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深圳特區報 作者: 盧忠仁
人們說中國是龍的故鄉,說中國人是龍的傳人,說中國文化是龍文化。龍是中華民族的象征,龍是中華民族最重要的文化符號。龍年伊始談龍及龍文化,不僅是饒有興味的,也是很有意義的。
1、 龍起源眾說紛纭
龍與中華民族的關系可以說源遠流長。自距今7000年的新石器時代一直到今天,龍,這一神聖怪異的動物神,幾乎貫穿了中華民族漫長而復雜的文化發展歷程。
龍的起源到目前為止還是一個眾說紛纭的問題,大致有以下幾種觀點:一說龍是人們將蛇、馬、河馬、鳄魚、巨蜥、魚等動物的肢體和特性組合而成的神物。二說是人根據自然現象如雲、虹、閃電、極光、龍卷風等創造的圖騰。三說龍的原型是存在過的巨型爬行動物灣鳄。四說龍起源於人們對高大松樹的崇拜。
原龍紋在夏朝以前中國各地區廣泛存在,但並沒有形成真正的龍形。龍形的出現是在商代,商人集前代宗教觀念之大成制作了大量青銅器、玉器、陶器以祭祀鬼神和祖先,在這些器物紋飾中最多的就是原龍紋。與此同時,商人在裝飾青銅器、石器時根據“綜合百物”的宗教思想將前代大量的原龍紋進行了“化合式變形”和“混合式組合”的藝術加工創造,創造了大量的龍的形象,其中龍的形象主要是將蛇紋、鲵紋、鳄紋、魚紋、虎紋、馬首紋、鹿角紋……進行移植組合、變形,形成了最初的龍。最初的龍從形態上看主要有屈體龍、爬行龍、蟠龍幾種。從原型角度看主要有鳄形龍、蛇形龍、獸形龍幾種。龍的造型經過商、周兩代逐步形成。後來經過秦、漢兩代人們的不斷加工,龍形逐步由多元走向統一,到秦漢時期特別是漢代,一種“百物而為之備”的統一的龍形基本定型了,這種龍形就是後漢學者王符所說的龍:“其形有九,頭似駝,角似鹿,眼似兔,耳似牛,項似蛇,腹似蜃,鱗似鯉,爪似鷹,掌似虎是也”。傳說中龍生九子:椒圖、狻猊、蚧蝮、睚眦、囚牛、望風、螭吻、蒲牢等。總之,龍是一個龐大的家族。龍形在秦、漢形成後經過歷代一直到今天,不斷向規范化、藝術化方向發展。今天,龍文化依然存在,但龍的政治意義逐步消失,宗教意義也逐漸淡化,主要是在美學、藝術意義上存在著。
2 、歷代皇帝愛攀龍
中國歷史上的龍文化,具有很強的政治色彩。龍與政治的關系主要表現封建社會的最高統治者皇帝被人吹捧、誇張或自己杜撰是龍種,是龍的化身,是真龍“天子”,或者杜撰皇帝有駕龍馭龍的神術。例如,很早就有黃帝騎龍升天的傳說。又有所謂五帝是五龍的傳說:正式把皇帝稱龍是秦代,如說秦始皇是“祖龍”,到漢代又有劉邦是龍體感應其母而生。漢以後歷代最高統治者總是把自己和龍聯系在一起,從漢到明各朝代僅以“龍”作為年號的就有20個。同時,不少封建帝王還不斷加強對龍紋的壟斷,不允許民間使用龍紋,而皇帝、皇室卻幾乎把一切都與龍聯系起來,什麼“龍顏”、“龍體”、“龍行”、“坐龍廷”、“龍馭賓天”、“龍子龍孫”。同時,在皇宮中的一切器物、服飾、用具上也都打上了龍的印記,如“龍袍”、“龍衮”、“龍冠”、“龍座”、“龍床”、“龍辇”、“龍舟”、“龍船”……皇宮中最重要的裝飾就是龍紋和龍雕、龍塑,如柱、脊、檐、梁、欄桿、藻井……無不布滿龍紋,例如,據有人統計,僅故宮的太和殿內外各種龍飾、龍雕等各種形式的龍就有13844條。
歷史上的最高統治者總是把自己和龍聯系起來,主要是借龍這一所謂“通天神獸”來說明自己是受命於天的“真龍天子”,表明自己的尊嚴、高貴和神聖,加強自己的絕對權威和統治。這是歷史上龍與政治關系的實質。
3 、多姿多彩龍文化
畫龍最早可追溯到上古眾多的原龍紋,現在見到的最早的龍畫是馬王堆出土的西漢帛畫,其中不僅繪有人物馭龍圖而且還繪有四條龍形。另外漢代黃安嶺;三國時的曹不興;東晉顧恺之、張僧繇;唐代的李思訓、馮紹正、吳道子、孫位;宋代的董羽、曾傳古、陳容;明代汪肇等畫家留下了大量的龍畫作品。近代、現代、當代美術中都有很多傑出的畫龍作品。
龍與中國雕塑藝術的關系最為密切,龍在雕塑藝術中表現最大量、最豐富、也最集中。龍雕從類型上看有浮雕;從雕塑材料方面看有石雕、玉雕、木雕、金屬雕、陶塑、泥塑等。從龍雕的龍型方面看千姿百態:有坐龍、團龍、盤龍、升龍、降龍、行龍、飛龍、跑龍、騰龍、雲水龍、戲珠龍……如產生於明代的天安門前的華表上的龍雕,藝術價值十分高,它利用立體圓雕,淺、深浮雕等多種技法,表現龍在祥雲中盤旋上升的飛動氣勢,極為壯美高華。從龍雕藝術表現方面看集中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工藝美術;二是建築;三是祭祀器物。
另外,龍與民俗、民間文化也有十分密切關系。龍與民俗結合形成了民間龍文化,這種民間龍文化在漢族和許多少數民族都有大量的表現,不僅內容豐富多彩,而且時間也非常久遠。民間龍文化集中表現為以下幾類:一是以求雨止雨為內容的龍文化。二是以降福滅災、象征祥瑞為內容的龍文化。三是以賽龍舟、玩龍燈、放龍風筝、舞龍等娛樂為中心的龍文化。四是以制作手工藝品為內容的龍文化。五是以命名地名為內容的龍文化。總之民間龍文化領域廣泛,內容豐富,形式多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