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轉載

 

感覺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有一次,在慈濟干訓營的雙向交流環節裡,一位學員遞上紙條提出問題:“學佛已有幾年,但近來發現,越學越沒有感覺,請問這是什麼原因?”我十分感恩這位學員提出如此深具探討性的問題,至今仍覺得這個發問讓我學習了很多。

  工商社會裡,機械式的忙碌生活讓我們喪失了許多與生就具有的感覺能力,在日常平平淡淡的公式化生活裡,我們可能認為衣食住行是每天理所當然之事,所以對它沒什麼特別感覺。上班下班或洗衣煮飯也是日復一日的例行工作,一般人不只沒有感覺,可能有些人還甚至感覺日子過得很無奈。因此許多人需借著刺激感官的視聽享受或其它消遣娛樂,來纾解枯燥、煩悶、憂慮 …… 等等不安的身心或工作的壓力,藉此尋求短暫的快樂,哪怕這種快樂是來來去去,我們依然樂此不疲,在彷徨中盲目地追求。

  當我們刻意追求快樂的時候,快樂其實已經成為我們的負擔跟煩惱,越是窮追不捨,煩惱跟苦悶就越多,越是往外求,內心越是空虛。如此,讓自己的眼、耳、鼻、舌、身、意六識,長期讓色、聲、香、味、觸、法等六塵奴役著。長期沒有目標地跟著感覺走,最終讓自己失去感覺,造成感覺不敏銳、感受不清楚,而成為一個行動粗重的人,反映在日常生活中即為“昏沉”跟“散亂”,此即為“不知不覺”。生命中常常不知不覺或後知後覺,面對危機的機率自然增加,應付變化的能力則相對降低。

  我們每一個人都有過如此經驗,在激烈跑步後十分口渴之際喝下一杯水,那是清涼透心肝的感覺,我們也曾經目睹手術後的病人對一滴水滋潤嘴唇的渴望,如果我們也曾經是那種病人,我們更能體會,在嘴唇上滴上一滴水的感覺真好。好友黃乃輝是腦性麻痺患者,他曾經在慈濟青少年的生活營裡,以顫抖斷續的聲音告訴學員們說:“你們要喝一杯水那麼簡單,而我只是要喝一口水就感覺很辛苦。你們每一個人都有媽媽,而我從小就沒有媽媽。”刻骨銘心的一段話感動了現場每一位孩子,至今猶言在耳、如影歷歷。有時候我們也要感恩逆境,它讓我們有吃苦的機會,因為有吃過苦,才能體會苦盡甘來的甜美,也更懂得珍惜辛苦過後得來的成果,也因感覺人生有苦,進而激發吃苦了苦的修行念力。有時候我們雖不處逆境,我們也可以透過觀想而從中體會當下那一種知足的感覺。

  一九九五年,我隨慈濟赈災團兩度前往柬埔寨,在攝氏四十度的日正當中站著進行大米發放,雖然我們身上帶有干糧,但看著成千上萬的難民們,攜家帶眷在艷陽天底下苦蹲數小時才能拿到糧票,還要到發糧處大擺長龍才能領到大米,我們實在吃不下那份干糧。如此拖著疲憊的身子又餓著肚子撐到傍晚,大伙回到旅店正准備泡快熟面時,這才發現旅店在白天泡好的開水已不是燙的而只是溫的,果腹要緊,大家照泡不誤。面雖是軟硬不均,但至少還有冒出一點煙的溫水湯,這已讓我們深深感覺有如荒漠甘泉,珍貴如獲至寶。那是我這輩子吃過最好吃的一碗面,每當憶及赈災的那碗面,就會心存感恩的想著:“只要有得吃,感覺都很好。”

  “感覺”顧名思義就是“感性”與“覺性”。感性可以培養慈悲,覺性可以啟發智慧。要感覺很好就要時時培養“好感性”與“好覺性”,要好感性就要心地柔軟,要好覺性就要心存正念,如此就會越學佛越靠近佛,越學越有感性,越學越有覺性。人生不一定要跟著感覺走,但卻必須走得很有感覺,活得很輕安自在。一滴水、一碗面都能讓人感受深刻,更何況生活周遭重要過水跟面的大小事情。用眼睛細心觀察,用耳朵靜心聆聽,之後再用心體會並轉化為智慧,則每天都會過得很有感覺,而且“感覺真好”。
 

上一篇:多承擔 少負擔 生活才會輕安
下一篇:游戲人間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