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萬四千法門,無量法門,統統是修禅定
摘自淨土大經解演義-第277集(淨空法師)
現代的科學家證明這是真的,他們在高度精密的儀器之下看見光子,也叫量子,比原子、粒子、誇克還要小,發現這個東西,是這個東西。它是動的,它有生滅,頻率非常之快。發現什麼?發現物質的本質就是這個現象。所以科學家這就明了,沒有物質這個東西,物質是個幻相,就是這個意念累積連續產生的幻相,就是世尊所問的心有所念。哪裡曉得這心有所念這一念,裡面有一千六百兆的細念。一千六百兆的細念組成一個念頭,你感覺到,微細的念頭你沒法子感覺到。所以佛經上講,八地菩薩他才感觸到,八地以下都感覺不到。佛是怎麼發現的?佛是從定中發現的。菩薩五十一個階級,就是禅定淺深等級有五十一個,他入到第五十一個階級那樣的禅定,那是佛的禅定,那才叫究竟圓滿,遍法界宇宙你沒有一樣不清楚了。
你明白這個道理,所以佛家修學最重視的就是禅定,離開禅定就沒有佛法了。在這裡我們不能產生錯覺,認為禅定一定是禅宗修的這個禅定,你錯了。八萬四千法門,無量法門,統統是禅定,法是修禅定的方法,門是修禅定的門徑,也可以說門是通達智慧的門徑。明心見性,禅定才能開智慧,禅定你才能看到,定中沒有空間維次。那我們知道,空間維次從哪來的?從分別執著來的。只要你有分別的這個念頭,它就有空間維次。科學家也知道,真有空間不同維次,但是不知道怎麼突破。佛知道,念頭息掉就突破了,它從念頭生的。這統統都突破了,一個障礙也沒有了,那就是如來境界,妙覺果位的境界。這些全是當人自心具足的,不是外頭來的。最高的哲學境界,最究竟圓滿的科學境界,全是自性裡頭本具的,真的,心外無法,法外無心。
佛把真相搞清楚,然後給你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為什麼是虛妄?它是生滅法,生的時候好像有,滅了就沒有了,而且生滅幾乎是同時,我們看到好像有東西存在,那是不知道多少妄念累積連續產生的幻相。就正如同我們用這個電影,老式電影容易體會,幻燈片快速連續在播放,打在銀幕上,其實全是生滅法,只是你眼睛看花了,你不能夠覺察它有生滅。一秒鐘二十四個生滅就把你欺騙了,你就沒有能力辨別,其實這幻燈片張張不一樣,絕對沒有兩張是完全相同的,大同小異。整個宇宙就是等於說在這裡播放,快速播放這些幻燈片,一個念頭是一張幻燈片。一個念頭存在的時間你一定要曉得,一秒鐘的一千六百兆分之一,一秒鐘它已經播出去一千六百兆。二十四張就把眼睛欺騙了,一千六百兆的時候,連意識都沒有法子辨別,所以六根完全被境界轉了。你沒有甚深的禅定,你轉不了境界。
《楞嚴經》上佛說了一句話,講得好,「若能轉境,則同如來」。你能夠轉境,你就是如來;你被境界所轉,你是凡夫。誰被環境轉?十法界眾生統統被境轉,沒開悟。十法界裡面聲聞、緣覺、菩薩、佛,都沒有開悟,都沒有見性。大徹大悟,明心見性,他超越十法界,《華嚴經》稱為初住菩薩,初住菩薩在十法界佛的上面,他脫離十法界,他住實報莊嚴土,叫法身菩薩,住實報土。實報土是不是真的?跟十法界相對來說,我們叫它做一真法界,它是真的。為什麼是真的?十法界裡面所有現象都是生滅的、都是變的,有情眾生,我們講動物有生老病死,植物有生住異滅,礦物、星球有成住壞空,這個沒法子避免的。如來的實報莊嚴土呢?它有相,它那個相沒有生滅,壽再長,沒看到它變化。西方極樂世界就是這樣的,樹木天天常青,你沒有看到像我們這個地方樹木它生長,春天發芽,夏天茂盛,冬天樹葉都掉了,有這些現象,西方極樂世界沒有,永遠是青翠的,永遠是茂盛的,不會變化;人永遠不會衰老,永遠沒有看到死亡、沒有看到生病。這是什麼?它只有心現,沒有識變,它把阿賴耶丟掉了,所以它就沒有變化。
變化是阿賴耶,阿賴耶的業相是起心動念,末那那個轉相是執著,第六意識是分別。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阿賴耶就沒有了,阿賴耶的作用就是起心動念、分別執著。只要你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阿賴耶就轉過來了,轉八識成四智。四智是性德,大圓鏡智,光明遍照,無所不知,妙觀察智,平等性智,成所作智。所以法身菩薩所住的實報土,四智,沒有八識了。它有現相,這現相是真的嗎?沒有聽佛在《般若經》上講,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實報土除外,沒這個講法。實報土也不是真的,實報土什麼時候出現的?就是你無明破了。無明破了就是六根在六塵境界上不起心不動念,就是彌勒菩薩講的念念,一念不起心動念了,念念都不起心動念,那就是覺了。我們這個一念是迷,他那個一念是覺。
釋迦牟尼佛當年在菩提樹下夜睹明星,大徹大悟,見性成佛,那就是那一個妄念放下,那一念覺了,念念覺。我們今天這一念,一念迷,念念迷。惠能大師在五祖忍和尚方丈室裡頭,五祖給他講《金剛經》大意,講到「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他放下了,他一念覺了,覺就成佛了。能大師二十四歲放下那個境界,跟釋迦牟尼佛在菩提樹下境界是完全相等的,平等的,平等覺。這就是成佛,這就是超越十法界。世尊是以佛的身分出現,能大師是由比丘身分出現,這就是《法華經.普門品》裡面講的三十二應,應以什麼身得度就現什麼身。世尊當年在印度,示現的是佛身得度,用佛身。惠能大師在中國,示現的是比丘身,應以比丘身得度,就現比丘身。三十二應,什麼身分都能現,沒有一定的形相,應以什麼身得度就現什麼身,《楞嚴經》上講的,「隨眾生心,應所知量」。眾生感,有心,佛菩薩應,沒有心。這一定得要懂這個道理。
世尊在經上比喻說,我們敲鼓,我們去敲有心,我去敲它,它放出聲音回應時候,它沒有心。它不會說,你敲得重一點,我響大一點,你敲輕一點,我響小一點,它沒有起這個念頭。應,沒有心。沒有心為什麼會應?自性,法爾如是。眾生有感,佛菩薩就有應。感的人那麼多,應來得及嗎?我們常常打這個妄想,怕佛太忙來不及應,應誤了。殊不知道他沒有心,所以他能夠遍應。有心就不行,有心會累死了,那就辛苦了。沒有心,八識五十一心所統統沒有了。所以這是講到感應道交。這就曉得,遍法界虛空界都是自己,乃我本心現前的,覺悟的人性德顯現的,迷惑的人阿賴耶顯現的。本性是真心,阿賴耶是妄心。妄心離不開真心,就像影子一樣,影子不是真心,離不開真身,離真身他沒有影子。古人這個比喻比喻得很好。我們今天迷,迷在哪裡?我們把影子當作真的,以為那是自性,真的身體忘掉了,完全不知道,錯就錯在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