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法師開示
古大德的念佛方法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
|
|
|
|
|
|
釋懷感大師
釋懷感初習法相宗,後遇善導大師,教以虔誠念佛,三年便證念佛三昧。著《淨土決疑論》,教人暗室念佛,閉了光源,厲聲大念。他認為修行的人,要斷絕視聽,心捨俗緣,擒住亂心,注想於佛,易得三昧。《大集日藏經》雲:“大念見大佛,小念見小佛,——大聲稱佛則見大佛,三昧易成;小聲稱念,遂多馳散。”
釋道綽大師
唐釋道綽大師,十四歲出家,初習經論,事瓒禅師學禅。後見昙鸾師碑,讀畢,大生向往,從此崇淨業。坐常向西,六時禮敬,口稱佛名,日以七萬為度。當用麻豆而為數量,一稱名,便度一粒。天天如此,積數百萬斛,各地望風成習,後世效法的不可勝數。
江公望居士
宋司谏江公望居士,少年登第,名著當時,酷好宗門,蔬食葛衣,砥節勵行。晚年專修淨業,悟入念佛三昧,作“念佛方法”文,刻石流布。文中說:“稱念阿彌陀佛,有巧方便,無用動口,不出音聲,微以舌根,敲擊前齒,心念隨應,音聲歷然,聲不越竅,都攝六根,淨念相繼,舌既行聲;耳還自聽,心念心聽。乃至營辦家事,種種作務,亦白不相妨礙。”此舌根擊齒念法,屬於默然持名。
釋中峰禅師
元朝釋中峰明本禅師,禅淨雙修。嘗言禅者淨上之禅,淨土者禅之淨土。有淨土詩一○八首行於世。他認為末世眾生,性多荒怠,喜簡畏繁,而倡導“三時系念”。那就是晨朝、日中、日沒三時,令行者不生苦感。隱含“有、空、中”三教義。系念一處,想於西方。
釋宗本禅師
明代釋宗本禅師,年十五出家,徹悟性宗,專修淨土。撰《歸元直指》一書,說“欲生淨土,須辦淨土資糧——信、願、行三字”。有偈言:“從是西方進,迢迢十萬程;資糧若具足,何愁去不成。”至於念佛規則,主張不受拘束;或高聲念、低聲念、流水念、頂禮念、攝心念、參究念、觀想念、輪珠念、行道念、住立念、靜坐念、默念、明念、千念萬念,皆同一念。
憨山大師
明代德清大師,晚號憨山老人,是禅淨相融的大德。他認為參禅要離想,念佛專在想;以眾生久沉妄想中,離之實難。若將染患而變淨想,是以毒攻毒,轉換方法。故參究難悟,念佛易成。若果為生死心切,移參究心而念佛,何患一生不了生死。二六時中,單將一聲阿彌陀佛橫在胸中,念念不忘,心心不昧,把一切世事,都不思想。若遇逆順喜怒煩惱境界,心不安時,就將這一聲佛,提起一逼,即見煩惱當下消滅。若念佛消得煩惱,便可了得生死。
紫柏大師
明代的紫柏大師,認為真心念佛人,於歡喜煩惱中,必然念佛不間斷。是以煩惱歡喜都動他不得。今人合眼睡時便忘了,如此念佛,念數十年也沒有用。直須睡夢中念佛不斷,方有出苦分。若睡夢中不能念佛,一開眼時,直奔佛前,痛哭流涕,如此做數十次,自然大昏睡中,佛聲即不斷了。人生如覺,人死如夢,夢中念佛人,臨死自然不亂。
|
|
|
|
|
|
上一篇:聖嚴法師:謝謝癌菩薩
下一篇:猴子度惡人
|
|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