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居士文章
:轉載
殊勝:得與失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
|
|
|
|
|
|
人在世間的命運不少時候是“有得必有失,有失必有得”。今日之失,可能會帶來明日之得,自己之得,可能也會帶來給別人之失。正所謂“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安危相易,禍福相生”。因此,是得是失,對人生有著重要的意義。
如何正確認識得與失,善待得與失,關系到人生的品格與方向,不同的理解和不同的處理方法,均有不同的結果。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一個人的前途與命運。
有的人視名利為恥辱而不為。南宋抗金著名愛國將領文天祥,為了國家和民族的尊嚴,視元朝所封宰相一職如棄屣。在利益引誘時不動心,在威脅面前不退縮,在生死關頭不投降,毅然從容就義。他失去了榮華富貴,失去了寶貴生命,但他“留取丹心照汗青”,正氣彪炳史冊,深受歷代人民瞻仰,所以他得到的更多。
有的人視名利如生命,為了獲取個人名利,放棄了人生品行修養,把人民所賦予的權力當成個人謀取私利的資本,不擇手段,無限擴大欲望,“搞五官刺激”(慧律法語),錢財、美色、名利、地位,盡在其中,過著奢華糜爛的生活,最後落得身敗名裂,遺臭萬年。雖風流一時,失去的卻是整個人生。
有的人年輕力壯,精力充沛,正是積極進取階段,卻滿足於一時的成果,固步自封,不思進取,吃喝玩樂,貪圖享樂,浪費光陰。雖然得到了短暫的歡樂,卻失去了大好年華。“少壯不努力,老來徒傷悲。”最後,一事無成,悔恨終生。
生活即思想,處世即做人,做人必當處世。人生在世,應該多辦實事,多做好事,多作貢獻。在名利面前,該得的應努力去爭取,“世事如棋,一朝爭來千秋業”。但“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只要有道,就可以運籌帷幄,不拘形式去發財致富,有關國家與民族的利益與尊嚴時,更要當仁不讓。
不該得到的不要強求,“命裡有時終須有,命裡無時莫強求”。對名利不可挖空心思,不擇手段,不顧一切去謀取。該得到的沒有得到時,要心胸廣大,豁達開朗,處變不驚,想想世界上還有很多比自己更窮的人。在逆境中學會放棄,退一步海闊天空,從從容容地生活。
在得到名利財富時,要考慮災禍可能發生,走在“康莊道”,常想“崎岖路”,提前一步“肚飽帶飯,天晴帶傘”,防患於未然。在災禍發生時,不要怨天尤人,要看到光明的另一面,想想“陽光總在風雨後”,懷著平靜豁達的心正確去對待,在競爭的生活中,清貧、潔白、樸素地過好每一天。
人生短暫,得失無常。嬰兒一出世就握緊雙拳,掰也掰不開,似乎來到人間就是為了一切,占為已有;“撒手”老人,在冥冥之中總盼帶走一點點,最終的現實仍是“撒手”,於是“撒手塵寰”就成為一種真理。亞力山大建立了強大的帝國,版圖橫跨歐亞大陸,臨終的時候囑咐旁人:死後將他的雙手放在棺材的外面,讓人們看看他兩手空空,什麼也帶不去。
我們要用佛學“一切皆空”的真谛,辯證地看待一切事物,善待得與失,超越得與失,淡泊名利地位,不起貪嗔,不懷憂慮。學會在得失中認識自己,只有這樣,方能蕩蕩無礙,任意縱橫,生得輕松,活得愉快。
|
|
|
|
|
|
上一篇:百善孝為先
下一篇:思齊:相隨心轉
|
|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