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腫瘤防治研究所近日發布的《1995-2010北京市惡性腫瘤發病報告》稱,從2007年起,惡性腫瘤已躍居北京市居民死因第一位。北京大學腫瘤醫院院長季加孚表示,應向民眾普及癌症的防治科普知識,改變生活方式非常重要。
報告顯示,北京市戶籍人口平均每4位死亡者中,就有1位死於惡性腫瘤。肺癌和乳腺癌分別居男性和女性惡性腫瘤之首。2000-2009年肺癌粗發病率增長56.35%,乳腺癌則增長127.98%。
北京大學腫瘤醫院院長季加孚接受指出,中國百姓對於自身健康素養和疾病的了解不足7%,需向公眾普及癌症的防治科普知識。
北京大學腫瘤醫院院長季加孚:“衛生部在08年就對全國進行過健康素養的調查,發現中國老百姓事實上對健康素養、對於自身疾病的了解和理解不足7%,我們作為專科醫院,要通過自身的力量來做這個科普的宣傳。”
季加孚表示,腫瘤屬於慢性非傳染性疾病,它和生活方式,比如大魚大肉、抽煙、汽車尾氣等有直接關系。
北京大學腫瘤醫院院長季加孚:“腫瘤除了治療以外,防治、改變自身的生活方式也是很重要的。如果能改變自己的生活方式,像慢性疾病,可以預防最少在70%左右。”
資料顯示,癌症早期發現治愈率可達65%。季加孚還指出,中國癌症普查落後是造成死亡率上升的重要原因。受目前癌症普查系統的限制,很多癌症在早期並不能得到准確檢查,患者在確診時已到了中晚期。
早在多年前,專家就已經指出:隨著飲食結構的變化,我國的瘤譜(tumor spectrum)也越來越接近西方了。所謂飲食結構的變化最突出的是兩點:一是肉類攝入量的大幅度增加,一是本不在中國人傳統食譜中占什麼地位的牛奶在短短的二三十年時間裡成為許多家庭的日常必需品。一句話:就是飲食結構西方化。乳品是骨質疏松症和乳腺癌的主要誘因。肉類和乳品是癌症、心血管疾病、II型糖尿病的主要誘因。可是很多中國人不信,因為醫生們沒有這樣告訴他,流行的各種營養書籍沒有這樣告訴他。這麼跟你說吧:中國現在的主流營養學理論大體還是西方四五十年代的東西,其標志性的特點是“動物蛋白”的重要性。在資訊如此發達的當代社會,這不能不說是一個杯具。命是自己的,身體是自己的,無論是患病還是喪生,對自己和家人都是一種痛苦,一種折磨,我以為還是謹慎一些好。花幾十塊錢,買幾本真正值得看的書,和家人一起好好研究一下,然後考慮是否要調整生活方式,從哪個角度說都是明智之舉。以鄙人所知,以下三種圖書都是特別值得一讀的:
1.曾連續138周蟬聯亞馬遜書店預防醫學類圖書第一名、被《紐約時報》稱為“流行病學研究的巅峰之作”的THE CHINA STUDY(T. Colin Campbell & T. Colin Campbell II, BenBella Books 2004)一書非常值得一看。中譯本有兩種:1.《救命飲食》,呂奕欣、倪婉君譯,柿子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7年; 2.《中國健康調查報告》,張宇晖譯,吉林文史出版社2006年(2009年第三次印刷改名為《救命飲食:中國健康調查報告》)。
2.約翰•羅賓斯(John Robbins)的《新世紀飲食》(Diet for a new America:How Your Food Choices Affect Your Health, Happiness and the Future of Life on Earth, Kramer, H. J., Inc. 1987;張國蓉、塗世玲中譯,琉璃光出版股份有限公司1994,又珠海出版社2011)
3.《牛奶:謊言與內幕》(南京軍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推薦圖書),[法]蒂埃裡•蘇卡著,王怡靜譯,蘇州大學出版社2008年。
愛心提示: 最簡單而又不花錢的對策就是改采純素飲食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