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索達吉堪布:只有能安忍的人才是真正的佛子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摘自:《修心八頌》略釋

秉性邪惡眾有情,恆為猛烈罪苦迫,
見時如遇大寶藏,願恆惜此難得寶。

這一個修法極其殊勝。如果一個大乘行者沒有具足這種功德,即生成佛是不用說了,就連一般世間的成就也難如願。因此,我們要重視這個大乘修法中的殊勝竅決。


現在是末法時代,大多數眾生的秉性都顯得很惡劣、粗暴和橫蠻。他們相續中充滿了邪知、邪念和邪見。那麼,我們應該怎樣對待他們呢?如果因為眾生秉性下劣而蔑視、厭煩,從而遠離這些眾生,顯然是不對的。這些道理在《入行論》中有詳細論述,你們可以參閱。

眾生和佛在本性上、究竟實相上,雖然沒有一點差別,然而,在顯現上,眾生被煩惱所逼迫,身心都不得自在,從而形成了這樣惡劣的秉性。也就是說,眾生是因為往昔無量劫以來,自己造了無數猛烈的罪業,被這些罪業所逼迫,沒有自在,從而形成了極其惡劣的秉性。

然而,我們應該相信,大多數眾生,尤其是信佛學佛者,都願意制止自己的煩惱。但強大的業力使這些美好願望不能實現。比如嗔恨心大的人,深感嗔恨煩惱的痛苦,每當嗔恨心平息下去以後,他們心裡都有份煎熬,有份掙扎,心靈極為不安。每次都想:下次再不能這樣了。但當一遇嗔境,就又舊病重犯,這樣反反復復,受盡折磨。

因為無始以來業力所帶來的果報,如果今生不以精進修持來斷除煩惱,來世就會更加不自在,更可憐,更悲慘,最後終於墮入三趣,感受無窮無盡、不可思議的痛苦。

這個時代的大多數眾生,因為身心不自在的緣故,在任何地方,任何時候,甚至毫無理由地對眾生做傷害。作為修行者的我們,自己的煩惱還沒有斷除,是一個受外境所轉的凡夫,當然也會常受惡劣眾生的傷害,遭受痛苦與不安。我們應該怎樣對待這樣的情況呢?應該按照這裡的竅決來對待。這一頌和第二頌有相似的地方,但這一頌更進一步講述了更深一層的修行竅決。
“見時如遇大寶藏”,雖然各種眾生有貪心大的,嗔心大的,癡心大的,慢心大的以及疑心大的,但是,我們也不可能遠離他們,這一點在第一頌當中曾經講過了。《佛子行三十七頌》也說:“欲享善物之佛子,一切損害如寶藏,是故諸眾無怨心,修忍辱是佛子行。”

每當眾生損害我們時,不但不生厭離和嗔恨心,反而將他們當作大寶藏,這種竅決口頭講起來容易,心裡卻很難這樣觀修,行為上就更難加以實施了。可是,我們必須要首先明白道理,然後漸漸地進行修持。凡事開頭難,等慢慢習慣也就成為自然。比如剛開始學電腦時,會被操縱電腦的復雜程序弄得暈頭轉向,但,一但熟練之後,電腦就會成為工作的一種方便。當我們開示修這竅決時,也會覺得與自己很難適應,只要自己堅持修下去,依靠上師的加持,不斷地磨煉,以後再和各種不同的人接觸時,就可以運用自如了。

寂天菩薩說,假如他們害你時,一定要對他們生大悲心,如果不能生起大悲心,至少也不能生起嗔恨心。以前,仲敦巴尊者問阿底峽尊者:“如果人打我、罵我、殺我的時候,我應該怎麼辦?”尊者的回答和後來土美仁波切對此所作的回答在意義上頗為相似,即“吾雖無有少罪過,何者欲斷吾之頭,然以悲心其諸罪,自身代受佛子行。”

青海省有位著名的喇嘛嘎秋仁波切(至今仍健在),在文革期間受到了批斗,在每一次被押至會場之前,就開始發心:“今天我要為渡化無量無邊的眾生而發心修安忍波羅密多。”並稱這是“發心殊勝”。批斗開始了,人們打他、污辱他、誹謗他,而他安住於無緣空性中修安忍波羅密多,他稱這是“正行殊勝”。最後批斗結束,他默默地念回向文:“將此功德回向給所有打罵我的人,也回向給一切眾生。”並稱這是“回向殊勝”。文革結束,宗教政策恢復了,許多當年曾經批斗過他的人,來嘎秋仁波切面前請求忏悔,但他平淡地說:“你們沒什麼可忏悔的,如果不是因為你們,我就無法修安忍,這是個殊勝的方便。我現在一點也不恨你們,相反,你們大家是有功德的,請不要做什麼忏悔了。”這就是大乘菩薩與眾不同的道德與風范!

實際上,害我的人真和如意寶一樣,是成佛不可缺少的助緣。佛曾說,只有能安忍的人才是真正的佛子。無論是在《入行論》、《佛子行三十七頌》,還是在《修心八頌》當中,都為大乘行者樹立了如是相同的標准。所以,我們面對怨敵,應該象報答大恩上師那樣去報答他們。因為對於我們修忍辱度的大乘人來說,怨敵就是無窮無盡的寶藏,所以說要“願恆惜此大寶藏”。

 

上一篇:一切法門 六字全收
下一篇:雲鶴教授:一個行善但不能逃離惡報的經歷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