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貴潔,不貴華,上循分,下稱家。”這是講穿衣服,我們千萬不能夠追求時髦、趕潮流,追求一些華麗妖冶的服裝,這樣子往往會對自己的道德、學問反而不好。應該懂得穿衣服講求的就是整潔就行了,符合自己的身分,符合自己的家境。比如說家裡比較貧寒的,我們衣服就沒有必要穿得很華美,因為跟自己的家境不相稱。如果是身分高的,可以穿一些比較莊嚴的衣服,合自己的身分。如果是一般像學生,還沒有走出社會,我們穿得樸素大方就很好。所以處處講究符合身分。當然一個人的身分有多重,你可能出席不同的場合,就要穿不同的衣服,這都是顯得有教養。符合身分是非常重要的,不要因為好像自己家裡面比較貧窮,穿的衣服如果是樸素的話,走出來覺得很丟人,有這種想法就跟道德相違背了。
你看古時候孔子的學生子路,他出身就很貧寒,可是他穿衣服雖然並不華美,穿得很樸素,但是他衣服符合自己的身分,符合自己的家境。他絕對不會因為穿得很樸素,甚至打補丁的衣服站在別人面前,他覺得不好意思。現在我們很多學生都追求這些服裝的華美,穿的都是名牌,好像不穿名牌的話,跟人家在一起都覺得低人一等。這個心理都是沒有把真正該追求的放在心裡,反而追求這些外在的、表面的浮華。
符合身分有個引申的意思,就是教導我們處處要懂得盡自己的本分,印光大師勸勉學佛的人要“敦倫盡分”。我們在家裡,做父親的要像做父親的樣子,做孩子的要像個孩子,當老師的要像個老師,當弟子的要像個弟子,這都是盡我們的本分。如果家裡本分大家都不盡,這樣子家庭就不能和諧,比如說做先生的不像先生,做太太不像太太,父不父,子不子,這樣子家庭怎麼能夠和諧?真正修養我們的品德,就從穿衣吃飯當中就要想到如何修養聖賢人的品德。往往聖賢人的品德,都是在這些日用平常中不斷積累而成。所以老子所說的“九層之台,起於累土”,慢慢的累積起來,這些德行久了就成為大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