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轉載

 

愛因斯坦關於佛教的評論原文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愛因斯坦關於佛教的評論原文

“他不是一名宗教徒,但如果他是的話,他願成為一名佛教徒。”

愛因斯坦關於佛教的評論原文:

未來的宗教將是一種宇宙宗教。它將是一種超越人格化神,遠離一切教條和神學的宗教。這種宗教,包容自然和精神兩個方面,作為一個有意義的統一體,必定是建立在由對事物的——無論是精神,還是自然的——實踐與體驗而產生的宗教觀念之上的。佛教符合這種特征。
                                                                                                            
——愛因斯坦

出自1954年普林斯頓大學出版社出版的《Albert Einstein: The Human Side》一書.

EN
原文如下:

"The religion of the future will be cosmic religion. "Buddhism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what would be expected in cosmic religion for the future: it transcends personal God, avoids dogmas and theology; it covers both the natural spiritual, and it is based on religious sense aspiring from the experience of all things, natural and spiritual, as meaningful unity. Buddhism answers this description. If there is any religion that would cope with modern scientific needs,it would be Buddhism."
                                                                                                             Albert Einstein
[1954, from Albert Einstein:The Human Side, edited by Helen Dukas and Banesh Hoffma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
從很多資料\書籍匯總的愛因斯坦的話)
建議閱讀<愛因斯坦傳記>

愛因斯坦所寫自傳的談論中,他談到 “他不是一名宗教徒,但如果他是的話,他願成為一名佛教徒。”

愛因斯坦說:
卍如果有任何能夠應付現代科學需求的宗教,那必定是佛教。

卍沒有科學的宗教是瘸子, 沒有宗教的科學是瞎子。

 空間、時間和物質,是人類認識的錯覺。

卍未來的宗教將是宇宙的宗教。它應當超越個人化的神,避免教條和神學,涵蓋自然和精神兩方面。它的根基,應建立在某種宗教意識之上,這種宗教意識的來源,是在把所有自然的和精神的事物作為一個有意義的整體來經歷時得到的體驗。佛教正是以上所描述的那種宗教。

愛因斯坦:“如果有一個能夠應付現代科學需求,又能與科學相依共存的宗教,那必定是佛教。”

愛因斯坦說:  科學沒有宗教就象瘸子,宗教沒有科學就像瞎子。


愛因斯坦:“我們必須承認,我們對這些自然規律的認識非常不完備和非常零碎。因此相信自然界有一種包羅萬象的根本規律,這種觀念的本身也是建立在某種信念之上。科學研究所取得的進展迄今已經在很大程度上證明了這種信念是站得住腳的。”

愛因斯坦:“這裡提出的對宗教的解釋,意味著科學對宗教態度的一種依存關系,在我們這個物欲主義占優勢的年代,這種關系真是太容易被忽視了。固然科學的結果是同宗教的或者道德的考慮完全無關的,但是那些我們認為在科學上有偉大創造成就的人,全都浸染著真正的宗教的信念,他們相信我們這個宇宙是完美的,並且是能夠使追求知識的理性努力有所感受的。如果這種信念不是一種有強烈感情的信念,如果那些尋求知識的人未曾受過斯賓諾莎的對神的理智的愛的激勵,那麼他們就很難會有那種不屈不撓的獻身精神,而只有這種精神才能使人達到他的最高的成就。”

愛因斯坦曾經說:“人生最後的領域,只能在宗教中才能找到答案。”

崇高的信仰也決定了愛因斯坦的行為方式。他說:“我每天上百次地提醒自己:我的精神生活和物質生活都依靠別人(包括生者和死者)的勞動,我必須盡力以同樣的份量來報償我所領受了的和至今還在領受著的東西。我強烈地向往著儉樸的生活。並且時常為發覺自己占用了同胞的過多勞動而難以忍受。我認為階級的區分是不合理的,它最後憑借的是以暴力為根據。我也相信,簡單淳樸的生活,無論在身體上還是在精神上,對每個人都是有益的。”在愛因斯坦眼裡,真理是樸素的;在世人眼裡,掌握真理的愛因斯坦也是樸素的,這不僅體現在他的日常生活非常簡樸,更體現在他毫無虛榮心、毫不冷漠、毫無惡意、毫無優越感。

我個人認為,單憑素食對人類的影響,就足以證明吃素對全人類有非常正面的感化作用。
—愛因斯坦(Albert Einstrin  

他也是一個富有宗教情懷的人。他認為奧秘感是科學和藝術的共通泉源,此奧秘感從面對浩瀚的宇宙及其和諧的結構和規律,油然而生的敬畏驚奇(Awe)和謙卑(Humility)之情。“敬畏”因為體認到和諧秩序所顯示的高超精神(Spirit)和智慧(Intelligence);“謙卑”,由於人對宇宙奧秘的認識實在微不足道。

愛因斯坦的生命觀何等崇高!他以恭敬、謙卑、崇拜的心態、博大的睿智,沉醉於探索和贊揚大自然宇宙的無限奧秘之中。

愛因斯坦則說:“過去、現在和未來的區分只是揮之不去的幻象。”時間和變化被視為虛幻不實,不再有真正的意義。廿世紀的傑出的數學物理家維爾(H. Weyl)曾表示近似的觀點:“The world just is; it does not become.

愛因斯坦則說:宇宙中最不可理解的是宇宙是可以理解的。

愛因斯坦說:“合理性(Comprehensibility)乃是宇宙永恆的奧秘。”區區之人有幸掌握了些雖不完備卻真實的科學知識,這些有限的知識向有心的人指出無限的真理。愛因斯坦認為此種奧秘感是科學研究的深刻動力。他稱之為宇宙性的宗教(Cosmic Religion)。

但愛因斯坦強調此奧秘感與靈修的神秘主義(Mysticism)無關,因他不相信個人與上帝的交會契合。他認為知識來自感官與推理,啟示性的知識並不可能,因此他對上帝(God)抱著不可知(Agnostic)態度。宇宙萬物已經顯出上帝偉大的心智和設計,再沒有別的啟示了。

宇宙對愛因斯坦而言,似乎分成可知的形而下層面,和不可知的形而上層面:前者是宇宙的外在表相,感官所及的物質世界,是知識的領域;後者是宇宙的內在精神面,超乎人的理解力,是藝術和宗教的領域。  

愛因斯坦:“要追究一個人自己或是一切生物生存的意義或目的,從客觀的觀點看來,我總覺得是愚蠢可笑的。可是每個人都有一定的理想,這種理想決定著他的努力和判斷的方向。就在這個意義上,我從來不把安逸和享樂看作是生活目的本身——這種倫理基礎,我叫它豬欄的理想。照亮我的道路,並且不斷地給我新的勇氣去愉快地正視生活的理想,是善、美和真。要是沒有志同道合者之間的親切感情,要不是全神貫注於客觀世界——那個在藝術和科學工作領域裡永遠達不到的對象,那麼在我看來,生活就會是空虛的。人們所努力追求的庸俗的目標——財產、虛榮、奢侈的生活——我總覺得都是可鄙的。

愛因斯坦曾把自己的理論稱為“宇宙的宗教”,該宗教的使命是探索“自然界裡和思維世界裡所顯示出來的崇高莊嚴和不可思議的秩序”

楊振寧
    
在一次北大的演講中,一個北大學生問楊振寧:“您認為科學發展到終點,會是什麼呢?”
    
楊振寧幾乎是想也沒有想,立刻說到:“科學發展的終點是哲學,哲學發展的終點是宗教”。
    
學生有問“那是可不可以這樣說,科學的發展的終點是宗教呢?”楊振寧答到:“是的!”
    
最後得出一個結論:科學發展的終點是宗教。
     
    
他也曾經說過:“佛教是世界上偉大的宗教之一,兩千多年前傳入中國之後,對中國文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摩尼·巴格西
摩尼·巴格西在《我們的佛陀》中說:“最讓人吃驚的一點是,佛陀是一個冷靜的科學大腦與一顆飽含深切同情的熱誠愛心的獨特的結合體。

卡爾·馬克思(德國)
卍辯證法在佛教徒那裡已達到比較精致的程度。
卍弗裡德利希·科本送我兩卷他的著作《佛陀的宗教》,是一部很重要的著作。

恩格斯(德國)
卍辯證的思想只有對於人才是可能的,並且只對於相對高級發展階段的人(佛教徒和希臘人)才是可能的。

弗裡德利希·尼采(德國著名哲學家)
卍佛教是歷史上唯一真正實證的宗教。它視善良和慈悲為促進健康,不可以仇止仇。

伯特蘭·羅素(英國著名哲學家)
卍多種宗教中,我所贊成的是佛教。
卍歷史上所有宗教中,我對佛教最具好感,尤其是它初級的形式,含有最少壓迫性的因素。
卍我覺得不論是智慧還是人格……佛陀都超過耶稣。

章太炎
卍佛法本來不是宗教……一切大乘的目的,無非是斷所知障,成就一切智者,分明是求智者的意思,斷不是建立一個宗教,勸人信仰。
卍佛法……與其稱為宗教,不如稱為哲學的實證者。
卍佛教的理論,使上智人不能不信;佛教的戒律,使下愚者不能不信。通徹上下,這是最可用的。

梁啟超
卍吾常見迷信者流,叩以微妙最上之理,辄曰是造化主之所知,非吾侪所能及也,是何異專制君主之法律,不可以與民共見也。佛教不然,佛教之最大綱領曰悲智雙修,自初發心以迄成佛,恆以轉迷成悟為一大事業。
卍佛教之信仰,乃智信而非迷信,乃兼善而非獨善,乃入世而非厭世。
卍有放萬丈光焰於歷史上者焉,則佛教是也。六朝至唐數百年中,志行高潔、學識淵博之士,悉相率入於佛教之范圍。

康有為
卍佛學之博大精微,至於言語道斷,心行處絕,雖有聖哲,無所措手,其所包容,尤為深遠。

孫中山
卍佛教乃救世之仁,佛教是哲學之母,研究佛學可佐科學之偏。國民不可無宗教思想,蓋教有輔政之功,政有護教之力,政以治身,教以治心,相得益彰,並行不悖。

陳獨秀
卍佛法之廣大精深,余所素信不疑者也。

許壽棠
卍現在中國,雖稱民國,而外侮益亟,民氣益衰,一般國民懦弱、浮華、猥賤、詐偽,視清末或且加甚。自非一面提倡佛教,以勇猛無畏治懦弱心,以頭陀行治浮華心,以惟我獨尊治猥賤心,以力戒妄語治詐偽心;一面尊重歷史,整理國故,以養成民族的自信力。否則,前路茫茫,何能有濟。

張君勵
卍蓋世尊之說法,因眾生而起大悲心,因大悲心而生菩提心,而成正覺。既有覺,自然不離智慧。悲智雙修者,佛教之最大特色,為世界其它宗教之所不及。他教之教徒,謂起於迷信可也;歸依佛法,則智者之事也。

毛澤東
卍佛教的創始人釋迦牟尼主張普渡眾生,是代表當時在印度受壓迫的人講話。為了免除眾生的痛苦,他不當王子,出家創立佛教。因此,信佛教的人和我們共產黨人合作,在為眾生即人民群眾解除壓迫和痛苦這一點上是共同的。
卍在古代,佛陀傳揚恢弘的教義,保佑普天之下太平無恙。
卍慧能主張佛性人人皆有,創頓悟成佛說,一方面使繁瑣的佛教簡易化;一方面使印度傳入的佛教中國化。

魯迅
卍釋迦牟尼真是大哲,我平常對人生有許多難以解決的問題,而他居然大部分早已明白啟示了,真是大哲。

李石岑
卍我以為佛學的提倡,不特於對科學毫無抵觸之處,而且能使科學的方法上加一層深密,科學的分類上加一層正確,科學的效用上加一層保證。

沈家祯
卍我本人是科學家,對科學很感興趣,我對佛法同樣感興趣。我個人認為佛法和科學是一而二,二而一的。
卍科學只能幫助我們多明了一些開悟,如佛陀的人所說的話,但不能引導我們到悟的境地。如果我們要悟得正覺,我們須以佛陀所教示的方法去切實修行。

王季同
卍哲學家對這個(佛家的真如,即宇宙萬有的本體,終極真理)不過是推測,佛教卻是親證。所以佛教哲學大旨和近代西洋哲學仿佛,而精密過西洋哲學好幾倍。

朱光潛
卍佛教以出世的精神,干入世的事業。

尼赫魯(18891964)傑出印度政治家
 如果有什麼問題我們不得不去考慮它時,我們得按照佛陀的教誨,平平靜靜地,民主地去考慮它。
卍佛比起所有的學說和教條顯得更加偉大,千百年來,他的啟示一直震撼著人類。歷史上大概沒有任何其它時候比現在正身處苦難與心煩意亂之中的人類更需要他的和平的啟示了。
卍在這個充滿沖突與風波,仇恨與暴力的世界中,佛陀的教理就象太陽一樣大放光芒。在這個充斥著原子彈和氫彈的世界裡,沒有任何時候比現在更需要這個教理了。人類兩千五百年的經歷只不過是更進一步證明了這個教理的持久性與真實性。讓我們記住這永恆的教理,努力按照佛陀的教法來革新我們的思想和修正我們的行為。這樣,即使是處在令人恐懼的原子彈時代,我們也會鎮定自如地面對它,為促成正思正行盡我們的綿薄之力。

尊者W·羅睺羅博士
卍佛教是現實的,因為它對生活和世界所采取的,就是一種現實的態度。它並不是錯誤地把我們領向愚人的天堂,也決不用所有的那些虛構的恐懼和罪惡感來威脅恐嚇、折磨摧殘我們。它精確而客觀地描述我們以及我們周圍的世界,並且給我們指出了一條通向徹底自由、和平與安寧的幸福之路。

弗朗西斯·斯托利
卍佛法的原則在今天就象在它最初表述出來時一樣,並不受時間變化和知識爆炸的影響。無論科學知識的增長如何擴展人類心理的地平線,在“法”的框架裡總是有接納和消化更多科學發現的空間,但它又不是靠依賴原始思想中有限的概念來投合一些人的心意,也並非仰仗了其否定思想的力量。

鮑羅登博士(英)
卍佛教為今日人類之救星!現今研究佛學者漸多,實因佛教高出一切宗教, 雖科學、哲學長足進步,然其發明之最如理處,要亦和佛法可通。況佛法有最甚深處、最廣大處、最真實合用處,決非現世一切學術宗教所可企及。

哈茲拉特·依拉亞特·可汗
卍佛陀的使命性質非常特殊。因此它與世界其它宗教有著相當不同之處。佛陀的使命是讓那些“理想主義的鳥兒們”飛得離大地更近一些,因為,滋養他們身體的食物畢竟來源於地球。

薩拉乃浮夫人(美)
卍佛教在其長遠歷史中,無時不在向前邁進。它不但保持了它的與近代科學之並進,並且超出而立在科學的前面。佛教在今日,正如科學一樣,嶄新而適用。何以故?因為佛是以顛撲不破的真如之理為基礎故。

喬治·萬雷(美)
卍現在世界急需拯救。我以為只有佛的光明和佛的聖潔,人們才能得到真正的拯救,才能得到真正的解放和自由。

弗朗基博士(荷)
卍世界戰亂的根源,是由於某些國家貪婪心太重,權利心太濃,恃強凌弱,稱王稱霸,以致發展成殘酷的戰爭。摩西十誡已經提及,但道理沒談透,故沒能收弭兵之效。獨有佛說非常究竟,特別是佛教戒律非常精粹。假使能使佛教普及,則世界大同就可拭目以待了。

曼特森夫人(德)
卍佛教的生活准則,能使人們獲得精神上的淨化與安樂,並使生活充實、美滿而合理。佛教的思想能導致和平,使人類確知非正義戰爭是野蠻行為。佛教不強人盲從,而是引導人們深思,接受其教義。凡有智慧的人,就佛學的道理深思谛觀,盡皆會達到心智開悟而感到心底光明。
卍佛之教義,不僅為東方人設,並為一切西方人所需要。凡能精研佛法者,皆能得到不可思議之智慧及思想威力。今,時機已至,東方人應速將大乘佛教诏示西方,西方人應速起研求之。東方對世界文明之大貢獻,蓋即大乘佛教是也。

克裡柔夫人(英)
卍宗教與科學是相互排斥的,兩者不能通融。這大半是由於某些宗教信守神的啟示,它們固步不前,不肯去研究宇宙的自然法則。唯獨東方的宗教──佛教,它提出了因果律和緣起法,能從事研究佛教和人生,並經得起科學的推理和驗證。所以佛教是啟人智慧的宗教,只有它可以與科學相提並論。
卍佛教所開示者,乃是一種使心和意共同滿足的思想法則,其所含內容之高深,乃無與倫比者也!

榮赫司鵬爵士(英)
卍我在東南亞國家旅游和佛教徒接觸,最感動的是他們周圍有一種莊嚴和安和的氣氛存在;而且到處可見大大小小的佛像,以一種高尚、寧靜、慈愛、端莊的姿態趺坐著,單是這種氣氛和神態,已經將佛的基本特質深深印入我的腦海,而使我神往了。

弗那多博士(斯裡蘭卡)
卍佛教之生活法,能使人們得到安樂,並使生活成為合理,至誠和平;使人類確知戰爭是野蠻愚癡的最良方法,無過於宣傳佛教之道理及見解。佛教不強人盲從,但凡有思想智慧之人,就佛教道理深思谛觀,則未有不怡然煥然,心安理得者。

隆斯佩雷女士(法)
卍佛教意義的高尚,道理的純正,對於法國很多意識純正而好道的人,及不滿意於宗教信條的人和真正的自由思想者,具有一種很大的吸引力。我們既看到現在全世界的混亂與痛苦,又感覺到適用佛教的道理可以解決我們當前面臨的種種問題。那麼,我們便可喚起人類,使注意佛教的這件工作是怎樣的急切了。

韋爾斯博士(英)
卍佛陀之法音,佛陀之根本教義,由今研究其原本所得,乃知極簡單明晰,且與近世觀念最相合,其為自古迄今最銳利理智之成功,蓋不待辯也。
卍佛陀原始之教,只要稍加整理、滌清而發揚,對於人類命運前途,仍大起作用而弘傳於世。

諾曼裴耐斯教授(英)
卍佛教是醫治“崇尚”摩登病的良藥。在我們這個痛苦疲憊的歐洲,我們斷然需要佛陀教理,這教理就是“中道之教”。它可以開拓我們的視野,啟發我們的覺悟,引導我們達到和平光明的大道,並能獲得大智慧。人人能成佛,不信來看看,若只是盲信,所信是否正,也猶未知道,如此是枉然。正法不須信,只需細思忖,不恥上下問,其心應隨順,多聞多實踐,實踐人自辨。這個世界很復雜又很簡單,愚者執迷不悟鑽牛角尖。智者明理腳踏實地心坦然,一切隨順安穩理所當然。

▲附:
            ...眾生顛倒就在這個地方。風扇是在這裡,但當體即空。它雖在這裡,但它就是空。不但佛法,科學家愛因斯坦也這樣說:‘物質是由於人類的錯覺。’愛因斯坦又 說:‘宇宙中的存在只有場。’磁有磁場,電有電場。現在上海交通大學已經證實人體有場,人的身體能形成一個場,像磁石一樣在空間就成一個場。如要把廢鐵拿 回來重化,就把收到很多很多廢料用電磁鐵一吸,其中鐵就吸上去了,這樣就把鐵挑出來了,為什麼能把鐵挑出來?因為有個磁場作用。愛因斯坦曾說:‘宇宙間只 有場和物質這兩樣東西。’底下他又補充一句:‘實際只有場,物質不過是場裡場強特別高(能量特別強)的地方。’所以就把目前人類頭腦中,有物質存在的認識 給否定了。再看所有的物體,不過是一百多種元素,氫、氧等等,種種的化合而成了千變萬化的種種物質。一切原子不過是帶負電的電子,帶正電的質子,還有中子 所形成的。所有這些顆粒都帶有二重性,一重是波動性,聲音有聲波,光線有光波,無線電有無線電波。所以無線電、電視,我們為什麼能收到?就是通過電磁波。 發射台把攜帶節目的電磁波輸送到我們這裡,就在我們這一小間房子裡,我們可以看到世界各地的節目,都是電磁波的作用。波你抓不著,看不見,聞不著,一點物 質性都沒有,但是有很大的作用。它把千萬裡外的足球決賽讓你看見了。另外一重是顆粒性,顆粒性就是說,能量集中的地方稱之為顆粒。那麼就沒有什麼叫物質 的。現在‘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就不只是佛教徒的語言,也成了科學家的語言。在高級試驗中,把粒子打破,可以得到比電子小多少萬倍的東西,新的家族,許 許多多種類的子,試驗當中,你把它們封起來,有時有些‘子’忽然間就沒有了,就變空了,另外有的‘子’就是在空之中又可以生出來。宏觀世界宇宙也證明,有 的天體在崩潰,有的天體在新生。可以從空變成有,也可以從有變成空。所以我們從現代科學來理解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就比過去容易了。過去我們老認為,它是 明明白白看得見摸得著的東西,怎麼說它是空,實際它當體就空。這些是木頭,木頭不過是元素,元素不過是電子、質子、中子。電子、質子、中子,不過是二重 性,二重性就是波動和能量,沒有什麼叫木頭。木頭就沒有了,木頭空了。這個是金屬,金屬還是一樣,它不過是電子、質子、中子,它有二重性,波動和能量,這 個金屬的概念也沒有了。所以現代的第一流的大科學家,他們在研究佛法,一種是想從佛法中對科研的方向找到一點啟示,再一種就是他們在試驗中觀察到的一些新 的現象,他們認為不可思議,已經突破科學的領域,科學已有的規律對現在科學試驗所發生的現象解釋不了,他們想從佛經上找到一些啟發,以求得解釋。...

——黃念祖老居士主講《心經略說》摘錄
●《用現代的觀點看佛教》彼得·德拉·桑蒂那博士著

看待佛教有很多方法,不同文化的人民有不同的觀點,而我尤其認為我們該比較一下西方或現代的觀點與傳統觀點的區別。這種觀點的研究之所以有用,是因為,如果我們理解了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民是如何看待某一事物的話,我們就會開始看到我們自己片面觀點的局限性。

在西方,佛教引起了廣泛的興趣和認同。西方社會有許多地位顯赫的人要麼是佛教徒,要麼是佛教的贊同者。這一點最清楚地表現在阿爾伯特·愛因斯坦所寫自傳的 談論中,他談到,他不是一名宗教徒,但如果他是的話,他願成為一名佛教徒。這讓人吃驚,而且毫無心理准備,不曾想現代科學之父竟會做出這樣的評論。然而, 如果我們看看當代的西方社會,我們會發現這裡有一位天體物理學家是一名佛教徒,那裡又有一位傑出的心理學家也是一名佛教徒。待會兒我們將探討西方對佛教感 興趣的原因。但在此之前,我想先比較一下西方與這裡的情況的差異。

在歐洲,總的說來,對於佛教的看法是:佛教是非常先進,非常理性,和非常復雜的。所以,當我來到新加坡發現這裡的許多人認為佛教是過時的,非理性的和與封 建迷信過從甚密的宗教時,著實使我大吃一驚。這種態度是阻撓人們了解佛教的兩種態度之一。另一種態度,則來了一個一百八十度的大轉彎,認為佛教太深奧,太 抽象,以至於從來就沒人理解過它。這就是我所說的“看法”這個詞的意思。因為以西方人的觀點看,佛教是一種形象,而以傳統的觀點看,佛教又是另一種形象。在真正能夠了解佛陀的教法之前,人們必須改變心目中預先抱有的“消極佛教”的形象,之後才談得上形成一種關於佛教的實事求是的觀點。

 

上一篇:見月老人:一夢漫言
下一篇:淨空法師:修行為什麼不成功?把別人的不善裝在心裡!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