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時代,印度民族也流行熏香,隨著佛教傳到中國溶入華人社會後,中國的香爐,就進入佛教的殿堂了。成為了供養焚香的器具,佛教中稱它寶鼎。與花瓶、燭台一齊供養於佛前,為比丘十八物之一。
其材質多為金屬、瑜石、磁、陶、紫檀等,形狀多樣化,大致可分為四類,即
(1)置於桌上的置香爐,如博山形、火捨形、金山寺形、蛸足形、鼎形、三足形、香印盤形等。
(2)持於手上的柄香爐,如蓮華形、獅子鎮形、鵲尾形等。
(3)坐禅時所用的鉤香爐。
(4)灌頂時,受者跨越而以淨身之象爐。
在佛教中,不同形狀的香爐,供在不同的位置,就要焚燒不同的香。如我們常見於大雄寶殿中央或門外丹墀的大香爐,多是銅鐵等金屬鑄造或石雕的,爐身刻有該寺寺名,供信徒插線香之用。
大殿供桌上的香爐,有銅、石或瓷質的,用以焚燒檀香。佛寺的大殿都有一個長方形的爐盤,放著一個焚燒檀香的精致小香爐,盤子前垂著刺繡的爐圍,很莊嚴美觀,是住持和尚上香專用的;大殿的佛事完畢,如要到其他配殿禮拜,侍者師就捧著爐盤前行,和尚便隨後到配殿上香。臥香爐則較適合在家信徒家中佛堂用,也有銅、瓷兩種,把線香下面的一段竹枝截斷,平放在臥香爐裡燃燒,使灰爐不致飛揚而弄髒供桌。小型木質刻著蓮花形的香爐,有著長長的手柄。只能插一枝香,是進行佛事儀式時,讓主法和尚及齋主奉在手中的,叫手爐。
而我們在寺院中多見於圓形的香爐,此香爐都有三足,一足在前,兩足在後,是如法的放置;常以之譬喻佛教中的三寶,缺一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