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法師開示
在家居士慎防七點退失信心的舉動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
|
|
|
|
|
|
在家居士學佛,培養對三寶的信心(虔誠心)是第一要務。一個對三寶沒有信心的人學佛,如同播下煮熟的稻種,是根本不會結出實修的果實的。現今社會,學佛的人很多,但是無始以來的習氣,尤其是貢高我慢之心,讓不少學佛的人走了很多的冤枉路,困惑不解中自己又不知道問題出在哪裡。
佛法八萬四千法門,無論修學哪一法門,在家居士都要時時警醒自己的信心是否退轉。在鞏固和培養我們的信心時,我們要注意以下七點:
一、不要見三寶的過錯,更不可言論。一些居士喜歡談論佛教界的一些不好的現象。其實不好的現象是一種客觀存在,你不說,別人也都看著。問題是你說多了,就會在心裡產生傲慢的心理,產生“出家人不如你”的想法,這種想法對於我們學佛沒有丁點好處,反而容易在不知不覺中造口業。
二、不要見同修的過錯,也不可背後言論。這一點還是強調要管好我們的身口意。
三、遇有是非及不正見的地方,如無力量化轉,則不可加入其中,以免受惡見惡行的熏染。這一點對於修學金剛乘的居士尤其要謹記,社會上少數不具正見的人,以凡夫愚癡妄解金剛乘教法,動辄以佛教護法自居,好象天底下只有他證悟了佛陀之智,寫下很多謗法之言,誤己誤人,實在可悲。如果居士自己還沒有正見,不能以正知進行理性討論,則最好的方法就是遠離惡見惡行,以免受其熏染,影響自己修行。
四、在修學中遇到內外曲折時,應誠心忏悔,懇求佛力加持,祈請善知識化導,不可埋怨法門及善知識,更不可因此而灰心不修。
五、不應受學與自己修行無關的佛典及世間書籍,應以自己的行持法門為中心,不斷深入與開拓。佛陀因眾生根器不同而傳授不同法門,不同法門在闡述同一問題時表述會有所不同,甚至在凡夫看來不同的闡述會是對立和矛盾的,這並非佛陀表述有問題,而是我們的智慧尚沒有達到佛智。
六、在未證得三昧之前,不應在法門之間跳躍,應選擇與自己相應的一門深入進修,不可見師就拜,見法就修。修行的時候,最好的辦法就是專修一個法門,並以此深入佛智。
七、在自利與利他的事業上,凡有所成就,不可歸功於自己或自己修持的法門,應把一切的功德歸功於諸佛菩薩的加持與眾生的緣助之力。這一條仍然是要謹防自己的貢高我慢之心的滋長。
信心的培養是無止境的,因此整個的學佛過程就是不斷地培養信心與開拓信心的過程,所以信解行證的修學大綱,就是圍繞信心而展開的,如解者解此信,行者也是行此信,到最後的證果時,也無非證到原初所信的真實之道而已!{
|
|
|
|
|
|
上一篇:殉教第一人--目犍連
下一篇:關於“學佛靜坐”的問答
|
|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