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品 忏悔罪業
丁一之戊二、(於菩提心相違者之忏悔品)分二:己一、品名;己二、正論。
己一、(品名):忏悔罪業。
己二分四:庚一、供養支;庚二、頂禮支;庚三、皈依支;庚四、忏悔支。
庚一分五:辛一、真物供;辛二、意幻供;辛三、願力供;辛四、無上供;辛五、音贊供。
辛一分三:壬一、主人所管供;壬二、無主人所管供;壬三、供身。
壬一、(主人所管供):
為持珍寶心,我今供如來,
無垢妙法寶,佛子功德海。
為了受持珍貴的願行菩提心,我現在真誠地供養諸佛如來,清淨無垢的殊妙法寶,以及所有大乘僧寶——登地以上的佛子,這些廣大的功德大海。
為了相續中生起珍貴菩提心,我們先要陳設各種各樣的供品,不管是自己所有物、無主所管物,凡是悅意之物我們都應供養。供養的對境是十方如來、殊勝法寶,也供養像文殊、觀音、普賢等具足殊勝斷證功德的大乘僧寶。三寶是一切有情得安樂之源,如浩瀚大海,能出生無有邊際之功德,故稱“功德海”。在大乘佛教傳承上很重視供養,印度、藏域、漢地都如此。以前阿底峽尊者來藏地,很多弟子祈求尊者為他們傳授菩薩戒,當時尊者要求弟子陳設上好廣大的供品來供養上師三寶,弟子遵囑備妥後,尊者不太滿意,又命令他們重新陳設。他的弟子盡心盡力,籌集了莊嚴廣大之供品,尊者才心意愉悅地傳授了菩薩戒。去年在釋迦牟尼佛轉法輪日(藏歷六月四日),法王如意寶給我們傳授菩薩戒時,也是這樣要求的。當時我們在大經堂陳設了各種鮮花、五彩綢布、香、燈、水等,向上師三寶作了非常莊嚴盛大的供養,也許大家還能回憶起來。無論從哪方面看,這種供養意義很大,也是必需的學處。《三昧王經》也雲:“應將十方所有世界的鮮花與珍寶,各種有主無主之物品,供養十方三寶。”
在向三寶呈奉供養品時,無著菩薩宣述了必須具備的六種條件:第一、要發心為得佛果而供養,在供養時應當觀想:為將來證悟佛果而獻供;第二、要利益眾生,即自己心裡要作意:為利益眾生而獻供;第三、陳設的供品一定要莊嚴、整潔;第四、供養時須三輪清淨,即能供者、所供物、供養境三者無執而行供養;第五、於供養時,斷除貪嗔等不淨心;第六、供養畢,一定要以回向菩提來攝持。以無著菩薩為主的很多印藏大德在供養時,都很注意這六種條件。我們如能盡自己的力量,按此如法供養,亦能以小小供養積累起巨大的福德(有關供養三寶的功德,在《隨念三寶經》中有較詳說明。漢地茗山法師在無錫市專門講述過皈依、供養三寶的功德,引過許多教證,講得很清楚,大家應認真看一看這個講記)。
此下的頌文意義明顯易懂,因此我們不多作字句上的講解,而是依義來引導大家作觀供養上師三寶。
壬二、(無主人所管供):
鮮花與珍果,種種諸良藥,
世間珍寶物,悅意澄淨水。
所有鮮艷的花朵,珍貴的果實,種種上好藥物,世間的珍奇寶物,以及所有賞心悅目的清澄淨水。
現在,我們屏息一切雜念,隨著文義展開意念之翼,緣取一切美好的事物,供獻給崇高的三寶。
首先我們觀想各種芬芳撲鼻的鮮花,天界神秘的昙花,聖潔的烏波羅花,無瑕的曼陀羅花……;藏域夏季草原,千萬種不知名的野花,散發出沁人心脾的芳香,閃爍著缤紛的色彩,紅的像火焰,白的像雪茸,紫的似瑪瑙,藍色的似藍寶石,七彩雜糅的似彩虹……;人間花園中:春天的櫻花、海棠、梨花、杜鵑花……,夏天的石榴、薔薇、仙人掌花、千葉蓮、金蓮花……,秋季的菊花、太陽花……,冬季的梅花、耐冬花……;飄逸的水仙、清幽的丁香、莊重的荷花、嬌妍的牡丹、富麗的郁金香……所有天界、人間陸生、水生的大自然精英,我們都以意念緣取,恭敬地供養十方三世諸佛、正法、賢聖僧等這些功德大海之前。
我們觀想世間的珍美果實:蜜甜清香的芒果、甘甜醇厚的蜜菠蘿、香甜軟膩的香蕉、脆甜多汁的梨、荔枝、龍眼、蘋果、香橙、柚子、蜜桔、葡萄、桃子……;珍珠般的稻米、脆玉般的玉米、金珠般的黃豆、銀珠般的蓮子、麥子、玉蜀黍、高粱、胭脂米、黑米……三界之內,有情善業福報所成一切珍美的果實,以意念緣取,以七寶盤陳盛,供養於尊貴的上師三寶之前。
我們觀想種種良藥:靈芝、雪蓮、黃精、百合、紅參、白參、天麻、地黃、首烏……天地之間,祛除有情一切疾病的甘露妙藥;世間的寶物:金剛寶、如意寶、五彩寶石、翡翠、瑪瑙、珍珠、珊瑚、琉璃、琥珀、夜明珠……一切四大和合之粹;悅意清澄的水,干淨無污、清無泥雜、柔軟可口、涼冽清爽、甘甜醇和、馨香馥郁、滋潤解渴、予樂祛病,一切澄澈晶瑩的滋生自然萬物之源。以我們純淨的心化身微塵數,緣取這一切獻供於清淨無染、萬善之源的上師三寶前。
重興藏域正法的阿底峽尊者,以前諄諄教誡過他的弟子,雪域之水清淨純美,舉世無有能及,哪怕只以淨水供養三寶,也能積累巨大資糧。供養淨水誰亦沒有吝啬心的染污,以水清冽純淨的特質,供養者的心似乎亦能得到同化,變得純潔、柔和。我想你們供養三寶,用種種其他如香、水果、珍寶等財物,不一定有條件,但供淨水卻是人人能做到,想積資忏罪者,應當恆常行之。
巍巍珍寶山,靜谧宜人林,
花嚴妙寶樹,珍果垂枝樹。
巍巍聳立,珍寶所成的須彌山,遠離塵俗靜谧舒適的森林,绮飾著奇花的妙寶樹,果實累累壓垂了枝干的珍果樹。
以我們的心靈托起世間一切秀美的山峰:聳立於四洲中心的須彌山王,純金、白銀、琉璃、紅寶石四寶所成,由金剛地基而起,頂入三十三天之蒼穹;須彌山周,七寶金山挺然矗於香水海,它們雄偉輝煌,放射出炫目的光芒;世界周邊,大鐵圍山森然屹立,它以峥嵘威嚴圍護著須彌四洲;贍部人類視力所及,世界屋脊上的寶頂——珠穆朗瑪峰,它神秘的威嚴震撼著人類魂靈;碧藍穹彎下,靜臥著神山岡底斯,偶爾揭開它的紗罩,晶瑩秀隽的面容,讓世人魂牽夢萦;終年暑日炎炎的赤道,乞力馬扎羅山頂萬古積雪,散發出清涼慰藉著火爐中的生靈;雄亘歐洲大陸的阿爾卑斯山,遠古冰川運動留下的藝術奇珍;冰雪嚴飾著的金色淨土——清涼五台山;淼淼茫茫的大海中,琉璃世界普陀山;雲蒸霞蔚中的黃山;點綴著雪蓮、天池的天山;氣勢磅礴,變幻無窮的昆侖山……崇高的上師三寶啊,請慈悲地納受我的供養!
我們也緣取一切寂靜、秀美的森林,馬拉雅山的旃檀林;興安嶺的紅松林;羅霄山的千裡竹海;香樟林、桂花樹林、榕樹林……(靜谧森林中,白天沒有任何塵世的喧鬧,晚上沒有任何非人的恐懼損害,非常適合修法。我見過的寂靜神山中,沒有比得上剛日托嘎山的,走進那蓊蓊郁郁的樹林中,便能脫去塵俗的一切垢染,林中綴滿奇花,有潺潺泉流,可口的野果……月夜的景色更是朦胧怡神);還有那缤紛五彩的寶花,嚴飾著淨剎的寶樹,寶樹以琉璃為干,玻璃為枝葉,金銀為花果,放射著奇異的光彩;無數枝葉茂盛的果樹,枝上疊疊密密地垂滿了珍果,一串串一顆顆,似綠色的璎珞上綴飾著七彩寶石。上師三寶啊,請悲愍地接受這一切!
世間妙芳香,如意妙寶樹,
自生諸莊稼,及余諸珍飾;
天界、人間殊妙芬芳的香氣、燃香,如意樹和諸寶樹,不需耕耘而自然長成的諸種莊稼,以及其余值得供養的各種飾物。
我們以意念緣取天界、人間、龍宮、淨剎等所有的芬芳妙香,各種名貴的燒香、塗香、香水,意緣那旃檀、沉香、丁香、郁金香……獻於上師三寶功德大海眾之前。
法王如意寶在講這一段時說:藏地最出名的熏香是門卓朗寺生產的,非常珍貴,以前十三世達賴喇嘛規定在他座前必須點這種香。麥彭仁波切對藏香也很有興致,專門作了配制藏香的儀軌。在我用過的熏香裡,南韓的香,香味最濃烈,印度白檀香也很好。但前段時間有人供養我一種日本產的熏香,每枝香燃過後灰燼上都顯出一個佛像,我不知如何處置,以後只好不再用這種香,你們日後燒香時也應注意類似問題。
我們再來觀想:那三十三天天人福業所成的如意樹,諸清淨剎土中七寶所成的如意樹,樹冠高聳,輝煌無比,能隨意滿足有情之所願;那北俱盧洲、欲界天及劫初時有情福業形成之自生莊稼,它自然生長,百味俱足,如同甘露能隨心顯現各種妙味;除上述供品,還要以意緣取其余珍貴飾物,無論現在、過去一切堪可供養的珍飾,都頂戴供養在最尊貴的上師三寶之前。
蓮花諸湖泊,悅吟美天鵝;
浩瀚虛空界,一切無主物,
意緣敬奉獻,牟尼諸佛子,
祈請勝福田,悲愍納吾供;
福薄我貧窮,無余堪供財,
祈求慈怙主,利我受此供!
綴飾著種種蓮花的大小湖泊,湖面的天鵝,發出悅耳的吟鳴聲;在浩瀚虛空界中,一切無有主人的美好事物,以想象來緣取恭敬地奉獻給以釋迦牟尼佛為主的三世諸佛及所有佛子,祈請最勝福田慈悲地接受這份供養。我福德微薄,十分貧窮,沒有其余堪可供養的財物,祈求慈悲的怙主聖眾,為利益我而納受這份供養吧!
我們用意念掬起世間一切明淨的湖泊,平靜安詳的湖泊中悠游著潔白的天鵝,它們悠閒地用紅掌畫出一圈圈碧瑩的漣漪,高亢的鳴吟映襯著萬古靜穆。
以前,我看過敦珠法王在國外的一些錄像。有一段記錄他在美國一處湖濱樂園,碧藍的湖水與天空湛然一色,湖面上浮游著很多天鵝,敦珠法王坐在一輛精巧的三輪車上,由一名弟子推著,緩緩地從花叢中駛出。他在湖邊給弟子講了很多動人故事,看到天鵝時,他也念一些心咒,整個場景非常優美。你們有機會也看這段錄像,能幫助你們修觀。
堪布根霍仁波切的講義中說:在觀想天鵝時應有多種顏色,像紅珊瑚一樣的紅色天鵝,像純金般黃色天鵝,似白銀一般白色天鵝。關於湖泊,諸位可能都見過,藏域最有名的是青海湖,據說像鑲在綠玉中一塊明鏡,你們有機會時應親自去看看;漢地的西湖、滇池,風景非常美;還有天山的天池、洞庭湖、鄱陽湖等等非常多,見過的應該在心裡好好觀修意供。
最後,我們來觀想在廣大無邊的虛空界,從天界、人間到龍宮,整個器世界無有主人的一切美好事物,我們所見過及能憶念到的,全部以意念攝集起來,恭恭敬敬地奉獻在諸佛菩薩、上師前,以最真誠的心情懇請諸佛菩薩、上師慈悲納受這一切。由於我前世未積資糧,現在我非常貧窮,沒有其余可以供養三寶之財物,祈求大慈大悲的怙主為利益我而接納這份供養吧!
上面已以意緣取器世間所有無主的美妙之物,以大恭敬心奉獻於三寶前。這種供養對我們來說是一種極方便、極廣大的供養,因為像我們這種凡夫,多生累劫未積福報,所以在現在貧窮困乏,無有堪作供養之物,即使有少分財物,亦不堪供如海聖眾。因此在諸多經論中,世尊開示殊勝方便的積資忏罪方法,《善巧方便經》中曾說:“大菩薩以慧心攝取十方鮮花、花鬘、妙香、森林、山河、如意寶等諸無主之物,供養諸佛,有無量功德。”《寶雲經》中亦如是雲:“善男子,應以三千世界所有花果等諸供品,於晝夜六時中,於三寶前供養三次。”意緣供養極為方便,我們可以隨時隨地隨意行持,無論何處,遇到壯麗的山河湖海、美好的田園等,凡使人心曠神怡之境時,以虔誠的心意緣取呈獻於怙主眾前。同時意緣供養的范圍非常廣大,上至蒼穹、下徹海底,近如眼前景物,遠如十方清淨剎土,古如萬裡長城,新如都市大廈,所見、所聞,一切殊妙境像,都可作供養。
我們如此精勤供養,其目的完全是為積聚福德資糧。本來諸佛菩薩已遠離我執,斷盡貪毒,對他們自身而言,完全無須這些虛幻不實的供養。不但如此,諸佛是菩提心圓滿的成就者,無論如何不會放棄利益眾生,我們祈求世尊受供利益自己,實際上是一種斷除自我執著與諸佛相應的修法,此處暫不深言。一般來說三寶是一切功德的來源,一切福德之賜予處,所以要哀請這些大慈大悲之怙主,為使我等生起摩尼寶般珍貴的無上菩提心,而納受以上意緣供品。
我們這次學習《入行論》,主要放在實修方面。我講解某個頌詞,要求你們熟悉背誦這個頌詞,並且切實按其意義去實踐修行,不要僅僅聽個傳承而已。有些人可能會有疑問:“這些緣實物的意供,確實有如是功德嗎?”這點不用疑惑,普賢菩薩已用十大願加持了這種意供,在《普賢行願品》中講得很清楚。供養者的清淨意樂與諸佛菩薩無邊慈悲威力的加持,以意緣供養和以實物供獻,二者在功德上沒有差別。
壬三、(供身):
願以吾身心,恆獻佛佛子,
懇請哀納受,我願為尊僕。
我願意將自己的全部身心,永遠奉獻給諸佛菩薩,請求聖眾接受,我願意給您做一名忠實的僕人。
無始輪回之中,我們最厲害的執著就是自我,有了“我”的執著,才牢牢地執著珍視自己的身體。為了斷除執著,將此身體供獻給一切大悲聖尊,這是有漏供養中最殊勝的供養,十方諸佛菩薩亦同聲贊歎這種供養。為法捨身,也是高僧大德歷來極力推崇和勵力踐行的。當然這裡說的身供,實質上是身語意三門所有的供養。無始劫來,我們陷於輪回之中不能出離,就是因為強烈執持於“我”,現在誓將身語意三門恭敬奉獻三寶,能有力地驅除我執,令三毒煩惱無所依附,障緣無從生起,自己能順利地發起菩提心。以身語意三門供養上師三寶,也就是徹底的皈依,在頌詞中說“我願為尊僕”,既為尊僕,則三門均得全力奉行師尊三寶之教示。
尊既慈攝護,利生無怯顧,
遠罪淨身心,誓斷諸惡業!
既然諸佛菩薩已慈悲地攝受護念我,我將毫無畏懼去成辦利樂有情的事業,超脫自己一切宿罪,清淨身心,今後誓不再造任何惡業!
佛菩薩大慈大悲地接受了身供,攝受了我們,我們應當依教奉行,去成辦利生事業,絲毫不生怯弱退轉之心。這是一種堅固的大誓言,就像一個人到別人家當一名奴僕,那麼主人家的事情必定要去做。諸佛菩薩“家”裡有什麼事做呢?除了利益眾生外就不會再有任何事了。所以將自己供養三寶後,唯一任務就是依教奉行去利濟眾生。我們如果完全捨棄自我執著,皈命於諸佛菩薩,以堅信受持聖尊的一切教言,很容易藉此截斷自之煩惱相續。進一步則如模印中所有花紋,無余皆印於載體上,聖尊之功德也能印現於自相續。因此,三門奉獻、依教奉行,也可以說是對三寶最好的供養,是我們證入諸佛功德海的捷徑。
要依教奉行,真實地利益眾生,就應遠離罪障,清淨三門。《維摩诘所說經》中說:“自身尚縛,欲解他縛,無有是處。”如果自己業障未淨,那根本談不上利益眾生。所以要“遠罪淨身心,誓斷諸惡業”。這裡具足了忏悔業障的四對治力——依止力、破惡力、恢復力、對治力。其中的皈投三寶、依菩提心,即是依止力;“遠罪”,於往昔所造諸惡業起追悔心,即破惡力;“淨身心”即修持種種清淨善法,為對治力;“誓斷諸惡業”,發誓今後縱遇命難亦不更造前所作惡業是恢復力。這裡暫不作廣說。
我們將自己交付給諸佛菩薩後,度化一切眾生的誓言不能再有退失。有些人雖然在上師面前受了菩薩戒,也發了生生世世度化眾生的大願,但真正與眾生接觸去調化他們時,一遇違緣就十分痛苦,甚至產生畏懼怯弱之念:“現在末法時代,眾生確實是太剛強了,這樣下去太困難……”於是退失了自己的菩提心,這種懦弱是菩提道上的大障。
將自身心全體供養三寶,口頭上說來容易,實際作起來是件難事。以前有許多像那若巴、密勒日巴一樣的傑出苦行者,真正做到了三門供養。但在如今,這種人很罕見。許多人在口頭上說以三門供養上師三寶,但又真正做到了多少呢?法王如意寶也教誡我們,供養三門確實很殊勝,但應當在發願前觀察自己是否真能做到,不然失壞誓言有很大過失。下了決心向上師供養自己的三門,就不應退轉此心。而應徹底捨棄自我的執著,完全接受上師的一切教言,這樣能使相續中迅速生起與上師無二之證境。
辛二、(意幻供)分二:壬一、浴式等供;壬二、妙用供。
壬一、(浴式等供):
馥郁一淨室,晶地亮瑩瑩,
寶柱生悅意,珠蓋頻閃爍。
一間氣味芬芳的清淨宮室,鋪著亮瑩瑩的水晶地板,有著賞心悅目的寶柱,高懸的珠寶華蓋,閃爍著耀眼光華。
古印度迎請貴賓時,很重視沐浴供養,比如迎請國王,先侍奉其沐浴清淨身體,然後才開始其他儀式。我們觀想迎請諸佛受供,首先也要沐浴,整個沐浴過程分為前行、正行、後行。
此頌是前行的觀想,首先觀想一座金碧輝煌的三層宮室,四周有美妙的寶池,池中有湛然香潔之八功德水。這幢宮室非常廣大,頂層是正式受供的大廳,底層是迎請者(包括三千世界所有眾生)所在地,中層是浴室,四方有門,各有寶石所砌的階梯,緩緩而下至地面。浴室地板是晶瑩的水晶,室內有七寶柱子直撐寶頂,室頂懸掛著珍珠寶蓋,以寶幢璎珞彌覆四周,室內諸寶光彩流溢,交相輝映,馥郁香氣,彌漫室中。
備諸珍寶瓶,盛滿妙香水,
洋溢美歌樂;請佛佛子浴。
備妥諸種珍貴的寶瓶,盛滿觸體生悅的香潔淨水,洋溢著美妙婉雅的歌樂,祈請諸佛和佛子來沐浴。
正行觀想自己的信心與不可思議之行願力,迎請十方淨剎所有諸佛菩薩。諸聖尊如芝麻莢開般降臨,沿四門之寶梯入浴室,此時諸聖尊所著之報化身衣飾換為微妙素潔的白色天衣,而我們從胸口放出七彩光,光中化出無數的珍寶瓶,復化出無數供養天女,演奏種種和雅婉轉的歌樂,贊佛功德,同時,無數天女持諸珍寶瓶,從室外寶池中盛滿香水,為諸佛菩薩沐浴,浴過聖尊之香水從二層室中流下,沐浴恭立於第一層室中的三界所有父母眾生及自己,香水從我等頭頂灌入體內,清洗無始以來所積惡業,使之化為黑水從全身毛孔中流出,我們的身體變為內外透徹,如琉璃一般。無始以來的怨親債主、魔敵仇對,亦應如是得以解脫一切痛苦,趨入安樂。
香熏極潔淨,浴巾拭其身,
拭已復獻上,香極妙色衣,
亦以細柔服,最勝莊嚴物,
莊嚴普賢尊,文殊觀自在。
浴畢用妙香熏過且極其潔淨的浴巾,拭干諸聖尊的身體,然後再向諸佛獻上最香、最美妙、色彩最莊嚴的化身服裝;同時,亦用質地細柔的衣服,各種最美妙的飾物,莊嚴普賢、文殊菩薩,以及觀自在菩薩等聖眾。
現在我們依頌文後行來觀想:諸聖尊沐浴畢,以無上妙香熏染過的潔淨浴巾,為諸佛菩薩擦干身體,然後供養最極美妙的化身衣飾,為諸佛換上;同時,為以普賢、文殊、觀音等八大菩薩為首的廣大佛子,換上色彩殊妙的十三種報身服飾。此時,諸聖尊用過的浴巾浴衣化為黃光融入我們觀想者的白毫間。
意幻的沐浴供養有很大功德,在藏傳佛教的許多儀軌中,都用《入行論》這段頌詞,作為迎請聖尊供養沐浴儀軌。有的儀軌中,迎請沐浴的頌詞特別豐富,每位聖尊專以一段頌詞作迎請供養。漢傳佛教中也有這種儀軌,稱為浴佛儀軌,你們大多數人應該清楚吧。
壬二、(妙用供):
香遍三千界,妙香塗敷彼,
猶如純煉金,發光諸佛身。
用香遍三千大千世界的奇香,敷抹在猶如經十六煉純金般,閃爍光芒的諸佛身上。
接著我們觀想受用供:第一是供養塗香,屬沐浴供養的最後部分。此供養是用塗香敷抹身體表面,以增添光彩和香氣。“香遍三千界”,“三千界”是佛教宇宙觀,在《俱捨論》裡有較詳的說明,以須彌山為中心,日、月、四大洲、欲界天、梵天,這樣一千個世界為小千世界,一千個小千世界為中千世界,一千個中千世界為大千世界,因為具足“小千、中千、大千”故稱“三千大千世界”,這是一個佛陀所化剎土,我們所在三千世界名叫娑婆世界。
意想自己供養諸佛的塗香,其香氣能遍及三千世界這樣廣闊的空間,然後眾供養天女將此妙香均勻地敷抹於聖尊身表,聖尊身體本來莊嚴微妙,如同經十六煉的黃金(古印度認為經十六煉後,黃金最為純淨),純淨無比,敷上妙香後更加莊嚴,熠熠發光。這種供養當然也可用實物來供養聖尊像,按藏傳佛教的習慣,一邊用紅花香水、沉香或檀香水塗敷聖尊像,一邊念供養咒,以求聖尊加持,賜予悉地。
無論意幻或實物供養塗香,能得到諸佛的加持,使自己與所有眾生生起菩提心,而且以後能得到如來金色身相。
於諸勝供處,供以香蓮花,
曼陀青蓮花,及諸妙花鬘。
我向最殊勝的供養處,供上芬芳的蓮花、曼陀羅花、青蓮花等,以及各種美妙的花鬘。
諸佛菩薩是一切功德大海,是最殊勝的供養處。我們以意幻供養時,對境應包括十方世界所有聖尊,但有時為了修個別的儀軌,對境也可以僅觀想特定的聖尊和上師。
意幻供與意緣供有所區別,意緣供是以意念緣取外境真物作供養;意幻供僅是以心意幻化、觀想而成的供養,不一定要外境真實存有這種供品。聞思過教理的人都知道,三界萬物皆是心之幻現,我們用很真誠專注的心念去觀想某種東西供養聖尊,與用實物去供養,其實質上沒有區別,當然,這必須要供養者有一定的心念專注力與信心,方能達到完全無別的境界。
我們現在以所有聖尊為供養境,以意幻供養各種鮮花與花鬘。諸位的意念重新回到觀想上,前面我們已觀想供養塗香,然後迎請諸佛菩薩至頂層宮室裡,請諸聖尊安住各種寶座上,此時,發揮你最大想象力,想象出各種青蓮花、金蓮花、白蓮花、紅蓮花、紫蓮花、睡蓮、千葉蓮、豆蔻花、薝葡花(印度等詩學經常用)、曼陀羅花等等,一切你能想象出的妙花,及種種鮮花編織而成的花鬘,極其美妙、香郁,將這些鮮花和花鬘供養給諸聖尊。通過這種供養,供養者將得到七菩提支花鬘。
亦獻最勝香,香溢結香雲,
復獻諸神馐,種種妙飲食。
也向諸佛菩薩獻上最好的香,香氣彌溢,結成香雲;亦獻上各種神馐,與種種色香味俱佳美無比的飲食。
我們觀想供養各種美妙的燒香、末香、熏香,這些妙香燃燒後,散發出彌漫三千世界的香氣,同時結成香雲,來供養諸聖尊。
同時,我們也供養上妙飲食和神馐。上妙飲食指種種色、香、味最極佳美的飲食,“神馐”指各種精美的食子。格魯巴的拉薩三大寺,在神變月時,舉行十五神馐會,供品中有很莊嚴的食子,飾有精美的酥油花,這些都可稱為“神馐”。堪布根霍在講義中提及“神馐”如能用“三白、三甜”(牛奶、酸奶、酥油與白糖、冰糖、蜂蜜)來制作,功德非常大。向諸佛菩薩供養食品,可以讓自己與眾生得到禅定食,以及得加持而生起菩提心。
亦獻金蓮花,齊列珍寶燈,
香敷地面上,散布悅意花。
也要獻上排列整齊如同金蓮花般的珍寶燈,並在那用妙香塗抹過的地面上,散布點點悅意的花朵。
我們亦要觀想在諸佛聖尊前供養寶燈。燈器用各種珍寶組成,形如金蓮花,而且非常廣大,須彌山觀想為燈芯,香水海觀想為燈油,這些寶燈放出映徹三千世界的光明來供養聖尊。我們經常觀想燈供或以真實燈供來供養,能積累很多資糧。學院中有些喇嘛、尼姑從小到現在,每天供一盞或七盞酥油燈,從未間斷過,你們有條件能這樣做也不是太困難吧。供燈目的是遣除自己和眾生之無明愚癡黑暗,生生世世中不再受到黑暗痛苦。
然後我們觀想整個大地上,塗灑各種香水,散布各種悅意鮮花,使整個大地變成五彩斑斓、香氣馥郁的樂園,隨之供養給諸佛聖尊。
在日常中,也可用各種香水塗灑經堂的地板,法會場所,在迎請上師時,也可在道上撒各種香水、鮮花供養上師,此舉有很大功德。現在夏季快到了,法王如意寶教誡我們:夏季的草原上布滿了鮮花,風景非常優美,我們到外面時,應該多念一些供養咒,將美好的山河大地,遍滿大地的芳草、鮮花,供養給上師三寶,使自己和眾生的相續中生起如金剛大地一般堅固的菩提心。
廣廈揚贊歌,懸珠耀光澤,
嚴空無量飾,亦獻大悲主。
無限廣大的宮殿中洋溢著悅耳歌樂,懸垂著的珍物寶飾閃耀著亮麗之光澤,這些無數空中妙飾,也要獻給本性具足大悲的怙主。
以我們的意念想象無上之珍寶宮殿,其大小、形狀、色彩、嚴飾等等都無法衡量,其殊勝美妙也不可言說。宮殿中有無數供養天女,手持各種樂器,她們演奏詠唱著各種贊歎三寶的歌韻;七寶殿堂放射著無邊光明,遍照法界;殿堂裡懸掛著各種妙寶、璎珞、旒蘇等各種莊嚴勝妙的飾物;無量殿外有八功德水池,池中嬉游著各種幻現的珍禽,池邊有七寶樹;清風拂過,懸掛於無量殿檐與七寶樹上的寶鈴發出妙音,或是贊歎三寶,或是演諸妙法,與諸清淨剎土無別。此殊勝清淨宮殿,與周圍的寶飾充滿法界,我們將此無邊的光明供物,呈獻給對每一個眾生具足大慈大悲的佛陀、金剛上師、諸大菩薩、護法聖眾等諸尊座前,祈求加持我與所有眾生在很短時間裡生起菩提心,趨入解脫道。
金柄撐寶傘,周邊綴美飾,
形妙極莊嚴,亦展獻諸佛。
金柄撐起珍貴的寶傘,傘沿點綴著令人喜悅的飾物,外觀極為莊嚴,形態殊妙,我也要經常撐起這種寶傘供養諸佛。
此頌是將具足嚴飾的寶傘供養三寶。寶傘是八吉祥物之一,表示以無量慈悲智慧護佑一切眾生。供養寶傘,象征三寶有為眾生帶來清涼解脫的能力,我們無始以來在三界輪回中,蒙受熾熱煩惱毒火的焚燒,而依靠佛法寶傘可以息滅一切熱惱,得到無上安樂。
釋迦世尊當年轉法輪時,右邊梵天與眷屬手持五百把珍寶做成的寶傘,左邊帝釋天亦持執五百把純金所成之寶傘,以此來供養,贊歎佛陀。此種供養後來成為一種傳統習慣,在祈請諸高僧大德轉法輪時,人們也要供養寶傘。
昨天漢族弟子們商議供養法王如意寶一柄傘。上課時法王說:供養如此寶傘,有很好的緣起。但要求傘頂為白色,四周為吉祥圖案,底色是紅色,表示懷業,自在祈禱的紅光周遍全世界;傘沿面是綠色,表示我們修行中發的菩提心廣大如地;綠色傘沿上繡一座白色金剛鑽石組成的大山,表示我們修習菩提心之誓願如同金剛石一樣堅固,如山一樣不可動搖;還繡有金色日輪,標志我們修行菩提心的結果——使佛法光輝普照全世界。
上師的要求與我們的商議正好相吻合,這是一個很好的緣起吧。
堪布根霍仁波切在講義中說上面十二種意幻供養(從沐浴至寶傘供),一般修行人都能觀想,做起來不是很難,而且這種意幻供養的功德無法計量,因此所有趣入菩提道的善男子、善女人一定要認真修持上述意幻供養。寂天論師當年是以乞丐的形象游歷各地,一生中沒有什麼財物來供養三寶,所以他依據佛經作了這種廣大的意幻供養方便法。以前的高僧大德也如是說:以意幻供養三寶在一剎那間能積累無邊資糧,可以為得佛果積累起無量功德,希求得到解脫者,何不去修持這種殊勝方便法呢?諸位都是想求證菩提的大乘行人,這種殊勝法門,能讓自己積聚廣大福德資糧,當於日常中,恆常行持。
辛三、(願力供):
別此亦獻供,悅耳美歌樂,
願息有情苦,樂雲常住留。
此外,我也要奏響最美妙的音樂,來供養諸法聖尊,願悅耳的樂音交響成樂雲,息除眾生的一切痛苦,長久地駐留在諸佛聖眾前。
除以上十二種供養外,總說以各種清淨樂音供養雲來供養三寶,其中包括器樂、歌樂等等。這些也能除卻眾生種種痛苦,為他們帶來歡悅。妙音供養聚如空中之雲,無量無邊,我們以之上供下施,如同《普賢行願品》中所說,以各種供聚去供養三寶。
我們看《百業經》,佛陀在山洞中修持火瑜伽時,帝釋天帶著乾達婆王來至洞口,彈奏天樂來供養世尊。此時山河大地都在音樂中跳起舞來,迦葉尊者為樂音愉悅,出定而舞,世尊亦從火三昧中而起,贊歎這種音樂供養。以美妙音樂供養,一方面能使諸聖尊愉悅,一方面能令眾生聞妙音而息除痛苦,滅除眾生之苦,實際上是對上師三寶最重要的供養。
我們學院每一次法會、會供或開慶祝會時,法王如意寶讓我們唱一些金剛歌、跳一些金剛舞。這些金剛歌舞,大都為麥彭仁波切所作,加持力不可思議,誰聽到或看到這種歌舞,便能種下解脫善根,與無上密法接上勝緣,而且在哪裡弘揚此金剛歌舞,哪裡的佛法就一定會興盛。印度貝諾法王說他們在印度朗卓寺,自表演麥彭仁波切作的金剛歌舞後,弘法事業越來越廣大,也再沒有遇到過修行與弘法事業上的違緣。
度化眾生需要廣大方便,隨順眾生,循循誘導。學院每年夏天有許多新來的人,一開始就給他們傳深奧的密法和灌頂,他們不一定有很大興趣,也不一定能接受,但如果告訴他們舉行盛大會供,會供中有金剛歌舞,他們會立即生歡喜心,生起很大的興趣去參加,這樣得到的加持也就相當大。這種音樂歌舞供養實質上也是度眾生的一種方便,不但密乘中如是,顯宗中也有,只不過不明顯,所以作者在頌中雲:這種能引起眾生興趣,暫時給他們帶來歡樂,息滅煩惱,最終誘導他們解脫痛苦的方便法,願如同天空中無量雲一樣,永久地駐留在聖尊前,駐留在世間。
唯願珍寶花,如雨續降淋,
一切妙法寶,靈塔佛身前。
願以珍寶、妙花,如下雨一般不斷地降落在一切勝妙的三藏法寶、佛塔與各種佛像上面。
我們在經典中能看到,釋迦牟尼佛於出世、成道、轉法輪、涅槃時,天人、龍王皆於天上散下各種天花、珍寶,並且歌詠贊歎,以此供養世尊(許多高僧大德在轉法輪時,也有許多天人、龍王散下天花、珍寶、吉祥甘露雨。你們大都親見過,法王如意寶有時召開盛大法會廣轉正法之時,雖然陽光燦爛,碧藍晴空中仍會紛紛飄下潔白雪花,或是清涼滋潤的甘露雨)。本師釋迦牟尼佛示現涅槃後,世間仍有法寶,佛的寶塔和身像,這些世間莊嚴。佛當年親口宣說在這些世間莊嚴前作廣大供養,與供養佛陀本身的福德無有差別。
我們現在所指的法寶,分教、證二種:教法寶是浩瀚如海的三藏十二部顯密經續論典,現在已譯成了多種文字,在全世界的圖書館以書籍、電腦磁卡、光碟等各種形式保存著,有智慧者敬重這些經典與尊敬佛陀一樣;證法寶是戒、定、慧三學,佛陀與究竟成就的無數大德所證悟之智慧甘露亦包括在內。凡是具足教法寶與證法寶之處,我們應該發願降下鮮花、珍寶之雨來供養。
此頌第二供養處是佛塔,佛塔種類極多,如密宗的時輪金剛塔、大幻化網塔等,小乘的羅漢塔等。大乘佛塔以釋迦牟尼佛八大佛塔為主,八大佛塔是:一、蓮花塔,建造在藍毗尼園世尊降生處,為淨飯王所修;二、菩提塔,影勝王在世尊成道之金剛座旁建造,亦名降魔塔;三、轉法輪塔,五比丘在世尊初轉法輪之處——鹿野苑建造,也名吉祥塔,此塔遺跡至今仍可於鹿野苑見到;四、神變塔,勒扎波國王為紀念世尊於神變月時,在捨衛城降伏六師外道而建;五、天降塔,釋迦牟尼佛到三十三天報母恩而說法,後回到人間降落之地名為散旦,人們為紀念這段因緣而在此地建塔;六、和合塔,世尊在曼迦達地方和合僧眾後,當地人們所建的塔;七、尊勝塔,當年世尊接近涅槃時,眾多眷屬祈求世尊不要入滅,佛陀於是囑修此塔,並親自加持開光,以此代表法身;八、涅槃塔,世尊在俱屍那城示現涅槃處所修的佛塔。此八種佛塔在一些唐卡畫冊中有記載,我們學院門口也仿造了這八種佛塔,其形態各異,諸位可以去辨認熟悉。
佛塔作為供養處,一般裝藏有佛的捨利,如阿育王修的八萬四千捨利塔,分布在世界各地,漢地、藏地各有多處,你們都很熟悉。在捨利塔前作供養,能積起廣大福德,《百業經》中許多羅漢、天人、國王、長者等皆因前世建造或供養佛塔,以此福德,因而在釋迦牟尼佛座下證得聖果。諸位以後無論在何處見到佛塔,都應頂禮,以自之願力觀想降下珍寶、花雨等供養,無勤中積聚起成佛資糧。
此頌中佛身指各種雕塑、繪畫的本師釋迦牟尼佛像。世尊最早的身像在斯裡蘭卡,當時世尊為了度化當地一名叫莫特克慈香的美女,第一次開許造他的身像。世尊於涅槃前,他的幻化工匠用各種珍寶按世尊25歲時之外貌造了佛像安放於兜率天,同時在人間,留下了佛陀8歲和12歲時身像,現在分別在拉薩大昭寺和小昭寺,此三尊都是世尊親自開光加持過的佛像。北京故宮博物院中,有一尊珍貴的旃檀木佛像。這些佛像的加持力與佛本身無異,有機緣一定要去朝禮,今天,讓我們發願:願世間一切珍寶、鮮花,恆時不斷地飄降在這些佛像上,以此供養祈願世尊加持我們與所有眾生,生起無轉菩提心!
辛四、(無上供):
猶如妙吉祥,昔日供諸佛,
吾亦如是供,如來諸佛子。
如同文殊、普賢等已得自在的大菩薩,往昔以遍滿虛空之妙供呈獻諸佛,我亦如是供養諸如來及佛子。
以上我們隨各自的能力,以意緣真物、意幻、願力供養了三寶,但我們能力十分有限,這些供養都隨各自的發心、等持力、智慧而有限制,為了突破這個限制,論主在此給我們宣說了修無上供養的竅訣——以前文殊菩薩等如何供養諸佛聖尊,我亦隨喜並觀想如是供養如來佛子。
諸位都知道文殊師利菩薩,在諸多佛菩薩當中,他的發心最為殊勝廣大和堅固,他以廣大無邊智慧供養諸佛菩薩,此供廣大無邊,其功德也是無上。還有普賢菩薩以無邊的“廣大行”供養諸佛菩薩,此供我們通常稱為“普賢雲供”,即從普賢菩薩胸口發出無量的光,每一束光的末端又幻化出一個普賢菩薩,這些幻化出的普賢菩薩每尊再從胸口放無量的光,每一束光又幻化出無量供養天女,每位供養天女以各種妙供,供養十方三世所有的諸佛菩薩,如此重重無盡,周遍無盡法界。文殊菩薩和普賢菩薩以不可思議之神變力供養十方一切應供,他們的無上等持、智慧力,使這種供養無法思議,具有無可言喻之功德。我們凡夫沒有這樣的等持、智慧及神變力,無法親自去做如此圓滿的供養,但我們能發隨喜心,能發願隨行他們的供養,雖然只是一種心願想法,實際上也能獲得同樣功德。我們一邊念“文殊師利勇猛智,普賢慧行亦復然”等回向文時,一邊如法地觀想,那麼,與文殊、普賢親自作無上供養的功德無有差別。這種易行且收獲大的修法,諸位為何不恆時修持呢!
我們也可觀想:本師釋迦牟尼佛等諸佛菩薩往昔如何供養,我亦如是供養;傳承上師如何供養如來聖尊,我也如是供養。特別是每天早上法王如意寶舉行普賢雲供時,希望真正想積累資糧的人一定要抓住機會。每天普賢雲供的供養品是:三千盞酥油燈,三千個“朵瑪”(神馐),一萬杯淨水,還有燒香、音樂等。每年舉行“普賢雲供”法會時,供品更為豐盛,法王如意寶呈獻這麼多的供品,是讓我們這些弟子生起隨喜心,讓我們去供養諸佛菩薩,積資忏罪。作為上師的弟子,如果不去隨喜供養,不隨順這種心願,那我們怎麼能算一個修行人呢?如果你們每天把《普賢行願品》的前行、正行、後行如理如法念誦,即使其他任何善法都不去做,唯有此誦修供養之功德,得到人身也是有意義的。你們有些人應該想想,我們每天有七千多僧眾與法王如意寶共修“普賢雲供”,如此殊勝的機緣,整個世界到哪裡去找。積累資糧,解脫輪回要靠自己精進,對自己負責者切切不可放過這樣殊勝的機緣,應每天隨上師僧眾圓滿如法誦修《普賢行願品》,觀想如同文殊、普賢、法王如意寶諸大菩薩一樣,廣大供養諸佛聖尊。
辛五、(音贊供):
我以海潮音,贊佛功德海,
願妙贊歌雲,飄臨彼等前。
我以如同海潮音般無量的動聽聲音,贊歎諸佛不可思議之功德大海,願此美妙贊歌,如雲一般飄臨到諸佛面前,永恆地贊美他們。
海潮音是指時間上無有間斷,空間上能周遍虛空,音質無比動聽,音量適中的殊妙樂音。以這種妙音禮贊諸佛菩薩的供養,在座諸位都很熟悉。現在每天早上上課前,念供養咒時總要放一段非常動聽的音樂,這是上師的安排,以此小小供養,讓我們積累大資糧。雖然我們每天放音樂念供養咒的時間只有一兩分鐘,但隨僧眾宏厚的誦咒聲,幽雅悅耳的音樂在大經堂上空旋繞回蕩著,此時,我們應觀想、有時似乎也能感覺到:這些贊美三寶功德的美妙音樂,如雲般恆常飄留遍滿虛空,使諸佛聖尊生起歡喜,加持我們無始劫來所集業障得以消除,生起恆常廣大菩提心!
庚二、(頂禮支):
化身微塵數,匍伏我頂禮,
三世一切佛,正法最勝僧,
敬禮佛靈塔,菩提心根本,
亦禮戒勝者,堪布阿阇黎。
我幻化出微塵數的身體,五體投地,頂禮三世一切佛、正法和最殊勝之僧寶,頂禮佛陀的靈塔,生起菩提心之根本,也要頂禮具殊勝淨戒者、所有的法師與阿阇黎。
頂禮支的修法,修過五加行者都很熟悉。觀想自己幻化出無數身體,充滿虛空,遍及十方三世諸佛、法寶、僧寶前,以非常恭敬的態度,五體投地頂禮。五體投地指額頭、兩手掌、兩膝著地禮拜,在《別解脫經》等一些經典中,有很明了的介紹。這樣如法地禮拜,功德自是不待言說,但在禮拜時,五體一定要觸地,如法恭敬地進行,否則有很大過失。
我們如《普賢行願品》中所言,化身微塵數頂禮三寶,亦“敬禮佛靈塔,菩提心根本”。關於佛塔,上文已作介紹,“菩提心根本”,在許多講義中如是解釋:釋迦牟尼佛降生、成道、轉法輪、涅槃之地是世間一切菩提心來源地,也可說是菩提心生起的根本。佛經中有記載,若朝此四聖地,造五無間罪也能清淨。然後我們亦要頂禮諸戒勝者、堪布、阿阇黎。“戒勝者”指顯現在家形象而修證成就之瑜伽士,他們淨除了一切煩惱垢染,得到勝義之解脫戒體,身份雖是居士,但實際上已證得無上境界,菩薩也應該頂禮他們。我們都知道,一般出家人是不許給在家人頂禮的,像《梵網經》中雲:“出家人不禮拜國王、父母等在家人。”《涅槃經》第六卷中亦如是雲:“出家人不能禮拜在家人。”《四分律》中也明示:“比丘不得禮一切白衣(在家人)。”但《時輪金剛續》中說:如在家修行人有得成就者,出家人頂禮他們也可開許。諸位應該注意,閱遍經藏,只有開許真正有成就的在家修行人,出家人才可去頂禮。你們應該清楚這點,即使是金剛道友之間忏悔,出家道友只能給居士身份的道友以禮詢方式忏悔。當然,如果你認為此居士是登地以上的菩薩,在他面前頂禮也是可以的。
此處“堪布”指法師或律師,“阿阇黎”也名上師,在《毗奈耶雜事》中,阿阇黎分為經師、律師、法師、論師、忏師五種。在《花鬘論》中,堪布指傳授沙彌戒、比丘戒者。這裡的堪布、阿阇黎包括所有傳授小乘別解脫戒、大乘菩薩戒、密乘三昧耶及顯宗密宗法義的上師。
我們一一恭敬頂禮三寶、佛塔、菩提心根本、戒勝者、堪布、阿阇黎,祈求加持,使我們相續中生起殊勝菩提心。
忏悔品的內容是發菩提心之加行,分供養支、頂禮支、皈依支、忏悔支四部分,前面已講述了供養支和頂禮支,接下來講皈依支。
庚三、(皈依支):
乃至菩提藏,皈依諸佛陀,
亦依正法寶,菩薩諸聖眾。
直至證得無上菩提之前,我生生世世皈依諸佛,也要皈依無漏的正法寶和菩薩聖眾。
此偈我們通常稱為皈依偈,以前寧瑪巴華智仁波切、麥彭仁波切、根霍仁波切在受持菩提心前,都念這個偈子,在藏傳佛教中,受菩薩戒的儀軌中大都有此偈子,我們每天早上念的發心儀軌就是一例。偈頌之內容,大家也很清楚,是一種皈依三寶的誓言。皈依時間是自立誓至證悟佛果間,不是三兩天或幾個月、幾年,在未證悟佛果前的時間裡,恆常不變;皈依對境是一切智智大慈大悲的無上量士夫——如來正等覺;無漏之涅槃正道,也即滅谛所攝應機無偏的教法、證法;還有遠離輪回垢染的僧寶。《寶性論》中僧寶指登地以上的大乘佛子,戒律諸論中雲為四名比丘以上的僧團。
皈依佛後,不能皈依天魔外道、邪教本師,應經常恭敬頂禮、祈禱佛陀,雖然世尊已顯現了涅槃,我們不能親見世尊金身,但還是有世尊的身語意代表,在這些代表莊嚴物前,我們作頂禮供養與在佛前是無別的;皈依法後,不能依止外道邪魔的邪法,不能害眾生,對佛教經典的一片碎紙也應恭敬頂禮;皈依僧後,不能與外道邪魔徒眾接觸,若與他們聯系密切會摧毀自己的正知正見,對僧眾和所有趣入佛門的道友應當恭敬,甚至僧衣的一小塊布,亦應當恭敬。
這些皈依學處,每一個皈依佛門者必須學習,現在有些居士形式上受了皈依戒,卻什麼學處也不懂。有的隨便穿僧衣,有的甚至拿僧衣當坐墊,有的隨隨便便從僧衣、經書、佛像上跨過等有諸多不如法處,這些行為的後果相當可怕。有些人認為:現在漢傳佛教僧人穿的有部分衣物並非佛親自制定之三衣,不應該算真正僧衣,所以如此隨隨便便也沒有什麼過失。這種想法難以成立,無論怎麼說,這些都是一個受過釋迦牟尼佛所制戒律之出家人穿的衣服,是受過皈依戒者應該恭敬、頂戴之物,怎麼能去輕視呢?以前印度有一種習慣:在家人出遠門時,必須帶一塊出家人的衣物碎片,作為護身之物,這種習慣的依據是《地藏十輪經》,經中說若人身上帶有僧衣,無數天魔外道亦無法危害此人。藏族人也是非常尊重僧衣,在家人若不小心踩了出家人衣服,他會非常害怕,立即向出家人忏悔。漢地新來的居士也許是不懂這些學處,希望你們皈依佛門後,首先得把這些皈依學處弄清楚。
阿底峽尊者在講皈依時,提出五條共同學處:一、縱遇命難亦不捨三寶;二、再大獎勵之下也不捨三寶;三、遇到很大的必要,極其重大事件也不捨三寶,如遇災難、生病時,只求三寶加持,若要求醫治病,也須將藥觀作三寶的事業作用;四、不間斷供養三寶;五、不論至何處,出發前先皈依三寶,至何處必須頂禮其處之三寶。這五條是皈依三寶後必須具備的學處。
關於皈依三寶的功德,《日藏經》中有這樣的教證:“何人若敬皈依佛,百萬魔眾不能害,縱破律儀心迷亂,彼後亦定得解脫。”在《無垢請問經》中亦雲:“皈依之福德,若其具色相,遍滿虛空界,彼將勝虛空。”皈依三寶有這樣的功德,希望每一個皈依三寶的人,不能因為自己所處環境中不信佛教的人多,而漸漸失壞了自己的學處,應在乃至菩提間為了自他的解脫,堅定誓言,堅持自己的皈依學處。這幾年在學院求授皈依者可以數十萬計,過幾十年後,這些人中會不會有一部分將三寶名字都忘卻,我想末法時代,肯定難免如此,甚至有些人在死亡之前還會去受外道的戒,捨珠玉而逐沙礫,多麼可歎、可憐!
我們處在這樣一個紛擾不安的時代,由於眾生共同業力,邪魔外道猖獗,處處誘惑無知眾生墮入邪道。有一些見解不深、誓願不堅的佛弟子,也經常難脫此厄,甚至今天在座聽法者中,我也有這種擔心。當然,你們之中一部分人,在臨終前一定不會失毀自己的皈依戒,而且會是一位真正佛弟子,這點我對你們很有信心,也可在釋迦牟尼佛面前寫“擔保書”。無論怎麼說,大家雖然處在這樣惡濁時代,因各自前世善緣,遇到善知識,遇到了有七千多戒律清淨的僧眾之佛教正法中心,在如此殊勝三寶前,讓我們共同發一個堅定誓願:乃至菩提藏,皈依諸佛陀,亦依正法寶,菩薩諸聖眾。
庚四、(忏悔支)分二:辛一、明觀忏悔之依境;辛二、真說忏悔。
辛一、(明觀忏悔之依境):
我於十方佛,及具菩提心,
大悲諸聖眾,合掌如是白:
我向十方諸佛,以及具有菩提心的大悲菩薩聖眾,恭敬合掌,如是啟白。
此頌開始為忏悔支的修法,在忏悔之前,我們先要觀想忏悔之依境。即於自己前面虛空中,觀想十方諸如來、具菩提心的大悲菩薩聖眾和金剛上師等,各自安住於五彩祥雲中之寶座上;而我們自己,按佛陀的教導,要將自己罪業忏淨,在忏悔過程中,必須具足三種條件:第一、必須具足威儀,如雙手合掌,雙膝跪地等;第二、內心具忏悔的強烈意願,這一條最關鍵,如果內心不真誠,只是口頭上說體面話:我忏悔、我改正等,這樣並無作用,必須從內心深處對自己的罪業發起羞愧、懊悔及清淨罪業的意願,方有可能清淨罪業;第三、語言上的陳白,在諸佛菩薩面前將罪業毫無隱藏,以語言發露。這是總的明觀忏悔之依境,具足真實身語意之忏悔前行。
辛二、(真說忏悔)分四:壬一、厭患對治力;壬二、所依對治力;壬三、現行對治力;壬四、返回對治力。
壬一、(厭患對治力):
無始輪回起,此世或他生,
無知犯諸罪,或勸他作惡;
或因癡所牽,隨喜彼所為,
見此罪過已,對佛誠忏悔。
自無始輪回起,無論是今世或過去世,我出於無知,所犯下的一切罪業,或者勸他人造下的罪業;還有因自己為愚癡牽引,隨喜他人惡行而造下的諸罪業;現在醒悟到這些罪業的過失,在諸佛聖尊前誠懇痛切地發露忏悔!
所謂的厭患對治力是後悔或厭患自己以前所造的種種惡業,如恰美仁波切所言:“前造惡業如服毒”,認知造罪的可怕而生起厭患之心。
我們陷入輪回中,已經漂流了無法計算的時間(這點從各自無明習氣之堅固程度可以推測知道),在這些死死生生的流轉中,自己造過不可思議的惡業,過去世的也許記不起來,單說今生,自己身語意造的惡業,多得根本無法計算。比如說十種自性罪,時時刻刻都在犯,而自己還沒有發覺;再我們受了別解脫戒、菩薩戒、密乘戒,此三乘戒之根本與支分學處,自己想想犯了多少。這些只是今生的惡業,而在無始劫來,我們罪業有多少,凡夫根本無法去計算,但是,自己心裡肯定很清楚:造的罪業肯定是無邊無際,要不然自己不會墮入如此深的輪回。
從自己意欲上看,肯定不願意去受痛苦,可是偏偏不停地造作受苦之因——惡業,這都是因為自己無知愚昧而造成。假如我們像那些具有高深證悟的聖者,能明察三門一切作為所招致的後果,就不可能再造作招致痛苦之惡業,也不會去勸別人造罪。關於勸別人造罪,如有些人受了居士戒,要請客吃飯,說自己不能殺生,於是安排其他人殺雞宰魚,他們以為這樣自己沒有罪業,殊不知此舉與他親自殺生之罪業無有區別。我還親自見過一位愚癡的老出家人,他自己想食肉,居然要別人去殺一條肥壯的牦牛,這類事你們也可能親見過吧,現在這類愚癡人特別多,而且因無明愚癡隨喜別人罪業的亦不少,他們不知隨喜別人造罪有同樣過失,聽說某人造了罪、殺了人,就特別高興。這段時間巴爾干半島發生戰爭,北約飛機轟炸南聯盟,有些人討厭塞族人,聽說阿爾巴尼亞人被屠殺,非常高興地說“該炸,該炸……”;有些人討厭美國的霸權,聽說南聯盟擊毀了美國隱形飛機,高興得眉飛色舞,甚至要大大慶祝一番……也許一般人認為這樣的想法無所謂、很平常,但從因果上講,雖然你沒有親手去扔炸彈,去擊落飛機,可是你一念隨喜,與親手殺生是一樣的罪業。你們仔細去閱讀戒律方面的典籍,若內心真正隨喜殺人,三乘戒都會成問題,大家應好好反省一下,類似的惡業自己造過多少?
因果是甚深微妙的道理,沒有證悟甚深智慧,又沒有去廣博聞思就根本無法了解。一般人造了罪自己還不知道,例如我們昨天講解《大圓滿前行引導文》,提及孤獨地獄,那裡面有些眾生變成了門檻、柱子等,在律藏中對這類因果有較詳的宣述:如果有人在經堂中吐口水、涎涕之類不淨物染污經堂,以後業果成熟就會變成經堂門檻、柱子之類。
在《賢愚經》中,世尊親口宣說過勒達的公案,勒達前生管理僧眾的財物,未注意而造成財產損失,後來便墮入孤獨地獄,變成一棵大樹,樹上有數不清的蟲子在蛀咬著,勒達要是知道這種後果,肯定不會去隨意享用、浪費僧眾財物,這類公案在《賢愚經》、《百業經》中有很多,你們自己可去翻閱。對僧眾財產,不要說自己享用、浪費,即使是不如法使用、分發:如將專項款他用、或拖延分發給僧眾,也有相當嚴重後果。在印度佛教歷史上有一段公案,記載阿底峽尊者在那爛陀寺時,施主供養僧眾一些飲料,當時因時間太晚,僧值想拖到第二天才發給僧眾。當晚,那位僧值睡覺時覺得口渴似著火一般,他立即去裝水的大鍋裡取水喝,可揭開蓋一看,明明裝滿了水的鍋此時空空蕩蕩,一點水也沒有,他覺得有點古怪,便在鍋裡劃了記號。口渴難忍的僧值又去外面大水池取水,可是水池裡也是滴水不見,驚疑萬分的僧值在池中堆了一小堆石子作為記號。然後他又來到寺外不遠的恆河,准備飽飲河水,可是恆河在他面前也是干涸得只有沙石。他從干干的河床上到了另一岸,沒有找到一滴水。那名僧值懷疑自己在做夢,於是把僧衣掛在河邊的一棵樹上,忍著干渴回到寺院。總算熬到了早上,他看了看大鍋,水居然與昨天白日一樣,滿滿的一鍋,外面的水池、恆河也是與昔日無異,水一點也不少,可自己作的記號仍然還在。他非常驚恐,急急忙忙跑到阿底峽尊者面前,禀告了他這件怪事。尊者告訴他:因你沒有及時發放飲料,對僧眾享用飲食作了障礙,所以有此惡果,這個果報沒有拖到下世,當時就成熟,讓你感受了,在業力成熟之下,一切外境也就改變了,所有的水都干涸不見。
因果是多麼微妙,業力能將一切外境改變,難道你們不害怕惡業?我們現在明白了這些道理,知道自己造過無邊惡業,醒悟到這些罪業將招致可怕惡果,應該趕緊祈求大慈大悲的怙主加持自己,速速忏淨這些罪業。
惑催身語意,於親及父母、
師長或余人,造作諸傷害。
因昔犯眾過,今成有罪人,
一切難恕罪,佛前悉忏悔。
由於無明煩惱的催動,我以身語意三門對三寶、父母、上師等嚴厲的對境,造作了種種違逆、傷害。因為以前犯過眾多的這些過失,現在我成了罪業深重的罪人,這一切難以饒恕的罪業,我都要在諸佛前痛切地發露忏悔!
雖然我們平時不願傷害他人,但為無明煩惱所轉,自己無法控制,心裡生起猛烈的貪嗔煩惱,在這些煩惱業風推動下,我們對三寶、師長、父母親人作了很多不敬違逆傷害的惡業。而在自己一生中,世間恩德最大者莫過於父母,生育撫養,種種恩德,自己是無法報答的,這點在《佛說父母恩重難報經》中說得很清楚,在《大乘本生心地觀經》裡也說:“父有慈恩,母有悲恩。母悲恩者,若我住世於一劫中說不能盡。”又說:“是故汝等勤加修習孝養父母,若人供佛福等無異,應當如是報父母恩。”世間對母恩難報亦有“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晖”之歎;在出世間,三寶是一切功德之來源,上師是解脫道上唯一依緣。我們在這些世出世間的對境前作過無量損害惡業,如不恭敬、誹謗、違背教言等許多不如法行為。這些黑業使我們今天成為了罪惡深重的大罪人,依因果規律,必定會下墮地獄受無量劫痛苦。面對這些可怖、羞愧的惡業,雖然知道難以饒恕,但在無限慈悲的諸佛菩薩、上師前,我們應痛切地一一發露,祈求聖尊們寬恕,加持我們忏淨這一切惡業。
有些人說:“上師啊,我往昔犯過很嚴重的罪業,我很害怕以後要感受惡果,很想在上師及僧眾前一一袒露忏悔,可是我沒有足夠勇氣,不敢面對自己的過失……”大概有不少人有類似想法。其實,你們只要反省:如果沒有面對上師與僧眾去發露忏悔的勇氣,是否會有承受無數劫地獄磨難之勇氣呢?或者你去屠宰場看看想想:自己能否坦然面對被宰殺的痛苦?能否面對比此更厲害億萬倍的地獄痛苦?如果你覺得不能,為什麼不將招致這種痛苦之種子從心裡挖出來,發露忏悔呢!
罪業未淨前,吾身或先亡;
雲何脫此罪,故祈速救護!
在罪業尚未清淨之前,我或有可能就死去了,到那時還有什麼辦法脫離這些可怕的業報呢?所以祈求諸佛聖尊趕快來救護我!
人生是無常的,誰也不能把握自己在下一刻不死。在我們身邊,有許多人在尚未清淨自己犯的自性罪與佛制罪之前,無常便降臨了,這種事情很有可能降臨到我們每一個人頭上。那時自己失去人身寶,為業力所牽墮入無有自主之惡趣,哪兒還有機會去修行忏罪呢?大家都知道輪回惡趣的痛苦,誰也不想墮入這些火坑,然而在罪業未淨前,誰也無法解脫這種可怕命運。一般眾生死後,墮入惡趣受罪業的異熟果報,時間極長,在《賢愚經》中記有拘留孫佛座下一名僧人,因貪污僧眾財產而且惡口罵人,以此惡業墮入地獄多劫,從地獄出後為怪魚,生生世世生於糞坑,在賢劫千佛內都得不到解脫。
我們想想自己一生中造的惡業,殺生、惡口、邪見、貪嗔心等,若在今生不忏悔,來世果報會如何?要感受多長時間的痛苦?到時在中陰感到恐懼後悔就來不及了。有些人以為在中陰時也可能得到救度,如梁武帝的郗皇後等人,然這樣的人又有幾個呢?在藏地,一些有成就的瑜伽士和空行母,能與中陰游魂、地獄、餓鬼眾生溝通,超度其中有福緣者,但這種機會太少太少了。有些空行母在中陰游記中說過:中陰境眾生見到她時,很想托她給活著的人帶話,但是,欲說不能,只是稍微能點頭、動動嘴角……非常痛苦,地獄眾生更是如此,他們極想告訴她人間有什麼親人,讓親人超度,可是只能心裡有剎那的意念,一點也沒能力表示出來。大家想一想,進入中陰身和惡趣,連表示自己心願的能力、機會都沒有,怎有忏悔罪業的機會呢?
現在我們圓具暇滿,依止了殊勝善知識,有圓滿的忏悔儀軌,這麼好的修法解脫機緣,若不用來認真忏淨罪業,豈不是睜著眼睛看自己步向惡趣深淵而不回頭,白白浪費寶貴人身,到時只有在惡趣感受痛苦。過幾天要舉行金剛薩埵法會了,希望你們認真、精進地修持金剛薩埵忏罪法,不然,到明年的今天,現在聽法的人會不會還活著,很難說。如今,社會上災禍不斷,今年又有什麼諾查丹瑪斯預言人類大劫難,據說七月份要死很多人,按他的說法,我們在座幾百人可能剩不下幾個……我想未必會有如此嚴重,地球現在還很堅固嘛!但話得說回來,即使人類大災難不來,我們個人的死亡總在分分秒秒地靠近,當下呼氣後,還有沒有吸氣的機會,你們想過沒有?各人現在還為自己無始所積的重重罪障所縛,萬一這口氣吸不進來了,後果能不讓你害怕嗎?我們還有什麼理由去懈怠呢?大家應該抓住每一個剎那,努力去祈求金剛上師、諸佛菩薩,尤其是十方三世諸佛之本體金剛薩埵,在他面前一心一意地哀求救護,白天黑夜不停地念誦心咒,至誠地忏悔罪業,祈求庇佑!
死神不足信,不待罪淨否,
無論病未病,壽暫不可恃。
死神是不能信任的,它不管你罪業是否已經清淨,也不論你是否生病,隨時都會降臨。人壽多麼短暫,一點也不可依恃。
三界眾生,無一可逃脫死魔的掌握,亦不能把握死神何時來臨。假如能知道它是在明年、後年、抑或十年後某時間來,那麼我們也可從容地安排一下自己怎樣度日子,怎麼修行;或者可以與死神交上朋友,讓它在我們將罪業忏淨,身體生病、衰壞了,才來將自己帶走,能有此機會,大家也可以輕松悠閒地過日子。但是這種情況一點可能性都沒有,死神對誰都是冷酷無情的,誰也不能信任它,無論你罪業淨未淨,也不論你在生病或健康時,它剎那之間便降臨。在它的掌握下,人的壽命極其脆弱、短暫,毫無依賴。《忠言心之明點》中說:“死者大敵如暴雷,誰亦不知何時到。”我們看看身邊的人,有些人在病床上折磨多年才死,有者卻不一樣,身體好好的,在站著、坐著,說話或吃飯時,突然就斷氣,被死魔之黑索套走了。1996年給我們講愛國主義課的達吉部長,那時他說:“到2000年我國實現四個現代化,到時我們如何如何……”大家也許還記得,他很年輕,身體也很好,前些日子卻突然去世了(昨天丹增活佛到馬爾康給他念經超度)。他對前途滿懷希望、熱情,卻沒有等到現代化,自己已先走到前頭。你們看看,人生就是這樣。龍樹菩薩在《寶鬘論》中說:“死魔無聲瞬間至,生命如同風中燈。”在《親友書》中亦說:“壽命多害即無常,猶如水泡為風吹。”藏族有一個諺語也說:重病臥床待死間,眼見無病百人亡。是說有些人患了重病,以為自己會死去,在此之間,許多健康人卻死了,其意指死魔降臨是沒有確定的,無論對何種人,何時、何地都會降臨。
死神是如此無情,突然降臨到每一個人身上,我們應該時時刻刻有充分准備,當死魔來時,能安然地祈禱上師、入大圓滿定、觀修往生竅訣,有這樣的把握和准備,無論死魔在何時、何地來臨,你都可以安詳地辭世。你如果還沒有這樣的把握和准備,應該趕在死神之前,速速在上師三寶前忏淨罪業,祈求加持,自己精進地修持正法,隨時做好最充分的准備,到時候方可無畏地面對死魔。不管什麼情況,只要你能隨時有准備,就不會臨陣慌亂,對付死魔也是如此。
因吾不了知:死時捨一切;
故為親與仇,造種種罪業。
仇敵化虛無,諸親亦煙滅,
吾身必死亡,一切終歸無。
因為我們不了解,自己在死時必然捨棄生前的一切,所以為了親人與仇敵,造作了種種罪業。然而仇敵都將化為虛無,親人亦將如煙一般消散無跡,自己亦必定會死去,世上一切亦終歸空無。
我們人類一方面來說很了不起,與旁生不同,有智慧、有追求,對外境物質世界,似乎什麼都能征服,能制造出許多新產品,為自己服務。但仔細想起來,人確實是很愚昧,只是將目光對准外境,將外界形形色色研究、觀察得很仔細,卻把自己給忘了。與自我時刻不離、關系最密切、最重要的身心與生命奧秘問題,絲毫也沒有去觀察、思考過。自己生命到底是怎麼回事?生死之間是什麼東西在連接著?人們似乎是忘了自己要死亡,也忘了死時什麼都依恃不了的事實。人們似乎沒有想到,即使是一個國王,雖然活著是威懾天下,死時眷屬受用什麼也帶不走,唯一跟隨者是黑白二業——“萬般帶不去,唯有業隨身。”人死時只能一個人孤零零地,拋棄所有權力、名聲、財產、眷屬,隨業力而去中陰境,獨來獨去,如同酥油中抽出一根毛一樣,絲毫也帶不走。
人世間的盛衰變化,人們都見過、聽過,但是,似乎誰也未曾認真想過,反而去為親戚、朋友,為衣食受用,不擇手段去造作殺生、偷盜、欺騙等惡業;對怨恨敵人,生起猛烈嗔恨、嫉妒心,而與他們明爭暗斗,勾心斗角,造下了彌天罪業。這些惡行,似乎一生中都沒有停過。如果世人靜下來仔細地觀察、思維一番,仇敵親友都會如灰飛煙滅、煙消雲散,自己終有一天與他們一樣必死無疑。自己的嗔恨對境、貪愛對境,其實質上與雲煙無異,唯有一些暫時幻象,分析起來毫無實義。我們每一個人應該想想:自己小時候的親人、朋友,還有曾與自己打架結怨的仇人,有多少已經離開了此世,現在仍留存此世者是否都一樣會消亡呢?
人生如夢幻,無論何事物,
受已成念境,往事不復見。
人生如同夢幻一般,無論任何事物,發生過後,只能成為憶念之影塵,一切往事再無法經歷。
我們的一生經歷過許多事情,無憂無慮的童年、歡樂浪漫的少年時代,雄心勃勃抑或憂郁之青年時代……那些感覺過的天真快樂、憂慮痛苦等種種令人歡笑或讓人哭泣之經歷,現在也只能是一些模模糊糊的回憶,破破碎碎,與自己昨夜之夢境差不了多少,唯有存於意念之境,我們無論用什麼辦法,亦不可能再去經歷。
法王如意寶在講這一段時,提及他五十年前在洛若寺,那時他自己才16歲,金剛道友很多,個個都是開朗活潑,生命力很旺盛,每天都過得很快樂,但現在只剩下他和邬金丹增喇嘛。當年的情景都成了夢境,現在再也無法去感受經歷了。
第一次聽這個頌詞時,我感受特別大,一生中的種種經歷、種種痛苦,至此恍然如夢中事,如缥缈之雲煙。一切事物之本質如虛空一般,而世人為了親友、怨仇,為世間八法爭爭奪奪,勞擾不休。他們的種種執著,如同攀抓虛空,虛耗了自己的生命,而且招致將來之痛苦,確實是太愚昧了。大家也回憶自己的一生,恩恩怨怨,得意失意,世事炎涼,諸般往事,今天是否還能去執持?是否還能去感受呢?你們再去執著它,它也只能是如虛空一般,與昨夜的夢一般,除了給你一種虛幻的心裡影像外,不可能再有任何意義。往事不可能重復了,大家應該拋棄這一切毫無實義的世間法,將寶貴人生用於了達生命,達到徹底醒悟、解脫之境,才是唯一有意義,能夠利益自他之大事業。
復次於此生,親仇半已逝;
造罪苦果報,點滴候在前。
而且,於此短暫的一生中,親友和仇敵大半都已經去世了,然自己為他們造罪而招致之果報,絲毫不爽等在自己面前。
我們南贍部洲人壽很短暫,在短短一生中,很多人為了親人、仇人,不停地造作惡業。而實際上,如果他們臨終時回頭看看,親友也罷、仇人也罷,大都早被無常吞噬了,留下的只有絲毫不爽之業報,等著自己去感受,此時,反省自己一生為保護親人、斗爭仇怨而造下的累累罪業,後悔也無用了。今天早上,我聽到家鄉一個消息,正是這方面血淋淋的事實。我家鄉的一戶人家,他們有五口人,家裡兩個小伙子賣光家產,將這些錢換了兩支槍,准備與經常欺負他們的仇家作決斗,結果與公安人員發生槍戰而死去。面對家破人亡,家人嚎啕大哭……你們看,世事大抵如此,世人拼命地保護親人,報復仇怨,但往往是宿業所感,失敗者多,成功者少,越努力下場越悲慘。而且無論成功、失敗,為此所造的罪業,不會報應在別人頭上,唯有造罪者自己去慢慢地承受!在座諸位如果還有親仇執著,這個血淋淋的教材,也許能讓自己清醒一點。
大家都是相信因果的人,也都一定程度地明白因果報應之理,在《教誡國王經》裡講:國王去世後,諸眷屬財產都帶不去,只有一生中所造的黑業、白業,像影子一樣跟隨自己。在《地藏菩薩本願經》中亦言:自己的惡業報應,其他人即使是再親的父母、妻子等都不會代受。我們明白了這些道理,知道伏怨護親沒有任何意義,應該放棄這一切貪嗔惡業,而且趁現在有取捨自在之機會,忏悔自己以往所造的惡業。
因吾不甚解:命終如是驟,
故起貪嗔癡,造作諸惡業。
因為我未甚深地了解,生命的終結竟是如此突然,所以生起了貪嗔癡三毒煩惱,而造作了許多罪業。
一般你們在沒有入佛門、聞思正法時,肯定不會認真地思考人生壽命短暫、無常迅速的道理,像世間大多數人一樣,為了名利而奔波,渾渾然已忘了自己要死的事實。而且在皈依佛門後,大多數人也福緣智慧不夠,唯在名相上聽到了人壽短暫、無常迅速等道理,根本沒有深入地理解這些。法王如意寶說過:佛教所講輪回、因果、無常,如果有智慧的人去思維,越來越覺得深奧難懂,但淺慧而不求甚解者,他會覺得這些淺顯易懂。
一般學佛者大抵會如此:剛開始聞思基礎教理時,覺得許多道理比較簡單,但是真正去深入思考、修持,會覺得越來越深邃、精微,甚至會覺得不可測其堂奧。例如說“諸行無常”,一般人初學時,會覺得這是說諸行現象暫有暫無,故說無常;細細思維一下,諸行無常是說從因緣生故、剎那亦不停變動故、所作性故等有內外密多種意義。
我們從“不甚解”闡述了佛教教理愈深入愈深奧不易解之特點,於此再談談佛教另一種不共特點:即佛法無論在什麼時代都不會改變,因為佛陀所講的是最究竟之真谛。比如《入行論》,以前的行人依之修持,現代大乘行人也依之修行,乃至大乘佛法尚住世間,後人還會依之修持;許多人年輕時修持此論覺得非常殊勝,中年時亦會如此,乃至老年更覺此法門之殊勝。然而,世間的知識就不一樣,有人研究過:現代人在學校裡所學的知識,每年中百分之三十都會“老化過時”。你們看現在達爾文“進化論”已被推翻,愛因斯坦“相對論”也站不住腳了……人類社會的哲學思潮不知更換了多少代,有些人說是“長江後浪推前浪”,“初一至十五的月亮不一樣”。但在這些落木蕭蕭的無常變幻中,佛教的教義始終如一,引導人們步入究竟真理之頂峰。曾經有些人對我說:“科學在發展,人類在進步,佛教亦應有所改進吧!”我回答他們時,也闡明了佛法的這一特點:“佛教如果從個人了解方面,應該是有所發展,以前不明了的應該去聞思修持,使自己越來越明白;但從教義方面說,佛教教法是一切智智佛陀所宣述,是最究竟圓滿的真理,已經將宇宙萬法最徹底的實相闡明了,根本不存在什麼改進等發展的問題。”我們在座有些人已經聽習過三、四次《入行論》,有的越聽聞思維,越覺得此論深奧廣博,越能引導自己進入大乘正法的深層次修持,乃至成佛間,都願意聞思修習此論,此方為真正入道之相!
論主在此說他不甚了解壽命無常,諸人誰不是如此呢?雖然口裡都說:人生無常,死期不定。但經常忘了自己剎那之間就會死的事實,因而放縱三門,心中常起貪欲、嗔恚、愚癡等種種煩惱,由煩惱的推動,造作了種種自性罪和佛制罪,念及這些罪業的可怕果報,大家應再三於諸佛前發露忏悔。
晝夜不暫留,此生恆衰減,
額外無復增,吾命豈不亡?
晝夜間剎那也不停留,今生壽命總是在衰減,而且也無法去額外增添,我的生命如是有減無增,難道還會不死亡嗎?
正常人只要大概想想,就會知道自己最後必定死亡。但仔細想想,死亡不僅僅是最後那一剎那才會發生的事,人一生下來,每一天都在死亡,生命時時刻刻都在衰減,如同太陽西落一般,一剎那也不會停留。而且一個人的壽命只有減滅,無有停留、增加,就像一個漏桶裡的水,一滴滴不斷地減少,不多久就一定會沒了。我們每一個眾生的壽命都有限,尤其是末法時代的人趣眾生,壽命越來越短暫,現代人縱有千萬種新科技、新發明,也無法留住或延長自己壽命以保“長生”。自然規律是世俗眾生無法違背的,生的另一端便是死,生和死始終相伴,眾生誰也無法改變這個事實。在《解憂書》中說:“地上或天間,有生然不死,此事汝豈見,豈聞或生疑?”從諸天至余各趣眾生,生而不死之有情,你們見過沒有,聽過沒有?似乎誰都知道,有生必有死。自己的生命剎那都在衰減,可是真正知道珍惜時間,把握自己不去造惡業,盡量修行善法的人,卻寥寥無幾。以前高僧大德如是說過:“人生必死,而且生時極為短暫,若為追求欲樂去造惡業,以短短的欲樂享受招致萬世之苦果,太冤屈了;若身心受一些苦去修行正法,也只是忍受很短時間之苦行,稍微堅強一點便過去了,而結果卻是永世安樂。”
在座諸位都應好好想想:自之生命是否如同江流在晝夜不息地流逝呢?生命是否一定會有盡頭呢?如果有,就在下一剎那的盡頭,為何不去為永世之安樂而勵力淨罪!
臨終彌留際,眾親雖圍繞,
命絕諸苦痛,唯吾一人受。
當我臨終彌留之際,縱然有眾多親人圍繞於身邊,但命終氣絕四大分離之痛苦,卻只能自己一人去忍受。
世人的死法有很多,有些戰死沙場,有些死於戶外車禍、水、火、災難等等。如果在家裡死去,親人、朋友都會去陪著他,眼睜睜地盯著他斷氣;如果在醫院,還有醫生護士輸氧、打強心針……一陣忙亂。然而,無論圍繞的親人多麼關心、醫生護士多麼盡力醫治,對將死者來說,這一切毫無用處,臨終時四大分離之苦如同活龜剝殼一般,捨離親友與此世一切的憂惱如刀剜心。這些痛苦,與他對死亡、對死後的巨大恐懼,完全控制著他,如果死者惡業重,中陰恐怖痛苦更深。此時,親人的關懷又有什麼用處呢?《無量壽經》雲:“人在愛欲之中,獨生獨死,獨來獨去。”死者只能獨自忍受肉體分裂苦痛與巨大恐怖,親友再多,誰也不能替代他承受一絲一毫。
上師如意寶說:“世間上那些有名的國家元首、富翁等人,活著時有數不清的眷屬,甚至都能為主捨身。但在這些大人物死時,哪位眷屬能幫上忙呢?即使他擁有數十億忠心耿耿的臣民,命絕之苦痛也不能替他分擔少許;即使他有無法計數的財富,亦不能為他換取一分一秒。”
我們經常見到漢地一些人快要死時,大都送入醫院,我覺得這樣很不吉祥,不如死在寺院裡或一群念佛修行人之中,對他才有真正利益。還有一種風俗,當病人在醫院病得奄奄一息時,親友們常用許多錢買些鮮花去看望病人,這種習慣也很可笑,臨死之人哪有心情去欣賞鮮花呢?還不如將這筆開銷用於放生、布施等善舉,方能對他有幫助。不知你們怎麼看待這些問題,也許從來沒有注意過。如稍加留意,會發現人們對死亡的態度幼稚無知,有許多可笑可憐之處。
不說別人了,我們自己剎那剎那之間都在死亡,最終也都要告別此世,臨終時任何親人也不能替自己分擔痛苦,只有獨自去承擔四大分離苦、離別親友與此世之苦、對後世之憂懼苦等等這一切,想想這種情形,是否自己也應該去為此作一些准備呢?
一般人需要暫時離開家人,也會作一些准備工作,何況我們終有一天需要永久的辭別,步入漫長而陌生的旅途,那理所當然的應從現在起為此做充分籌備。
魔使來執時,親朋有何益?
唯福能救護,然我未曾修。
當死魔之使者來捉拿時,親戚朋友能有什麼利益呢?此時唯有我的善業福德才能救護自己,然而我卻從來未去修習積累過。
平常人死亡時,在他眼前會顯現極恐怖的中陰景象:眾多閻魔使者,顯出各種凶狠形象,如牛頭馬面之類,它們用繩索、鐵鏈等捆綁死者,用各種兵器逼押至中陰界。這點在印度、藏域和漢地的佛教中,高僧大德們敘述中陰景象都大致相同,在世界上其他各種勸人行善背惡的教派中,此景象也有敘述。在此境界顯現時,死者極為畏懼,縱有眾多親友圍繞,對他毫無用處,一點忙也幫不上,此時只有他於生前造的白業才能幫助救護他自己。有大福德之人,閻魔使卒的顯現不會那麼恐怖,如果修行佛法有一定的證悟,此時會非常吉祥,去世者安住於證境中,安詳地度過這一階段。然而世間大多數人,此時唯有陷入驚恐之中,就連後悔自己未曾修善的機會都沒有!密勒日巴尊者說過:“若得見有罪人死,示業因果善知識。”造惡者臨死時所現境界非常恐怖,因而在死時顯出極可怖的姿態,其他人見其死相,方知因果不虛,能對取捨因果增上信心。
我們知道自己都會死亡,大多數人也要經過中陰階段,如果自己真能記住這點,趁生前有自主之時,應該廣修善業,為自己中陰之旅積累可依恃的福德。當然,一般善法在中陰時只能給你一些慰藉,並不能讓你完全自在地擺脫這些恐懼。要完全做到生死無懼,必須要皈依三寶,忏除罪業,修持甚深正法,即使你不能即生證悟,但只要有真實皈依三寶的堅定誓願,亦能解脫中陰恐怖。因此上師教導我們應該再三發願:寧捨生命,生生世世不捨棄三寶。他老人家再三地發了極其堅定的誓言,也希望所有弟子能從內心深處發起這樣的誓願。
上師皈依三寶誓願之堅定,大家都知道,當年文革時,老人家也未捨棄三寶,也沒有捨棄清淨的戒律,而且依然給嘎多堪布、 桑管家等許多人灌頂傳法。他們穿著僧衣,在學院對面的大鵬山上講法、灌頂,阿裡美珠空行母給他們放哨,遇到有人上山時,上師就隨便在僧衣上套上一件長袍子,讓大家暫時分散。 桑管家說,自己當年就這樣堅持在上師座前聽授了《定解寶燈論》等很多經論。你們年輕人也許不太清楚,當時環境十分惡劣,在漢地看不到一個穿僧衣的僧人,在藏地不要說穿僧衣、灌頂傳法,即使拿念珠、念句佛號或心咒,若讓人發現,立即會被抓去批斗或進獄,如果態度堅決一點,甚至要遭槍斃。那樣血腥的年代,上師仍是堅持清淨戒律,發願將佛法重新弘揚於人間。上師又如是說過:“今後哪怕是十萬之眾手持武器,逼我捨棄三寶,我也決不會答應,讓他們殺了也沒什麼,生命極其短暫,不被他們殺死,自己也活不了多久。如果捨棄了三寶,那就生生世世遇不到佛法光明,陷入無明輪回大黑暗中,那才是最可怕的!”
在座諸位也應設身處地想想,自己對皈依三寶是否有這樣的決心。前些日子工作組來了,有的人聽信了謠言,惶惶不安,給自己人生歷史寫下了可笑的一段材料。工作組來學院,沒有采取任何強制措施干預大家的修學,有些人尚是如此,假設現在再來一個運動,讓你們捨棄三寶,而且還將你們的數學大碩士圓宏喇嘛抓起來槍斃了,那其他人還能堅定自己的誓言嗎?確實值得懷疑!
輪回萬法都是虛幻而不可依恃的,在此世、中陰或後世除了上師三寶外,沒有其他更究竟的依怙,你們如果在現世對上師三寶生不起這種堅定不移的皈依誓願,在中陰恐怖境中,更無法堅持誓言,也就無法遣除恐怖痛苦。堅定的皈依心是入佛法之根本,發菩提心之基礎,你們各自掂量:如果不具這種堅定誓願,那還能從輪回苦海中得解脫嗎!
放逸吾未知;死亡如是怖;
故為無常身,親造諸多罪。
怙主啊!我一向放逸身心,不知道死亡竟是如此可怕,所以為了短暫而無常的生命,自己造了許多罪業!
在未入佛門聞思佛法前,大多數人不知道死亡後中陰的恐怖,也不太清楚死亡後惡業報應之可怕。前面我們講過人在死亡時,四大分離如同活龜剝殼;還有與親人之分離苦,對後世之怖畏苦;在中陰境中,猛厲猙獰的閻魔獄卒充塞天地,特別是惡業嚴重者,此時其靈識極為敏感,生前所造惡業纖毫畢現於前,墮入惡趣的恐怖特別強烈。
由於沒有了知死亡有如是恐懼,世人為了維持短暫而無常的生命,為了享受那些虛幻不實的欲樂,幾乎從未停止過造惡業。看看現在的社會,他們為所謂的“潇灑走一回”、“快活逍遙”、“自由人生”去當妓女、黑社會分子、屠夫、騙子、酒店老板……造下無邊惡業。你們一些人在家時,迫於環境,不得不心懷種種計謀,變換著不同的臉譜,口裡吐出各種虛假、恫嚇、谄媚之語言,三門造了多少惡業,自己亦無法計算。雖然你們秉性良善,不想造惡,但處於俗世間,造善業的順緣非常少,《慧海經》裡說:“修善違緣多,造惡順緣多。”人世確實是這樣,尤其是現在,造惡似乎是很方便,例如要殺生,用毒藥毒魚、以電擊魚、用激素誘殺蟲類……;還有各類炸彈,輕而易舉就殺死了千千萬萬眾生;還有的想偷錢,通過電腦網絡從銀行盜取;有的人誹謗三寶,宣揚邪說以達某種目的,拍一部電視片或寫一本書,立即可以公演、出版,影響面也特別大(如現在在漢地寺廟拍的一些影片和一些武俠小說)。
造善業卻很困難,尤其是值遇開示佛法的善友更為難得,藕益大師說過:“善友罕逢,惡緣偏盛”,此正是現代社會的寫照。你們若不離開原來的環境,各種報刊、雜志、電視電影及惡劣社會風氣,周圍的惡友,在這些影響之下,真正能潔身自好者有幾人呢?即使皈依佛門,開示佛法的善知識也很罕見,而顛倒因果,行惡之人遍目皆是。大家好好反省一下,自己往昔放逸身心,無有正知見不行正道,為無常而短暫的人生造下了多少惡業?此時此刻不好好忏悔這些罪業,臨終惡業現前,後悔晚矣!
若今赴刑場,罪犯猶驚怖,
口干眼凸出,形貌異故昔;
何況形恐怖,魔使所執持,
大怖憂苦纏,苦極不待言。
倘若一個罪犯只是被押赴刑場,尚且會驚怖萬分,因害怕而口干舌燥,雙眼凸出,形貌大大異於平時;更何況是為身形威怖的閻羅使卒所捆押,內心遭受著害怕死亡之憂苦折磨,那種極端的痛苦就更難以言說了!
犯有死罪的人,公審判決後押赴刑場的情形大家或許見過,這種事情在印度、中國從古到今,幾乎沒有多大變化。在《百業經》裡,我們可以看到好幾則釋迦牟尼佛從刑場上解救罪犯的公案,當時那些犯人被押赴刑場時,驚懼得不成人形,還好,能呼求救護,以他們的善緣與世尊之大悲威德而得到了生機。我們看現在赴死場之犯人,大都是魂飛魄散,手腳癱軟,面如死灰,眼睛睜得大大的,那副驚怖痛苦的模樣,讓人油然而生憐憫。一般人在受此刑罰時,尚是如此得驚怖,中陰情形下的恐怖痛苦,更不知要到何種程度。從經續中我們可以知道,處於中陰身時,人的苦樂感受比活著時敏感很多倍,而且中陰幻象極為可怖,閻羅使卒的身軀比人高大七倍以上,形態亦十分威怖,他們執持各種駭人的兵器,“打”、“殺”喊叫聲震天動地,死者以敏感脆弱的心去感受比人間更恐怖千萬倍的景象,當時的痛苦,其他人根本無法想象。
現在有些人說:“中陰景象中閻羅和各種刑罰只是一種民間傳說,不是真正佛教所宣說的內容。”這種說法只是部分人的臆測而已。關於中陰境象,顯宗、密宗經續中都有宣述:例如《中阿含經》十二卷中有詳細說明,《地藏菩薩本願經》中也提及過,密乘的《聽聞教授解脫續》與《中陰竅訣》裡對中陰每一個階段都有敘述。對惡業深重的眾生來說,此時感受之苦,人間痛苦無法比擬,他人也無法思議。輪回眾生都經歷過此階段,有些人或許還能有些許模模糊糊印象,可惜大部分人只有於心識裡潛存著,現在根本想不起來。不論你是否想得起來,中陰之恐怖存在於每一個有罪業者的面前。
誰能善護我,離此大怖畏,
睜大凸怖眼,四方尋救護,
四方遍尋覓,無依心懊喪,
彼處若無依,惶惶何所從?
誰能對我善加救護,離開這種極大的怖畏呢?我睜大因恐怖而凸出的眼睛,四方尋找著救護者;四面八方到處尋覓,然而毫無可依,心情十分懊喪。在此無可依怙的險境中,驚惶不安的我應該怎麼辦呢?
進入中陰險境的眾生,極其迷亂恐怖,此時在業風吹動下,中陰身飄飄蕩蕩,在諸多怖畏中毫無依恃,他們睜大著驚恐的雙眼,四方倉皇地張望,想尋找救護,其心識也極其狂亂地思念:誰能保護我離開這樣可怕的環境。
我們也可以現見一些造惡業多的人於死時眼睛外凸,雙手亂抓,此即中陰迷亂恐怖之凶兆。如果世人於在生時皈依三寶,修持善法,此時以其善業、信心,有三寶的保護,故不會如此恐怖;如果死者生前沒有如此善行,心識中毫無這些依怙的印象,狂亂心識中,唯有不斷顯現其惡業感召之可怖幻象,根本無法找到可依靠處,也無法尋得可救護之人。此時其除了恐怖外,只能是極度的懊喪了。大家設身處地想想,如果自己陷入如此無依無怙之險境……
也許有人想:“佛菩薩是大慈大悲的,萬一我陷入恐怖中陰險境,他們看見這可憐的景象,肯定會來救護,就如地藏王菩薩一樣,這裡說找不到救護之人,可能是一種方便吧!”初入佛門者,此類疑問也難免。我們都知道,無緣之人佛亦無法救度,就如太陽光普照大地,眼盲之人卻絲毫不能見到。若未對諸佛聖尊生起信心,結上很好的緣分,佛的加持無法進入相續,怎麼能救護你呢?中陰境界是心識串習的強烈映射,眾生無始劫熏習了頑固的惡習,若沒有較強的信心與善習,迷亂煩惱癡暗中,怎麼可能映射出救護者的形象呢?
關於無緣者不能救度,《大智度論》中有一個很好的公案,記載著本師釋迦牟尼佛與阿難尊者到捨衛城化緣時,阿難尊者對一名非常貧困的老婦女生起了憐憫,祈求世尊去度化她,世尊告訴阿難此人根本未與自己結過緣,故無法度化。但阿難尊者認為佛具無限慈悲,也具有無邊智慧與威德,一定能度化此老婦人,所以再三祈求世尊,佛陀於是走近那老婦人,可是她轉過身去背向佛陀,世尊分別於她四方出現,她亦是迅速背過面,不願見世尊,最後世尊同時於上下左右顯現,她索性閉起眼睛,露出一付不理不睬的模樣……至此,阿難尊者方信此婦人確實無法度化。以世尊如是莊嚴身相,無限大悲智慧,世間有些眾生仍是無法去調化。中陰界的眾生,其心識為惡業蒙蔽,外境之一切顯現變得十分怖畏,佛菩薩顯現在他面前,如果他生前沒有強烈信心與純熟的觀修,會覺得非常陌生,以其惡習生出極大畏懼,於是迅速逃離,這些在敘述中陰的經續中詳有介紹,各人可以去認真閱讀。
為了中陰險道及後世,世人在活著時,應該與三寶結上善緣,最好能進入正法的聞思修行。現在漢傳佛教中弘揚最廣的是淨土法門,皈依三寶後,以真實堅定的信心,持念阿彌陀佛聖號,觀想佛的金色身相,臨終時以阿彌陀佛的大願加持與自己堅定明清求往生的意識,不需經歷中陰險境恐懼,安詳地往生淨土。得到一次人身,能夠如此,方是明智之士。
在座各位現在有很殊勝聞思修行正法的機會,在這樣自由自在的環境中,如果沒有好好修持,也應該考慮中陰怖境現前時,自己有沒有十成把握呢?
壬二、(所依對治力):
如同已服劇毒之人,事後生起了強大的後悔心,而去尋找良醫良藥救治,同樣我們對惡業生起厭患,明白了自己以前所造惡業可怕的結果,也需要尋找對治所依靠之良醫良藥——此即所依對治力。此處以皈依三寶,別依八大佛子等作為忏悔罪業之所依對治力。
佛為眾怙主,慈悲勤護生,
力能除眾懼,故我今皈依。
佛陀是一切眾生之依怙主,他以大慈大悲精勤地救護著眾生,其大威德力能消除眾生所有畏懼,所以從今天開始,我要皈依佛陀。
我們既然已造了諸多罪業,臨死時免不了上述的各種恐怖,為此,必須要於生前尋求救護者。那麼是誰堪可救護我們呢?論中告訴我們:佛陀具有圓滿斷證功德,是三界最勝怙主。當然,在世間,除了佛陀外,也有一些具有大權威之人、天、仙人等,但他們自己尚未出離輪回,根本無法作為出世之救護。而佛陀是三界中唯一圓滿自在大力的量士夫,他無限的大慈悲無偏地遍及每一個眾生,以無上圓滿智慧、方便威德力,恆時地救護著輪回有情。關於佛的功德,從小乘、大乘至金剛乘的經續中,都可以看到。本師釋迦牟尼佛無論從哪一方面,此世間皆無有能及者,“天上天下無如佛,一切無有如佛者”。世尊於出家前,精通了一切世間明處,世間智者無有不自歎弗如者;與諸王子比武時,曾用腳趾將大象屍體挑擲出七重城圍,弓馬刀槍等諸般武藝,其他人根本無法望其項背;以出世間的修證而言:佛陀已證一切智智,具足十力、四無畏、十八不共法,在《入中論》等經論中,對佛的功德講得極清楚。
佛以十力等不共出世功德,能遣除一切眾生的畏懼痛苦,能賜予輪回眾生究竟安樂。這點毫無疑問,但我們要遣除自己身心痛苦,獲得無上安樂,也要具足無偽的信心,完全地皈依佛陀方可。在此處上師如意寶如是教誡過:如果我們真正具足清淨信心,那麼輪回中所遇到的一切恐懼痛苦都可無余解除,但是就怕信心不足夠。若信心不足,就像你掉入水坑,卻不伸手去接援救者的手,那怎麼能得到救護呢!上師還舉了一個公案說:以前堪布扎揚帶了很多眷屬去朝拜拉薩,在路上與許多持槍劫匪相遇,劫匪們勒令他們交出所有財物,此時許多眷屬很害怕,於是扎揚堪布告訴弟子們:“你們跑也救不了自己,只要一心一意祈禱上師三寶,決不會受任何危害!”然後他自己坐在一塊毫無遮攔的大石上,專心地持念佛陀名號,匪徒們對他放了一陣槍,但除了在他衣服上留下隱約彈痕外,一點也未傷害到堪布扎揚,匪徒們見此情景,便嚇得四散逃走了。這個公案很明顯地說明,佛陀隨時都可以救護我們,但關鍵在自己的信心,這就如同干渴者站在大湖邊,如果不去彎腰掬水喝,也會干渴而死,或者如同摩尼寶雖在你面前,但不祈禱也不能得到受用。無論是根本的輪回苦,或是世間暫時之怖畏、違緣,佛陀都有能力給我們解除,但必須要誠心誠意祈禱佛陀、皈依佛陀,方能做到這點。
我們從現在至菩提之間,為了遣除一切輪回痛苦,一定要誠心誠意地皈依如來:“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僅僅皈依佛陀的功德,便不入惡道,並能連續轉生於天界中,佛經中說:“何人皈依佛,永不墮惡趣,捨棄天界後,復生天界中。”在前面我們也引用過《日藏經》的教證,只要一心皈依佛陀,即使心識迷亂,破了戒,也必定會得到解脫,希望大家牢記。
如是亦皈依,能除輪回怖,
我佛所悟法、及菩薩聖眾。
同樣,我也要皈依本師釋迦牟尼佛所親證、能解除輪回怖畏的無上妙法,以及所有的菩薩聖眾。
眾生皈依佛可以遣除諸輪回痛苦怖畏,皈依佛法與菩薩聖眾同樣有此功德。這裡的佛法指世尊於金剛座成道時所證之“深寂離戲光明無為法”,最究竟的道谛、滅谛,及以此為根本,適眾生不同根基所開顯之八萬四千乃至無量法門。歸納而言,即一切教法與證法,這一切皆是我們解脫輪回痛苦,獲得無上安樂之道,因此也要至誠地皈依。菩薩聖眾指大乘僧寶,是我們解脫輪回的助道善知識,亦是必須皈依之處。
關於皈依三寶,在許多經論中都有闡述,《皈依七十頌》中說:“佛法及聖眾,欲解脫所依。”凡是想解脫三界輪回者,必然要皈依三寶。專門講述三寶功德的《功德經》說:“整個三千大千世界充滿如來,如芝麻莢開,若人於二萬歲中具四威儀,供養如是之佛陀,於諸如來入滅後,於每一佛陀造高廣壯麗之寶塔,並以香花等作廣大供養,彼之功德極大;然不及以清淨心皈依三寶之功德。”《灌頂經》中雲:“皈依三寶後,恆常有三十六位善神及彼等無數眷屬守護,令彼安樂。”皈依三寶有如是不可思議功德,所以你們應當盡一切努力,去引導親人、朋友、同事等,讓他們對三寶生起清淨的信心,皈依三寶,即使只是引導一個人,輪回惡趣中就減少了一個眾生。現在中國有十二億多人,據統計信仰宗教者只有一億,這一億中信奉佛教的有多少呢?有十一億多人根本不信仰佛教,渾渾噩噩地隨著業力無限期漂流苦海中,看著這麼多的父母眾生毫無依恃,悲慘地於火坑中受著痛苦煎熬,作為一位發了菩提心的佛子,唯有“將此身心奉塵剎”,引導他們步入解脫正道,方可報答佛陀解救自己的恩德,方可報答生生世世父母養育洪恩之萬一!
因怖驚戰栗,將身奉普賢,
亦復以此身,敬獻文殊尊。
哀號力呼求,不昧大悲行,
慈尊觀世音,救贖罪人我!
復於虛空藏,及地藏王等,
一切大悲尊,由衷祈救護。
死亡的恐怖使我驚惶而戰栗,為了擺脫這種怖畏,我要將自身奉獻給普賢菩薩,也要將此身體供獻給文殊師利菩薩。我要哀戚地大力呼求,大悲心行無有錯亂之觀音慈尊,來救度我這個罪人;也於虛空藏以及地藏王等一切大悲聖尊前,由衷地祈求救護!
一切菩薩聖眾中,本師釋迦牟尼佛的八大近子——文殊、普賢、觀世音、虛空藏、地藏、彌勒、除蓋障、金剛持菩薩,他們與贍部洲的眾生有殊勝因緣,所以是菩薩聖眾中最主要的祈請對境。在麥彭仁波切作的《八大菩薩傳記》中,詳述了每一尊菩薩的不共功德。其中普賢菩薩十大行願是廣大菩薩行的匯集,以其廣大行願引導眾生成就如來功德;文殊菩薩是三世諸佛智慧之總體,以其無上智慧遣除一切眾生的無明癡暗(麥彭仁波切說過,在末法時代,文殊菩薩以其不共之悲願對修行者加持非常大,在空行母中,度母的加持特別迅速);觀音菩薩是三世諸佛大悲自性幻現出的形象,他於寶藏如來前發菩提心,久遠劫來,以其大智慧、大慈悲時刻觀照著眾生,毫無遲緩、應聲而至地解除一切眾生的苦難。他與我們贍部洲的眾生緣分特別深,大慈大悲、廣大靈感、循聲救苦的公案在印度、藏域有很多,在漢地更是家喻戶曉。因聖尊們有這樣的功德,我們將身心一一奉獻給這些大行、大智、大悲尊,哀切地呼求,聖尊們就一定會加持我們解除一切恐懼痛苦,清淨無始以來所有罪障。
同時,我們也向虛空藏菩薩和地藏菩薩供養身心、皈依祈禱。虛空藏菩薩是初學者忏悔業障時,最易相應且有力的本尊。其修法最好是黎明,觀想虛空藏菩薩顯現在自己身前,加持和安慰自己,並告訴自己罪業已經清淨等等。本師釋迦牟尼佛講過:大乘行人犯根本罪墮,依靠有無量善巧方便的虛空藏菩薩可以消除。地藏王菩薩以其不共的願力,無論天界、人間、龍宮等眾生,世出世間種種希求皆可滿足,尤其是居士、, 出家人持守別解脫戒,祈禱地藏菩薩可以防止犯戒,若已犯者,也可得到清淨,免墮地獄,這些在《地藏十輪經》中有詳細記載。此外彌勒菩薩、除蓋障菩薩、大勢至菩薩等諸菩薩聖眾,皆有不可思議功德及威力,我們向這些大悲聖眾供獻自己的身心一切,懇切哀求他們救援,可以加持我們迅速清淨惡業。
我們如果經常持念上述諸大菩薩的心咒、名號,觀想其身像,與聖尊們結上殊勝法緣。以此遇到違緣時,定會及時獲得他們的慈悲佑護,在中陰時亦會得到救度而脫離險境。
皈依金剛持,懷嗔閻魔使,
見彼心畏懼,四方速逃逸。
我也要皈依金剛持菩薩,心懷嗔恨的閻魔使者,見到他便心生畏懼,嚇得向四方狼狽逃逸。
此處以一頌專門提出,忏罪者須皈依金剛持菩薩(密乘中三怙主之一——金剛手菩薩)。因為他是十方三世諸佛勇猛力之總集,能以其無比威力降伏一切惡勢力。在顯宗經典中,金剛持菩薩是十方三世諸佛從初發心乃至證道、轉法輪、涅槃之間的護持者,如同每個人從出生至死亡皆有俱生神護衛,金剛持菩薩也是趨入菩提道有情的“俱生神”。我們發了菩提心後,他便在恆時守護,只要自己以無偽的信心祈禱,菩薩藉此便能遣除我們修道中一切違緣和魔障,在中陰時,一切閻魔使卒也不敢靠近、恐嚇自己。從密宗的觀點看:十方三世諸佛為金剛持菩薩作秘密灌頂、加持,使他成為堅固不毀之金剛,成為三世諸佛無壞之金剛本性。他也可說是三世諸佛之大悲顯現的憤怒形象,極為猛烈威猛,能摧壞一切魔眾。在《中陰竅訣》裡有許多修持金剛持本尊的儀軌,修持者可得加持,忏除罪業,脫離中陰怖畏境界,迅速抵達安樂的彼岸。
昔違尊聖教,今生大憂懼。
願以皈命尊,求速除怖畏!
往昔,我違背了尊聖的教誨,現今為此逆舉之惡報而生起了極大的憂傷恐懼,願意將身命奉獻而皈依,請求速速解除我的怖畏。
無始劫來,我們違背了上師、諸佛聖尊的許多教言。諸佛菩薩教導我們:“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我們卻生生世世不停地造惡,對善業,卻很少奉行,而“自淨其意”這條,更沒有去遵照實修。這點從自己仍陷入輪回,而且內心的貪嗔煩惱等現狀,完全可以推測前世的舉止。不說前世,在座諸位觀察一下自己,也不用往以前看,看看自己現在所受的別解脫戒、菩薩戒、三昧耶戒,對這些戒律的學處,自己遵守了多少、違背了多少。雖然你們不願去犯錯誤,但由於無明習氣深重,正知正念稍有放松,便會違犯戒律學處。而這些惡業的後果,大家也清楚:若不忏悔,定會墮三惡趣無疑。三惡道的諸般痛苦,誰也不願去感受,如果不想受這些惡報,那唯一辦法就是將自己身心一切,全部交付給上師、諸佛菩薩,切切實實地依教奉行。如果沒有這種堅定誓願,忏罪解脫不可能成功。
古代許多修行人,在這方面給我們留下了很好的榜樣。例如藏傳佛教再弘期的寶賢大譯師,老年時決定閉關專修,他將身命全體交付給上師三寶、護法,並在關門寫下“若於室中,生起貪著世俗之念,願護法尊,粉碎我的頭顱”等誓言。十年如斯,終得徹證法性。漢地的梁武帝亦是一例,梁武帝治理國政時造了不少惡業,後來他反省到,生起了忏悔之心,便發願從此以後不為非法之事,持守過午不食,不食牛肉等戒條,如不守此誓言,祈求護法殺死自己,讓自己墮入無間地獄。他如是造了一篇誓文,時時以之策勵自己,果然於一生中守持了清淨戒律,未曾違背誓言。你們去翻閱唐宋時期的佛教史料,此類公案處處可見。
以古德為鑒,你們有沒有這樣皈命三寶的決心,能不能如是全體交付三寶,誓奉教言呢?如果有,定能消盡各種罪業違緣如同盛火燒薪一般,如果沒有,而欲忏罪成就,除卻此生後世之怖畏,那只是一種空想而已。
壬三、(現行對治力)分二:癸一、需依對治之緣故;癸二、真實對治。
我們為對治自己罪業,找到了最殊勝的所依——三寶,此後應如何去清淨罪業呢?這就是“現行對治力”——科目所述內容。在闡述真實對治之前,論中先以九頌說明需對治之原因。
癸一、(需依對治之緣故):
若懼尋常疾,尚需遵醫囑,
何況貪等患,宿疾恆纏身。
如果一個人害怕普通疾病的痛苦,尚且遵照醫生的吩咐,何況是貪嗔癡煩惱長劫纏縛著身心的痼疾(要對治更需去依教奉行)。
世間人都會生病,生病後,病人會立刻去尋求醫治。為了擺脫疾病痛苦,他會老老實實地遵照醫生的吩咐,吃藥、打針、戒除影響醫療的飲食、行為等等,絲毫不敢違犯。
按照內教醫學論典,人類疾病廣分有八萬四千種,中等分為四百零四種,歸納而言為風、膽、涎三種病,而這些病與輪回中貪嗔癡煩惱痼疾相較,只是一種暫時的疾病。人類最大、最根本、自入輪回就纏縛於身心的疾病是貪、嗔、癡——根本無明煩惱症,以此為根,種種疾病漸漸衍生了,在張澄基居士翻譯的《密勒日巴十萬歌頌》中,第二十四篇《祭神歌》對此有明了的開示。貪嗔無明根本症,自我們入輪回,就相續不斷折磨自己。我們要醫治平常風膽等疾病,尚需遵照醫生的指示,那麼要治愈這種最大的無明根本症,更應依止三界大醫王——佛陀,嚴格遵循他的教誡去奉行,方能治愈此根本痼疾。佛在《華嚴經》中如是教導:“善男子,汝當於己起病人想,法起藥想,於善知識起醫王想,殷重修持起醫病想。”無始以來為無明根本症所纏而墮入三界的病人,唯有依靠醫王佛陀,服用正法甘露妙藥,才能治愈輪回痼疾。
大醫王佛陀雖已示現了涅槃,然而醫治眾生痼疾的秘方——甚深佛法密意,已為一代代傳承上師所繼承,直至我們根本上師,以及其他開示正法的善知識。他們通達了佛陀的甚深密意,獲得了療除眾生無明宿疾的能力,我們這些罹患無明根本症的可憐眾生,陷於無邊輪回愚癡黑暗中,要從中解脫,除依止上師善知識,依教奉行外,還有什麼辦法呢?我們不幸生於末法五濁惡世之中,雖然佛法尚住於世,然如《華嚴經》所說“佛法無人說,雖智莫能解”,如果自己不依止善知識,以雜三毒之心念去自學佛法,以分別念去解釋佛的谛實語,恐怕難免“離經一字,允為魔說”之厄運,《四十二章經》亦說:“甚勿信汝意,汝意不可信。”末法時代的凡夫,唯有切實依照真正善知識的引導,切不可如盲人摸象般去理解聖意、盲人騎瞎馬式地盲修瞎煉。現在流行的這些時弊,在此特加詳言,希望諸有緣聞此而注重依止善知識!
我們都醒悟了輪回的苦難本質,也明白了要解脫自己往昔惡業將招致的苦果,必須全體交付依止上師三寶。然後為除卻無明根本症,應如同病人須遵醫囑一般,去認真奉行上師諸佛的教言。
一嗔若能毀,贍部一切人,
療惑諸藥方,遍尋若不得;
醫王一切智,拔苦諸聖教,
知已若不行,癡極應呵責!
即使只是貪嗔等一種煩惱疾病,就足以摧毀贍部洲所有人的安樂,而且治療這些見思惑煩惱症的藥方,在世俗典籍中無法尋得;那麼大醫王一切智智者所說拔除這些痛苦根源的聖教,如果有人明知此而不依教奉行,那真是愚癡之至,極應呵責!
“一嗔若能毀”,此頌在原文中為“一嗔等能毀”。各論師對此有不同解釋。上師如意寶說堪布根索曲扎的講義中對此頌之解釋貼切原義:此頌指貪嗔煩惱疾破壞力極大,任何人只要患上其中一種,現世不得安樂,來世墮入地獄。俱生及遍計貪嗔煩惱疾的危害性,不像人類其他疾病或違緣,例如說人類史上的霍亂、鼠疫、癌症,或是地震水災等,即使是核戰爭,這些只能危害一部分人,而且只能短時間的傷害,無法生生世世地危害每一個人;而貪嗔等任何一種煩惱,對每一個眾生在久遠之間都有巨大損害,誰只要患上一種,便從根本上摧毀了安樂。
後果如此嚴重的煩惱疾病,要行醫治,除聖教以外無法尋到藥方。我們縱觀人類歷史,許多智哲們為了消除人類煩惱痛苦努力尋求、苦苦思維,演說過種種學說,宣述過無數認識論、方法論,然而這些不斷被否認,宣告著它們對人類煩惱絕望症的無效。古印度九十六種外道,古中國自然無為、仁義之說,瑪雅人拜太陽教,有哪一種不是如此呢?現代人各種探索更是如此,不用以佛教的觀點去否定他們,某種學說剛剛建立,便會為後來者所推翻。而三界大醫王——本師釋迦牟尼佛所宣述的療惑妙方,二千余年來無量眾生循此得到了解脫,趨入了安樂之境。已證得一切智智的釋尊,以徹證宇宙萬法實相,與無雜現見萬法種種因緣差別的智慧,宣說了眾多解脫法門。世尊在世時,千千萬萬南贍部洲人依循教言,徹斷煩惱得大自在之安樂;世尊涅槃後,一代代修行人的實踐,也證明了聖教是唯一解除煩惱痛苦之妙方。
每一個被煩惱所困,深陷於輪回痛苦中的眾生,如果已知如此殊勝解脫正道,而不去依教奉行,解除自他種種猛烈煩惱痛苦,這種愚癡者應受到嚴厲呵責。薩迦班智達在《格言寶藏論》中甚至稱他們為“不察有益和無益,不求智慧不聞法,唯有尋求充腹者,真實一頭無毛豬”。在座每一個都仔細考慮:自己在無數劫中已飽受了煩惱惡疾的折磨,這次得到了暇滿人身,有幸聽聞到三界大醫王所宣說的教法,為我們指出了煩惱疾病的嚴重後果及其根源,也道出了解除妙方,自己若不去依教奉行,不服用正法甘露,治愈痼疾,是不是應該好好地責問一番自己:為什麼這樣愚癡?是什麼魔控制了自心?
若遇尋常險,猶須慎防護,
況墮千由旬,長劫險難處。
如果僅遇到普通險情,也需要很謹慎地防護;更何況面臨將墮千由旬之深淵、長劫不出之煩惱險地呢!
世人平常遇到坑窪、溝坎、懸崖陡坡等險處時,會非常謹慎,極害怕自己受到危害。其實仔細去觀察思維,這些危害只能使自己在短短一段時間內受苦,或暫時奪去生命而已,與自己墮入輪回惡趣所受不可思議之無量痛苦相較,根本不算什麼。對這些小小的暫時危險都會很注意防護,那麼面臨會使自己墮入千由旬下的地獄,長劫中備受極其慘毒痛苦的危險——罪業煩惱,就更應該去嚴加對治防護。
此頌原意在以比喻說明煩惱罪業必須加以對治,也引申出對世人顛倒愚癡行舉的呵責。譬如我們在平時下雨雪時,走路非常小心,唯恐滑倒,摔到泥坑中弄髒衣服,或者受傷,但對將使自己長劫墮入惡趣受痛苦之煩惱罪業,有沒有如此小心去防犯對治呢?我們假如能像走稀泥路一樣,時時去慎加防護對治煩惱,可能很早就解脫了。很可惜,世人大抵如此,鼠目寸光,對眼前微小危險很注意去防備,而招致自己生生世世墮惡趣之大險難——貪嗔煩惱罪業,卻不聞不問,一點也不在乎。有的甚至隨心所欲,不斷去造作惡業,似乎是怕自己日後所墮地獄不夠深,受痛苦不夠多一般,這種人實在是又可哀又可诃的對象。
頌中“千由旬”處可以解釋為成千上萬由旬下的地獄。依《俱捨論》所說:南贍部洲大地下二萬由旬,是地獄所在之位置;而依《瑜伽師地論》,在大地三萬二千由旬以下,有具疱寒地獄,此下二千由旬有疱裂地獄等。有些人對此會產生疑問,究竟哪種說法正確呢?經常閱讀經論者,此類疑問或許不止一兩處,如須彌山、大小劫長短等等,各經論有不同說法。其實,如果你聞思過麥彭仁波切的《定解寶燈論》,而且仔細聽聞思維過其中“不一同境何所見”一品中所闡述的內容,這類問題便很好理解。眾生根識前所顯外境,並非存有堅固實質,只是自己業力之幻現。不同業力眾生,一水可顯現鐵汁、膿血、甘露等不同境相,因此針對不同根基意樂之眾生,各經論隨順眾生業力對同一境有不同說法。《入中論》中說“有情世間器世間,種種差別由心立”,不同業力眾生,對同一境有不同印象、感受,這一點無論你們如何辯論,其事實便是如此。
現代科學家在研究外境時也漸漸注意到:人類所得到的科學成果,時間、空間的大小概念等問題,只是以人類思維感受方式為前提而得出的結果。比如說我們現代人類所認識的宇宙與佛經中的宇宙觀不同,現代人盡可以說地球是圓的,但只是現代人的業感,僅僅在特定根識中是如此。假如你們的心識轉變到另一種層次,一切外境隨之而有相應變化,這點諸位去實際修持,日後定會對此生起定解。
或思今不死,安逸此非理,
吾生終歸盡,死期必降臨;
或許有人想:現在我還不會死亡。因此而安逸地度過時日,不勵力修對治。這是不合理的,我們生命都有盡頭,死期必定於旦夕之間降臨。
此偈文辭平淡易懂,我們有些人或許因此而覺得《入行論》很淺顯,用不著每天聽上師講解。請大家注意:“安逸此非理”!佛教經論每一句都有其內外密意,若我們真能完全融會此偈所言之義,那如同帕單巴尊者所說一樣,可得迅速證悟光明法身。如果能在今生將此論深入透徹地聽聞、思維、修習,大乘眾多法門都可通達,到臨終時,可以很安閒自在,無懼無悔!我這次只是較淺地講解此論,藉此引發你們的思路,望你們能以此緣,反復思維論義,將大乘修學義理融入內心。
我們來看偈頌,文中說有些人想:自己現在還不會死,不用那麼著急修法對治煩惱罪業,先安安逸逸地享受幾天吧!這類人現在隨處可見,他們說:“反正我在多長多長時間內不會死,所以現在可以去享受……”如果追問他們:“有什麼理由說現在不會死亡?”大多數人肯定沒有什麼根據,只是一種自我安慰的想法而已。然而世人很多都是在毫無准備之下突然死去,有些很年輕,沒有病,也許正在想著現在自己不會死。你們稍加觀察,車禍、火災、電擊、工程事故等等,這些事實便可破斥上面那些想法。我們也可以因明邏輯推理方式看“或思今不死”這種觀點,能否有成立理由(因)和例證(同喻)呢?也許有人會舉出某某算命先生測算極准,他占算某人活多久果真如是,所以他給我算了如何之類理由與例子,來成立自己現在不會死的觀點。但這種理由、例子,能不能遍呢?我們知道,人壽皆由業力感召,善惡業成分不斷變化,壽命也不停變化,而算命先生無法測准業力變化。大家都知道袁了凡居士,他的一生充分說明了這點。算命先生的卜算難以成立“現在我們不會死亡”這種觀點,其他理由也無法找到,那為什麼不拋棄這種愚癡而又自欺欺人的觀點呢?
佛陀在《佛遺教經》中說“生命在呼吸之間”,龍樹菩薩也說“呼氣吸氣沉睡間,能得覺醒極稀奇”,意指人於出入息或睡眠間,亦難定其不死。世間聰智之人,也知道人命無常,故有“逝者如斯”之歎,或“藏舟於山,藏山於澤”之喻。我們每一個人活著時,如同盲人步行,而前面處處有死神的陷坑,總有一步會給生命畫上句號。因此,我們必須要有緊迫感,拋棄對此生盛事之追求,內心銘記:“吾生終歸盡,死期必降臨”。為自他究竟之大利,急切地去修持妙法,忏盡煩惱罪業。
誰賜我無懼?雲何定脫苦?
倘若必死亡,為何今安逸?
到時候,誰能賜給我無懼的心境呢?如何才能完全脫離死亡痛苦呢?倘若自己必定會死亡(死後也有因自己罪業墮落惡趣之怖畏),那麼現在為什麼還安逸度日而不去對治煩惱罪業?
或許有人知道自己必死無疑,而生念:“反正人人都要死,怕有什麼用呢?不如躺著等死……”這種消極的人也許有不少吧,有些懶惰者經常說:“管他呢,今天好好休息睡大覺……”此時,你們應該問問自己:如果當下死去,有沒有面對死神無懼的把握,自己是否一定可以從輪回惡趣中解脫呢?從因果不虛方面詳細觀察,自己一生中造的惡業,是否已忏淨了?如果沒有忏淨,用不著有神通者觀察,必墮輪回苦薮無疑。有些人想:“我已經修了十萬遍金剛薩埵心咒,上師說過,這樣連根本罪也可以忏悔,所以我現在可以有把握無懼死亡了。”不錯,金剛薩埵忏悔法非常殊勝,但是你在修法時,是否具足四力,觀想是否明淨?這些你們應該明白自己到底如何。翻開《百業經》,看看一切智智宣講的公案,定會對罪業生起大怖畏,對自己解脫之把握也會去慎重考慮。明白了這些道理,那你還有什麼理由再去懈怠、放逸,而不去精進修法對治,解脫必將來臨之大怖畏呢?
很可惜,大多數世人對此毫無所知,不斷追求世間八法,虛度時光。宗喀巴大師在《菩提道次第廣論》中講過一個比喻:人們在輪回中如同一群猴子生活在森林中,此森林外四周燃起了大火,而猴群一點也沒有察覺,仍在放逸地嬉耍著;還有些高僧大德將輪回眾生比喻關在圈牢中待宰之牛羊、雞鴨。於聖者眼中,為煩惱罪業系縛在輪回中的眾生,如同著火森林中的猴子,圈中待宰之家畜一般,死神隨時都在准備奪走他們的生命,然他們愚癡無知,不去想辦法解救自己,坐待業報折磨。
我們明白了自己處於如此悲慘境遇中,而且現在還有機緣可以修學正法,去解救自他,這是百千萬劫中積累福德而得到的良機,如果浪費了,難道你們不覺得可惜?上師如意寶說過:“現在是末法時代,講解、聽聞、修習佛法的人基本上沒有了,出家人、寺廟成了形象。真正續佛慧命是聞思修習佛法,而大多數人只知道造寺廟、塑佛像……希望弟子們抓住機會,精勤聞思修行。”
除憶昔經歷,今吾復何余?
然因執著彼,屢違上師教。
往昔之經歷除了憶念虛影外,如今我們還能保留什麼呢?然而因我執著這些幻象,屢屢違犯了善知識的教誨,造下了可怕罪業。
世人對種種稱譏貴賤、苦樂貧富之事,有強烈執著,在座諸位大多在往昔也不例外。然而我們現在回想以往經歷,自己曾經貪著的各種財富受用、名譽高位,拼命逃避的譏、苦、貧、賤,除了一些虛幻影像外,其余毫無遺留,與夢境無異。無垢光尊者說:“昨日前去之諸法,如昨夜夢乃意境,今現無而常現心,昨夜今夜夢相同。”一切法如同夢境,都無有實義。然而,人們因無明愚癡所蒙蔽,不能用智慧去分析諸法,無法了悟諸法無有實質、離諸戲論的清淨實相。在煩惱習氣催動下,執著親怨、賢劣,屢屢違犯了根本上師和人天導師的斷惡行善、自度度人之教誨,造下了累累罪業。醒悟到自己往昔為無義人生所犯過失後,如果不立即去修行忏悔,這些惡業煩惱將無有終止,自己將陷入更深的輪回惡趣痛苦之中。
此生若須捨,親友亦如是,
獨行無定所,何須結親仇?
若死時必須捨棄今生,同樣,也必須捨棄親友和怨敵,獨自步入中陰隨業力漂泊不定,那麼生前何必辛苦地為攀結親仇而造罪呢?
按華智仁波切的科目,此前後九頌是說要修對治之緣故。我們可以看此頌與前數頌所說人生必死、人生虛幻無義、死時須捨棄親友一切等內容,在前面“厭患對治力”一科目中,都大致說過。然各自側重目的不同,此處其旨在以人生必死,死後會有恐怖痛苦等,說明現在需要修法對治。
此頌以死後“獨行無定所”之過患,說明我們需忏悔自己攀親結仇的罪業。前面我們已講過人在死時,必須捨棄親仇等此生一切,即使是大權威、大富貴之人,也會如酥油中抽毛一般,什麼也帶不走,他生前攀親結仇,辛苦萬般所得之一切,此時毫無用處。我們翻開人類歷史,當年一代代大人物,籠絡號召眾多親眷,建樹了無數大事業,也曾拼命地消滅過許多怨敵。然而他們死時,還能怎麼樣呢?照樣是“獨行無定所”,獨自一人隨業風吹蕩,飄泊於中陰境,這時“萬般帶不去,唯有業隨身”,《涅槃經》中也說:“善惡之報,如影隨形”。此時那些所謂叱咤風雲的人物還不如一個念佛修行正法之乞丐。一個心相續中有妙法善念者,於死亡時毫無畏懼,安詳地步入大安樂之境,而那些惡業累累者,為巨大恐怖所折磨,繼而墮入更為痛苦的惡趣。
我們也要想象自己,若於生前未修持正法,忏悔對治煩惱罪業。死時獨自一人,淒淒慘慘地到達一個充滿恐怖景象的陌生環境中,沒有親友,沒有依怙,就連一塊躲避恐怖追殺者的地方也找不到,同時也不知道自己要到什麼地方去……到那時,自己該是什麼心境呢?在座諸位現在能自由自在修習妙法,一定要斷除對親仇的貪執,斷除對今生一切的貪執,修持無上妙法忏淨罪業。有些人因習氣喜歡爭爭吵吵:這是我們的上師,那位上師是他們的,某某與我們一幫,某人與他們是一幫。我從心裡厭惡這些,同時也勸請這些人想想:在這短短的夢幻生涯中,攀親結仇造惡業,到死之時,你“獨行無定所”,該如何去面對自己培養的惡果?
不善生諸苦,雲何得脫除?
故吾當一心,日夜思除苦。
從不善業將生出諸多痛苦,如何才能從其中解脫出來呢?為此我應該專心一志,晝夜不停地思維、尋求斷除痛苦之道。
此偈以了知自之不善業將招感惡果,來說明必須修行對治。佛經中說:“何人造善業,彼人得安樂;何人造惡業,彼人得痛苦。”輪回中的眾生,無始劫來造過無量無邊罪業,相續中串習起深厚煩惱,這些罪業障礙不清除,輪回痛苦將無有邊際,這是世人誰亦無法違背的規律。
我們入佛門修行正法,首先得具備因果不虛的世間正見,如果對因果不具信心,就不會精勤取捨善惡業,修行功德就無從積累。反之,若能對因果具足真實信心,就會如同密勒日巴尊者所說一樣:因知自己造過惡業,必將墮入惡趣受大痛苦,由此而發大勇猛,精勤忏罪積資,終得證悟法性盡地。我們如能真正怖畏罪業將招感惡果,定會日夜不懈地尋求解脫之道,以最大精進去修持妙法,忏盡罪業。現在許多人在出家後,放逸懶散,心志消極,對修學佛法提不起勁頭,有些雖然想聞思修持正法,卻是一暴十寒、時冷時熱,這些都是沒有通達因果正見,而產生的毛病,你們如果能真正通達此頌,定會成為大修行人!
癸二、(真實對治):
吾因無明癡,犯諸自性罪、
或佛所制罪,如是眾過罪。
因為我的愚癡無知,造作了種種自性罪與佛制罪,如是諸多罪業過患。
此處真實進入對治正法,先以一頌明所忏之罪。
我們於無始輪回中,由於無明愚癡,造作罪業不可盡數。然總的來分,可歸兩大類:一是自性罪,二是佛制罪。自性罪是指某些行為其自性為罪業,不待佛制,任何人為之即有罪過;佛制罪指受佛戒後違背戒律而造下的罪業。自性罪包括殺盜YIN妄十不善業,這些不善業不論是誰,造之則有罪過。但對其中飲酒一條,律藏中定為自性罪,而功德光和釋迦光兩位尊者認為屬佛制罪,《俱捨論》中也說為佛制罪,這方面的辯論,律藏中《大海論》記載得很清楚。
我們劃分這兩種罪業時,可有四種情況:一、比如一般未受佛戒者造殺生等十不善業,是自性罪而非佛制罪;二、受戒之居士、出家人造殺生等十不善業,既犯自性罪,又犯佛制罪;三、如出家人犯過午不食等,為佛制罪而非自性罪;四、未入佛門者午後吃飯等行為,既非佛制罪,亦非自性罪。
有些人可能會想:佛制罪在佛陀未制戒前,不是罪業,而佛陀規定後,變成了罪業,那麼佛陀不是成為罪業的促成者或罪因了嗎?這是非理的想法,薩迦班智達在《辨三戒論》中專門對此有答復,如農民在田地裡種植莊稼,到夏天時下冰雹,莊稼被毀,對這種情況,誰也不能說“如果農民沒有種莊稼,就不會有莊稼被毀,所以過錯是農民造成的”;同樣,佛制定戒律是為了眾生得到解脫安樂果,而非讓眾生去造罪。大家都知道,持守淨戒是生善趣與解脫之唯一正因。《入中論》中說:“諸異生及佛語生,自證菩提與佛子,增上生與決定勝,其因除戒定無余。”修行人犯佛制罪,完全是因他沒有認真持守戒律而成,佛制戒律如同一把武器,善於使用者能戰勝怨敵,保護好自己;不善用者,反而會傷自己,這點你不能說武器或是造武器者有過失吧!
合掌怙主前,以畏罪苦心,
再三禮諸佛,忏除一切罪。
我恭敬地於諸怙主前合起雙掌,以畏懼受苦之心,再三禮敬諸佛菩薩,忏悔淨除自己的一切罪業。
前面講了自己所造的罪有自性罪與佛制罪,這些罪業如果不忏淨,必會招感無量痛苦。內心以此而生起了極大恐怖,為了消除這種怖畏,我們要極其虔誠、痛切地雙手合掌,數數恭敬頂禮諸佛怙主,祈求加持清淨這一切罪業。有關皈依諸佛忏悔罪業的教證,在《優婆離問經》中有一段大乘菩薩忏罪文,即我們經常念誦的《三十五佛忏罪文》,其中最末兩句便是“無量功德海,我今皈命禮”。現行對治力之修法,作者在此處雖只提及皈禮諸佛,而在《學集論》中有持念佛號、讀誦甚深經典、信解空性、觀想念百字明、塑佛像、造佛塔、供養等。
我們雖然造過無邊惡業,但若能依法懇切地忏悔,罪業一定可得清淨。《金光明經》中雲:“千劫所造無邊業,一次作忏亦得淨。”此處清淨指斷惡業之現行功用,而非其種子與余習,此理在本論後面內容中將作詳述。在《無盡智慧經》中還提及:忏悔也是一種積累資糧之方便;律藏中也宣說過:有人造罪若作忏悔,不但不失壞善法,而且能增長善根。現行對治力修法的重要,我想在此不用再作解說,諸欲求解脫者,當自勉勵行!
壬四、(返回對治力):
諸佛祈寬恕,往昔所造罪;
此既非善行,爾後誓不為!
祈求諸佛慈悲地寬恕我往昔所造的一切罪業,既然這些都是不善行為,從今之後,我立下堅誓:一定不再造作!
“返回對治力”,就是發誓不再造惡性業,為斷除將來造惡業,而從內心發一種堅定誓願。
我們忏悔了往昔所造的一切罪業後,為了防止將來再度造作罪業,一定要依返回對治力。在上師諸佛前,立下堅誓:一定要嚴持淨戒,遠離諸惡業。恰美仁波切在《極樂願文》中也言及四力對治修法,其中返回對治力便是於上師三寶前立下堅誓:以後縱遇生命危險也決不造惡業!這種對治力在修持忏罪時極其重要。如果你在忏悔時,內心未生起這種對治力,可以說不是真正的忏悔,因為那樣在你內心可能仍有繼續造惡的意樂,像割草留根,屢割屢生,如此則再三忏悔也無法清淨。唯有你從心底厭棄惡業,發起猛烈決心,於一切時遠離罪惡,才可徹底地淨除心識中惡業障道力量。《律經》中也說:若臨終時無法做忏悔儀軌,心裡發願雖遇命難也不再犯戒,如是發誓便能清淨一切犯戒之業。
以上大致將四力對治的修法作了介紹,本論中的忏悔四法,主要依據為《四法經》:“慈氏,若菩薩摩诃薩成就四法,滅先所造久積過罪。何等為四?所謂悔過行、對治行、制止力、依止力。復次,一、悔過行者:於不善業行,多所改悔;二、對治行者:謂造不善業已,極為善業,及余利益之所對待;三、制止力者:謂由度誦禁戒得無毀犯;四、依止力者:謂皈依佛法僧寶,亦不棄捨菩提之心。”本論中的忏罪四法與《四法經》中所說稍有差異,論主將最後的依止力排列在第二位,或許是因作者本人體悟到:大乘行人對自己往昔所造罪業生起悔過厭患後,隨即應依止三寶菩提心等,方能有力地去對治、制止。
忏悔的修法對每個修行者都很重要,根霍仁波切說過:一個人進入佛門修法,如果得不到感應,即是罪業障道之相,應當勵力忏悔。這一點你們大多或有親身體驗,例如有些人修法一直得不到驗相,經常生病等,即是罪業現行之相。要趨入大乘法門,在自相續中生起、增長菩提心等功德,如同農夫種地,必須先除去土地中的雜草、害蟲,種子才有可能發芽成長,結出果實;同樣,我們先發露宿罪、依止三寶、依教對治,然後發誓不再造惡業,煩惱罪業淨除後,自相續純淨,菩提心才可得以順利地增長。這個過程希望諸位能切實去修持,要想進一步詳細了解經論中有關忏罪的內容,可以翻閱《學集論》中“清淨品”。
這次在講習忏悔品期間,麥彭仁波切自東方現喜剎土顯現,給上師如意寶授記:末法時代廣弘金剛薩埵忏罪法有甚深意義。由此因緣,學院四眾弟子已發願誦修三千億遍金剛薩埵心咒,你們當中也有七百多人各自發願誦修一億遍金剛薩埵心咒,是一種偶然巧合,還是某種特別緣起?這點我目前無法確知。但以此不可思議之殊勝緣起,你們當努力精進,在即生中為自他究竟利益淨除一切業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