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法師介紹
虛雲老和尚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
|
|
|
|
|
|
虛雲老和尚俗姓蕭,19歲在福州鼓山湧泉寺出家,法號古嚴,字德清。
清道光初年,正是中國遭受列強侵略的時候,虛雲老和尚的父親蕭玉堂老先
生在泉州做官。蕭老先生和夫人顏氏笃信佛教,遺憾的是年已過四十多歲的蕭夫
人,還沒有生過孩子。有一天,夫婦二人到開元寺燒香拜佛,回來後兩個人竟做
了同樣的夢,夢見一位長須青袍老人,騎著老虎沖進蕭夫人的懷中。不久後,蕭
夫人懷了孕,十個月後正是興奮期待生個兒子延續蕭家香火時,結果竟生下一個
大肉團,由於蕭夫人年紀大了,體力不夠,看到肉團竟因驚嚇過度離開了人間。
這時有個賣藥的老人,自願幫忙把肉團用刀剖開,裡面竟然是個白白胖胖的
小男孩。蕭府上下在悲痛之余,也算得到一些安慰。而這個生下來就沒有了娘的
孩子,就由庶母王氏照顧。這個孩子跟其他孩子並沒有兩樣,只有一點特別的地
方,就是喜歡跟家人到寺廟去朝拜。當他十三歲那年,在湖南老家的寺院中,見
佛像及聽到念佛聲,心裡就很喜悅,而在小小的年紀就有了要出家的念頭。
少年出塵志
17歲那年,虛雲幾度悄悄離家上山,都被家人找回。但是,十幾歲的孩子已
連著離家二、三次,卻令蕭老爺擔心。為了打消他出家的念頭,蕭老爺給他娶了
二位年輕貌美的妻子。但虛雲大師一心向佛,有空就跟庶母和兩位妻子說法,日
子久了,竟由情侶變成淨侶。
鹹豐八年,大師十九歲了。他看時機已到,決心到福州鼓山湧泉寺出家,皈
依妙蓮法師。由於家人追得很緊,大師便帶了簡便衣物,躲到深山的巖洞裡,不
畏虎豹,饑食野果-渴飲泉水,日日在山洞中念經苦修。
過了三年,聽說父親告老還鄉不久病故,王夫人和二位妻子也出家為尼。從
此大師心中毫無牽掛,下山後聽高僧指點,參禅聽《法華經》,渡海到普陀山求
法。
一轉眼,大師已經出家二十多年了。因為一生下來就沒見過母親,便決定拜
山報恩,發願三步一拜到五台山。在拜山的途中,歷經不少艱辛,過黃河時遇大
風雪,幾乎被凍死,由於孝心感天,遇到名為文吉的人救活,後來又腹瀉不止,
幾乎昏迷過去,也是文吉相助;他相信文吉便是文殊菩薩的化身。最後歷經三年,
達成拜山報恩的心願。
拜五台山後,大師開始身行萬裡,訪名山古寺,向高僧請益。後來更經西藏
入印度,經不丹到錫蘭,到處弘法救世人。五十六歲時在江蘇高 寺連打十二個
禅七,至第八個七的第三晚,因護七禅師入禅堂沖開水,濺到虛雲大師的手,杯
子「啪」的一聲破碎了,虛雲大師忽然覺得平日的疑根突然斷了,如夢初醒般開
悟了。
後來大師遠至南洋弘化,經馬六甲、吉隆坡,過台灣,所到之處求戒皈依信
眾常以千計,所得樂捐巨款不留分毫,都用在修建道場上,從來不改變自己的生
活態度。
雲門事件、護法護教
抗日戰爭時,為普度眾生到重慶主建護國息災大會,在回程時過雲門,見荊
棘中有殘存古寺,內有文偃祖師的肉身一尊,為雲門開宗道場,大師決心重復舊
觀,花費不少心血,但也為虛雲老和尚帶來一生中最大的劫難,也就是「雲門事
件」。不法之徒圍廟,毆打老和尚幾至喪命。大師雖遭毒打,九天多沒有氣息,
大師不但未死,並在趺坐中聽彌勒說:「你業緣未了,必須回去,以後再來。」
等訓語,實為一奇異之事。
虛雲老和尚一百十五歲時,因為不滿人民信仰受到厭制,拒絕出任佛教會會
長,自京到江西永修雲居寺。因抗日戰爭古寺遭到破壞,大師下定決心,毅然恢
復唐代舊觀。
但經過雲門事件後,老和尚的身體常常不好,他說:「人家是三天命有兩天
病,我卻是三天命有六天病。」老和尚日夜無法安眠,但一切都順應自然,並不
以為苦。
1959年,虛雲老和尚一百二十歲。海內外的弟子要為大師祝壽,但被大師勸
阻了。因為他心裡仍然掛念著雲居寺的明月湖還沒有修浚好,海會塔才建到一半。
這時大師已患了慢性消化不良的症候,早晚只能吃一小碗稀飯。大師告訴信眾,
真如寺建好了就不要再捐獻了。四月,大師在曾經住過的牛棚照像,又選了一張
最滿意的加洗後分送捐助功德的親友和信眾。
八月,老和尚在寮房門口貼上「今天不見客」的字條。十月,病漸漸重了,
時喘時咳,雖然已進入昏迷狀態,仍然要自己料理自己的事。十二月,大家看情
況不好,都趕來向老和尚問安。老和尚很平靜地說:「到了現在你們還在做俗態,
快去大殿給我念佛去吧!」
寺裡方丈弟子請虛雲老和尚開示,老和尚緩緩地說:「勤修戒定慧,熄滅貪
嗔癡。」停了一下又說:「正念正心,養出大無畏的精神,度人度世。大家辛苦
了,早早去休息吧!」
十月十三日,老和尚打坐,雙頰微紅。大師合掌跟大家說聲珍重,就離開了
活了一百二十歲的塵世,死後安葬在雲居山的海會寺。
虛雲老和尚一生一衲、一杖、一笠、一鐘行遍天下,由自度而度人。老和尚
的一生正像他常說的:「人生如夢,一切皆幻;空中飛鳥,有何蹤跡可尋?況學
道人耶?」雖然老和尚這樣說,但他的一生留給人間的,不只是他興建的那些看
得見的寺院道場,還有永遠讓人難忘的救人救世、護法護教的精神。
|
|
|
|
|
|
上一篇:金明法師:佛教與人生
下一篇:徐恆志老居士:學佛是怎麼一回事
|
|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