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世間上有很多人,一生都在追求名聲、地位、財富,其實,今生短暫的快樂並不重要,最關鍵的是什麼?就是要永遠脫離三界輪回。若想達到這一點,首先必須要皈依三寶。漢地的《廬山蓮宗寶鑒》說:“佛言一切眾生,若不歸依三寶,永劫墮三惡道。”《大乘理趣六波羅蜜多經》裡也有相似的教證:“歸依佛法僧寶,脫苦方便。若不歸依,後悔何及?”所以,脫離輪回的最好方法,就是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
在我們藏地,大大小小、男女老少都特別重視皈依,他們從小就對三寶有非常虔誠的心,皈依偈也念得特別多。前兩天,我們學院剛圓寂了一位老喇嘛,他念了很多皈依偈,具體數目我不是很清楚,只知道他還念了六億遍觀音心咒,十萬遍《三十五佛忏悔文》,一百萬遍《普賢行願品》。他叫丹珠喇嘛,學院許多人都認識他,我剛來學院時,他就已經在了。前不久他圓寂時,好像是去往另一個地方一樣,沒有任何恐懼心,非常自在灑脫的感覺。他一輩子都在行持善法,去世時是84歲。希榮博堪布的傳記中說,第一次到學院時,自己就是跟他一起上來的。據他隔壁的有些法師講,丹珠喇嘛在聞思上不是很聰明,但在念誦、觀修方面,還是很下功夫,白天晚上非常精進,晚上睡眠也比較少。其實我們來到這個世界,每個人都是一樣的,但離開這個世界時,有些人是滿載而歸,有些人卻兩手空空。
話說回來,我們若想從輪回中解脫,沒有皈依三寶的話,是根本不可能的。阿底峽尊者是藏地後弘時期著名的大德,他在朗達瑪滅佛後一百多年,即公元1040年59歲時來到藏地,從阿裡開始弘揚正法,後漸擴展至整個藏區。他對浩瀚如海的顯密正法,無所不知、無所不曉,對個別有緣者也傳過密宗的灌頂、竅訣,但考慮到皈依對初學者來說是重中之重,於是在所有的法會中,著重弘揚皈依和業因果,由此被人們稱為“皈依班智達”、“業果班智達”。
有些弟子曾問阿底峽尊者:“您是印度那麼出名的大班智達,結果來到藏地之後,卻被稱為‘皈依班智達’。這對您來講是一種侮辱吧?因為皈依是特別簡單的法。”尊者回答:“顯密所有教法的根本,就是皈依。人們給我這個稱呼,是對我的莫大贊歎,我今後還要不斷弘揚皈依。”
由此,皈依的重要性可見一斑。大家在修行的過程中,一定要打好這個基礎。否則,光是身上穿著紅色僧衣,頭發剃得光光的,對三寶連尊重心、歡喜心都沒有,那怎麼稱得上是出家人呢?倘若連皈依的基本要求都做不到,這是特別可笑、可恥的。
因此,作為已邁入解脫道的佛教徒,從今往後,即使遇到生命危險,也絕不可捨棄皈依及皈依戒,這一點必須要付諸於實際行動中。正如經中所說:“何人皈依佛,彼為真居士,何時亦不能,皈依其他尊;皈依於正法,遠離惱害心;皈依聖僧眾,不應交外道……”
這個教證,與我前面引用的《涅槃經》[ 《涅槃經》雲:“歸依於佛者,真名優婆塞,終不更歸依,其余諸天神;歸依於法者,則離於殺害;歸依聖僧者,不求於外道。”]意思一致,只不過譯法不同。意思是說,皈依佛陀之後,你就成了真正的居士,何時也不能皈依帝釋、梵天等外道天尊。常有人說:“我只想皈依三寶,居士戒不想受。”其實你皈依了三寶的話,就已經成了居士了。
皈依正法之後,千萬不能損害任何眾生。當然,你無意中因嗔心控制不住,可能會直接或間接傷害眾生,但做了以後要馬上忏悔,而且不能殺害眾生。
皈依僧眾之後,與外道徒、無信仰者,乃至詈罵上師或亵渎正法之人,絕對不能交往。否則,“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慢慢受到他們的影響,自己的見行也會同流合污,結果與正法背道而馳。
若能虔誠地皈依三寶,佛陀是絕不會欺惑我們的,始終會賜予加持和悉地,讓我們真正得到快樂。誠如《妙法蓮華經》所言:“若人信歸佛,如來不欺诳。”所以,佛陀、佛法、僧眾這三者,是一切功德之海,我們理應恭恭敬敬、歡歡喜喜地皈依,經常觀想和祈禱,《華嚴經》中也說:“一切諸導師,正法菩薩眾,聖僧功德海,皆悉應恭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