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佛教知識

 

佛教的禮儀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一、佛教對於民間節慶的看法如何?
  中國民間節慶有新年春節、元宵、清明掃墓、端午、中元、中秋;美國有萬聖節、感恩節;泰國有潑水節,乃至全世界各國民族都有各種不同的節日。節慶的形成或是由於人民終年累月工作,需要有共同節日,作為休息、鼓舞士氣以及互相聯誼之用;或是為了效法先賢的忠孝仁義事跡,而訂定節日以茲紀念。因此,從社會立場而言,節慶實有其存在的必要。
  佛教尊重各民族習俗,無有好壞優劣之別,然佛教徒應提倡慶祝佛教的節日,讓佛教徒有緬懷教主、相互學習、宣揚教義的機會,同時藉著佛陀偉大的弘化事跡,淨化社會人心,達到潛移默化的功用。例如四月八日佛誕節、十二月八日佛陀成道紀念日、七月十五日盂蘭盆會等,都是具有重大意義的佛教紀念日。佛教徒若能全力推動,將上述三個節日訂為正式的佛寶節、法寶節、僧寶節,成為全國共同的節日,則佛教將更深入人心,與生活更緊密結合,達到佛法生活化、生活佛法化的目標。
  
  二、三寶節的意義?
  佛寶節,指四月八日佛誕節,也稱浴佛節,是紀念佛陀在印度藍毗尼園誕生時,九龍吐水、金盆灌沐的景況。當然,佛陀的聖德、自性、法身早就清淨無染,毋須灌沐,眾生不過是藉此洗滌自我罪業,期與佛心相應。今日佛教迅速發展,許多國家已把佛陀的誕生、成道、涅槃日統一訂為‘衛塞節’,所以每當五月月圓時,錫蘭、馬來西亞、新加坡、韓國、日本等國,都以之為國定假日,尤其錫蘭,更以此日為最偉大的慶典,舉國歡騰。希望所有佛教徒也能在全世界大力提倡訂定衛塞節,或直接稱之為佛寶節,爭取假日。例如:每逢該日,公教人員向機關請假一日,自營商店則自動公休一天,如此逐漸影響政府重視廣大佛教徒的心願,使佛誕節成為國定假日。
  法寶節,是紀念佛陀當初在菩提樹下金剛座上夜睹明星,證悟正覺的日子。十二月八日,讓人間有了佛法、光明,使眾生得以遠離無明,有超脫輪回的希望,所以稱為法寶節。過去寺院叢林在此日以臘八粥供佛,與大眾結緣,表示感戴佛恩,並為信眾消災祈福,遂將之名為‘臘八節’。今日佛教徒更應感念這個使人間充滿光明希望的日子,繼續以臘八粥與世人結緣。
  僧寶節,是目犍連尊者為救母脫離倒懸之苦,經佛陀教示,應於七月十五日僧自恣日,設齋供僧,以此功德回施其母,使離三途之苦,始有盂蘭盆會的節日,所以在中國節慶中,盂蘭盆會為重要的節日。希望佛教徒能本諸過去流傳,繼續提倡盂蘭盆會,光大僧寶的聖德。
  
  三、盂蘭盆會、普渡是什麼意義?
  盂蘭盆,意譯作倒懸,比喻亡者之苦有如倒懸,痛苦至極。據《盂蘭盆經》所載,目犍連尊者以天眼通見其母墮在餓鬼道,皮骨相連,日夜苦悶相續,故以神通持缽飯往饷其母,然其母以惡業受報之故,飯食皆變為火焰。目犍連於是向佛陀請示解救之法,佛陀便指示其於七月十五日僧自恣日,或稱佛歡喜日,以百味飲食置於盂蘭盆中供養三寶,能蒙無量功德,得救七世父母。現今於七月十五日,寺院循例舉行盂蘭盆會,在誦經施食之外,並有供僧大會。
  所謂‘普渡’,即普施餓鬼諸種飲食的法會。依唐代不空所譯的《救拔焰口餓鬼陀羅尼經》載,阿難一夜在靜處思惟,焰口惡鬼來告訴阿難,謂其三日後即將命終,墮餓鬼道。阿難大為驚怖,急至佛陀座前哀求救度,佛陀教示阿難若能施飲食予恆河沙數餓鬼及諸仙等,非但不落此道,且能延年益壽,諸鬼神等常來擁護,遇事吉祥。後至梁武帝啟建水陸法會,擴而普施齋食於水陸有情,演變而為救拔諸鬼神的法會。
  
  四、生活中的佛教儀禮有何重要性?
  佛陀的教法具有人間性,與生活息息相關,表示生活中處處有佛法。要使佛法能普遍為社會所接受,提倡佛教生活儀禮乃刻不容緩之事。
  佛教儀禮的范圍涵蓋了生老病死、婚喪喜慶,目的是讓佛教徒在生活中都能有所依循,都能心存感恩,都能歡喜安詳。例如:佛教家庭在嬰兒彌月時,要到寺院中為其子女取名;成年時,行成年禮,代表已能擔當家計,負擔社會責任;結婚有佛化婚禮,接受法師的祈福祝禱。此外,舉凡佛像安座、新居落成、工廠開工、房屋遷移、破土奠基等等,都可遵循佛教儀禮,請法師證明、灑淨及說法,使佛法能落實生活之中,達到佛教人間化的目的。
  
  五、婚喪喜慶儀禮有標准的規定嗎?
  人從出生、彌月、成年、結婚,一直到往生,不分國家、種族、區域,都有既定的儀式,這些儀式又都與宗教息息相關。例如:西方社會信奉天主或耶稣者,上從國王,下至百姓,不論生老病死,全在教堂完成一生的祝福。佛教徒亦然,舉凡毓麟之禮、皈依之禮、成年之禮、佛化婚禮、壽誕之禮,乃至臨終關懷、喪葬禮儀,佛教徒都可以在寺院中完成。
  舉行這些儀禮最主要的原則是簡單隆重,能在莊嚴肅穆的氣氛下,接受法師的祈願、諸佛菩薩的加被祝福,使人生更加圓滿殊勝。
  
  六、臨終助念要多久?八小時之內不可移動亡者嗎?
  亡者臨命終時,幫助他放下萬緣,提起正念,隨大眾念佛,以正信安住正念是最重要的,因此家屬要輪流助念,或請法師或助念團前來幫忙,最好是八小時之內不間斷的念佛。
  亡者雖已斷氣,但神識尚未離開,如果此時移動他的身體,恐其劇痛生嗔而墮惡趣,故有八小時之內不可移動亡者之說。然而八小時之說並非絕對,須依時空人事權宜處理,例如:遇到意外死亡,身體受傷嚴重;或在醫院中往生,諸多不便;或生前即發慈悲心,捐贈器官,遺愛人間者,則不必拘泥於八小時不可移動的禁忌,而流於執著。
  
  七、各種儀禮必須要歌贊唱頌嗎?
  世界上凡有重要的集會,無不在會前有一歌唱、贊頌的儀式,有的是唱國歌,有的是唱會歌、團歌,藉以昭顯集會的正式隆重。佛教在舉行法會或召開會議之前,也必須要有此一儀式。一般而言,傳統習慣以唱‘香贊’為主;現代佛教活動日益多元,除了香贊以外,‘三寶頌’最為普遍流行,三寶頌歌詞如下:
  南無佛陀耶,南無達摩耶,
  南無僧伽耶,南無佛法僧。
  您是我們的救主,您是我們的真理,
  您是我們的導師,您是我們的光明。
  我皈依您,我信仰您,我尊敬您,
  南無佛陀耶,南無達摩耶,南無僧伽耶。
  除此,會中念誦‘祈願文’,為參加集會者祝禱祈願,尤其具有特殊的意義。
  
  八、佛教教旗的顏色代表什麼意義?
  佛教教旗是一面五色旗,縱橫均為藍、黃、紅、白、橙。五種顏色象征五乘佛法、五族共和,進而達到各民族平等;橫向表示全世界都能和睦相處,縱向代表世界和平,綿亘永遠,亦即橫遍十方、豎窮三際的真義。
 

上一篇:佛教的菩薩
下一篇:佛教的稱謂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