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淫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轉載

 

英記者目睹“屠殺海豚”真相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 英記者目睹“屠殺海豚”真相

    來源: 北京青年報(北京)

    ◎文/本報記者 徐帆

     

  • 傑斯汀·麥克卡倫終於爬到了日本漁港小鎮太地町的山坡上,他放眼望去,碧藍的海水泛著粼粼金光,風景如畫,可在一片臨山的海灣中,卻奇怪地覆蓋著厚實的防水布布篷。

    “我看到了一個男人鑽進了布篷,他手裡拿著把尖刀,幾分鐘後,那一片水域被染成了腥紅色。”身為英國《衛報》駐日記者的麥克卡倫回憶道。

    9月初,日本捕鯨業的發源地太地町開始了一年一度對海豚和鯨魚的“捕殺季”,麥克卡倫深入當地調查。9月22日,《青年周末》對他進行了采訪。

    ■目睹:“幾分鐘後,那一片就被染紅了”

    “這(屠殺海豚)早就是一個公開的秘密。”在給《青年周末》記者的回復電郵中,麥克卡倫一開始就如是說。

    每年9月初,在日本和歌縣太地町,在這個有著400年捕鯨史的漁港小鎮,一年一度的“捕殺季”就要開始了。

    麥克卡倫是英國《衛報》的駐日記者,他在倫敦大學時攻讀日本文化的碩士學位,已經在東京工作了好幾年。他告訴本報記者,他關注日本漁民捕殺海豚已經有好幾年了,而之所以選擇在今年報道,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一部名為《海豚灣》的美國紀錄片將於10 月23日在英國上映。而此前,這部真實記錄日本漁民捕殺海豚全過程的影片已在美國和澳大利亞上映,激起了國際社會的憤怒。

    於是,在獲悉今年太地町的“捕殺季”將從9月1日開始後,麥克卡倫和攝影記者一起趕赴當地。

    “太地町距離東京西部大約有248英裡(約合400公裡),從東京坐火車過去,大概需要6個小時。”

    在麥克卡倫眼中,太地町是個很美麗的漁港小鎮,風景漂亮得仿佛印在明信片上一般。

    然而,某些令人觸目驚心的景象,恰恰隱藏在這樣平靜溫和的美麗之下。

    太地町臨近海岸的一面,是生長著低矮樹叢的連綿山坡,爬到山坡頂上,向下望去,有一片蔚藍色的海灣。當晴空萬裡時,海面上波光粼粼,常常能看見寬吻海豚在那裡跳躍、嬉戲。

    殺戮,卻在這樣的美景中開始。

    麥克卡倫爬到山頂上時,他看到的景象已經是“捕殺季”的序曲。

    他回憶道:“三面環海的海灣被漁網封鎖起來,而在那片海灣之上,是長條的明黃色防水布布篷,一條連著一條,遮擋得密密實實,很難看清下面的景象。在布篷和布篷之間,還有些微的空隙。我看到了一個男人鑽進了布篷,他手裡拿著把尖刀,幾分鐘後,在那空隙中,那一片水域被染成了腥紅色。即使是站在懸崖的最高處,我也能清晰地聽見日本漁民的喊叫聲,聽見垂死掙扎的鯨魚用尾鳍奮力拍打水面的聲音。”

    據了解,當地漁民捕殺海豚的傳統方法,一般是利用特殊設備干擾海豚的聲納系統,將它們驅趕至海灣的特制漁網中,當海豚精疲力竭後,漁民再用漁刀和漁叉刺死它們。通常,一條海豚會掙扎約6分鐘後,才痛苦死去。

    當麥克卡倫完成在太地町的采訪時,“捕殺季”的第一次獵殺已完成,至少有100頭寬吻海豚和50頭巨頭鯨被殺死。而在接下來的一段時間,當地的漁民們會捕殺大約2300頭海豚和鯨魚,而日本全國每年捕殺的海豚總數約20000頭。

    ■遭遇:“隨時隨地,都有人在跟蹤我們”

    盡管已經看到了真實的捕殺,可麥克卡倫的采訪卻進行得很不順利。

    在他眼中,太地町仿佛有著雙重性格。

    一方面,這個漁港小鎮把捕殺鯨魚和海豚視為理所當然的日本傳統文化生態;而另一方面,太地町又在承受巨大的國際輿論壓力後,似乎忙於保守“一個早就公開的秘密”。

    麥克卡倫回憶道,當他和攝影記者抵達小鎮入口處時,看到的是一碧如洗的藍天下,兩座鯨魚雕塑在陽光下昂首甩尾,形象逼真如生。

    而且,當地還有一個鯨魚博物館,其中詳細記載了太地町從17世紀開始的捕鯨史。在博物館裡,還能看到尚處於胚胎發育期的小海豚被制作成標本。

    “走進小鎮之後,你會發現,這裡很多馬路旁、建築物表面上,或是某些柱子上,都有海豚和鯨魚的浮雕圖像。當我們進入餐館點餐時,發現幾乎所有的飯館都供應海豚肉和鯨魚肉的生魚片。而有些從倉庫出來的海豚肉、鯨魚肉還被包裝好,在當地超市的冷櫃裡出售。”

    這讓他感覺,獵殺海豚、鯨魚而後食用它們,在當地是坦然處之的。

    可當他和攝影記者前往海灣時,卻發現原來的公共路段被封上了路障。

    “不少是臨時搭建起來的。在沿海的魚肉加工倉庫外,一切被擋得密密實實,從外面幾乎什麼都看不到。而且,幾乎可以這麼說,隨時隨地,都有人在跟蹤我們。因為沒有機會跟他們交談,我也不知道他們的確切身份。”

    麥克卡倫試圖采訪當地漁民,也遭遇了很大的麻煩。

    “其實,他們看起來都很友好,而且對我們這兩個從東京跑來這偏遠小鎮的外國人也很感興趣,但很少有人願意接受采訪。後來,花了不少力氣,我們才說服幾個漁民開口,但他們都不肯透露姓名。”

    麥克卡倫把這種謹慎歸因於2003年的一起特殊事件。當時,美國環保組織“海上守護者”的兩名成員跑到捕殺海豚的“奪命海灣”,強行放走了幾條即將被殺戮的海豚。

    再之後,影響最大的事件就是今年聖丹斯電影節上的獲獎影片《海豚灣》的公映。這部紀錄片通過藏在樹林鳥巢中的遙控攝像機以及水下攝像機等設備,真實記錄了海豚和鯨魚被捕殺的全過程。

    ■觀點:日本漁民似乎並不自豪於“這個傳統”

    在整個調查中,麥克卡倫有一種感覺:在這個堅持認為捕殺鯨魚和海豚是日本歷史文化傳統的小鎮,當地漁民也並不見得為此自豪。

    “從捕殺到加工魚肉的全部過程,都是在隱蔽、甚至有些偷偷摸摸的環境中進行。但對我而言,我的報道無意譴責或支持日本漁民,只是希望在這樣一個特殊時刻,在國際譴責聲越來越大的情況下,去還原太地町人的生存狀態。”

    在這個英國記者看來,日本漁民對來自西方的譴責和批評,似乎更多的是委屈和不理解。他說:“當地居民認為,捕殺鯨魚和海豚是他們歷史和文化生活中很重要的一個組成部分。盡管有報道說,因為海洋污染日趨嚴重,海豚肉和鯨魚肉中含汞量過高,形成毒素,但當地漁民並不認為海豚肉對他們會產生危害。我交談過的幾個村民說,他們吃海豚肉已經吃了幾十年了,從來沒因此生過什麼病。”

    而在麥克卡倫的報道中,一個匿名受訪的漁民說:“西方人也以殘酷的方法殺死牛、羊、雞和其他動物,但從來沒有人對此進行批評。為什麼日本就要經受這種指責。”

    觀念的分歧,顯然不僅僅在殺戮的方式上,還在對海豚和鯨魚的認識上。

    在國際媒體報道中,海豚救人、領航的消息不時見諸報端,它們也被譽為“海上的美麗精靈”,在大多數人的心目中,有著可愛和聰明的形象。而對於以捕獵海豚為生的日本漁民而言,海豚卻是海洋裡的“害蟲”。

    “漁民們認為,正是海域裡的魚群大量減少,所以他們必須大量消滅海豚。不過,基於近幾年國際上的批評聲越來越多,日本國際形象因此大為受損,太地町的當地政府試圖在緩和這一形象。”

    因此,在麥克卡倫的采訪中,他獲知的官方說法是:被趕進漁網中的海豚,有一半會被活捉後賣給水族館,另一半會被放生。

    “顯然,這樣的解釋是試圖緩和國際社會的不滿。” 麥克卡倫有些頭痛,因為調查難度太大,這樣的聲明他很難去核實真偽。

    但他所知道的是,當他離開時,那些精疲力竭的海豚們,已經被困在漁網中超過24個小時。和麥克卡倫同去的攝影記者曾偷偷地攀爬到山坡下,來到離海灣最近的地點,這名攝影記者看到一條幼年海豚漂浮在海面上,一動不動,肚皮朝上,仿佛早已死去。而 “事發地帶”,正是每年屠殺海豚的“奪命海灣”。

     

  •  

    上一篇:歷劫如何報佛恩—龔自珍與佛學
    下一篇:金色回憶—《外國名人談素食》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