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困難人群的免費饅頭店已經堅持了4個月
東南網-福建日報 12月15日訊(記者 郭政 通訊員 吳金森 文/圖)12月8日下午5點,石獅市八七路。跟往常一樣,環衛工人徐壽昌放下手中的活,來到曾坑社區霞角一饅頭店,雙手接過兩個熱氣騰騰的饅頭。
這家免費饅頭店已開張4個月,紅色廣告牌依然溫暖醒目:“本店所有饅頭免費送給各種貧困人群,不對外售賣,請諒解。如果您是生活困難的下崗職工、收入低微的貧寒家庭、正在為找工作奔波的畢業生、無助老人、流浪者、拾荒者,歡迎您來免費食用。”
幾十年沒見過這麼好的事兒
徐壽昌,江西撫州人,今年52歲,家貧,3月來到石獅打工,由於腰肌勞損干不了重活,當上了一名環衛工人,月薪1200元。他每月省下一半工資,寄回遙遠的江西山村。為了省錢,徐壽昌一天只吃兩頓,中午吃快餐,一頓8元,晚上7點後自己做飯,花費約8元。
8月3日,一家名叫“永恆陽光”的免費饅頭店開張。此後,徐壽昌不但早飯有了著落,傍晚肚子餓得咕咕叫時,也會去拿兩個饅頭。
饅頭的熱氣還在空氣中打轉,徐壽昌一邊吃一邊露出淳樸的笑容:“這饅頭實在,不像別的饅頭店發那麼大。饅頭要趁熱吃,涼了就不好吃了。”
一名拉著板車的老人緊挨著他坐下,開始吃饅頭。“他姓薛,是我老鄉,在工廠裡掃地。”徐壽昌說。記者與徐壽昌聊天的15分鐘內,陸續有20多人前來領取饅頭,其中不乏言語有障礙的,走路不便利的,徐壽昌說,每到開飯時間,他們就來了。
在攤上吃飽後,徐壽昌不忘打包兩個饅頭。“這家店確實好,50多年沒見過這麼好的事兒。等60歲回江西抱孫子時,我一定要寫封感謝信,不知道到時這店還在不在。”徐壽昌說。不怎麼識字的他想好了,到時去文印店,讓店員打一份大紅色的信。
“我們應該可以堅持很久”店員小塗說:“堅持4個月不算什麼,只要沒人打擾,我們應該可以堅持很久!”
8月3日開張那天,饅頭店一共送出200個饅頭,這幾個月,由於媒體報道和當地困難群體的口口相傳,每天送出去的饅頭達到了1000多個。“每天要做掉125公斤面粉。”小塗說。
盡管開的是免費店,但做饅頭不含糊:一整套嶄新的設備;蒸籠和蒸片都是上好材料,一個蒸片就要100多元;為防止蚊蠅,饅頭半成品細心地用紗布蒙著;面粉,也是上等。
三間店面,每月房租2500元,加上煤氣費、原料,每天成本約1000元。小塗說:“錢方面沒什麼壓力,本來是要做五六千個,但是如果真做那麼多,兩個人可能忙不過來。”
一談起出資人,小塗口風很緊:“不要問那麼多嘛,又不是查戶口。”4個月來,店老板依然是個謎。
每天早上5點起床做饅頭,7點准時開張,中午人少時再做一大籠,晚上7點,看到熟悉的面孔走光了,兩個年輕人才將卷簾門拉下。送饅頭時,小塗沒什麼言語,只是微笑,點頭。店裡有個規矩:店裡吃,管飽,打包,一次只能帶兩個。另一個規矩是:不屬於貧困人群,不能拿饅頭,想花錢買饅頭,也不賣。如何辨別貧困人群?小塗說,標准其實很簡單,穿金戴銀的來拿,不會給,看衣著,看職業,很容易辨別。有一次,一個中年男子拿出100元,非得買兩個饅頭,被他婉拒了。
小塗說,剛開張時,每天來的媒體記者、網友太多了,精神壓力很大,他的理想狀態是:兩個年輕人,一間小鋪面,每天自己動手,用心做救濟饅頭,不被干擾,不求聞達,僅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