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青華例行“查夜”。
孩子們發生沖突,慈父馬上變成了“包青天”。
失明的小輝練吉他時受到“爸爸”的鼓勵。
孩子們在狼吞虎咽地吃早餐。
石青華陪孩子們進行戶外運動。
12歲的流浪兒王明又回來了。這是一個多月的時間裡,他第9次走進這個有一百多個流浪兒童的家。“不想走了,全國大部分地方我都去過了。外面太大,自己好渺小。"爸爸"對我真好,還給了我一個電腦讓我寫《流浪日記》。”操著湖南口音的王明,說起話來就是個“小大人”。
不遠處,小樓的三層陽台上傳來音樂,15歲的小輝抱著吉他,一下下地撥弄。雙目失明的他細聲細語,“學了一個月,會和弦,完整的曲子我還彈不好。很早以前我被拐騙了,被好心的叔叔救了後,就到了這裡。現在,每天下午都在跟老師學。”
樓下,一個中年男子在院子裡巡視了一圈,自言自語道:“這裡還要建一個籃球場,讓孩子們能跑起來,他們好動。”他就是這個大家庭的“爸爸”,43歲的北京光愛學校校長石青華。對這個位於順義區大江窪村的新家,他很滿意。“帶著這些孩子,我這些年搬了十幾回家。有一年,已經大年三十,到處鞭炮聲聲,我和12個大點的孩子給當時的老房子糊窗戶紙,忙完累得一動不想動,端著冷了的年飯,看著這些孩子,眼淚就下來了,我告訴自己一定要讓他們有個溫暖的、不再飄蕩的家。”
1997年,安徽金寨的石青華幾乎被一場突發的災難擊倒鄰居私藏爆炸物品造成的爆炸讓他一家三口遭受重創,妻兒被嚴重炸傷、毀容。他變賣家當帶妻兒到了北京,治療費用昂貴,一家三口因為經濟拮據一度住在橋洞下。
“在我最困難的時候,是流浪兒幫助了我。”他們給他指點哪些地方能弄到好點的殘羹,哪裡有更能擋風遮雨的斷壁。直到中華慈善總會、媒體給予關注和資助後,石青華家的狀況開始好轉。2004年,他創立了這個由中國少年兒童文化藝術基金會主管的北京光愛學校,對全國各地的流浪兒、殘疾兒實行完全免費寄宿制教育。他的善舉吸引了中國人民大學曾慶余等一批志願者擔任老師,孩子們在溫飽的基礎上也有了普通孩子所能受到的教育。最初幾年,日子十分艱苦,學校幾乎每天的伙食就是大白菜和饅頭。吃得快“厭食”的孩子們還給石青華取了個“白菜爸爸”的外號。
“現在好多了。其實,他們更改變了我。孩子們來了後,妻子開朗起來,有了快樂和笑聲。王明回來了,這裡現在有108個孩子。在這裡他們接受基礎教育,同時接受音樂、體育等方面的訓練和培養,我對他們的明天充滿希望。”
本報記者 駱永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