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轉載

 

胡衛紅:佛法只是一顆真心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大師語錄

南懷瑾說:有些人皈依了佛法,其他神就不拜了,不過,我照拜不誤,這是對有德者一種純乎自然的尊敬,為什麼呢?聰明正直死而為神,這可不容易,我還不一定做得到。並且對一般凡夫,我們做人都還要尊重他,合乎禮,如果我們一皈依了三寶之後,突然間自己就偉大了起來,那小神拜他做什麼?這都是貢高我慢的心理,皈依佛,我們要懂得自尊自重,而不是反過來貶低別人。

經典回放

選自《圓覺經》

【原文】如是我聞,一時,婆伽婆,入於神通大光明藏三昧正受,一切如來光嚴住持,是諸眾生清淨覺地。身心寂滅,平等本際,圓滿十方,不二隨順,於不二境現諸淨土。

【譯文】當時,我聽到的就是這樣:婆伽婆!進入神通大光明藏三昧正受,是一切諸佛光明莊嚴永恆不變的境界。假如眾生一念清淨,也可進入此境界。如此身心諸空,一切眾生平等,十方圓滿無缺,自然隨順佛性。在此不二境界中,所在皆是淨土,種種煩惱俱滅。

大師釋疑

圓覺經:全名《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又作《大方廣圓覺經》、《圓覺修多羅了義經》、《圓覺了義經》,是佛為文殊、普賢等十二位菩薩宣說如來圓覺的妙理和觀行方法。該經說理透徹,文字優美,譬喻精當,為佛門瑰寶。

婆伽婆:梵文音譯。據南大師說,此語含有自在、熾盛、端嚴、名稱、吉祥、尊貴等六義。

神通大光明藏:據南大師說,是指真正證道後自然進入的“自性境界、大光明定境界”。

三昧正受:即真正大定的境界。據南大師說,“禅靜入定有八萬四千不同的境界”,“唯有大徹大悟成佛以後”,才進入三昧正受的境界。

光嚴住持:光嚴即光明莊嚴,住持即永恆不變地保持正法。故此後世多稱寺廟方丈為“住持”。

身心寂滅:身心都證成空境,即了脫一切身心之累,滅盡一切煩惱妄想。

不二隨順:不二即唯一,隨順即隨順佛性。據南大師說,是指“一真法界的圓覺境界,干淨處有佛,不淨處有佛;天堂有佛,地獄有佛;善人心中有佛,惡人心中有佛,一切眾生佛性平等,此謂不二法門。隨順佛性,則出世是圓覺,入世亦是圓覺;成佛是圓覺,眾生亦是圓覺,無處不圓覺。”

學佛一得:佛法一講就錯,佛法不講更錯。

俗謂:佛法無邊。大可填滿宇宙,小可納於一塵,乃至於無。但佛法只可意會不可言傳,一說就錯。所以本書探討佛法,無非胡說八道。即如歷代高僧宣講佛法,乃至佛祖本人說法,都不過是胡言亂語。

既然佛法一說就錯,為什麼要說呢?因為不說更錯。好比看見一個人陷身在黑暗的迷宮裡,四面碰壁,心已絕望,准備放棄了。這時候,無論告訴他向左走還是向右走,都不是出路所在。但還是要勸說他向左走或向右走。只要他不停地行進,碰壞幾面牆壁,經歷九九八十一難,他漸漸接近出口,看見一線亮光,便豁然眼明心亮了,於是成功脫出迷宮,走進一個新天地。

何況人生這個迷宮不是平面的而是立體的,有多種層級,層級越低,越是渾濁黑暗。只要不自甘墮落,不停地摸索前進,即使最終不能脫出迷宮,也可以上升到更高的層級。按《佛說四十二章經》的說法,可分為惡人、善人、持五戒者、須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羅漢、辟支佛、三世諸佛、無念無住無修無證者等十種境界,到了阿那含的境界,大致已經走出迷宮,再也不會走到老路上去了,但也不能停止進修。因為迷宮之外尚有妙境。迷宮裡面的人就更不用說了。

當一個人陷在迷宮裡,深感絕望時,你知道說什麼都是錯,於是什麼也不說,眼看著他自暴自棄,不是更錯嗎?如果反倒告訴他:“放棄吧!你完蛋了!”那就錯得更厲害了!

真正的佛法也許就像走出迷宮的方法一樣簡單,走著瞧,別趴下!而佛法的精神就是善心引導。講的佛法不一定是真的,一顆善心卻如假包換。那麼講的佛法到底是不是佛法呢?大概就像佛祖所說:非法非非法。

其實,不僅講佛法是如此,講任何學問,都是一講就錯又不得不講。好比望子成龍的父母給孩子傳授成功之道,可能沒有一句話講出了成功之道,但只要能讓孩子不自甘墮落、積極行動,目的就達到了。如果什麼也不講,就沒有盡到做父母的責任。如果對孩子說:“傻瓜你認命吧!安心過你的窮苦日子吧!”這就更不像話了。

所以說,佛祖講的不一定是佛法,又不得不講;南懷瑾大師講的不一定是佛法,也不得不講。筆者無事可干,只好跟在後面胡說八道。

要把“非法非非法”講得讓人深信不疑,這卻是真功夫。其中包含了對人性人情的透徹了解以及俗世的一切謀略和技巧,無論《孫子兵法》還是《太公兵法》,無論是經國之策還是處世之方,與之相比,都不過是小兒科。所以學佛法的人即使學不到佛法,學到這門功夫,就非同小可。

《圓覺經》也是“非法非非法”,千古以來,卻讓無數人為之著迷。一是文字美,讀來朗朗上口,當歌詞唱出來,更是動人心扉的梵音。二是意境美,其宣示的清淨真如的圓覺境界讓人神往。三是內容含蓄蘊藉,讓人在似懂非懂、有得無得之間,越是細細參悟,越是意味深長。

佛經有一個極妙的地方,無論哪種典藉,講述的風格、內容雖不盡相同,精神卻貫通一致,好比一江之水,從整體來看,它是水;截取其中一段,還是水;舀出一勺,仍然是水。而且水的性質一點不變,都是由兩個氫原子和一個氧原子構成;它潤喉解渴的功能也一點不變。這一現象在其他學術流派並不多見,比如儒家、道家思想,不僅本派學者之間的觀點經常前後矛盾,某個學者自己的觀點也經常驢唇不對馬嘴。但佛經千萬部,卻不存在這種情況,豈不是奇跡?

《圓覺經》起首這段文字,不足百字,卻包含了佛家精神的全部。只要悟透這段文字,就足以成佛。當然這並非易事。學習這段文字的第一步是把文字的意思搞懂,至於悟到何種程度,尚需假以時日。

“如是我聞,一時”這幾個字,每部佛經的篇首都會出現。這是什麼原因呢?我們知道,佛祖釋迦牟尼講佛法,是“教外別傳,不立文字”。他圓寂後,弟子們擔心後學者無所依憑,決定將佛祖所講的佛法集成經文。當時證成阿羅漢境界的弟子共有500余人,其中阿難“多聞第一”,記憶力極佳,所以由他如實記錄佛祖所講的內容及說法時的場景,由其他師兄弟共同參證認可後便成經文。由於集合了大家的智慧,所以佛經絕少差訛。這也是各種佛經精神貫通一致的主要原因。後世的譯經者也繼承了集合眾智的好傳統,例如大唐玄奘法師譯經時,集中了全國最有智慧、學識的學者共三千多人,其中有出家的,也有在家的。在人類歷史上,如此宏大、高層次的結集經典的工作是十分罕見的,把佛經喻為智慧的結晶,一點也不誇張。

阿難在每部佛經前寫上“如是我聞,一時”幾個字,是表明佛經的原創者是佛祖,而自己只是當時的聽講者和後來的記錄者。

“婆伽婆”三字含意豐富,所以無論古今中外的譯經工作者都只是譯音而不譯意,因為找不到合適的詞語表達。如果要表達的話,就是一段長文:已經證道成佛,身心一切自在;功德智慧熾盛,佛光普照四方;外相端正莊嚴,令人神馳心折;一切吉祥圓滿,無煩無惱無災;一切眾生崇敬,地位尊貴無比。

但是,用了這麼多文字,還是無法盡述“婆伽婆”之意,因為文字是為世俗而設,而“婆伽婆”卻非世俗之義。打個比方,“無煩無惱無災”,在凡人眼裡,是生活美滿幸福,沒有病痛、災害、失敗等造成煩惱的事情發生。但在證成佛道的人心裡,世俗的煩惱、災害根本不成其為煩惱、災害。假設發生了意外之災,怎麼能說不成其為災害呢?這個道理解釋不清,只好各人去悟。

“神通大光明藏”是一種境界,更是無法描述。據南懷瑾大師說:“此神通不是變幻魔術,而是大智慧大般若。此神通更不是天眼通、天耳通、神足通、他心通、宿命通,因為這五通是小神通,鬼神都有。另外第六通,漏盡通,鬼神所無,唯有大阿羅漢才有。佛當然六通具足,然而此六通尚非佛境界,佛之大神通比此六通更為廣大。”這是個什麼境界呢?是“心即是佛,佛即是心”的境界,也是個說不清的境界。進入此境,則“光嚴住持”,“八風吹不動”。

“是諸眾生清淨覺地”的意思,就是說只要眾生一念清淨,心如真空,也自然進入到神通大光明莊嚴境界中。因為這種境界原本是眾生本來就有的,只是被外物迷亂了。好比真空之中,原本空無一物,把氧氣、二氧化碳、水分、塵土等種種外物填進去,就不是真空了。

一般眾生難以達到這種清淨光明境界,就是因為貪求外物,沉沒在“散亂”與“昏沉”中。如南懷瑾大師所說:“我們一天到晚胡思亂想,都在散亂中,所謂散亂包括善念、惡念、無記(不善不惡),普通謂之妄想。不散亂的時候便落入昏沉,晚上睡覺是大昏沉,大瞌睡是細昏沉。人生就在此兩個境界中,不是散亂,就是昏沉;不是昏沉,就是散亂。散亂與昏沉合起來謂之妄念。有此妄念,所以不能清淨,自性光明就被障礙了。”

學佛的目的就是要去掉散亂和昏沉,洗盡心靈的塵埃,使之復歸於真空。

“身心寂滅”四字的意思就是“空”,或者說真空。但明明這個身體是存在的,打它就痛,搔它就癢,怎麼空得掉呢?空掉不就是死了嗎?其實死了也空不掉,因為“物質不滅”。如何空掉呢?這是一種境界,很難盡解,用老子《道德經》的觀點,大約能解得一半:“吾之有患,為吾有身。及吾無身,吾有何患?”意思是說:我之所以有煩惱、擔憂,是因為我太愛惜自己。如果我不把自己放在心上,我哪來的煩惱、擔憂呢?比方說,我太需要別人尊重我、喜歡我,所以我才對別人的閒言碎語、冷言冷語耿耿於懷。如果我只看重自我評價,不在意別人是否尊重、喜歡我,別人說什麼就無所謂了!

但是,“我”怎麼可能不在意別人是否尊重我、喜歡我呢?這是解不了的另一半,只能慢慢去悟。

“平等本際”即是指“眾生平等”的境界。南大師說:“西方希臘哲學亦提倡政治人權之平等,釋迦牟尼佛則更徹底提出一切眾生平等,不管你有地位沒地位,有錢沒錢,受教育沒受教育,四肢五官健全不健全,都一律平等。連狗呀!貓呀!牛呀!豬呀!也都和人一樣平等。”可以這樣說,把自己降低到“眾生平等”的地位,也就是把自己抬高到“眾生平等”的地位,不比任何人高,也不比任何人低。唯其如此,才合乎“婆伽婆”之一義,尊貴無比。如果有差別心,覺得比某些人高,自然就會覺得比某些人低;在某些人面前趾高氣揚,自然會在某些人面前低三下四……種種煩惱也因此而生。

“眾生平等”的精神,跟老子《道德經》的精神稍有差別。佛祖提倡把人、鬼、畜生都擺到相同層面,擺得越平地位越尊貴;老子卻提倡盡量站到每個人的下面,站位越低越尊貴,“江海所以為百谷王者,以其善處下”。一個站在水平面說話,一個站在水底下說話,但指向其實是一致的,建議大家不要踮起腳尖爭高。因為人世的所有煩惱痛苦,幾乎都跟人與人之間的爭高論低有關。

所以,讀《圓覺經》,只要讀懂了“眾生平等”四個字,收獲就很大了,一生就受用無窮了。

 

上一篇:竺摩法師:愛語是人生和睦的要素
下一篇:證嚴法師:時時心存善念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