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達摩祖師關於開悟見性與念佛的重要開示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達摩祖師關於開悟見性與念佛的重要開示

 

(一)《達摩血脈論》中的有關開示

●若欲覓佛,須是見性,見性即是佛。若不見性,念佛、誦經、持齋、持戒亦無益處。念佛得因果,誦經得聰明,持戒得生天,布施得福報,覓佛終不得也。

●若不見性,即不名善知識。若不如此,縱說得十二部經,亦不免生死輪回,三界受苦,無出期時。昔有善星比丘,誦得十二部經,猶自不免輪回,緣為不見性。善星既如此,今時人講得三五本經論以為佛法者,愚人也。若不識得自心,誦得閒文書,都無用處。

●若要覓佛,直須見性。性即是佛,佛即是自在人,無事無作人。若不見性,終日茫茫,向外馳求覓佛,元來不得。雖無一物可得,若求會,亦須參善知識,切須苦求,令心會解。生死事大,不得空過,自诳無益。

●不因師悟者,萬中希有。若自己以緣會合,得聖人意,即不用參善知識。此即是生而知之,勝學也。若未悟解,須勤苦參學,因教方得悟。若自明了,不學亦得。不同迷人,不能分別皂白,妄言宣佛敕,謗佛妄法。如斯等類,說法如雨,盡是魔說,即非佛說。師是魔王,弟子是魔民,迷人任它指揮,不覺墮生死海。

●若不見性,說得十二部經教,盡是魔說。

●若見性即是佛,不見性即是眾生。若離眾生性,別有佛性可得者,佛今在何處?眾生性即是佛性也。性外無佛,佛即是性;除此性外,無佛可得,佛外無性可得。

●問曰:“若不見性,念佛、誦經、布施、持戒、精進,廣興福利,得成佛否?”答曰:“不得。”又問:“因何不得?”答曰:“有少法可得,是有為法,是因果、是受報、是輪回法,不免生死,何時得成佛道?成佛須是見性。若不見性,因果等語,是外道法。若是佛,不習外道法。佛是無業人,無因果,但有少法可得,盡是謗佛,憑何得成?

●若不見性,一切時中,擬作無作想,是大罪人,是癡人,落無記空中;昏昏如醉人,不辨好惡。若擬修無作法,先須見性,然後息緣慮。若不見性,得成佛道,無有是處。有人撥無因果,熾然作惡業,妄言本空,作惡無過;如此之人,墮無間黑暗地獄,永無出期。若是智人,不應作如是解。

●佛言:“一切眾生,盡是迷人,因此作業,墮生死河,欲出還沒,只為不見性。”

●顛倒眾生不知自心是佛,向外馳求,終日忙忙;念佛禮佛,佛在何處?不應作如是等見,但識自心,心外更無別佛。

●自心是佛,不應將佛禮佛;但是有佛及菩薩相貌,忽爾見前,亦切不用禮敬。我心空寂,本無如是相貌,若取相即是魔,盡落邪道。若是幻從心起,即不用禮。禮者不知,知者不禮,禮被魔攝。恐學人不知,故作是辨。諸佛如來本性體上,都無如是相貌,切須在意。……問曰:“因何不得禮佛菩薩等?”答曰:“天魔、波旬、阿修羅示見神通,皆作得菩薩相貌。種種變化,皆是外道,總不是佛。佛是自心,莫錯禮拜。”

●性即是心,心即是佛,佛即是道,道即是禅。禅之一字,非凡聖所測。直見本性,名之為禅。若不見本性,即非禅也。假使說得千經萬論,若不見本性,只是凡夫,非是佛法。至道幽深,不可話會,典教憑何所及?但見本性,一字不識亦得。見性即是佛,聖體本來清淨,無有雜穢。所有言說,皆是聖人從心起用。用體本來空,名言尚不及,十二部經憑何得及?道本圓成,不用修證。道非聲色,微妙難見。如人飲水,冷暖自知,不可向人說也。

●若見本性,十二部經總是閒文字。千經萬論只是明心,言下契會,教將何用?至理絕言;教是語詞,實不是道。道本無言,言說是妄。

●若見本性,不用讀經念佛,廣學多知無益,神識轉昏。設教只為標心;若識心,何用看教?若從凡入聖,即須息業養神,隨分過日。若多嗔恚,令性轉與道相違,自賺無益。聖人於生死中,自在出沒,隱顯不定,一切業拘它不得。聖人破邪魔,一切眾生但見本性,余習頓滅。

●但不見性人,讀經、念佛,長學精進;六時行道,長坐不臥;廣學多聞,以為佛法。此等眾生,盡是謗佛法人。

●前佛後佛,只言見性。諸行無常,若不見性,妄言“我得阿耨菩提”,此是大罪人。

●若見自心是佛,不在剃除須發,白衣亦是佛。若不見性,剃除須發,亦是外道。

●問曰:“白衣有妻子,YIN欲不除,憑何得成佛?”答曰:“只言見性,不言YIN欲。只為不見性;但得見性,YIN欲本來空寂,不假斷除,亦不樂著,縱有余習,不能為害。何以故?性本清淨故。”

●問曰:“旃陀羅殺生作業,如何得成佛?”答曰:“只言見性,不言作業。縱作業不同,一切業拘他不得。從無始曠大劫來,只為不見性,墮地獄中,所以作業,輪回生死。從悟得本性,終不作業。若不見性,念佛免報不得,非論殺生命。若見性,疑心頓除,殺生命亦不奈他何。”

●若不見性,講經決無憑,說亦無盡。

●我本求心不求佛,了知三界空無物。

 

  若欲求佛但求心,只這心心心是佛。

  我本求心心自持,求心不得待心知。

  佛性不從心外得,心生便是罪生時。

(二)《達摩破相論》中的有關開示

●問:“如經說言,至心念佛,必得往生西方淨土。以此一門即應成佛,何假觀心,求於解脫?”答:“夫念佛者,當須正念,了義為正,不了義為邪。正念必得往生,邪念雲何達彼哉?佛者,覺也;所謂覺察身心,勿令起惡。念者,憶也;所謂憶持戒行,不忘精進。了如是義,名之為念。故知念在於心,不在於言。因筌求魚,得魚忘筌;因言求意,得意忘言。既稱念佛之名,須知念佛之道。若心無實,口誦空名,三毒內臻,人我填臆,將無明心,向外求佛,徒爾虛功。且如誦之與念,義理懸殊,在口曰誦,在心曰念。故知念從心起,名為覺行之門;誦在口中,即是音聲之相。執外求理,終無是處。故知過去諸聖所修念佛,皆非外說,只推內心。心即眾善之源,心為萬德之主。涅常樂,由真心生;三界輪回,亦從心起。心是出世之門戶,心是解脫之關津。知門戶者,豈慮難入?知關津者,何憂不達?”

(三)《達摩悟性論》中的有關開示

●凡將心求法者為迷,不將心求法者為悟。不著文字名解脫,不染六塵名護法,出離生死名出家,不受後有名得道,不生妄想名涅,不處無明為大智慧,無煩惱處名般涅,無心相處名為彼岸。迷時有此岸,悟時無此岸。

●眾生心生,則佛法滅;眾生心滅,則佛法生。心生則真法滅,心滅則真法生。已知一切法各各不相屬,是名得道人。知心不屬一切法,此人常在道場。

●迷時有罪,解時無罪。何以故? 罪性空故。若迷時,無罪見罪;若解時,即罪非罪。何以故?罪無處所故。經雲:“諸法無性,真用莫疑,疑即成罪。”何以故?罪因疑惑而生。若作此解者,前世罪業即為消滅。

●修道之人,不外求道。何以故?知心是道。若得心時,無心可得;若得道時,無道可得。若言將心求道得者,皆名邪見。迷時,有佛有法;悟時,無佛無法。何以故?悟即是佛法。

●見色性者,常解脫;見色相者,常系縛。不為煩惱所系縛者,即名解脫,更無別解脫。善觀色者,色不生於心,心不生於色,即色與心俱是清淨。無妄想時,一心是一佛國;有妄想時,一心是一地獄。眾生造作妄想,以心生心,故常在地獄;菩薩觀察妄想,不以心生心,故常在佛國。若不以心生心,則心心入空,念念歸靜,從一佛國至一佛國。若以心生心,則心心不靜,念念歸動,從一地獄歷一地獄。若一念心起,則有善惡二業,有天堂地獄;若一念心不起,即無善惡二業,亦無天堂地獄。

●離心無佛,離佛無心;亦如離水無冰,亦如離冰無水。凡言離心無佛者,非是遠離於心,但使不著心相。經雲:“不見相,名為見佛。”即是離心相也。離佛無心者,言佛從心出,心能生佛。然佛從心生,而佛未曾生心。亦如魚生於水,水不生於魚。欲觀於魚者,未見魚,而先見水;欲觀於佛者,未見佛,而先見心。即知已見魚者,忘於水;已見佛者,忘於心。若不忘於心,尚為心所惑;若不忘於水,尚被水所迷。

(轉自:苦海明燈:http://hi.baidu.com/foyuanzhongsheng/blog

 

上一篇:簡單的善舉 不停的暖流 石獅免費饅頭店已4個月
下一篇:淨空法師:世界災難的第一個原因是邪YIN和墮胎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