硬著頭皮堅指控方缺乏了解進化論的能力。
——《審判達爾文》
自然選擇真正的功能很可能就是保持生物種不變。這個想法不但理論上有可能,也有事實的根據。我們從第四章可以看到化石的證據顯示出,生物種在歷史中的常態不是改變,而是穩定。
——《審判達爾文》
所以這個是自然選擇這種要點面臨批判破產的一個重要方面之一。也就是說達爾文認為自然選擇是進化的動因,是從舊種進化成新種的最強大的動力。可是自然選擇的真正的力量在於使物種穩定也就是說使物種不變,而不是進化成新種。所以這樣的事實也是達爾文主義致命的摧毀,對他來說是一種致命性的。我們通過進化論審判達爾文的書還有我的想法,我們從各個角度都發現這個理論真的是經不起任何推敲的。實在是太離譜了,太荒謬了。自然選擇的能力恰恰是一種穩定,而不是讓它進化。所以我在我寫的部分就說物種之間真的沒有必要進化,沒有進化的必要。所以達爾文對復雜的生存能力就一定是高於簡單的高級的,這純屬謬見,不合事實。我在那裡的論述,對詹腓力,自然選擇的批評是一個重要的補充。我說我們這兩個合起來,就對自然選擇的批評更加的致命了,它就沒有余地了。進化的動因不存在,那麼進化也就成了子虛烏有的東西了。這是對它動因的批評。
那麼下面就是通過微進化和廣進化的混淆來為自然選擇提供證據的例子。你看,
這是菲秋馬關於自然選擇的證據所提出的:
1. 細菌昆蟲的抗藥性增強。
2. 1898年暴風中的麻雀較大的雄鳥生存率教高。
3. 加拉帕戈斯島的達爾文雀鳥之交替自然選擇。
4. 非洲鐮狀細胞性貧血基因也有抗瘧疾的特性。
5. 飛蛾的工業黑化現象。等等。
這些無一例外,全都是種內演化的例子,沒有任何一個種間進化的實例。所以他對自然選擇提出的證據是用微進化來證據的。可是他卻用來證明的是廣進化。這就是用混淆微進化和廣進化,用來為達爾文論證的一個實例。下面就是作者的論述了。
一、環境與物種之種內微小變化卻有關系。二、事實上沒有任何的“證據”能提供足夠的說服力,使人相信自然選擇可以創造出新的生物種、新器官,或其他重大的改變。就算是小的改變,也是暫時性的改變而已。體型大的鳥在大風和干旱的情況之下比小鳥更占優勢。這些鳥類進化最好的證據,完全沒有任何跡象提示任何因素怎樣驅使鳥類進化成鳥。其實,在其它的情況之下,小鳥很可能有它的優勢,這不正說明了為何鳥類沒有不斷地變大嗎?
結論,這些證據跟任何的物種起源沒有任何關系,甚至跟新品種的來源也沒關系。
——《審判達爾文》
所以這就是一個混淆,微進化和廣進化來做達爾文主義論證的這種例子。在這章最後指出自然選則是必要的哲學。是一個不得不接受的原則罷了。
在唯物哲學下這是對生命起源的一個似乎無可選擇的解釋。在因此,傑出科學家毫無異議地接受了混淆人工選種與自然選擇之間的推論。他們又竟然以重復贅述和邏輯推論的空言毫不為意。正如一個無能的生物種,在完全沒有競爭的生態環境中得以苟延殘喘。
——《審判達爾文》
因為進化論這種荒謬學說,人們再也找不到比它更好的學說了,所以唯物的人們就只能接受它。
第三章,大小突變。這章包括這這些我在這上面標出的點,首先是小的空間變異造成中間型生存困難。對小變異總數及頻率的計算,導致新種的出現為零。發現的概論極低。這兩個就是對小變異的批判。然後由於這是達爾文主義的大路的類型。可是小突變受到批判,他就提出了大突變的主張。這大突變也有困難。所以這章就討論了小突變和大突變的困難,指出,無論是大突變還是小突變都不能,都同樣是荒謬的,都不能進化出東西來。所以我們先來看屬於小突變的前兩點,小的變異造成中間型的生存困難。
登頓著《進化論:處於危機中的理論》其第九章有一段很精采的討論,用鳥類翅膀來源的問題質疑進化論。登頓詳細描寫用以飛翔的羽毛構造精妙,毛與毛之間有連鎖的小鉤,於保暖的絨毛完全不同。如果進化論是正確的話,羽毛必定是從爬蟲的鱗片進化來的。誰能想像鱗片和羽毛之間的中間型是怎樣的東西?
鱗片與羽毛的中間型,它不是漸變嗎?得經過無數次變化才從鱗片變化成羽毛,這中間應該有很多很多中間型。應該有上萬個甚至上億個。這鱗片與羽毛的中間型是什麼東西呢?誰能想象呢?
鳥類的肺在結構上與任何假想的祖先更不相同,是進化論更大的問題。到底一個完全不同的呼吸系統,怎樣逐漸從脊椎動物的常態可以進化而來,是一個極難正視的問題。特別要記住,在整個進化過程中任何一時刻,呼吸的功能必須維持。只要稍有差錯,幾分鐘之內必死。就如羽毛沒有小鉤和小倒刺,並且同步進化到完全吻合,鳥就不可能飛。同理,鳥肺不可能發揮它的功能。
——《審判達爾文》
括號就是說,鳥肺不是一個完全的肺而是半是爬蟲的肺半是鳥的肺,就不能產生擔當這種呼吸的功能。這樣那些中間型就會憋死明白嗎?會憋死,會被凍死。也不能飛,就會被它的天敵所消滅。所以中間型是不可能生存的。所以中間漸進的理論是荒謬至極。在這點上也表現了它的荒謬。你想想那麼多中間的器官不能發揮它的功能,很多很多其它的功能都是一樣的。況且這些東西還要組合,還要同步,這怎麼可能是通過偶然,沒有設計碰撞而來了。通過偶然盲目過程,碰撞而來碰巧而來呢?這怎麼可能呢?我看是絕無可能。
漸進論描述的故事,是否真能進化出復雜的系統牽涉主觀的判斷。但是客觀事實證明,以上的故事只是人的猜想。鳥類和蝙蝠的翅膀在化石中出現的時候,已經是發展完全的翅膀。從來沒有任何人用實驗證明,翅膀可逐漸進化而來。所以既缺乏歷史上的證據,又無實驗證明,真可能像古爾德說的:“這些自然進化史中、‘就是這樣’就進化出來的故事,不能說明任何問題。”你懷疑我們現在討論的是科學呢?還是古普林所寫的寓言故事呢?
——《審判達爾文》
事實上證明沒有中間型,另外一點也沒有人用實驗證明翅膀可以逐漸進化而來。所以事實和實驗都說明。也就是說,以前的歷史說明這個中間型是不存在的。也沒有任何人證明中間型可以存在。可以通過中間型的接續讓一個新種進化出來。所以實驗和歷史都否決了這種有無數的中間型的小突變的理論。
達爾文說:“如果有人能證明,任何現有的復雜器官,不能是從無數連續的、微小的突變而來,我的學說就必完全瓦解了。”二十世紀中葉,美國的德裔科學家查理·戈爾德施米特的確也下過同樣的結論,以致向新達爾文主義者挑戰。他列出一連串的復雜結構,從哺乳動物的毛發到血紅素,他認為都不可能由小突變漸漸累積而來。正如格拉斯·戈爾德施米特,達爾文的進化論所可能解釋變異的范圍不可以超出生物種之外。但跟格拉斯不一樣的地方,他認為生物種以上的進化必定由大躍進式的大突變而來。雖然他承認,絕大多數大規模的變異會產生不能夠適應、無希望的怪物。但他又認為在極罕有的情況之下,或許其中有一個幸運的意外機會,產生了一個“有希望的怪物”。它成了新種的一員,可以生存並繁殖下去。
這個詹腓力在括號裡就問了,問題是它的配偶又在哪呢?這就是為了解決小突變的危機小突變的困難,就轉而妄計這個大突變。也就是戈爾德施米特妄計的是全身大突變。也就是說一代的大突變,這種進化一代就完成了。就是說第一只鳥就是從正宗的爬行動物蛋裡邊孵出來的,就是從恐龍蛋裡孵出來的,或者是蛇蛋。沒有漸進的過程,全身大突變,一次就完成了。是大突變一個典型的形式。到後來還有一個中間的形式,雖然說不需要小的中間種我們需要幾十個就夠了,有一種中間的形式。然後詹腓力就評論了:
達爾文主義者譏笑戈爾德施米特的學說確有科學的理由,大突變毫無遺傳學或實驗的證據。突變公認是從復制脫氧核糖核酸裡面遺傳訊息時偶然的錯誤所引起。承認這樣靠偶然機遇能產生一個像肝髒或腎髒那麼復雜的器官,就如同提議,改良手表的方法可以將一只舊手表扔向石牆一樣。我們通過摔舊手表成新手表,這種概率有多大?它的概率還是比這個高。但是它的配偶也找不到,所以還是繁殖不了,不能成為這個新的種子來生產下一代。
達爾文主義者說,適應性的大突變是不可能的——更不能重復發生。因此,所有的復雜器官必定是經過漫長歲月、逐漸累積微小突變而來。
小突變是可能的,是有事實根據的。但是它的困難是小突變不能導致種間的進化。大突變的困難是本身就是不可能的。
——《審判達爾文》
所以我們就考慮我們對大突變和小突變的定性就是說,一次大突變與無數次有效累積的向一個方向的小突變是一回事,是不是啊?它們的概率同樣的低,就是零。一回事的意思就是它們同樣的概率極低,近乎為零,是不是啊?一次大突變跟無數次相比向一個方向累積的。但是無數次的小突變要向一個方向有效地累積,它的概率就要相乘了,一乘一乘,相乘以後本來這種突變的幾率就很低了然後再一乘就更低。所以它與一次大突變的幾率就相等了就接近於零了。然後下面就進一步考證了小突變的幾率相乘的到底有多大。
達爾文主義進化論能創造出復雜器官及新種的可能性有多大,要看幾項主要條件。一是要看有利小突變的總數需要多少,還要看這些小突變在適合的時、地出現的頻率,加上自然選擇的功效到底能保留多少有利的小變化,並且能持之以恆,讓這些變化累積起來!最後,要看在化石記錄容許的時間以內是否能完成一切工作。非考慮以上所有的條件,並一一計算其可能性,我們沒有辦法知道小突變的累積是否真比大突變進化的機會更大或更小。有些數學家的確作過這些計算。結果於達爾文主義不利。1967年,美國費城威斯塔研究所會議的報告非常引人入勝。數學家烏蘭認為眼睛的進化不可能由累積小突變而來,因為需要小突變的數目太多,而且給的時間有太短。彼得·梅達沃爵士和沃丁頓回應居然指責烏蘭治學的方法本末倒置。說,事實上眼睛已經進化出來了,所以數學上的困難只是表面的問題。恩斯特·邁爾分析烏蘭的計算,認為他基本的假設可能錯誤,總結說,“只要適當調整一下數字,我們就安然無事了。我們最大的的安慰是進化論已經實現了。”
——《審判達爾文》
也就是說進化論是不可批評的,進化論是真理。肯定是數學錯了。既然數學指出進化不可能,那就是數學錯了。
對於達爾文主義者來說,達爾文主義非可以公共讓人批判的理論,而是一項事實。只需要數學可以提供一些可以接受的注釋而已。即使科學家能使把魚類胚胎發育為兩棲類,是否能證明古代兩棲動物的確是從魚類,仍然是不可能的,因為後者是盲目的,而非以智慧經濟計劃達成的改變。
——《審判達爾文》
我們再總結一下這個大小突變啊。小變異的兩點困難,一個是造成中間型生存不下來。第二點說的是即使中間型生存下來這種方法進化新種的可能性極低,基本為零。然後全身大突變的主張也是一樣,它出現的概率也是零,這就是用小突變和大突變都不能讓一種生物進化成另一種生物,也就是不管用小突變還是大突變來解釋進化論都是不能成立的。
第四章是從事實化石的證據來說的。第四章化石的難題。絕大多數化石都包括兩個漸進次的進化論所不能允許的特點,也就是第一、穩定;第二、突然出現。這就是化石證據對達爾文學說大大不利。我們的印象是化石證實了進化論對不對?可是事實卻是相反,化石是達爾文主義最大的威脅。我們要認識這個真相啊。古爾德的總結我就不念了。總之:
第一條穩定。就是說絕大多數生物活在地上的時候都沒有顯出任何進化或退化的現象,多數的物種在地層中出現時與它們消滅時幾乎完全一樣。即使有外形的改變也是十分有限的,並沒有顯示出進化的一定的方向。
二、突然出現:世界各地調查的結果證實,任何物種並非由始祖逐漸改變而來;相反的,各種生物出現時都已經“全部完成”了。
這裡我們要強調的一個化石的事實,也就是在我們現有的生物中和化石中,生物都是以種而存在的,中間的類型是沒有的。種與種之間是有鴻溝的,是有種這種現象的,種這種現象是不爭的事實。不管是現有的生物,還是化石都是如此。還有就是種是穩定的,而且是突然出現的。其實這兩點合起來也就是說明了我們剛才的結論就是說種是成立的,種間的生物是不存在的。作者引用了兩個主要的資料,一個《進化新時間表》一書,在美國懷俄明州的大角羊盆地埋藏了500萬年連續不斷的化石記錄。表明了哺乳動物這種情況。還引用了寒武紀大爆炸的事實。後者是我們中國科學家發現的,是在這個序言裡提到的侯先光,在雲南澄江縣發現的。遠在五億三千萬年前這種寒武紀化石中有一個生物的大爆炸的現象,後來獲得了中科院特級獎的陳均遠教授證實了這一點。當時有一個動物大爆炸的現象及動物界中不同的體型構造屬於每一級的動物同時的一次性的以爆炸性的姿態出現了,完全沒有漸進的痕跡。從此以後,再也沒有新門的出現。
屬於門一級的動物在寒武紀一下就出現了,我們看這個動物的門有這麼多啊。凡是直接從樹干上出來的就是門了。因為樹干就是動物的界嘛。直接從大干上出來的就是門,包括原生動物門,腔腸動物門、節水母動物門,線形動物門、脊皮動物門、脊索動物門,然後有頭鎖尾鎖,軟體動物,節肢動物環節動物,紐形動物,扁形動物,海綿動物。這些門在寒武紀一下同時出現了,沒有任何漸進的痕跡,沒有它們的祖先的任何痕跡。而且以後就再也沒有新門了。大家要注意,這就跟達爾文的理論大大反對了。然後作者就評論說:
達爾文的理論可以看做不斷多樣化的圓錐。多細胞動物的歷史是應該由最少數、最簡單的種逐步演化而來。因此,在寒武紀事實也應該是如此的。且不應該在寒武紀之後就突然停下來,也就是不再出現新門。
可是在寒武紀之前卻沒有出現進化的漸進的痕跡,是突然出現的。而且在寒武紀之後門的進化突然停止了,沒有新門的出現了,這都不可理解。在它之前沒有漸進的祖先系列,這不可理解。在它之後沒有新門的出現,門一下就截止了,就斷了,這也完全不能理解,完全不是達爾文主義所能接受的、所能容許的事實。所以事實跟達爾文主義是相反對的。如果恰恰相反的事實尚未暴露,達爾文主義者必然仍懷信心,期待著這幾十億年以來進化過程可以產生很多新的動物門了。
是吧?這個事實很讓他們垂頭喪氣,他們不知道該如何解釋,然後總結本章。
化石記錄告訴我們一再重復的是,生物突然出現,然後有一段時間長期穩定,生物的變化只是環繞著一個基本的設計。並非積累優點而上進,而且滅種的現象是隨著大災難而非逐漸受淘汰。
所以達爾文主義者也談到絕滅的問題與它的出現相應,他也認為這個滅絕應該是漸進性的而且滅絕的速度要比它出現的速度要慢,而不允許突然地滅絕。這種突然地滅絕的現象也證實了達爾文主義者的不可理解。還有正統對化石的解釋主要是受達爾文主義者的假設影響而非本無證據。我對這一點再念一下。
試想,古生物學家瘋狂的投入這個新學說,甚至在研究化石時單單發表支持進化的發現,而不支持進化的證據就被擱置,隱藏起來。這種歪曲真理的情況何等可怕。上述並非幻想而是史實。表面上,達爾文主義者似乎通過了化石的考驗,但事實上是多年來科學界的人不肯讓它垮台而已。
大家要如夢初醒了,下面是進化乃事實。
也就是達爾文主義者認為進化論就跟蘋果落地一樣是事實,但是這個作者指出,這兩種事實根本就不可能同日而語。因為蘋果落地是我們每個人都可以親眼所見的而且不需要論證。但是達爾文的進化學說卻不是眼睛能見到的,而是需要各種論證的。所以後者只是冒充的事實,是真正的理論和假說而不是事實。所以通過把進化論打扮為事實,這只是一個蒙人的辦法,解決不了任何問題。只是欺騙大眾的一個維護達爾文主義不垮台的伎倆而已。
——《審判達爾文》
然後第六章是脊椎動物的進化。作者就指出了這些如何進化來的都還是一個未知數,也就是說魚綱到兩棲綱,是從哪種魚綱來的呢?搞不清楚,兩棲綱至爬蟲綱也沒有化石的證據給我們指出兩棲綱的哪一種出現了爬蟲綱。首先我們要解釋一定要找到這個種才行,找到這個新綱的原種。你不能籠統地說舊綱進化出了新綱,一定要找出舊綱中的哪一種做了新綱的祖先才行。可是這種祖先在脊椎動物中這些綱中都沒有確定。魚綱中是哪種魚進化出了兩棲類,這個搞不清楚。然後兩棲綱中哪一種兩棲動物進化出了爬蟲綱,這個也不能確定,是哪一種爬蟲進化出了哺乳動物,不能確定,好像有些科學家說好幾種同時進化出了哺乳動物。這就與達爾文主義的理論不符了,因為他的理論一定是這樣的:哺乳動物應該有共同的祖先,也就是說它是這種逐漸的分枝嘛,是吧。所以假如說這是他的祖先的話,那應該是有個共同的祖先。理論的宗旨是一個不斷分化的、不斷分叉的結構。所以一個新的綱必須有共同的原祖才行。他們最值的驕傲的地方是他們找到了爬蟲到鳥類的進化:始祖鳥。始祖鳥是一種介乎爬蟲到鳥之間的生物,他們就認為是由這種東西進化成了鳥類,但是詹腓力給出的材料和論證指出了這始祖鳥也是不成立的,因為有更早的鳥類。始祖鳥是1.4萬年可是在2.25萬年以前就已經有鳥的存在了。所以始祖鳥不是鳥類的祖先,所以脊椎動物的進化到今天完全是一個未知數。
可是我們看這些書的時候,這是我小時候看到的一本書,我對進化論的知識好多是從這裡來的。可是在這本書裡面給我們的印象,卻是進化論已經了解得非常詳細了,沒有任何盲點存在了。一方面是我們的無知,我們的分析力不夠;另一方面可以說就是科學教的意識形態霸權造成的。
還有從猿猴到人,這更是一個笑柄。我們猿猴的祖先在這種進化機制中有著不同的爭論,有的認為一千五百萬年,有的認為五百到一年萬年完成的。還有分子生物學的結論卻是二十萬年前,才由一個非洲的母親生出了我們今天所有的人類。進化的時間表差距如此的大,而科學界得人卻認為這只是同業之間的爭論而已,這不存在進化論的危機。這並不表明進化論已經處在危機當中,還有可恥的騙局所謂貝爾當人之類的,原來是個野豬的牙齒,被供奉為我們祖先的化石。
還有第七章就是分子生物學的證據。這是一門新興的科學,是通過基因細胞內分子的研究來建立一個堂而皇之的概念。其中有個概念叫分子時鐘,總之這個分子生物學,不要被它的表面高科技所蒙蔽,它沒有提供任何實質性的另外的和傳統不同的對進化論的支持。它只是用高科技的手段做了林奈分類學的同樣事情而已。也就是說分子時鐘的理論早已假設了它要證明的理論:即一切生物都有一個共同的祖先。其實分子生物學的證據是林奈類型學說的改寫,披上了高科技的外衣而已。分子生物關系大致上並非全面的與表型生物相協調。分子生物學推測的分化年齡與化石證據中生物首次出現的估計大致相符。也就是說我們對生物學的定性就是說它只是傳統的分類學的改寫,沒有太多的新意。也就是分子生物學提出的進化的證據並不新,還是那個重要的問題,就是它們已經有前提了。就是這種關系的成立,它們的關系是進化導致的。他們已經假定了所有的生物都有一個共同的祖先,這個結論已經先於證據而存在了。所以他們種種的言說,都是一種宏大的敘事,偽的學術而已。也就是說他們貫徹了把關系譜樹誤認為進化譜樹的原則。分子生物學當中的這個同樣的明顯,是它的主要的問題。就是分子生物學是把關系譜樹誤認為了進化譜樹。把生物間的親緣關系誤認為了進化關系。他提出的種種的證據,種種的言說也都不出這個框架。
下面是前生物進化,也就是我說的化學進化。講完這章我們就結束了啊。化學進化正式的始祖是海克爾,但是在達爾文那裡,達爾文在1871年的一封信當中也是有貢獻的。也就是說達爾文已經有了化學進化的思想。他在這封信中說:
常有人說目前地球上早就具備了當初產生頭一個生物的條件。假如我們能想象在某一個溫暖的小湖中,具有各式各樣的氨、磷酸鹽類、光線、熱能、電能等等,一種蛋白質化合物得以形成,並經歷種種復雜的變化。這種物質如在今天產生的話,它會立刻被破壞或被吸收。然而,在當時未有生物還沒有出現之前卻不如此。
羅伯特·夏皮羅在1986年書中就注意了以上的話,然後就感慨就說,感慨達爾文的遠見,感慨直到他那個時代化學進化的研究沒有什麼進步。那麼化學進化所取得的一個最驕傲的成就,是在1950年取得的。就是由美國的一個叫做斯坦利·米勒的研究生在他的導師尤裡門下做實驗的時候搞出來的。在一些模擬地球早年狀況的氣體中米勒用電流的火花得到了極少量的兩種氨基酸。這個化學進化的理論是由俄國亞歷山大·奧巴林及英國霍爾丹推出的學說,米勒的實驗就部分地證實了這種學說,這套二十年代提出的學說。但是八十年代的時候就開始反思這套學說了,因為地球早期的氣層並非如那套學說中說的是純還原性的氣體,而是有氧氣的。所以這些東西出來以後就被氧化了,是存在不了的。所以他那個學說裡邊,所指稱的那種各種有機物的湯羹是不能存在的,一出來一點就壞了。所以這個湯羹就壞了。所以既然沒有這個有機物的湯羹,那又有何核糖核酸進化細胞的這種事情呢?那就更是天方夜譚了。所以退一步說還是死路一條,就是說假設即使有這種湯羹的話,我們也沒有理由相信在湯羹中經過無目的的碰撞就會產生生命,這種概率極低。這裡邊作者就說了一段話:
最簡單又能獨立生存的生物是單細胞之細菌,可說是一種最小型的、即已經極其復雜的結構,最具尖端科技的太空船與活細胞相比,只顯出太空船的粗糙。就算我們看比細菌簡單不知多少萬倍的東西(例如核酸),假定它可以開始達爾文式的進化,就算可能經過了數以億年計算的光陰,借偶然機遇組成構造的概率,實在低得荒謬無比。如一陣旋風吹到一片充滿各種破銅爛鐵的廢物堆之後,突然組成了一架波音747飛機。
——《審判達爾文》
這樣的概率是很低的。然後我就想到了一個問題就是一個智慧設計的問題。這種極低的概率,這種盲目的、突然的大突變,剛才說的全身大突變,及一代就產生了新種這種東西,這倒是事實。我們前面已經講了,在中國的正史裡就記載過很多這樣的事實。就是說有的人在生前就由人變成了牛,變成了虎。這種大突變,就是雞生出了猴子是都有的。大突變卻是事實。但是用這個盲目的自然過程卻是無法解釋的,我們佛法是最正宗的解釋。這種大突變怎麼來的呢?這種一代就生出了新種是怎麼來的呢?是因為業力的復雜的變化,所以業力復雜的變化的根據是阿賴耶識。所以我們佛法的神識就相當於西方人所說的上帝。所以西方人認為這種變化的過程由上帝設計完成。我們佛法認為是神識的作用,神識為它原始的程序,由這個程序表達轉為現行而成的。這裡邊共同的點就是這裡邊都有智慧的存在。所以用智慧的存在就可以解釋,把這種事情加以合理的解釋。而盲目的自然過程,用這種無目的的碰撞就顯得如此的荒謬。有人就用宇宙學的人則原理來掩蓋這種低的無比的概率,我剛才已經念了。
這就是《審判達爾文》的主要的章節,下邊那些我們就沒時間了不說了。下邊把涉及科學方法和科學理論性質的討論,也是很重要的,希望大家把它下載下來,仔細的研究。
我們在5.3.3節還要復論了龍的存在。
5.3.3附論:龍之存在
馬小星《龍一種未明的動物》一書簡介。
我給大家推薦一本好書也就是馬小青的《龍一種未明的動物》。這是我在人民大學讀研究生時看到的一本書。現在網絡真是好一搜就搜到了,我在這周又重溫了這本書。重新讀了這本被大家遺忘的好書,這裡邊討論了一個專題就是龍的存在。龍不是像今天的那個學術界所認為的是中華民族虛構出的神話的動物,而是一種真實存在的動物。它就不是像聞一多發明的各族的圖騰加起來構成的一個復合圖騰,完全不是這樣的。它是事實上存在的動物,是畜生道的一個主要動物之一,是有福德的畜生。
我這裡就通過兩點來說明。
5.3.3.1古人事實乃及近代目擊
一是古人的事實及近代的目擊。那麼馬小青這本書裡用他的前幾章就概括了這些,前一二章裡就概括了古人的事實,在二十四史裡各種正史和筆記裡,特別是正史裡有確實的證據,在第三章裡就詳述了一個近代目擊龍的事實。在他的附錄裡邊就更加詳細的涉及了近代目擊的事實。他的統計說對《漢書》《後漢書》《三國志》《晉書》《宋書》《南齊書》《梁書》《陳書》《魏書》《北齊書》《周書》《隋書》《華陽國志》《十六國春秋》你看這裡邊主要是正史。從漢高祖五年到604年,共806年間見龍的記載達108次。在隋唐以後,文獻日多,見龍的記載愈多。馬小青就無法統計了。這是古人的事實,就像我們正史裡記載輪回的證據一樣。對龍的存在正史裡也有如此之多的記載的證據。
5.3.3.2中印文化中對龍之描述基本一致
下面5.3.3.2說的是中印的文化通過對龍的描述基本一致這點來證明龍是存在的。中印的文化在遠古是沒有交流的。在沒有交流之前,他們對龍的描述基本一致,也就是說龍是三棲的動物。包括它的形狀,它三棲習性,習水,可以在空中飛,也可以在地上爬。但是在地上就拙笨。所謂龍窩沙灘被犬欺。就是說龍的主要活動場所在空中或水了,在地上就很不自在了。中印的描述都是共同的,同樣認為龍是一種有神通的動物,可以自在的飛行。這都是一致的。對龍的習性有點就是龍是容易發怒的。在《韓非子》裡記載,人主如逆鱗,你碰了脖子下的逆鱗就不行了,它就要發怒。這個在印度的古典中,在佛教的聖教量中,在經綸中,在各種筆記如《大唐西域記》中,對龍的習性都是有記載的。我們對六道的學說中,對龍有詳細的論述有龍的各種習性。還有龍的鱗片是可以活動的。這個是任何地上的生物估計是沒有的,龍的鱗片好像是有肌肉的,可以被掀開也可以合上的。基本上就這些吧。
假如是一種編造的圖騰的話,就不可能在兩個民族編造出這樣一致的東西,這就跟我們中印的學術所采取的辦法一樣,這裡面我們證明龍的存在也可以用這樣一個角度。英雄所見略同,東方聖人跟西方聖人所說的是同樣的,就證明這個事情不是編造出來的。而是出於共見真理,就像我們對緣起說的討論,我們認為它是共見真理這種方向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