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轉載

 

李家振:魚目混珠何堪哀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編者按:華人佛教某博文發表了一篇趙樸初先生的《寬心謠》。曾經在樸老身邊工作多年的佛教文化工作者李家振先生認為,《寬心謠》為樸老所寫屬於訛傳。這對佛教,對趙樸老本人都會起到誤解、誤導的作用。那麼《寬心謠》究竟是不是樸老的遺墨?我們可以透過李家振先生的文字找到答案。

今年是前中國佛協會長趙樸初一百周年壽誕。一個人在世上生活跨越了一個世紀,做了那麼多事,涉及極為寬泛的領域,最終既是一位宗教領袖,又是一位國家領導人、書法家、詩詞曲作者、佛學家實在是值得紀念的。就在籌備他一百周年紀念之際,樸老夫人向我提到了一件事,她說有些老朋友很懷念樸老,但因接觸機會不多,不甚了解,讀到近日出版的一些有關樸老生平與談佛之類的書感覺說得不太確切,甚至產生了困惑。因為我曾有一段時間在他身邊,了解些事情,樸老夫人希望我寫點東西以正視聽。對於這類作品我是早想寫文章的,因為不僅這裡道聽途說瞎發揮的內容很多,而且有些文章中還有許多段落是從我以往發表過的文章中斷章取義、張冠李戴編出來的。眼下隨意塗抺亂寫的事不少,而出版社卻很正規,胡編者也有身份,我實在不想和他們打交道,所以沒動筆。樸老夫人的要求提醒了我的責任感。正在此時有朋友告訴我手機上也在流傳所謂趙樸初寫的《寬心謠》,我決定由此開始動筆。

這首歌謠,十余年前發表在一份氣功雜志上。當時,我們佛教文化研究所的同仁都認為不可能是樸老寫的,一問之下果然是假托之作。今天樸老夫人還記得很清楚,因為它既不符合趙樸老的想法與風格,也不符合佛教精神。但多年來以訛傳訛,影響很壞。

《寬心謠》就其內容來說想勸世人看開些,免去不必要的煩惱,這本不是壞事。但作者既不熟悉趙樸老的生活,也不理解佛教的內涵,卻冒用他的名字來寫,用他的影響以圖流傳。有些人還把它當作“趙樸初說佛”的“禅機日用”,這對佛教、對趙樸老本人都會起到誤解、誤導的作用。我的看法是:

“緣起性空,如實觀照”是趙樸初堅持一生的佛教認識論,絕不是“遇事不鑽牛角尖”可說明的。

趙樸老茹素七十余年,對於素食文化深有體驗,何來“少葷多素”的概念?

他自己並沒有兒孫,對於年輕人和孩子一律特別關愛,從來沒有外孫、內孫的想法。許多年輕人都與他有很深的友情,這種感情不是一般人可比的。

這些都不算什麼,不必多說。為了使讀者能深一步地理解佛教精神與趙赴老的佛教觀念,我在這裡選出幾段趙樸老的詩,讀者可以通過比較來作些思考。

趙樸老是一個性格開朗快樂的人,對於世事既有隨緣的平常心,又始終堅持精進不懈,直到年過九十仍然日日求新。他在九十述懷詩中寫道:“九十猶期日日新,讀書萬卷欲通神。”他老來讀書並非為了消遣,還是要表達思想以利眾生。雖然已是老人,始終精神矍铄。就說穿衣服吧,他倒是不論新舊,但喜歡穿戴整齊,為的是神采奕奕地對待人與事。人們發現他“何以有如此好精神”,他答:“我的精神是打起來的。”有詩為證:“打起井中水,喜見生波瀾。不能自飲濯,亦可溉良田。”這是他打起精神認真做事的態度。即使發病不能觀書,手不能寫字,生活皆賴人扶助,仍然要溫故知新。“穿衣吃飯賴扶將,閉目溫書度日光。”

對任何事都盡力去做,即使自己感到寫出來的字已是頹筆,詞也近於《下裡》。還是要“不求妍潤存骨力”,“敢將退筆寫華箋”。為什麼?他心中時時想著“深重四恩難報,猶懇賞勇余年”。

他樂觀,那怕身置逆境也是“不慣言愁”。因為他深明佛祖教導,追求離苦得樂。身處年老多病之境,膝下也無子女,但他仍然“歡天喜地”。病中他看到的多是人間之情,他說醫生與照顧他的後輩“白衣多大士,度苦見深慈,老妻為安排,晚輩三四人,次第來陪護,不辭勞與辛”,面對人們的護持深感“無兒勝有兒”。而更令他動情的是,宏勳法師及香港諸善知識的厚慈。對於此種佛緣,他吐露出“善報佛恩”的心聲。他寫道:“畢生處堪忍,有淚不輕彈,感師嚴重心,不覺涕執瀾,屬以余光熱,普供養世間,長護法輪轉,甘露遍北南。”

他實在是一個深情的人,這一點正是佛的心腸。他曾手書“佛心”二字,下注“佛心者大慈悲是。”慈悲就是感情的最高升華,佛祖正是由此出發來度娑婆世界眾生的。晚年時他的姐姐去世,他得知消息大哭一場,寫下“哭鳴初姐”詩。他一生中與姐姐並無長聚之日,但一點一滴均銘記於心。寫到自已“幼與姐同塾,隨誦王勃文,秋水共長天,猶憶吟哦聲,余年方十三,離家往滬濱,姐為整行李,淚落如雨零,每念此情景,怆然感我心”。他對我說過,他聽說姐姐老來心中孤獨,曾讓姐姐念佛,以發願求往生淨土,姐姐戲說“那裡的人不熟悉”,樸老說多念佛是會熟識產生感情的。想到這些在“哭鳴初姐”詩中寫道:“同生極樂園,長謝煩惱塵,不合諸眾生,凡聖永相親。”他的感情就是這樣的深沉。

這些詩全是從心而出,他在“吟哦從何起”一詩中寫到:“試看呤哦從何起,盡從這裡湧出來,十身赫赫唯心契,一念明明與世呆,情卸娑婆皆淨土,見除瓦礫盡珍台,行人但莫東西執,九品蓮花處處開。”這種心境豈是一般的寬心,而是真正去除妄念的淨心。如果真能放下對生死、有無的執著,那才能達到“生固欣然,死亦無憾”的境界。這是“自淨其意”的佛教精神,絕不是頤養天年的神仙。

《寬心謠》,若對於信佛通達者,實在有點不搭調。我有打油一首湊趣:“佛祖深知凡夫欲,願度眾生不辭勞,若無憂智盡方便,豈能真將煩惱拋?”佛經說:“菩提為因,大悲為根本,方便為究竟。”寫點個人善意的體會與他人共勉也是一種為善的方便法門,但如不知前兩點,這樣的方便是不行的。而我希望每一個尊重佛教的人理解佛教的精神要認真,談個人的體會要真誠。尊敬趙樸初不是為了他是個名人,而是為了學習他一生言行中對佛教認識論、世界觀、人生觀、道德觀堅定信仰的表現。

在樸老辭世前一年茗山法師去看他,回來後曾說:“樸老有心事,他心裡苦啊!他為佛教想得太深啦!”

佛祖釋迦牟尼為娑婆眾生離苦得樂充滿悲心,趙樸老對自己的一切從不執著,但為了正信的佛教是全心全意的,隨便拿個人的想法去杜撰趙樸初的佛心,仿冒大德之作,侵人名譽,實不道德,希望不再看到此類仿作出現。

 

上一篇:梁齊:抵制誘惑 保持禅定
下一篇:趙樸初:寬心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